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證券行業來的現狀是:無論源券商規模大小,都走的是同質化的發展路線,業務結構與業務模式趨同。
當前中國的券商在經營策略方面選擇的是中庸之道,投行、經紀、資管、信用等主營業務齊頭並進,輕易不會戰略性舍棄任何一條業務條線,使得部分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以東方證券為例,公司的自營業務與資管業務優勢明顯且極具特色,是公司重要的業績貢獻來源,但是信用業務利息凈收入拖累業績,而且佔用了資源。在經紀、投行等傳統牌照類業務的競爭中,由於業務同質化嚴重、提供的服務較為單一,國內券商選擇大打價格戰,惡性競爭搶奪市場份額,使得這些傳統業務的費率不斷下降,收入彈性越來越小,面臨很大的發展瓶頸,尤其對於中小券商來說,由於不具備規模效應,其業務成本更高,利潤空間被壓縮得非常的小。
2018最後一個交易日,三大指數收出小陽紅盤,上證未收復2500,幾乎從年頭跌到年尾,全年下跌24.59%,再次熊冠全球,明年市場總體應好於今年,能否走好主要看三個因素:一是中美貿易戰能否盡快改善或結束;二是美聯儲加息周期結束時間;三是美股何時調整到位等,從大的走勢看,年初應有一次重要的低點,之後有望出現一波較大級別的反彈(春季攻勢),年中到下半年還有一次重要買點,真正走好可能要等下半年之後。
節後走勢:短線還有反彈沖高機會,再回落考驗2449將有重要買點
2018年可謂是A股歷史上最慘的一年,從年頭跌到年尾,其中幾乎沒有像樣的反彈,上證指數全年下跌24.59%、深證成指下跌34.42%、創業板下跌28.65%,3687隻個股中位數全年下跌38%,代表全市場最活躍個股的中證1000指數全年下跌36.87%,中國股市2018再次拿了個全球冠軍,只不過是倒數第一(如下圖),真正冠軍是印度股市,以6.08%位居全球第一。對於A股如此慘的下跌,幾乎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多數百億私募基金虧損在20%以上,幾家備受關注的知名陽光私募旗下基金平均跌幅甚至超過30%。
年初我們判斷2018的高點大概率在3500-3600,極限在3800-4000,低點在3000,極限在2600-2500,結果最高點出在年初1月29日的3587,最低點落在10月19日的2449,跌破了極限低點2500,在如此低位的狀態下,A股竟然上演了千點大跌,殺傷力超過2015的股災,擊碎了所有人的想像力,這是最黑暗的時候,也可能是最好的時機。2019我們認為要好於2018,低點或在2200-2000,高點或看3000-3300,能否真正走好還要看上面提示的幾個關鍵因素,節後短線還有反彈沖高機會,再回落考驗2449將出現一次重要買入機會。
節後操作:堅持逆向思維、反向操作策略,力爭踩准市場起落節奏
十年一輪回,2008年是A股失望痛苦的一年,2018年又跌最低谷,2008年底特別是2009年上半年,A股爆發了2008年大熊後幅度驚人的大反彈,上證指數從1664反彈到3478,2018失望、悲慘指數相似,2019年能否再重演2009的大反彈?我們在這里不敢奢望,但相信沒有隻跌不漲的市場,在極度恐慌中或孕育新的希望。回首這一年,總體上看,我們的逆向思維和反向操作的策略非常正確,基本踩准了市場的起落節奏,沒有犯方向性錯誤,盡了我們最大的努力,希望最大程度地減少和挽回投資者的損失,對此我們還是感到一絲欣慰。
對於2019,我們還是會竭盡全力,提前向投資者預示機會和風險,決不放「馬後炮」,堅持穩健、安全為第一要務的投資思路,做好風控,在此基礎上,力爭抓好熱點板塊的投資機會,2019我們堅持看好科創、5G通訊、晶元、軟體、人工智慧、大基建、新能源(充電樁、鋰電、汽車、零部件)等熱點板塊,另外國企改革、軍工科技、環保治理、醫葯健康,以及與中美貿易相關的受益股如能源(採掘)、農業、汽車、金融服務、自由貿易區等也將出現階段性的操作機會。
㈢ 4月19日股票為什麼大跌
1.周末美股大跌
2.國家出台地產嚴厲調控政策
3.高盛事件
㈣ 哪裡可以看到基金2019年4季度新增持股票明細
基金的具體公告當中應該可以顯示這個信息圖,新增持的股票明細
㈤ a股2019年四月份走勢如何
從三月份的最後一天的走勢來看,紅四月是可以期待的,外圍的環境也沒有拖累A股的內步伐容,況且面臨一年一度的分紅吃飯季,幾個作用力一核計,想走好走出一波行情應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況且前一幀走出的一波行情表現出色的只是券商股科技股,還有許多機油股,蓄勢待發,所以來說四月份的行情相對樂觀
㈥ 2021年4月下旬上市的股票有哪些
代碼 名稱 上市日期
688383 新益昌 4月28日
688323 瑞華泰 4月28日
605089 N味知香 4月27日
300982 N蘇文 4月27日
300981 N中紅 4月27日
605289 羅曼股份 4月26日
1201 東瑞股份 4月28日
300979 C華利 4月26日
300978 C東箭 4月26日
688639 華恆生物 4月22日
300975 C商絡 4月21日
688682 霍萊沃 4月20日
688201 信安世紀 4月21日
605016 百龍創園 4月21日
605117 德業股份 4月20日
㈦ 為什麼大部分股票和基金在今年四月份的時候都暴跌
A股總是這樣暴漲暴跌,這與「A股投資者的結構」是有很大關系的。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散戶的交易量佔了總交易量的將近80%。也就是說,散戶是A股的主力。
而散戶具有什麼樣的特點,相信大家都知道,比如喜歡追漲殺跌、跟風炒作、頻繁交易,沒有長期投資的理念。
具體而言,在股市行情好的時候,這些投資者很有可能會加大投入(因為不管是追漲殺跌還是跟風炒作等,總是能賺到錢),可是當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時,他們會立馬賣出,甚至會不計後果的賣出。
比如最近這兩三年,隨著「漂亮50」或各種白馬股的上漲,讓很多堅持長期投資的人看到了光明,可是,在2018年這些股票已經跌了很多的時候,這些人卻選擇了賣出(其實理性的做法,可能是加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這與大多數散戶沒有核心的投資理念,是有很大關系的。
因此當市場的交易主體是由具有這樣特點的投資者組成的時候,就一定會增加股市的波動,進而讓股市暴漲暴跌。
反觀成熟的海外資本市場,它們主要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比如以美股為例,根據海通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年中,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市值佔比高達93.2%,而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市值卻不足6%。
而機構投資者,無論是在信息獲取、投資理念,還是研究的深度方面都是散戶不能比的。所以當面對市場下跌的時候,一般都會做出更加理性的選擇,而不是不計成本的賣出。
除此之外,A股的「政策市」也是股市暴漲暴跌的重要因素。
雖然A股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到現在依然沒有脫掉「政策市」的帽子。
比如2015年股災期間,聽說國家要救市了,股市立馬就大幅反彈上漲了。而在2018年,聽說這些救市的資金要退出市場了,股市又立馬開始下跌了。
還有像2017年推出「雄安新區」的時候,市場上的資金拚命的買入跟基建、建材板塊相關的股票,進而弄出了一個局部牛市。
在這里,雖然不能說這些政策和消息就一定會導致股市暴漲暴跌,但是總是有些關聯。
因為當這種「政策市」的投資邏輯深入人心時,很多人就會去賭這些政策或消息板塊短期的漲幅。所以這種行為也是很容易導致股價暴漲暴跌。
這里提醒一下,雖然有些突發的利好政策短期可能會讓股價大幅上漲,但是長期看,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業績,那麼炒完大概率就是一地雞毛。
㈧ 19年4月底股市為什麼會大跌
記住了每年這個4月底5月初就是下跌時段,不因什麼,就是業績公布完畢,市場從新定位,今因前跌漲幅較大所以跌的也深!
㈨ 請問從2019年4月1日起股票會漲嗎
還會漲。但接下來的行情會有所分化,前一波是普漲,後面只有好的股票能夠專量價齊升,繼續屬走牛。稍差一點的股票也能創新高,但是高度有限,會出現頂背離。太差的股票估計就在這個位置磨磨唧唧,甚至新高都創不了就完了。所以接下來的行情,選股很重要。以上僅個人觀點,不夠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請謹慎操作。
㈩ 2019年股市休市期間
你好,年元旦股市休市安排
元旦: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至2019年1月1日(星期二)休市,1月2日(星期三)起照常開市。另外,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為周末休市。
2019年春節股市休市安排
春節:2月4日(星期一)至2月10日(星期日)休市,2月11日(星期一)起照常開市。另外,2月2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為周末休市。
2019年清明節股市休市安排
清明節:4月5日(星期五)至4月7日(星期日)休市,4月8日(星期一)起照常開市。
2019年勞動節股市休市安排
勞動節:5月1日(星期三)5月5日(星期日)休市,5月6日(星期一)起照常開市。
2019年端午節股市休市安排
端午節:6月7日(星期五)至6月9日(星期日)休市,6月10日(星期一)起照常開市。
2019年中秋節股市休市安排
中秋節:9月13日(星期五)至9月15日(星期日)休市,9月16日(星期一)起照常開市。
2019年國慶節股市休市安排
國慶節:10月1日(星期二)至10月7日(星期一)休市,10月8日(星期二)起照常開市。另外,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為周末休市。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
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十一、春節、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等國家法定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