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天唯餐飲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天唯餐飲有限公司是2009-12-01在上海市嘉定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嘉定區嘉行公路221號。
上海天唯餐飲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46972883650,企業法人鄧翔勻,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上海天唯餐飲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餐飲服務【熱食類食品制售,公共餐飲:中型飯店】。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上海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6229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896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天唯餐飲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㈡ 佑里自動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怎麼樣
佑里自動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2015-12-17在上海市普陀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普陀區祁連山南路2891弄105號2592室。
佑里自動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07MA1G021212,企業法人鄧翔,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佑里自動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自動化科技專業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銷售:自動化機械設備及零部件、電子元器件、電子產品,電子商務(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佑里自動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㈢ 上海錢萊了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錢萊了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錢萊了」)成立於版2014年10月,公司注冊地權在上海市,注冊資金5000萬元。
法定代表人:鄧翔
成立時間:2014-10-30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400280852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區陳翔路88號6幢2樓B區2008室
㈣ 求一部動漫
網路動畫《仙王的日常生活》改編自枯玄原作的同名網路小說,於2018年宣布動畫化,2019年6月由bilibili出品,繪夢動畫擔任製作,於2020年1月18日起每周六在bilibili獨家網路發布。於2020年3月28日完結。全15話。
劇情簡介
六歲就隨手幹掉了妖王吞天蛤,作為一個無所不能的修真奇才,王令得隱藏自己的大能,在一群平凡的修真學生中活下去。普通人追求的錢財,仙術,法寶,聲名,這個年輕人都不在意。無論豪門千金孫蓉的愛慕,影流頂級殺手的狙殺,父母無間斷的啰嗦,都無法阻止他對乾脆面的追求。不是在吃乾脆面,就是在去小賣部買乾脆面的路上。這樣的他,和四個隊友一起在論劍比賽中遭遇豪門高校的挑戰,而之前暗殺失敗的影流魔女教主江流影也不放棄的參合了進來。王令會碾壓對手?還是低調的躺倒裝死?
角色介紹
王令
配音:孫路路
一個無所不能的修真奇才,三歲金丹、五歲元嬰、七歲化神……幾乎無所不能的存在。兒時自學封印方法,繪制了封印符篆貼在手臂上,以壓制自己的力量。其心願是世界和平。
孫蓉
配音:錢琛
花果水簾集團的千金大小姐,家中以煉丹為業,家族企業在世界排名前500強,愛慕王令,有著和所有少女一樣青春期的悸動。
郭豪
配音:星潮
王令的同班同學,家裡開著一家寵物店,因為鸚鵡名為二蛋故此被稱為二蛋大師
吞天蛤(二蛤)
配音:音匣老鬼
本型是一隻從妖界通過異界之門降臨人間的吞天蛤。被主角的班主任潘老師強行融合進了一隻狗里,變成了一條綠毛秋田犬。成為了六十中的吉祥物,跟著主角王令一起修行。
動畫製作
製作人員
原作:枯玄
出品人:李旎
總製片人:張聖晏 駱艷艷
總監制:朱貝南
製片人:陳卿 王蓉
監制:陳曉璐 黃思齊 楊璐
系列構成/腳本 :朱貝南
總作畫監督:鄧翔
製作 :上海繪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總導演:李豪凌
導演:歐陽時堃
配音導演:Maggie
角色配音
王令:路路
孫蓉:錢琛
郭豪:星潮
江流影:聶曦映
旁白:龍吟
吞天蛤:音匣老鬼
伊莎貝:趙爽
陳超:谷江山
唐競澤:歪歪
卓異:金弦
㈤ 福熙文化傳媒(上海)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熙文化傳媒是一家集文化藝術傳承、創意營銷策劃與落地執行於一身的新興文化創意公司,由資深企業管理團隊聯合創立而成,公司秉承「福澤天下,德惠人生」的發展理念,以善護中國文化藝術為使命。 福熙傳媒致力於打造「中國旗袍文化」、「福熙國學學堂」、」文化嘉年華」等多渠道綜合平台,與客戶分享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魅力。
法定代表人:鄧翔風
成立時間:2016-02-04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300149423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路787號5號樓1241室
㈥ 09年白貓杯奉賢區獲獎名單
2009年上海市青少年「白貓杯」生活中化學競賽獲獎名單
小學組
一等獎(16名)
區 學校 姓名
閘北區 三中心小學 王 琛
楊浦區 二聯小學 朱德昊
松江區 松江實驗小學 李與凡
上海市 實驗小學 陳怡文
普陀區 滬太一小 趙 真
浦東新區 第二中心小學 陳睿哲
閔行區 江川路小學 楮慧峰
閔行區 協和雙語尚音學校 朱屹峰
靜安區 一師附小 胡秉暉
嘉定區 城中路小學 殷 政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王俊鵬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盧星宇
黃浦區 第一中心小學 吳 為
奉賢區 解放路小學 朱哲平
長寧區 建青小學 王安康
寶山區 和衷小學 顧晨宇
二等獎(31名)
區 學校 姓名
楊浦區 民辦打一小學 宋奇恩
楊浦區 民辦打一小學 嚴 愷
楊浦區 許五小學 吳 彤
松江區 松江實驗小學 徐子昊
普陀區 晉元附校 戴旻旭
普陀區 子長學校 楊惠儀
浦東新區 第二中心小學 黃一峰
浦東新區 第二中心小學 沈天昂
浦東新區 明珠小學 奚珉皓
浦東新區 明珠小學 金尚豐
浦東新區 南碼頭小學 田昭旭
浦東新區 浦師附小 趙正非
閔行區 協和雙語尚音學校 金世豪
閔行區 諸翟學校 施 鑫
靜安區 一師附小 錢 彬
嘉定區 普通小學 李 賢
嘉定區 普通小學 顧奕雯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顧言聞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黃晨予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徐寧寧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管昕羿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邢 琰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朱思婕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周愷琳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李昊暘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袁帥琳
黃浦區 重慶北路小學 張中巍
奉賢區 解放路小學 姚傑梟
長寧區 幸福小學 張昕年
長寧區 愚一小學 邵崢泓
寶山區 和衷小學 唐思潔
三等獎(58名)
區 學校 姓名
閘北區 三中心小學 李嘉明
閘北區 幸福小學 蔡弘毅
楊浦區 二聯小學 林佳偉
楊浦區 二聯小學 張詩語
楊浦區 六一小學 顧佳鑫
楊浦區 許五小學 毛真宇
松江區 民樂學校 金孜達
松江區 松江實驗小學 周宇翔
普陀區 曹楊二中附校 楊鎵汶
普陀區 曹楊附校 吳怡傑
普陀區 朝春中心小學 董 軼
閔行區 江川路小學 王書涵
閔行區 江川路小學 孫雲飛
閔行區 江川路小學 羅佳瑩
閔行區 七寶明強小學 徐 宸
閔行區 七寶明強小學 陸天鑫
閔行區 七寶明強小學 阮逸農
閔行區 交通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魏 燁
閔行區 諸翟學校 袁皓月
閔行區 諸翟學校 王怡唯
虹口區 三中心小學 周嘉俊
盧灣區 教院附屬中山學校 歐文傑
盧灣區 第二中心小學 望逸卿
盧灣區 第二中心小學 劉雋昆
盧灣區 第一中心小學 樓之宸
盧灣區 第一中心小學 王亦銘
盧灣區 第一中心小學 顧銘豪
盧灣區 師專附小 鮑奕宇
盧灣區 師專附小 唐元晟
靜安區 市西小學 印孟雄
嘉定區 懷少學校 陳怡君
嘉定區 懷少學校 沈芷宜
嘉定區 懷少學校 顧 偉
嘉定區 婁塘學校 周健鑫
嘉定區 普通小學 陸君宜
嘉定區 普通小學 姚周昂
嘉定區 普通小學 陳宇嬌
嘉定區 普通小學 陳儀馨
嘉定區 普通小學 王毅陽
嘉定區 普通小學 謝 敏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彭熙堯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李淳楠
黃浦區 梅溪小學 萬兆遠
上海市 實驗小學 李 想
上海市 實驗小學 戴 乾
長寧區 北三小學 鄭鍵濤
長寧區 北三小學 王 佳
長寧區 長寧實驗小學 解弘毅
長寧區 建青小學 馬浩棟
長寧區 天一小學 葉崧卿
長寧區 天一小學 劉佳鑫
長寧區 向紅小學 張紫翔
長寧區 幸福小學 黃成誠
長寧區 愚一小學 李翌君
長寧區 玉屏南路 郭佳穎
寶山區 大場鎮小學 章子豪
寶山區 和衷小學 宋 坤
寶山區 菊泉學校 汪屹峰
學校團體獎(小學組)
團體一等獎
定區桃李園學校
團體二等獎
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 閔行區協和雙語尚音學校
團體三等獎
靜安區一師附小 寶山區和衷小學 嘉定區普通小學
初中組
一等獎(16名)
區 學校 姓名
普陀區 進華中學 甘鍾瑩
寶山區 上大附中實驗學校 高文韜
長寧區 復旦初級中學 王玉汝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張夢曉
虹口區 曲陽二中 王澤豪
黃浦區 立達中學 鍾 山
黃浦區 應昌期圍棋學校 趙希亭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陳 佳
盧灣區 李惠利中學 沈佳琪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錢天悅
閔行區 青少年活動中心 孫紫照
閔行區 文綺中學 羅翌陽
閔行區 文綺中學 何韻婷
閔行區 文綺中學 虞思傑
浦東新區 張江集團學校 王浩南
楊浦區 思源中學 邱相銘
二等獎(39名)
區 學校 姓名
閘北區 風范中學 馮澤靈
楊浦區 延吉初級中學 曾 倩
普陀區 蘭田中學 程方舟
浦東新區 張江集團學校 尹滬琦
浦東新區 張江集團學校 王雲昊
閔行區 復旦萬科實驗學校 陳肖蒙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胡伊人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汪 晨
閔行區 上寶中學 王維傑
閔行區 上寶中學 李 艾
閔行區 上寶中學 劉辰晟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汪潔微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張徑舟
閔行區 文綺中學 俞廷乾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江笑天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李冰潔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居易白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史向陽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張 彧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朱一帆
閔行區 文綺中學 王培堯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李成偉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姚儀瑾
閔行區 文綺中學 鮑 怡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李 俊
閔行區 文綺中學 金雲怡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楊依鳴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周婷鈺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周依琳
閔行區 顓橋中學 汪劉建
靜安區 七一中學 周硯杉
金山區 民辦金盟中學 高思駿
嘉定區 嘉一聯中 杜 超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宗呈煒
黃浦區 立達中學 侯小悉
奉賢區 實驗中學 朱 芸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趙梓安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鄭子贇
寶山區 上大附中實驗學校 常睿珩
三等獎(108名)
區 學校 姓名
閘北區 風范中學 汪佳慧
閘北區 久隆模範中學 陳 旻
閘北區 久隆模範中學 包偉銘
閘北區 彭浦三中 顧 昊
閘北區 青雲中學 謝璞淳
閘北區 青雲中學 盛嫣茹
閘北區 市北初級中學 吳 鑫
楊浦區 二十五中學 劉 凱
楊浦區 鐵嶺中學 王翰林
楊浦區 同濟初級中學 張寶強
松江區 倉橋學校 楊俊文
松江區 九峰學校 任曉群
松江區 立達學校 錢子旭
松江區 民樂學校 顧雋儀
普陀區 長風中學 余 一
普陀區 進華中學 石元峰
普陀區 進華中學 蘇志慧
普陀區 進華中學 王依蘭
普陀區 進華中學 潘怡然
普陀區 蘭田中學 張智宏
普陀區 蘭田中學 張亦蕾
普陀區 蘭田中學 袁一帆
普陀區 洛川學校 鄧翔天
普陀區 梅隴中學 范俊傑
普陀區 玉華中學 周可人
浦東新區 龔路中學 秦加良
浦東新區 進才北校 楊舜傑
浦東新區 進才北校 朱慧敏
浦東新區 張江集團學校 王子銘
浦東新區 張江集團學校 張子逸
浦東新區 張江集團學校 楊心宇
浦東新區 張江集團學校 邰立軒
閔行區 復旦萬科實驗學校 李元豪
閔行區 基地附中 周 源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張也馳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張宇鵬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劉思坤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趙鈺晨
閔行區 教研學校 徐雲帆
閔行區 七寶二中 陳卓陽
閔行區 上寶中學 陸曉偉
閔行區 上寶中學 周佳宭
閔行區 文綺中學 陳玉瀅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江逸凡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孫志君
閔行區 文綺中學 陸銘傑
閔行區 文綺中學 王澤宇
閔行區 文綺中學 葉勝藍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張曉燕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張旭冬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曹旻傑
閔行區 文綺中學 郭思傑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沈一帆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倪正傑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張雲夢
閔行區 文綺中學 朱宇雯
閔行區 文綺中學 蔣 曄
盧灣區 向明初級中學 唐仲樂
靜安區 七一中學 楊天翼
靜安區 七一中學 劉 洋
靜安區 市西初級中學 王逸昀
金山區 羅星中學 姚 欽
金山區 蒙山中學 陳怡君
金山區 蒙山中學 杜柯言
金山區 師大實驗中學 周天婷
嘉定區 懷少學校 王藝臻
嘉定區 懷少學校 王曉淳
嘉定區 嘉一聯中 王孫怡
嘉定區 江橋中學 李希文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孫宇辰
嘉定區 桃李園學校 金雨婕
嘉定區 遠東學校 李心潔
黃浦區 儲能中學 湯逸飛
黃浦區 大境初級中學 高 童
黃浦區 立達中學 陳雨辰
黃浦區 立達中學 潘俊豪
黃浦區 立達中學 李夢丹
黃浦區 明珠中學 丁 睿
黃浦區 明珠中學 李慕游
黃浦區 市十中學 李昊天
黃浦區 市十中學 李 潔
黃浦區 市十中學 朱一帆
虹口區 曲陽二中 陳 龍
奉賢區 古華中學 劉 歡
奉賢區 古華中學 費 哲
奉賢區 實驗中學 方競堯
長寧區 番禺中學 陸 逸
長寧區 虹橋中學 林歡歡
長寧區 婁山中學 張道陽
長寧區 婁山中學 陸琮然
長寧區 西延安中學 周天倫
長寧區 西延安中學 張雅安
長寧區 新光中學 周逸揚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張超逸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杜佳瀅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周宇欣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丁允梓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聞心遠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張嘉時
寶山區 顧村中學 潘仲豪
寶山區 顧村中學 王微敏
寶山區 海濱二中 王力東
寶山區 上大附中實驗學校 何 珅
寶山區 上海民辦和衷中學 王瑞皓
寶山區 淞誼中學 宋澍賓
寶山區 同洲模範學校 張令儀
寶山區 吳淞實驗學校 俞旻鈺
寶山區 吳淞實驗學校 王新宇
學校團體獎(初中組)
團體一等獎
文綺中學 張江集團學校
團體二等獎
交大二附中 延安初級中學 進華中學
立達中學
團體三等獎
上寶中學 上大附中實驗學校 桃李園學校
蘭田中學 風范中學 七一中學
市團體一等獎
閔行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嘉定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市團體二等獎
浦東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普陀區青少年中心
黃浦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長寧區少科站
市團體三等獎
寶山區少科站 閘北區少科站 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金山區第一少科站 楊浦區少科站 松江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盧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奉賢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㈦ 第三代詩歌的第三代詩歌的發展
「第三代詩」的最初提法始於1982年,出自於四川幾所大學的大學生,其中包括四川大學的胡冬、趙野和唐亞平,西南師范大學的廖希等,南充師范學院的萬夏、朱智勇,他們在1982年10月在重慶北碚西南師范大學的一場詩歌論戰中提出的。當時西南師范大學的學生借用了毛澤東的著名提法——帝國資本主義把復辟的夢想寄託在我們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但此概念提出後,未出現具體的詩歌流派和文本。直到1983年,由當時的成都科技大學的北望(何繼明)、鄧翔 、牛荒,四川大學的趙野、唐亞平、胡曉波等人成立了「成都大學生詩歌聯合會」,然後編輯發行了《第三代人》詩集,其中收錄的趙野組詩「隨想」、鄧翔的「一個漢子」、「講個故事吧!」等 詩歌影響廣泛,繼而也成為朦朧詩人之後被人關注的詩歌群體。
「第三代詩」作為一種受關注的詩歌現象,要到1984年。不過,在此之前,人們已經注意到諸如韓東等的有異於「朦朧詩」的作品的產生。1984年以後,「第三代詩」的活動和寫作,達到一定的規模。實驗性的詩歌社團,「自辦」的詩歌刊物紛紛出現。當然也有不少並不結社的寫作者。比較著名的詩歌社團(或詩群),有南京的「他們」文學社,有上海的「海上」詩群」,有四川的「新傳統主義」、「整體主義」、「非非主義」、「莽漢主義」等。另外,在「朦朧詩」後的80年代,大學里的「校園詩歌」也是詩界的重要構成。表達女性性別意識和獨特體驗的「女性詩歌」,由於題材、意識和表現方式的新異,也引起廣泛的關注。對於「第三代詩」的「盛況」,當時有一種可供參考的描述:「1986——在這個被稱為『不可抗拒的年代』,全國兩千多家詩社和十倍百倍於此數字的自謂詩人,以成千上萬的詩集詩報、詩刊與傳統實行著斷裂……至1986年7月,全國已出的非正式列印詩集達905種,不定期的列印詩刊70種,非正式發行的鉛印詩刊和詩報22種。」[註:1986年9月30日《詩歌報》(安徽合肥)和《深圳青年報》。]自印詩刊詩集的「非正式發行」方式,固然有著「第三代詩」要和「正式」詩界保持距離的意圖,更多的是由於「正式」的詩刊詩報對他們的懷疑和拒絕。但到了80年代中期,一些刊物也開始登載他們的作品,並陸續有不多的選入他們的詩作的作品集出現(註:如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1985年編輯出版的《新詩潮詩集》下冊,貝嶺、孟浪1987年編選《中國當代詩歌七十五首》,唐曉渡、王家新編選的《中國當代實驗詩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牛漢、蔡其矯主編的《東方金字塔——中國青年詩人13家》(安徽文藝出版社1991)等。)。鑒於詩歌實驗者強烈意識到所受的壓抑,他們覺得有必要採取一定形式,來顯示其存在。於是,在1986年的10月,《詩歌報》和《深圳青年報》聯合舉辦了「中國詩壇1986現代詩群體大展」,介紹了「100多名『後崛起』詩人分別組成的60餘家自稱『詩派』」,說是這一大展「匯萃了1986年中國詩壇上的全部主要」的實驗詩派。[註:《深圳青年報》1986年9月30日。兩年後,參與大展策劃的徐敬亞,以及曹長青等,在稍作補充後,將「大展」的材料匯集為《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1986-1988》一書,由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