Ⅰ 有誰有詳細的上海市軌道交通十二五規劃
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
莘庄至富錦路。遠期規劃向南延伸至金山新城,北延伸至崇明。
途經站點:莘庄-外環路-蓮花路-錦江樂園-上海南站-漕寶路-上海體育館-徐家匯-衡山路-常熟路-陝西南路-黃陂南路-人民廣場-新閘路-漢中路-上海火車站-中山北路-延長路-上海馬戲城-汶水路-彭浦新村-共康路-通河新村-呼蘭路-共富新村—寶安公路-友誼西路-富錦路 。
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
淞虹路至張江高科。2號線將西延伸至虹橋機場,東至浦東國際機場,2010年以前建成。
途經站點:淞虹路站-北新涇站-威寧路站-婁山關路站-中山公園站-江蘇路站-靜安寺站-南京西路站-人民廣場站-南京東路站-陸家嘴-東昌路站-世紀大道站-上海科技館站-世紀公園站-龍陽路站-張江高科站
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
上海南站至江楊北路。
沿線車站設置為:上海南站站-石龍路站-龍漕路站-漕溪路站-宜山路站-虹橋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園站-金沙江路站-曹楊路站-鎮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車站-寶山路站-東寶興路站-虹口足球場站-赤峰路站-大柏樹站-江灣鎮站-殷高西路站-長江南路站-淞發路站-張華浜站-淞濱路站-水產路站-寶楊路站-友誼路站-鐵力路站-江楊北路站
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環線)
大木橋站-東安路站-上海體育場站-上海體育館站-宜山路站-(虹橋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園站-金沙江路站-曹楊路站-鎮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車站站-寶山路站)-海倫路站-臨平路站-大連路站-楊樹浦路站-浦東大道站-世紀大道站-浦電路站-藍村路站-塘橋站-南浦大橋站-西藏南路站-魯班路站-大木橋路站
其中虹橋路站至寶山路站共9個車站與已建成的軌道交通3號線共線運營。
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
莘庄至閔行開發區。5號線規劃南延伸線沿滬閔路通往奉賢南橋鎮,北端由莘庄站向北沿七莘路至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沿線站點設置:莘庄站、春申路站、銀都路站、顓橋站、北橋站、劍川路站、東川路站、金平路站、華寧路站、文井路站、閔行開發區站。
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
港城路至濟陽路
軌道交通6號線貫穿整個浦東新區,北起高橋鎮港城路,南至 濟陽路,全長約33.1千米,27個車站。 共設29站及車輛段、停車場各1座。
沿線站點設置: 濟陽路站-靈岩南路站-上南路站-華夏西路站-高清路站-東明路站-高科西路站-臨沂新村站-兒童醫學中心站-藍村路站-浦電路站-世紀大道站-源深體育中心站-民生路站-北洋涇路站-德平路站-雲山路站-金橋路站-博興路站-五蓮路站-巨峰路站-東靖路站-五洲大道站-洲海路站-外高橋保稅區南站-航津路站-外高橋保稅區北站-港城路站。 另設港城路車輛段和三林停車場。
上海軌道交通7號線
羅店新鎮至芳甸路
上海軌道交通七號線從寶山羅店新鎮站起,途經普陀、靜安、徐匯至浦東的新國際博覽中心芳甸路,全長35千米,設站點28個,其中地下車站32座,地面車站1座。2005年11月24日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底前試運行。
沿線站點設置:羅店新鎮站-羅南新村站-潘廣路站-陸翔路站-顧村站-錦秋路站-上海大學站-南陳路站-上大路站-大場站-滬太路站-行知路站-大華三路站-新村路站-嵐皋路站-鎮坪路站-長壽路站-昌平路站-靜安寺站-常熟路站-肇嘉浜路站-東安路站-浦江南浦站-浦江耀華站-長清路站-耀華站站-雲台路站-高科西路站-楊高南路站-錦綉路站-滬南路站-龍陽路站-芳甸路站
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
市光路至浦江世博家園
上海軌道交通八號線起點為市光路站,1期工程終點為成山路,2期終點為浦江世博家園,途經楊浦、虹口、閘北、盧灣、黃浦、浦東等六個行政區,全程長23.3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共設有31個車站。2007年1期建成通車。2009年2期延伸到浦江世博家園
沿線站點設置:市光路站-嫩江路站-翔殷路站-黃興公園站-延吉中路站-黃興路站-江浦路站-鞍山新村站-四平路站-曲陽路站-虹口足球場站-西藏北路站-中興路站-曲阜路站-人民廣場站-大世界站-老西門站-陸家浜路站-西藏南路站-周家渡站-耀華路站-成山路站-楊思路站-濟陽路站-臨兆路站-蘆恆路站-陳行路站-江月路站-竹園路站-航天公園站-浦江世博家園站
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
松江新城至楊高中路。遠期規劃經浦東東靖路,延伸至崇明,支線連接長興島和橫沙島。西延伸至楓涇
一期工程自松江新城到宜山路,全程約31千米,共設23個車站,2007年一期松江新城至桂林路站建成通車。2期工程由宜山路至楊高中路,預計2009年建成通車 .c n
沿線站點設置:松江新城站-大學城站-洞涇站-佘山站-泗涇站-九亭站-中春路站-七寶站-星中路站-合川路站-漕河涇開發區站-桂林路站-宜山路站—徐家匯站—肇嘉浜路站—嘉善路站—打浦橋站—馬當路站—陸家浜路站—中華路站—商城路站—世紀大道站—楊高中路站V
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
虹橋機場至外高橋保稅區
10號線一期為虹橋機場至新江灣城站,二期將由新江灣城延伸至外高橋保稅區。2010年一期建成通車。
10號線設站:
虹橋機場- 上海動物園站-龍溪路站-(支線:龍柏新村站-紫藤路站-航華新村站)
-水城路站- 古北路站- 宋園路站- 虹橋路站- 上海交通大學站- 上海圖書館站- 陝西南路站-淡水路站- 老西門站-豫園站- 南京東路站- 天潼路站- 四川北路站- 海倫路站- 郵電新村站-四平路站- 同濟大學站- 國權路站- 五角場站-江灣體育場站- 三門路站- 殷高路站-新江灣城站-(軍工路站- 凌橋站- 浦東北路站- 外高橋保稅區站),另外龍溪路站設支線連接七寶航華新村。沿途設站:龍溪路站-龍柏新村站-紫藤路站-航華新村站。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
嘉定北站至南匯臨港新城(分南北兩段運營)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類似北京的地鐵十號線,採取主線和支線兩條線路,主線( 北段)由嘉定北站到浦東羅山路,支線在西北段上連接上海國際賽車場和安亭汽車城。線路總長60公里。2010年北段一期嘉定北站至 江蘇路站建成通車。
設站:嘉定北站- 嘉定西站-白銀路站-(支線:國際賽車場站-汽車城東站-汽車城站-安亭站)-嘉定新城站-馬陸站-南翔站- 白麗新村站- 武威路站- 祁連山路站- 真南路站-上海西站站-銅川路站-楓橋路站- 曹楊路站-隆德路站- 江蘇路站-上海交通大學站- 徐家匯站- 上體館站- 龍華站-雲錦路站-石龍路站— 濟陽路站- -上南路站-- 三林站-東明路站--浦三路站--嚴御路站 --御橋路站--羅山路站(分段)----康橋東站—新場站-野生動物園站- 惠南站-浦東鐵路站-臨港新城1站- 臨港新城2站
軌交11號線的規劃線路將有所調整。11號線主線延伸至羅山路,增設東明路站、浦三路站、嚴御路站、御橋路站、羅山路站。據悉,軌交11號線計劃今年全面開工,2011年建成通車。一期工程計劃於上海世博會前建成並投入試運營。
此次市規劃局批復的調整段,是11號線北段主線的部分站點。根據調整方案,11號線主線還將在龍華地區調整走向,改設龍華站、雲錦路站、石龍路站。線路由原龍吳路走向調整至雲錦路走向,調整范圍線路長度約5.5公里;為加強11號線對真如副中心的服務功能,取消原中間風井,增設楓橋路站;原三林停車場取消,改設川楊河停車場。
Ⅱ 十二五規劃綱要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二五」時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准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1)「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巨大沖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良好態勢,並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戰勝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過五年努力奮斗,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
(2)「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准確把握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基本要求是: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
(4)「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著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5)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防範各類潛在風險,避免經濟大的起落。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6)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要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要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
(7)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完善投資體制機制,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十二五」前期要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完成並發揮效益。發揮產業政策作用,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引導投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准入標准,有效遏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促進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把擴大投資和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最終需求。明確界定政府投資范圍,加強和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管理,防範投資風險。規范國有企業投資行為,注重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放寬市場准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
三、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8)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促進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規模種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清潔環保生產方式,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9)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房,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准。深入推進開發式扶貧,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加大扶貧投入,加快解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有序開展移民扶貧,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10)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農業補貼等支持保護制度,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在產區布局,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11)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和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認真總結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驗,積極探索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新途徑。
Ⅲ 請問在哪裡可以查看到國家電網的十二五規劃報告
偶是南方電網的,你這個問題是屬於機密范疇啊
Ⅳ 「十二五」國家電網公司發展規劃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實施好此規劃,需要哪些保障措施
答:「十二五」公司發展規劃包括電網發展規劃、農電發展規劃、直屬產業發展規劃、金融產業發展規劃、國際化發展規劃、建設規劃、調控運行規劃、生產規劃、營銷規劃、科技規劃、信息化規劃、人力資源規劃、財務規劃、物資規劃、安全應急規劃和企業文化建設規劃等16個專項規劃,需要認真抓好規劃的貫徹落實。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凝聚力量、堅定信念,加快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實現電網發展的歷史跨越。二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設「三集五大」管理體系,從組織架構、管理模式、業務流程上,為公司和電網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密切跟蹤電價改革進展,積極爭取合理的電價政策;加強公司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把握工作的主動性;處理好改革和發展的關系,以改革促發展。四是積極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增強公司防範風險管控能力,確保公司穩健經營;切實保障隊伍穩定,維護好公司穩定大局。五是強化社會輿論引導,加強與政府、媒體、客戶等方面的溝通與合作,與各利益相關方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營造公司發展的良好環境。
Ⅳ 國家電網十二五規劃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兩個轉變」不動搖,堅持「三個建設」不放鬆,以全面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加快建設「三集五大」體系為戰略重點,推動公司和電網創新發展、集約發展、安全發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電網、國際一流企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十一五」到「十三五」的十五年是國家電網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過「十一五」的發展,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十二五」,機遇大於挑戰,發展前景廣闊。我們必須緊緊把握戰略機遇期,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在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從現在起的五年是加快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關鍵期。「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將帶動電力需求持續增長,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增加近5億千瓦,全社會用電量增加2萬億千瓦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加快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著力解決過度依賴輸煤的能源配置方式;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必須加快轉變電力發展方式,著力解決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必須加快轉變電網發展方式,著力實施「一特四大」戰略,加快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盡快形成交直流協調發展、結構布局合理的特高壓骨幹網架,適應大型能源基地建設和大量清潔能源外送消納的要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用電需求,解決煤電運緊張矛盾,保障能源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從現在起的五年是公司體制機制創新的攻堅期。隨著特高壓工程的建設和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國家電網已成為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系統規模最大、資源配置能力最強的交直流混合電網,電網功能、形態和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公司現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電網發展要求不適應的矛盾日益凸顯。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是轉變公司發展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對公司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從現在起的五年是把公司全面建成國際化企業的機遇期。國家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強調發揮我國在國際經濟分工中的比較優勢,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支持各類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國際並購。國資委對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提出了明確要求。經過「十一五」發展,公司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大幅提升,利用國際資源加快發展的空間得到很大拓展。我們要搶抓機遇,在國際電網運行管理、資源並購、工程總包、招標采購、標准制訂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建設具有海外電力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等綜合業務能力的國際化公司。
從現在起的五年是金融和直屬產業發展能力的提升期。國家支持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金融和直屬產業發展面臨有利的環境。公司堅強智能電網的加快建設、國際業務的快速推進等,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金融和直屬產業支撐發展的能力。目前,公司金融和直屬產業已經具備加快發展的基礎,「十二五」將迎來大發展的新時期。
「十二五」發展的目標是:把國家電網公司建成以電網業務為核心,金融、直屬產業和國際業務全面發展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團,建成核心競爭力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強、服務保障能力強、軟實力強的現代公司,建成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企業與社會共同發展的具有更高文明素質的和諧企業。
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公司和電網發展方式轉變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在提升隊伍素質和企業素質上取得重大進展,形成推動公司和電網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
(一)深入推進電網發展方式轉變
「十二五」期間,要以安全、優質、經濟、清潔、高效為目標,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徵的堅強智能電網,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電網。
(二)深入推進公司發展方式轉變
「十二五」期間,要以「三集五大」(即深化人、財、物集約化管理,建設大規劃、大建設、大運行、大檢修、大營銷體系)管理體系建設為重點,建立適應現代公司發展要求的管理體系、運營機制,推動產融結合,加快國際化步伐,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和效益,初步建成國際一流企業。
(三)全面提升隊伍素質和企業素質
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過程,本質上就是提升企業素質的過程。企業素質是隊伍素質、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的綜合反映,是企業文明程度和社會價值的集中體現。提升企業素質,必須以「三個建設」為保證,統籌公司發展、電網發展和員工發展,著力建設堅強的黨組織、統一的優秀企業文化和一流的員工隊伍,切實增強各級領導班子帶隊伍、幹事業、謀發展的能力,為深化「兩個轉變」提供堅強保障。
Ⅵ 關於國家電網十二五規劃
網路文庫啊!我好像有一份吧!!!!
Ⅶ 十二五國家電網發展規劃詳情
9p-op
Ⅷ 國家關於水電十二五的 規劃
如果要達到中國已經定下的減排目標,以及極富進取心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積極發展水電和核電成為最便捷的道路。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就提出,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
關於「十二五」期間中國水電的布局,曾參與「十二五」規劃制定的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王民浩透露,「十二五」期間新開工水電將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預計建設投產的都是裝機容量較大的水電項目;從我國常規水電發展布局來看,我國水電投產規模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礱江、瀾滄江和黃河上游,其他中型水電和小水電分布較為分散。
王民浩表示,由於水電工程建設周期長,如金沙江的溪洛渡、向家壩等「十二五」期間投產的水電項目基本上都已經開工建設,按照他的估計,均可以在「十二五」期間順利投產。
Ⅸ 電網「十二五」規劃哪裡可以找到
網路文庫 里有相關資料『可以搜索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