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吳國新

上海吳國新

發布時間:2021-07-01 07:32:33

上海鄂冶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1. 黃 帝 少典的次子,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北),故稱軒轅氏。黃帝時代,發明創造繁多,成就輝煌,遂使中國躋身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因而被尊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2. 大 禹 他是我國原始社會最後一位 部落聯盟首領,奴隸制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開國君主。主要活動區域在河南,先後定都於河南登封、禹州和偃師,以「大禹治水」而流芳百世。
3. 許 由 堯舜時代的賢人。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動在今天潁水流域的登封、許昌、禹州、汝州、長葛、鄢陵一帶,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稱贊說:「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
4. 湯 一位政治上有遠見,事業上有作為的國王, 能知人善任,人唯賢,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 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動區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帶。
5.愚 公 河南濟源人,舉世聞名的愚公移山主人。
6.儀 狄 古代河洛,今鄧封洛陽一帶,世界上最早發明酒的人
7.伊 尹 河南嵩縣人,夏末商初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被奉為中華烹飪鼻祖與廚神。
8.比 干 亘古第一忠臣 河南衛輝人,林性太始祖。
9.列 子 鄭州市圃田人 春秋時代著名雜家,信奉道教,著有《列禦寇全集》
10.百里奚 河南南陽人,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11.白 圭 戰國時期人,以擅長經商而名滿天下,被後世商人尊為祖師,河南洛陽人;
12.申不害 (?~公元前341)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鄭州滎陽人。曾任韓昭侯相國,執政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加強集權統治。使韓國國治兵強,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13. 子 產 姓公孫,名僑,字子產,政治改革家,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14. 老 子 姓李,名耳,亦叫李聃,春秋楚國今河南鹿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15. 庄 子 原名莊周(約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戰國時期宋國(今河南商 丘縣東北)人,是繼老子之後我國道家學派的一個主要人物,後人稱「老 庄哲學」。他的文學造詣也很高,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早期代表。
16. 吳 起(約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戰國前期衛國左氏今河南濮陽人,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著《吳子兵法》。
17.范 蠡 字少伯,春秋時期宛(今河南南陽)人,任越國大夫,在 吳越爭霸中為越國打敗吳國立下了大功。
18.商 鞅 姓公孫,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戰國中期衛國(今 河南汲縣)人,傑出的政治家,他的變法措施使秦國在戰國七雄 中獨霸天下,為日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19.聶 政 河南濟源縣人,戰國時期著名三刺客之一。
20.張 儀 河南開封人,戰國時期魏國縱橫家。
21.蘇 秦 河南洛陽市人,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
22.呂不韋 河南禹州市人,秦朝丞相。編撰了《呂氏春秋》。
23.韓 非 又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法家的集大成者,戰國晚期韓國人,著名法學家。
24.陳 勝 字涉,秦末陽城(今河南登封)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領導了中國 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25.李 斯 楚國上蔡縣(今 河南上蔡縣)人,(公元前280年——前208年),著名的政治家,輔佐秦王統一了中國。
26.張 良 河南郟縣人,西漢名相。漢初三傑之一。
27.陳 平 河南原陽人,劉邦主要謀士之一;
28.晁 錯 河南禹州市人,西漢政治家、散文家,御史大夫。
29.鄧 禹 河南新野縣人,東漢開國勛臣,首任宰相。
30.張 蒼 歷算學家(公元前256年——前152年),西漢陽武 (今河南原陽)人,是西漢初年歷算學方面的突出代表, 為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31.張 衡 科學家字平子(公元78年——139年),東漢南陽西鄂 (今河南召縣石橋鎮)人。傑出的科學家,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 測驗風向的候風儀等,對人類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32.賈 誼 英年早逝的才子(約公元前200年——前168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33.許 慎 漢字字典創造者字叔重(約公元58年——147年),東漢汝南召陵 萬歲里(今河南郾城縣東15公里許庄)人,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 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和詞彙學家,著有《說文解字》等。
34.蔡 邕 河南尉氏縣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曾任左中郎將。
35.蔡 琰 古代才女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尉氏縣西南蔡庄)人,所著五言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最有名。
36. 司馬懿 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 的著名軍事統帥,以謀略著稱,是晉王朝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37. 鄧 艾 字士載(公元197年——264年),義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東北人,著名將領,助司馬氏東征西討,屢建奇功。
38. 范 曄 漢史專家 字蔚宗,南朝宋代順陽(今河南淅川縣)人, 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著有《後漢書》等。
39. 阮 籍 字嗣宗,東漢陳留郡(今河南尉氏) 人,著名詩人,被稱為「竹林七賢」。
40. 郭 嘉 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謀略家。
41. 荀 彧 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42. 荀 攸 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43. 謝靈運 山水詩人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陳郡陽今河南太康人,扭轉玄言詩風,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個詩人。
44. 干 寶 志怪小說創始人 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東晉時期 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志怪小說的創始人。
45. 謝 安 東晉政治家,淝水之戰的指揮者,河南太康人
46. 謝 玄 東晉帥星字幼度(公元343年——388年)今河南太康人,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指揮了著名的淝水之戰。
47. 范 縝 反佛鬥士 字子真(約公元450年——515年)今河南泌陽縣西北人,著名的無神論者,著有《神滅論》等。
48. 鍾 嶸 文學理論批評家字仲偉(約公元480年——552年)梁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人,著有《詩品》等。
49. 韓擒虎 河南新安縣人,隋朝名將。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一月,率兵攻下建康城,俘虜陳後主
49. 賀若弼 河南洛陽市人,隋朝名將。
50. 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翟讓 東郡韋城(河南滑縣東南)人,隋末 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軍——瓦崗軍的創始人。
51. 陳元光 「開漳聖王」 河南固始縣人,他治理漳洲42年,勤於吏冶,受到了百姓的愛戴,被尊為「開漳聖王」。
51. 長孫無忌 河南洛陽市人,唐代宰相,輔佐李世民治理國家。
52. 鄭 虔 (公元692~公元764)唐代畫家、文學家。字羽齊。鄭州滎陽人。著有《天寶軍防錄》,時號「鄭廣文」。
53. 崔 顥 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著名詩人,其作品「詠黃鶴樓」乃千古絕唱,被推為唐律之首。
54. 韓 愈 百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和散文具有很高的造詣,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55. 劉禹錫 詩 豪字夢得,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散文家和思想家,《陋室銘》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
56. 姚 崇 原名元崇(公元649年——721年), 唐代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東南)人。三朝為相。
57. 玄 奘 唐代高僧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陳,名煒,洛州緱氏 (今河南偃師縣緱氏鎮)人,是我國佛教史上空前絕後的一代高僧,也是一位成績卓著的翻譯家,被後人尊稱為「唐三藏」。
58. 褚遂良 唐代著名書法家,河南禹州人;
59. 岑 參 河南新野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其代表作有《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和《天山雪歌》。
60. 吳道子 「畫聖」武則天執政初年(公元686年)出生於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素有「吳帶當風」 的美譽,他的人物繪畫更是「冠絕於世」,被後人尊稱為「畫聖」。
65.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號少陵,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創作了「三吏」,「三別」 等大量優秀詩篇,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骨」等千古絕句。
61. 張仲景 名和,字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陽郡涅陽(今河南南陽)人,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62. 李 賀 詩鬼李賀:字長吉(公元790年——816年), 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63. 李商隱 凌雲詩才李商隱:字義山(公元813年——858年), 唐代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是唐代千餘名詩人 中極富才華的一位,留下了600餘首詩,均屬佳品。
64. 白居易 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公元772年——846年), 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留 下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處曾相識」等許多不朽詩句。
65.張 遂 河南南樂縣人,唐代天文學家,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66. 元 稹 河南洛陽市人,唐代文學家,曾任唐朝尚書左丞、監察御史、武昌軍節度使。新樂府運動倡導者之一。其代表作有《連昌宮詞》、《遣悲懷三首》、《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和《鶯鶯傳》。
67. 張 巡 河南南陽市人,唐代名將。在平定安史之亂時以身殉國,被詔封為御史中丞、揚州大都督、鄧國公。
68. 趙匡胤 生於河南洛陽市,北宋開國皇帝,定都河南開封。
69. 李 誡 河南新鄭人,建築學家字明仲。他篇著的《營造法式》一 書,是我國古代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建築學著作。
70. 梁周翰 (公元929~公元1009)五代宋初文學家。字元褒。鄭州人。開宋代古文運動之先聲,時有「高梁柳范」之稱。著作有《翰苑制草集》。
71. 岳 飛 河南湯陰人:字鵬舉(公元1103年——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中華民族一代英傑。
72. 岳 雲 河南湯陰人,岳飛之子,南宋名將。
73 程顥程頤 程顥(公元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又稱明道先生;程頤(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 又稱伊川先生,被世人稱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
74. 許 衡 公元1209年,出生在先後由金、 元統治的懷慶河內(今河南沁陽市),是元代著名學者、教育家和 政治家,和郭守敬一起修訂完成了古代最優秀的歷法——《授時歷》。
75. 朱載育 大約明朝嘉靖十五年 (公元1536年),出生於明鄭恭王府(今河南沁陽),是 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我國明代偉大的音樂理論家、教學 家和天文學家,被西方贊譽為「東方網路藝術全書式的人物」。
76. 戚繼光 河南衛輝人,明代抗倭名將.
77. 史可法 河南祥符縣(今開封市)人,字寬之,一生剛正清廉,忠心報國,他的抗清事跡和寧 不屈的崇高氣節,為後人所頌揚。
78. 王 鐸 河南孟津縣人,書法家字覺斯,號痴庵,是明末清初蜚聲中外的大書法家。
79. 曹 謹 河南沁陽人,字懷朴,在台灣淡水縣和鳳山縣任職期間,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台灣,立下了卓著功勛。
80. 陳星聚 河南臨穎陳台鄉陳村人,字耀堂, 清朝光緒年間率台灣人民抵禦法國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衛戰的勝利。

㈡ 關於上海的資料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2000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

公元4至5世紀時的晉朝,以捕魚為生的居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滬)」。上海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點是位於金山區杭州灣的大金山島,海拔為103.70米。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3年,全市平均氣溫17.6℃,日照1885.9小時,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上海土地面積為6340.5平方千米,轄16個市轄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六位。

(2)上海吳國新擴展閱讀

名勝古跡

1、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是隸屬於上海市金山區,位於上海市西南,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楓涇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歷史上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距今有近700年歷史。

2、朱家角鎮

朱家角鎮,隸屬於上海市青浦區,位於上海市西部、青浦區中南部,緊靠澱山湖風景區。東臨西大盈與環城分界,西瀕澱山湖與大觀園風景區隔湖相望,南與沈巷鎮為鄰(2001年與之合並),北與江蘇省崑山市澱山湖鎮接壤。

朱家角鎮處於北緯30°~31°,東經120°~121°之間,東距青浦鎮6公里,上海市中心48公里。318國道貫穿鎮境。全鎮總面積138平方公里(含水域)。2013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63.4億人民幣

3、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為「長江三大廟」之一。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廟傳說系三國時吳主孫皓所建,明永樂年間,改建為城隍廟。前殿祭祀金山神漢大將軍博陸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誥封四品顯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後殿乃寢宮。現門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戲台為1865年建。

㈢ 上海簡介

1、上海概述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2、地理位置

上海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

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陸境海拔最高點。上海地跨長江口、澱山湖、黃浦江、吳淞江四大水系,境內江、河、湖、塘相間。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3)上海吳國新擴展閱讀

歷史地位

上海,春秋屬吳國 。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金融地位

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上海幾乎囊括了全中國所有的金融市場要素:上海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交易所、上海鑽石交易所、黃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中國資金拆借市場、國家黃金儲備運營中心。

國家外匯儲備運營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央行徵信系統中心、支票節流數據處理中心)、中國四大銀行(農行、中行、工行、建行)上海總部、各大外資銀行大中華總部、中國反洗錢資金監控中心、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中國保險交易所。

上海金融法院獲批成立,原油期貨成功上市,中國人壽上海總部、建信金融科技等總部型功能性機構落戶,人民幣跨境使用范圍進一步拓展 。

㈣ 上海市歷史簡介

上海市歷史簡介:

上海歷史悠久,系1986年國務院頒布的第二批38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春秋時期的上海,屬吳國,戰國時期的上海先屬越國,後屬楚國。楚考烈王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上海是他封邑的一部分,上海的別稱「申」就源出於此。

上海的另一個別稱「滬」,源於「滬瀆」,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捕魚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個地名,這一帶被稱為「滬瀆」。

「上海」這一名稱的真正由來始於宋代,當時的上海,已開始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在今外灘至十六鋪的黃浦江中,它的西岸有個上海鎮,這些便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

元代的上海鎮已有很大的發展,並設立了市舶司。此後,上海鎮又升格為上海縣。明代的上海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棉紡業中心,商業經濟日趨發達。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了海關。清乾隆、嘉慶年間,上海逐漸成為中國的貿易大港和漕糧運輸中心,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1843年,在鴉片戰爭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強迫開辟為通商口岸。1845年,英國首先在上海設立了租界。之後,美國在上海設立租界。

1849年,法國也在上海設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並為公共租界後,上海實際上被劃分為華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自1843年以後100多年裡,上海成了外國殖民主義者在中國傾銷商品,搜刮原料、錢財的主要口岸,上海因此也有了「冒險家的樂園」之稱。

1925年1月奉軍進人上海,當時的北京政府將上海改為淞滬市。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宣告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租界收回。

1949年5月27日,上海獲得解放,經過上海歷屆政府與人民長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設,上海成為新中國的重要的工商業基地。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4)上海吳國新擴展閱讀:

上海,春秋屬吳國 。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曾是楚春申君黃歇的封邑。

秦漢及以後先後屬會稽郡、吳郡,分屬海鹽、由拳、婁縣諸縣。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奏准設立華亭縣,上海地區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華亭縣轄境約今上海地區吳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團一線以西地區。

北宋時期,上海大陸地區分屬華亭縣和崑山縣,崇明地區屬海門縣。

宋熙寧十年(1077年),設上海務。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縣,上海地區始有兩個獨立行政區劃。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置華亭縣隸之。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縣立,轄於松江府。上海縣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青浦縣大部、閔行區大部、浦東新區大部和南匯縣。

元代後期,上海地區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華亭、上海2縣。

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屬華亭、上海、青浦3縣,蘇州府所屬嘉定、崇明2縣,金山衛。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華亭(治所)、婁(與華亭共用府城)、上海、青浦、奉賢、福泉、金山、南匯8縣,太倉州嘉定、寶山2縣。

嘉慶十年(1805年),上海地區基本形成10縣1廳的格局,有松江府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7縣及川沙撫民廳,太倉州嘉定、崇明、寶山3縣。

嘉慶十五年(1810年)縮存600平方公里,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浦東新區大部、閔行區大部。縣城為原南市區人民路、中華路環線內區域。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道光二十五年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後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以虹口一帶劃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以上海縣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帶為法租界。

同治二年(1863年),英、美租界合並為英美公共租界,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又改稱為上海國際公共租界。此後,租界多次擴大。

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外國的船隻從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在上海縣境域劃定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要求劃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與英租界合並成立公共租界。至此,上海市區劃分為不同的管轄區,蘇州河以北老閘(宋代建)和新閘(清代建)一帶因大量貧苦農民的流入,逐漸興起,形成北市。

1810年清政府頒發《城鄉自治章程》,上海縣合城南境、老閘、新閘、江境廟區域為上海城;另設蒲松鎮、東涇鎮及12鄉。

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裁松江府、太倉州,上海地區屬江蘇省,有上海、華亭(後改名松江)、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

1914年,江蘇省劃分為滬海等5道,其中滬海道駐上海縣,轄今屬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縣以及今屬江蘇省的海門縣。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1925年,北洋政府允准上海改為淞滬市。同一年發生了「五卅運動」。1927年發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6年孫傳芳督江蘇省,成立淞滬商埠,分全境為上海、閘北、浦東、滬西以及吳淞5區。

國民政府成立後,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范圍包括上海、寶山縣的一部分,設立17個區,而上海地區各縣則仍屬江蘇省,從此上海市與上海縣分離。城市范圍東達浦東,西至靜安寺、徐家匯,南趨龍華,北達寶山路底。

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成立,直轄於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轄市一級建置。

1928年春,上海特別市宣布租界為特別區。7月,接收上海縣屬上海(滬南)、閘北、蒲淞、洋涇、引翔港、法華、漕河涇、高行、陸行、塘橋、楊思和寶山縣吳淞、殷行、江灣、彭浦、真如、高橋等17市鄉,為上海特別市的實際境域,面積494.69平方公里(不含租界)。並改17市鄉為17區,上海始有區一級建置。上海地區的上海、嘉定、寶山、松江、川沙、青浦、南匯、奉賢、金山、崇明10縣仍隸屬江蘇省。

1930年7月,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變。1937年8月,中國在上海發起「淞滬會戰」。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次年12月,江蘇省川沙、南匯、奉賢、崇明、寶山、嘉定等縣和上海縣浦西地區劃歸汪偽上海市政府管轄。

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偽國民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1945年11月2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歷時百年的上海租界結束。

1945年8月,上海市仍為戰前17個區和特別區。

1947年上海市面積617.95平方公里。

1948年12月上海市劃分為30個區。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同時,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蘇北行署,後由江蘇省管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

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

1960年1月,撤消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有12個區和11個縣。

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

1961年上海市轄12區、10縣。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

1964年,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後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餘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80、1981兩年,再置吳淞區與閔行區。

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

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

為進一步改革開放,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和閔行的三林鄉合並設立浦東新區。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組建新的閔行區。

1995年,上海市轄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縣,有106個街道、208個鎮、10個鄉和3590個居民委員會、2986個行政村。面積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積697平方公里。

20世紀末,松江縣、青浦縣和金山縣也改為區。

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

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

2009年為了更好的開發浦東地區,合理配置地區經濟與社會資源,綜合優化總體布局,促進社會協調健康發展,撤南匯區、浦東新區,組建新的浦東新區。

2011年6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上海行政區劃調整,同意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

2015年1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全市幹部大會上宣布,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並,組成新的靜安區。

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下轄的唯一一個縣——崇明縣撤縣設區,改制為崇明區,此標志著上海市告別下轄縣,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市轄區的新局面。

參考資料:網路-上海

㈤ 吳國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吳國又稱東吳,其疆土在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省和重慶市、上海市的部分地區,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

孫吳共有四個州,分別為揚州、荊州、廣州、交州。孫吳的疆域范圍,北至廬江郡(現江蘇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達交趾郡(廣西東部)。


東臨東海,涵括我國現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省和重慶、上海市、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台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台灣。



(5)上海吳國新擴展閱讀


229年,孫權稱帝,遷都建業,國號吳。有揚、荊、交三州。有戶五十二萬余,人口二百三十萬,吏三萬余,兵二十三萬。孫權尚存的困難,一是對付山越的不寧,一是在巢湖地區抗拒曹魏的壓力。東南州郡山區的山越人,阻險割據,甚至北聯曹魏,反對孫權勢力向南方內地擴張。


孫權與山越進行過多次戰爭,屢獲勝利,234年諸葛恪率軍進攻丹陽山越,經三年圍困,山越十萬人出山投降,其中四萬丁壯補兵,餘下的成為編戶。


孫權統治的幾十年中,山越人大體與漢人趨於融合。孫權主要軍事活動在淮南。赤壁之戰後,曹操軍屢攻合肥地區,雙方互有勝負。


東吳諸將以私兵隨孫氏征戰,孫吳屢以國家佃客賜給功臣,功臣往往擁有多至於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武將世襲領兵的制度。同時,江南也出現了像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佔有大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東吳政權的主要支柱。


孫權死後吳日趨衰弱,而魏在司馬氏消滅淮南地區三次軍事叛亂後日趨強大。司馬氏以先滅漢後取吳作為國策,而在滅漢、代魏後又忙於新朝定製,吳政權暫得延續。


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籌建水師,並預定攻吳的軍事方略。279冬,西晉滅吳之戰開始,280三月攻下石頭城,孫皓降晉,吳亡。


㈥ 上海的發展史

上海的歷史變遷 幾個世紀以來,上海都只是個小漁村,直到13世紀才發展為城鎮。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縣,稱為華亭縣;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東北又有青龍鎮。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選擇今天黃浦外灘為停靠碼頭,河西岸於是逐漸出現一座城市取代青龍鎮,成為新的港口和商業中心。南宋時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這里商船雲集,熱鬧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設立行政縣,到明朝已成為國家的紡織和手工業中心,並建起了第一座廠。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設立上海海關,一個國際性大商埠從此發展起來。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上海被開放成通商口岸,隧進一步淪為國際殖民地。外國資本的入侵壟斷了上海及東南沿岸的手工業,但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上海的商業、金融、紡織、輕工業和交通運輸。同時,民族工商業也開始成熟起來。上海不僅成為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國家的工業命脈。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一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劃船在水上交易。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

㈦ 上海交通的新和舊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翻白眼。」一位上海網民在回答目前上海交通狀況的調查時,如此調侃。其實,不唯上海,在國內不少大城市,「路越修越多,車卻越來越堵」這一城市公共交通悖論,正發展成為嚴重磨損社會運行效率的」現代城市病」之一,不容忽視。交通專家們分析痛陳,城市交通戰略的缺失、中心城區土地的野蠻開發、公交系統的嚴重滯後、道路資源的低效率配置,正是「城市交通病」的病因所在,不徹底擯棄輕視科學依據、用行政手段搞道路建設的常規,不重視科學、理性、前瞻的交通戰略規劃,城市將永遠走不出「車路擠兌」的怪圈。

「上海一大怪,汽車沒有行人快」??上世紀90年代初之上海「怪現狀」如今似有卷土重來之力。今日大上海,又見行路難。

入夏以來,上海的主幹道路交叉點及一些馬路密集的地段,又重現了車輛擁堵難行的"景觀":高峰期間,市中心區高架道路上密密匝匝蝸行的車輛與地面上緩慢爬動的車龍煞是壯觀,遠遠望去就像個大停車場;而在浦東陸家嘴,擁塞在隧道口的車隊則讓如畫的美景平添尷尬。

一日,記者乘上703路公交車,車經交通幹道滬閔路正在造高架路二期工程,馬路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大大小小的各種車輛擠在一起,排成了一串長隊魚貫而行,走走停停,從蓮花路到上海體育館,區區不足10公里,公交車竟走了一個半個小時。

又一日,記者乘計程車從衡山路去南京西路的恆隆廣場,正常行車只需15分鍾左右。結果,一路堵過去,整整一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計程器上顯示堵車時間為40多分鍾。計程車司機為記者的煩躁深感不安,連聲說道:"沒有辦法,走哪兒都是堵。對不起了!"

大城市行路之難,難比上青天。在經歷了10年城市超常規的基礎設施大發展後,上海城市交通又面臨著90年代初曾出現的"出行難"問題。去年下半年以來,上海許多地段都出現了類似的交通擁堵現象。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間,常常可見塞車的長龍從高架路一直延伸到路面,綿延數公里。而在一些越江的隧道,天氣高溫加上堵車的尾氣,還造成了空氣嚴重污染,值勤的交警甚至一度帶起了防毒面具。

近10多年來,上海修建了地鐵、高架路、跨江大橋、越江隧道等許多道路基礎設施,中心城區初步形成了以"申"字型高架路、"十字加半環"的軌道交通線、"三縱三橫"主幹道和越江工程為主體的現代交通網路,但市民的感覺卻是事實在在的路越修越多,車越來越堵。最近幾年,上海將投資500億元,增設高架路內環匝道,拓寬地面交通要道,新建越江隧道和中環線,從根本上緩解中心城區的道路擁堵狀況,與此同時將大力發展智能交通系統。但人們擔心的是,明天的擁擠還會不會歷史地繼續?
Night gave me a black eye, but I use it to turn white. "A netizen in Shanghai Shanghai to answer the current traffic condi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such a tease. In fact, not only in Shanghai, quite a number of major cities in China," Lu Yue Xiu more cars are increasingly blocking "of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paradox, is developing into a serious social efficiency and wear a "modern city" disease, one can not be ignored.痛陳traffic experts, the lack of urban transport strategy, the Center City District barbaric land development,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lagged, roads in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t is "urban transport disease" where the cause is not completely get rid of contempt a scientific basis, using administrative means to engage in conventional road construction,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rational, forward-looking traffic strategic planning, cities do not always go a "road run" cycle.

"Shanghai a strange, fast car does not have a footpath"?? The last century in the early 90's Shanghai "strange situation" now seems to be the power of a comeback. Today, in Shanghai, see also行路難.

Since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the trunk road Shanghai and a number of roads crossing the area-intensive and difficult to reproce the traffic jams the "landscape": the peak ring the Viact on the central area of cochlear密密匝匝traffic slow and the ground龍煞moving vehicles climbing is spectacular, far from looking like a big car park; and Lujiazui in Pudong, congestion in the tunnel so that the team is added to the picturesque beauty of embarrassment.

Day multiplied by 703 reporters bus, car, as roads are built Humin Road Elevated Road, the second phase, the road was divided to pieces, large and small, all kinds of vehicles packed together and lined up a string of and the long single file line, stop-and-go, from the Shanghai Stadium蓮花路to mere less than 10 kilometers, the bus was a half an hour away.

Another day, this reporter to take a taxi from Nanjing West Road, Hengshan Road, the Hang Lung Plaza, the normal traffic for about 15 minutes. A result, all the way plugging the past, a full one hour before reaching the destination. To show meter traffic jam for more than 40 minutes time. Taxi drivers for journalists is deeply disturbed by the agitated, repeatedly said: "there is no way, where are plugging away. I am sorry to say!"

Road of major cities difficult than on the sky. After 10 years the City infrastructure, ultra-conventional large-scale development, the Shanghai Urban Transport also faced with the early 90s had the "travel difficult" problem.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last year, Shanghai had a number of sites are similar to the phenomenon of traffic jams. Especially ring the peak hours, often we can see the long queue of traffic from the elevated road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road, stretching several kilometers. River in some of the tunnels, the weather temperature of the exhaust gas together with the congestion, but also caused serious air pollution, the traffic police on ty at one time even with a gas mask.

Over the past 10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anghai subway, elevated road,跨江Bridge, Tunnel and many more road infrastructure, the Center City District has formed a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type of elevated road, "Cross plus semi-ring" line of the track, the "three Three vertical cross "越江工程as the main trunk road and the modern transport network, but people feel it is in fact more in the way repair more cars more and more blocking. In recent years, Shanghai will invest 50 billion yuan, an additional inner ring elevated road ramp, widen the ground transportation hub, the new River Tunnel and Central Link, the root of the road to ease city congestion, at the same time will be to develop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But people worried that congestion will not be tomorrow's history to continue?

閱讀全文

與上海吳國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管理政策考試 瀏覽:561
廈門中信信託 瀏覽:380
馬鞍山住房貸款銀行利率 瀏覽:10
怎麼看外匯k線圖 瀏覽:2
下列不屬於金融資產 瀏覽:151
周末去哪兒融資 瀏覽:365
新日股票吧 瀏覽:363
西亞信託么司 瀏覽:570
微信理財只限 瀏覽:346
長期應付款融資租賃 瀏覽:874
外匯申請是為什麼 瀏覽:482
危廢融資計劃 瀏覽:973
應該買什麼樣的股票 瀏覽:656
銀行保險理財可靠嗎 瀏覽:563
成都最正規的外匯公司 瀏覽:256
投資公司外匯實操部需自己開戶嗎 瀏覽:32
傘形信託區別 瀏覽:685
2014全國多少家信託公司 瀏覽:527
紅棗期貨漲停原因 瀏覽:976
羅牛山信託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