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有的。股票發行價就是指股票公開發行時的價格,向投資者出售公開發行的股票、債券的價格。此價格多由承銷銀團和發行人根據市場情況協商定出。由於發行價是固定的,所以有時也稱為固定價。
對於跌破發行價的股票可以不可以買,如果股票發行時發行價定的過高,這樣的破發股估值仍然高企,不值得買入。跌破發行價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上市後公司業績不好或有影響業績的壞消息等因素導致股價不斷走低,以至跌破發行價格。
從行業來看,這類個股基本是石化類和鋼鐵類。由於這類行業的成長性一般,不具備較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這種國企色彩的公司類型不被人看好,加上流通盤較大,相對來說股價的波動性較小,因此對於市場的吸引力也較弱。
因此,回答跌破發行價的股票能買嗎這個問題,明顯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選股時,不只是盯著其估值,更要看看該股涉及的行業是否景氣。如果破發股企業處於夕陽行業,未來幾年盈利能力存疑,你還會購買這種跌破發行價的股票嗎?「破發」顯示市場低迷,買氣不足,很大程序上與市場的非理性下跌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性殺跌而分不開。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Ⅱ A股包括港股嗎說是國內發行的。
不包括,港股即H股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區分。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1990年,我國 A股股票一共僅有10隻,至1997年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隻, A股總股本為1646億股,總市值17529億元人民幣,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22.7%。1997年 A股年成交量為4471億股,年成交金額為30295億元人民幣。我國 A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 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 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
自1991年底第一隻 B股——上海電真空 B股發行上市以來,經過6年的發展,中國的 B股市場已由地方性市場發展到由中國證監會統一管理的全國性市場。到1997年底,我國 B股股票有101隻,總股本為125億股,總市值為375億元人民幣,B股市場規模與 A股市場相比要小得多。近幾年來,我國還在 B股衍生產品及其他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1995年深圳南玻公司成功地發行了 B股可轉換債券,蛇口招商港務在新加坡進行了第二上市試點,滬、深兩地的4家公司還進行了將 B股轉為一級 ADR在美國櫃台市場交易的試點等。
H股,即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 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資股就叫做 H股。依此類推,紐約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 N,新加坡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 S,紐約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就分別叫做 N股和 S股。
自1993年在港發行青島啤酒 H股以來,我國先後挑選了4批共77家境外上市預選企業,這些企業都處於各行業領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和增長潛力。到1997年底,已經有42家境外上市預選企業經過改制在境外上市,包括上海石化、鎮海化工、慶鈴汽車、北京大唐電力、南方航空等。其中有31家在香港上市,6家在香港和紐約同時上市,2家在香港和倫敦同時上市,2家單獨在紐約上市(N股), l家單獨在新加坡上市(S股)。42家境外上市企業累計籌集外資95.6億美元
Ⅲ 港股00338上海石化八年來分紅派息情況1978年至2006年這八年派股或分紅比例
近十年分紅融資情況:
Ⅳ 港股里的渦輪是什麼意思
你好,「窩輪」的定義:其專業的名稱應該是「認股證」,而新聞媒體上常提到的是備兌認股證和股票認股證,同時也是香港市場上最為常見的兩種,備兌認股證是衍生認股證的其中一種,而衍生認股證是則是認股證的一種,認股證還包括股票認股證,而它本身則是期權的一種。
股票認股證是由上市公司所發行的認股證,例如代號2303的認股證,是由華豐紡織(364)所發行的,其特點是期限比較長,例如2303的期限為3年。另一個特點是,如果擁有該認股證的投資者到期要兌換股票的話,由上市公司發行新股以供兌換。
衍生認股證是由其所代表的「資產」所衍生出來的認股證,這些資產可以是股票、股票指數、黃金、外匯等等。而上述的股票認股證一般是只代表一個公司的股票,而衍生認股證所代表的股票可以是一個公司的股票,也可以是同時代表多個公司的股票,如9554,只代表中石化(386)一家的股票,而9394(石化摩根0406購)則同時代表著石化行業中的中石化、上海石化、中石油及儀征化纖,所以它也稱作一籃子。
衍生認股證;指數的衍生認股證包括的「資產」有恆生指數、H股指數、紅籌指數,甚至包括道瓊斯指數在內的國際市場指數等等;外匯的衍生認股證代表的資產是外匯的匯率。衍生認股證是由持有該相關資產的第三者發行,並非由相關的上市公司本身發行,一般都是國際性投資銀行發行(一般稱其為發行商)。所以如果投資者需要兌換股票的話,那隻能是舊股的轉移,而不涉及到上市公司發行新股。而衍生認股證分為兩類(見圖),包括非備兌認股證和備兌認股證,而現在市場上的主流是備兌認股證(簡稱備兌證),而兩者的區別是:非備兌認股證是指發行商手上沒有足夠的相關「資產」供認股證持有者兌換,而備兌認股證則相反。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Ⅳ 請問港股的板快的紅籌板是什麼意思怎麼分的啊
網路名片
紅籌股(Red Chip) ,這一概念誕生於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有時被稱為紅色中國,相應地,香港和國際投資者把在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稱為紅籌股。一種認為
應該按照業務范圍來區分。如果某個上市公司的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來自該業務,那麼,這家在中國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紅籌股。國際信息公司彭博資訊所編的紅籌股指數就是按照這一標准來遴選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
應該按照權益多寡來劃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大部分直接來自中國大陸,或具有大陸背景,也就是為中資所控股,那麼,這家在中國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屬於紅籌股之列。1997年4月,恆生指數服務公司著手編制恆生紅籌股指數時,就是按這一標准來劃定紅籌股的。由於恆生的實用性,後一種劃分方法被更廣泛的使用。
不同地區的紅籌股概念
香港
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香港資本市場上一直存在著英資和華資公司的劃分。後隨著香港的回歸前後與大陸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大陸資金逐步進入香港,形成第三類機構——中資企業。 80年代末,越秀集團、粵海集團分別間接或直接收購香港的上市公司取得了上市的地位。90年代初,中信收購泰富及其後的一系列成功運作掀起中資企業在港收購熱潮。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992年7月至1993年底的一年半時間,被中資收購或參股成為主要股東 持股10%以上 的香港上市公司有28家,佔1993年底香港全部上市公司477家的5.9%。紅籌股概念初步形成。香港股市中紅籌股1996—1997年,深業控股、越秀交通、中國電信陸續上市,紅籌股開始被市場熱炒注資重組概念,紅籌股板塊正式確立。 2000年後,紅籌股再次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當年紅籌上市12家,籌資3539億港元,占當年香港主板和創業板籌資總額的77%。到2004年,香港紅籌企業總數達84家(數據來源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所)。
新加坡
中國企業在新加坡上市始於1993年的中遠投資。在2002年前,在新加坡上市以國有企業居多,有一些直接上市的通道,比如中新葯業。但也有一些用的是紅籌模式,比如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公司中遠投資,也是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市值最大的中資公司,就是買殼上市。其後的聯合食品、大眾食品也都採用紅籌模式上市。這一階段在新上市的中國企業有16家。 2003年以後,中國企業赴新上市形成了熱潮,上市企業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紅籌模式被廣泛運用。2003、2004兩年每年都有12家中國企業在新上市。加上7家中國大陸相關公司,形成47家中國概念板快,被稱為「龍籌股」。
美國
從1992年起,中國公司開始在美國上市。這一階段包含了兩類企業,直接上市與間接上市並存:一類是在香港上市的國企H股以美國存托憑證方式(ADR)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如青島啤酒、上海石化、馬鞍山鋼鐵等8家公司,另一類為外資或中資的公司以紅籌方式上市,如華晨金杯汽車、中國中策輪胎和正大易初摩托。 當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以製造業為主,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強勁吸引了國際投資者,華晨金杯汽車在上市後的一個多月內,股價從發行價的16美元上漲至33美元。這是第一波中國熱。 這股熱潮到1994年開始消退,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機引發的新興市場信心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中國上市公司本身的原因,公司在上市後公布的中報和年報業績與公司管理層在上市推薦時所做的預測有很大出入。 1997年上半年,中資股迎來第二次上市高潮。主要是一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同時,在美國以ADR方式上市或在OTC市場掛牌交易,包括華能電力國際、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大唐發電等H股,也包括北京控股、上海實業等紅籌股。 1999年和2004年,又掀起連續兩波在美上市的高潮,主力都是網路股。前一波的代表是中華網和三大門戶網站;後一波的代表是Tom 在線、掌上靈通、盛大娛樂等。而這兩次高潮的主力都是紅籌股。
其他地區
除此之外,在倫敦、多倫多、東京都有少量紅籌股存在。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海外市場除香港外,並不特別強調紅籌的概念,而是統一定義為「中國概念」。無論H股、S股、買殼、造殼,不管來源如何,只要滿足各交易所上市標准,就可以上市。紅籌股與非紅籌股間的界限一直比較模糊。
[編輯本段]紅籌股定義的發展
早期
早期的紅籌股,主要是一些中資公司收購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後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來出現的紅籌股,主要是內地一些省市將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組並在香港上市後形成由,如「上海實業」、「北京控股」等。紅籌股已經成了除B股、H股外,內地企業\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籌資的一條重要渠道。紅籌股的興起和發展,對香港股市也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從1993年至1997年6月底,紅籌股公司通過首次發行及增資配股籌集的資金為115.5億美元。1997年l至6月,香港股票市場的總籌資額約為1433億港元,其中,紅籌股佔了23.8%。
發展
後來,有人將紅籌股做了更嚴格的定義:必須是母公司在港注冊,接受香港法律約束並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才稱為紅籌股。通常,上述幾種范圍的股票都被投資者視為紅籌股。 H股,是指注冊地在中國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H」,是取香港英文HongKong詞首字母。 由此可見,紅籌股和H股同在香港上市,其根本區別是:紅籌股在境外注冊、管理,屬於香港公司或者海外公司;H股在內地注冊、管理,屬於中國大陸公司。紅籌股和H股與投資決策密切相關的主要區別還有: 紅籌股股份可全部上市流通,國有H股股份則有部分不能上市流通;日後增發新股時,紅籌股可能擁有更大的彈性和空間,而H股增發的風險可能較高,時間也可能相對較長。 紅籌股管理層持有的認股權可能與海外公司一樣,管理層可享受全部認股權的所有權益;但H股則不同,管理層並未真正擁有上市公司認股權,即使擁有的也是模擬的認股權。 在發行可換股債券和其它債券時,紅籌股公司並不需要符合內地的法律程序和條件,但H股則需要內地的法律程序和條件、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
[編輯本段]紅籌股的回歸
不過業內人士也認為,目前紅籌股回歸也存在不少技術上和法律上的障礙。首先所謂紅籌股,是指在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帶有中國大陸概念的股票,如上海實業、北京控股等。目前,在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和英國等地的市場均有紅籌股上市。由於歷史原因,眾多大型優質國有企業此前通過紅籌股形式上市,並以在香港上市的居多。紅籌股6月'王者歸來'「從紅籌股的定義來看,我們就明白紅籌股其實就是外國公司,外國公司想要在A股上市,當然要經過其股東認可,另外還要解決其上市地法律障礙問題。這些問題處理起來相當復雜,這也是為何紅籌股回歸遲遲未解決的原因。」這個情況直到今年3月份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講話中指出「紅籌股回歸將通過直接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才真正向市場表明紅籌股的回歸不需用CDR的方式。這無疑為紅籌股的回歸初步掃清了法律障礙。側面證實紅籌股回歸押後隨著時機的逐步成熟,中國證監會更在近日向部分券商下發《境外中資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點辦法(草案)》,為紅籌股回歸A股初步確定了門檻和規范。 《試點辦法》規定,試點范圍僅限於香港上市的紅籌公司,這是由於在美國和新加坡等地上市的紅籌股多為高科技和互聯網的民營企業,而香港已有H股回歸A股的成功先例。紅籌股發行A股應滿足四個條件:股票已在香港證交所上市交易一年以上;股票市值不低於200億港元;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凈利潤不低於20億港元;50% 以上的經營性資產在境內,或者50%以上的利潤來源於境內業務。根據該規定,目前93隻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中,只有21家公司符合《試點辦法》的要求,並均為大型國有企業。
[編輯本段]紅籌回歸的發行方式
在紅籌回歸的發行方式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回歸路徑:CDR模式(發行存托憑證)、聯通模式、直接發行A股模式。聯通模式是採用分拆子公司在國內上市,這種雙重結構容易導致公司治理方面出現問題,同時,也不符合目前整體上市的思路。而CDR模式則適用於真正的外資公司,採用CDR模式,將涉及外匯管制;同時所涉環節較多,不如直接發行A股簡單;託管和存托業務將使主要市場利益流入外資金融機構。 目前正在制定《境內投資境外股份有限公司發行A股上市試點辦法》。該辦法將對紅籌回歸A股的發行條件進行詳細規定,如紅籌公司在盈利方面,可能需滿足年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指標,但對於設立時間不滿三年的紅籌公司,上述指標則可豁免。至於發行方式,監管層傾向於直接發行A股,並鼓勵採用存量發行的方式。在發行A股時,監管層還支持存量發行方式,即總股本不變,由大股東拿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到A股市場上出售給流通股股東。而鼓勵存量發行的最大優點,主要是為緩解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不過,由於兩地上市,上市公司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必然有所不同,紅籌股回歸'路演'這將導致紅籌上市在部分細節上,仍存在著問題。如公司治理方面,內地有關監事會、獨立董事、公司章程、股東大會通知召開和表決方式、高管兼職等方面的規定,與香港就存在著差異;內地股票和紅籌股面值不統一也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有關負責人還建議,在紅籌公司募集資金投向上,鼓勵投資國內,但不限制投往境外、對境外公司以募投資金在國內並購公司亦不作限制;程序上,按國內A股IPO的程序進行,需要上市輔導。
[編輯本段]紅籌股與藍籌股的區別
藍籌股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把那些在其所屬行業內佔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紅利優厚的大公司股票稱為藍籌股。 「藍籌」一詞源於西方賭場。在西方賭場中,有三種顏色的籌碼,其中藍色籌碼最為值錢,紅色籌碼交次之,白色籌碼最差,投資者把這些行話套用到股票上形成了「藍籌股」。 藍籌股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公司經營狀況的改變及經濟地位的升降,藍籌股的排名也會變更。
Ⅵ 港股 上海石化 和 A股 s上石化 有 什麼區別
同一家公司,在A股和H股兩地上市。
Ⅶ 如何評價上海石化的雙層上市結構
這種雙層上市結構,就是AB股,A類普通股給市場交易,一般在散戶和機構回手裡,可公答開交易,B股具有超級投票權,一般掌握在創始人手裡,不公開交易!這種架構美股普遍,港股前段也開始允許這種架構,這種架構本質上屬於精英治國——少部分人領導大多數。
這種架構最大好處是增強了公司融資能力(可以給予投資人更多股份收益權),同時又保證了創始人的公司控制權(B股每股是A股10倍投票權)。
我認為這種架構本身有其積極意義,可以用更大利益更短時間激發企業創新和成長,但同時它也給予了內部人更大權力,更多的誘惑!如果在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權力制衡沒問題,懲惡揚善,但一旦市場不成熟,那它就是獵殺散戶的核武器!考慮到我充滿」特色」的大A股市場,第二種情況妥妥的,這也是上層不同意這種架構的原因。
Ⅷ 上海石化股票為何跌跌不休
股票漲跌 都瘋狂,跌到0.5元,漲到15元 。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