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a股跟著美股走
當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的最高形式,表現為貨幣的競爭和金融的競爭
現在的國際局勢,美元是老大,歐元是老二
匯率的波動意味著風險
全世界都屏氣凝神的伸長脖子盯著美聯儲議息會議,來為經濟決策來制定方向
當然不是所有國家的股市都全然跟著美股走,市場的走勢只是一種情緒的波動,我們的A股也有跟漲不跟跌的時候
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雖然讓全球經濟受益,但是它所帶來的風險和金融災害損失,不比它帶來的利益少
涉及利率匯率和市場有效三方面原因
匯率的話很多貨幣鉚住或者盯住美元變化
利率的話由於美元和黃金掛鉤,而且美國的國債風險極低,如果視為全球無風險利率的話,其變動會影響各個國家的利率
美國股市相對於其它國家來講更規范,用屁股決定大腦來講,就是美股跌了可能是踩雷了,那麼需要避險是看得出來的,所以大家都避險,都賣就跌了
其他的還有美國與全球逆周期,總統的多變都有關系
❷ 關於外資和股市的問題
....看來你都不了解股市,抄股票的漲跌,首先是由資金決定的。沒人買,那它怎麼會漲呢。 視頻所說的 外資進入就暴漲是因為 你買我買大家買的 情緒。所以一片暴漲,撒離了,就沒人承接那些高價的股票了。當然暴跌啦。中國股市 不成熟,不是按公司成長業績之類來 漲跌的。許多垃圾股票也暴漲 只需要些消息罷了。簡單就個炒作的理由。
❸ A股表現跑輸全球股市主要原因是什麼
(2017-05-09 07:52:04)
截至今年5月8日收盤,滬市再度創出本輪調整行情以來的新低點3067.69點,較今年1月16日低點3044.29點,也僅有一步之遙的空間。
實際上,從近期市場的表現來看,不僅階段性跌幅迅猛,而且同期表現與國外主要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其中,以滬市為例,自今年4月7日3295.19高點調整以來,累計最大下跌空間為227.5點,最大跌幅近7%。與此同時,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以及創業板指數,其同期跌幅均在7%以上,而創業板指數距離股災調整以來的最低點,也僅有不到10點的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間,雖然市場指數跌幅擴大,但個股殺跌動能卻更為顯著。其中,同期跌幅超過30%的股票比比皆是,而以高送轉、次新股為主導的熱門概念品種,累計最大跌幅更為顯著,遠遠超過市場同期跌幅水平。
多年來,A股市場往往處於「跟跌不跟漲」的局面,而從這一輪調整過程中,也再次印證了A股「跟跌不跟漲」的運行特徵。
實際上,在A股大幅下行的期間,國外主要股票市場的表現,卻與A股市場截然不同。
其中,歐美市場再度保持強勢上漲的格局,且從其過去幾年的表現來看,也基本上呈現出單邊上漲的格局,而以納斯達克指數為主導的市場,更是不斷刷新新高水平。至於亞洲股票市場方面,同樣保持相對強勢的運行姿態,近期全球股市的表現明顯強勢於A股市場。
「跟跌不跟漲」的運作格局,或又一次導致近期A股市場「熊冠全球」的表現。然而,從近期股市的表現來分析,殺跌的動能並非來自於外部的因素,而更多還是在於市場內部問題。
其中,國家隊資金的頻繁異動,往往為市場傳遞出一定的信號。與此同時,有著「國家隊資金」之稱的證金公司,其一季度的調倉行為,也對相關行業板塊的股價表現構成了影響。但,對於國家隊資金減持的投資標的,確實引起了市場的警惕,而在現階段內,市場仍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國家隊資金的力量往往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增減持乃至調倉的動作,也足以引起市場的波動。
再者,監管政策的趨嚴,加上委外資金的贖回壓力等因素,卻加劇了市場的波動風險。
一紙政策,足以影響市場的運行趨勢,而這也恰恰體現出A股市場「政策市場」的特徵。實際上,從去年11月29日3301高點到今年4月7日的3295高點,兩次市場的重要轉折點,也離不開監管的趨嚴態度。隨之而至,則是系列監管政策的表態,引發資金恐慌效應的延伸,進而影響到市場的投資情緒,而在弱勢市場環境下,也會容易產生出「放大利空,縮小利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面對美聯儲加息,乃至縮表的預期,市場去杠桿的壓力高居不下,而流動性的緊張程度,也足以引發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從此前「抑制資產泡沫」的定調,到降杠桿、去泡沫化的延伸,實際上也破滅了今年股市走牛的預期,但股市連續大幅下行,卻又可能會引發系列股權質押,乃至系列平倉風險,甚至產生局部性系統性壓力,這也並非市場想要看到的現象。
除此以外,即股市融資壓力的高居不下,一周一批次的IPO發行節奏,足以削弱股市投資的信心。
時下,雖說A股市場處於IPO新規的模式之下,即取消了預繳款申購,鎖定了大量市值配售資金,鎖定了大量的市場打新資金,但IPO持續高居不下,卻難逃分流存量資金的影響。此外,隨著IPO的加快發行,隨之而至的,還會有陸陸續續的限售股解禁壓力,大股東高管的套現行為等,而市場融資與再融資壓力,還是會對疲軟的市場構成沉重的壓力。
正如上文所述,當下市場正處於「放大利空,縮小利好」的狀態,而在利空密集的背景下,IPO適時適度調節,也將會顯得非常必要。否則,市場存量資金無法抵禦龐大的融資與解禁壓力,市場終究還會加快存量資金的出逃風險。
實際上,從近期新股上市後的平均漲幅來看,整體漲幅已有所降低,且隨著次新股的持續降溫,不少新股乃至次新股的估值壓力也驟然下降,有利於降低市場整體的估值壓力。但,從另一種角度思考,當前IPO新規模式下,加上市值配售的因素,鎖定了市場中大量的打新資金,而一旦新股賺錢效應大打折扣,乃至以後可能發生的上市後破發的風險,則可能會引發打新資金的分流,加劇市場的拋壓壓力,這確實非常考驗當下治市的智慧。
A股又一次跑輸全球股市,根源並非在外部,而是在市場內部。然而,對於多次戴上「熊冠全球」帽子的A股市場,何時才可以走出熊市的陰霾,何時才能夠讓股市投資功能與融資功能獲得均衡式發展,這或許還是一條漫長之路,任重而道遠。
❹ 股市的 外資做高外逃是什麼意思
比如老外的基來金,在自2000點開始建倉,然後逐步加倉,到了快5000點,獲利減倉。
這個其實是個正常的交易過程,比如你5元買的股票,現在漲到100元了,你賣了,本來是正常操作,但是人家說你是外逃,這個用詞就明顯貶義了。
股市最近下跌了,大家總要找些說法吧。其實外資在國內行情里並沒有多大比重,所以後面的我就不說了,希望你懂的。
❺ A股表現跑輸全球股市,主要原因是什麼
截至今年5月8日收盤,滬市再度創出本輪調整行情以來的新低點3067.69點,較今年1月16日低點3044.29點,也僅有一步之遙的空間。
實際上,從近期市場的表現來看,不僅階段性跌幅迅猛,而且同期表現與國外主要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其中,以滬市為例,自今年4月7日3295.19高點調整以來,累計最大下跌空間為227.5點,最大跌幅近7%。與此同時,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以及創業板指數,其同期跌幅均在7%以上,而創業板指數距離股災調整以來的最低點,也僅有不到10點的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間,雖然市場指數跌幅擴大,但個股殺跌動能卻更為顯著。其中,同期跌幅超過30%的股票比比皆是,而以高送轉、次新股為主導的熱門概念品種,累計最大跌幅更為顯著,遠遠超過市場同期跌幅水平。
多年來,A股市場往往處於「跟跌不跟漲」的局面,而從這一輪調整過程中,也再次印證了A股「跟跌不跟漲」的運行特徵。
實際上,在A股大幅下行的期間,國外主要股票市場的表現,卻與A股市場截然不同。
其中,歐美市場再度保持強勢上漲的格局,且從其過去幾年的表現來看,也基本上呈現出單邊上漲的格局,而以納斯達克指數為主導的市場,更是不斷刷新新高水平。至於亞洲股票市場方面,同樣保持相對強勢的運行姿態,近期全球股市的表現明顯強勢於A股市場。
「跟跌不跟漲」的運作格局,或又一次導致近期A股市場「熊冠全球」的表現。然而,從近期股市的表現來分析,殺跌的動能並非來自於外部的因素,而更多還是在於市場內部問題。
其中,國家隊資金的頻繁異動,往往為市場傳遞出一定的信號。與此同時,有著「國家隊資金」之稱的證金公司,其一季度的調倉行為,也對相關行業板塊的股價表現構成了影響。但,對於國家隊資金減持的投資標的,確實引起了市場的警惕,而在現階段內,市場仍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國家隊資金的力量往往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增減持乃至調倉的動作,也足以引起市場的波動。
再者,監管政策的趨嚴,加上委外資金的贖回壓力等因素,卻加劇了市場的波動風險。
一紙政策,足以影響市場的運行趨勢,而這也恰恰體現出A股市場「政策市場」的特徵。實際上,從去年11月29日3301高點到今年4月7日的3295高點,兩次市場的重要轉折點,也離不開監管的趨嚴態度。隨之而至,則是系列監管政策的表態,引發資金恐慌效應的延伸,進而影響到市場的投資情緒,而在弱勢市場環境下,也會容易產生出「放大利空,縮小利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面對美聯儲加息,乃至縮表的預期,市場去杠桿的壓力高居不下,而流動性的緊張程度,也足以引發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從此前「抑制資產泡沫」的定調,到降杠桿、去泡沫化的延伸,實際上也破滅了今年股市走牛的預期,但股市連續大幅下行,卻又可能會引發系列股權質押,乃至系列平倉風險,甚至產生局部性系統性壓力,這也並非市場想要看到的現象。
除此以外,即股市融資壓力的高居不下,一周一批次的IPO發行節奏,足以削弱股市投資的信心。
時下,雖說A股市場處於IPO新規的模式之下,即取消了預繳款申購,鎖定了大量市值配售資金,鎖定了大量的市場打新資金,但IPO持續高居不下,卻難逃分流存量資金的影響。此外,隨著IPO的加快發行,隨之而至的,還會有陸陸續續的限售股解禁壓力,大股東高管的套現行為等,而市場融資與再融資壓力,還是會對疲軟的市場構成沉重的壓力。
正如上文所述,當下市場正處於「放大利空,縮小利好」的狀態,而在利空密集的背景下,IPO適時適度調節,也將會顯得非常必要。否則,市場存量資金無法抵禦龐大的融資與解禁壓力,市場終究還會加快存量資金的出逃風險。
實際上,從近期新股上市後的平均漲幅來看,整體漲幅已有所降低,且隨著次新股的持續降溫,不少新股乃至次新股的估值壓力也驟然下降,有利於降低市場整體的估值壓力。但,從另一種角度思考,當前IPO新規模式下,加上市值配售的因素,鎖定了市場中大量的打新資金,而一旦新股賺錢效應大打折扣,乃至以後可能發生的上市後破發的風險,則可能會引發打新資金的分流,加劇市場的拋壓壓力,這確實非常考驗當下治市的智慧。
A股又一次跑輸全球股市,根源並非在外部,而是在市場內部。然而,對於多次戴上「熊冠全球」帽子的A股市場,何時才可以走出熊市的陰霾,何時才能夠讓股市投資功能與融資功能獲得均衡式發展,這或許還是一條漫長之路,任重而道遠。
❻ 中國股市大漲對外資逃離是否有利此波大漲原因
有利,資金推動和價值回歸
❼ 為什麼A股市行情的主力資金在流出而外資卻在流入
因為各方主力對個股的研判結論並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隻股,有時也有分歧。
例如醫葯板塊的**股票,在一季報的股東情況中就可以看到主力有的進、有的出:
❽ 中國股市有什麼規律,鬧的外資不要命的往中國跑
國內的股市也沒啥規律
❾ A股為什麼要跟著美股跑啊
美國股市的走勢影響了全球股市的走勢,A股現在是草木皆兵,周邊一有動靜就會影響其走勢
❿ 外資近來為什麼流出A股
關於這個原因,市場上有一種說法,就是因為美股(標普500指數)創出今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且歐美的經濟數據也低於預期,同時考慮到經過前期股市快速的上漲,外資也有獲利了結的需求,所以外資就降低了投資A股的比例。
確實,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比如資金沒有任何流入流出限制的港股,只要歐美股市稍微有所震盪,那麼港股肯定就會受到不小波動。關於這一點,經常投資港股的朋友,應該有所體會。
但是三思君覺得,從長周期來看,外資流入A股的趨勢是沒有改變的,是不會受短期的因素影響的。比如2018年2月份和10月份,在美股出現大跌的背景下,也是有大幅資金流出,然而事後看,這些資金也都回來了。
因為對比其他新興市場納入MSCI的情況來看,都維持了相對長的一段時間的外資流入過程。
比如上世紀90年逐步放開外資投資限制後的韓國,在隨後的10多年時間內,其外資成交佔比也是一路上升。
(備注:上圖為滬深300自成立以來的估值變化)
同時從目前監管層放寬外資投資的限制來看(比如年初QFII的額度從1500億美元增加到3000億美元),也為外資配置A股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所以大家也不用擔心,雖然最近這段時間外資投資A股的力度有所減少,但是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知道,長期看,外資流入A股的趨勢是不會變的。
那麼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三思君覺得,就目前的市場而言,建議大家還是做定投。雖然基金定投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但是考慮到目前大概率會面臨短期震盪調整的行情,所以現在是非常好的定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