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行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
1.體現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階段的用電實行不同的價格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體現了聯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孤立地存在,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我們通過實行階梯電價將不同階段的用電與價格聯系起來,說明價格與不同階段用電的聯系。
3.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由於居民在使用電方面存在浪費現象所以要實行階梯電價達到節約用電的目的。
4.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要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目前居民用電的實際情況是存在浪費現象,從這個實際出發為節約用電實行階梯電價,實事求是以達到節約用電的目的。
5.體現了在尊重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面對居民在使用電方面存在浪費現象,我們通過實行階梯電價以達到節約用電的目的。體現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6.體現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用電量與電價是一對矛盾,我們正視這一矛盾,通過階梯電價這一方式協調矛盾,從而促進國家節約用電的發展。
2. 國家實行階梯電價的理由
控制超標用電。有限資源盡量不浪費,資源共享。
3. 為什麼要實行階梯電價
實施原因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我國資源產品價格嚴重偏低,是造成加工業經營粗放、浪費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資源產品價格充分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
資源價格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價格機制。這些年來,電價市場化改革步伐大大加快,科學合理和公開透明的政府定價制度初步建立。
發改委還將積極穩妥推進電價市場化進程,擬繼續優化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減少交叉補貼,建立有利於節能減排,引導用戶合理用電的電價體系。
發展概況國家適時啟動電價改革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司長曹長慶2009年11月22日介紹,國外居民電價一般是工業電價的1.5倍至2 階梯式電價倍。而我國長期對居民用電實行低價政策。去年全國居民用電平均價格為每千瓦時0.5元左右,既低於工業電價,也低於平均電價,而國外居民用電價格摺合人民幣為1元至1.5元。我國目前較低的居民電價主要通過提高工商業用電價格分攤成本實現的。他認為,如果不逐步理順電價,長期下去,既加重工業和商業企業的用電負擔,影響我國的經濟競爭力,又導致經濟條件好、用電越多的家庭補貼越多,經濟條件差、用電較少的家庭補貼越少的不合理分配。
階梯式電價將鋪開
由於我國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慣、居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差異較大,國家不會用「一刀切」的方式確定全國統一的居民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電數,每戶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電數額將由各省份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目前,浙江、福建和四川3省已對居民用電實行階梯式電價。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居民電價分三個「階梯」——月用電量50度以內的,電價為0.538元/度,其中峰電價0.568元/度,谷電價0.288元/度;51度至200度之間的用電量,電價上調0.03元/度為0.568元/度,其中峰電價0.598元/度,谷電價0.318元/度;超過200度的用電量,電價比基本電價上調0.10元,即0.638元/度,其中峰電價0.668元/度,谷電價0.388元/度。當峰谷用電量總和超過50度時,超出的電量部分就開始按「第二階梯」的價格計費,依次遞增。
「2009年不會調了,應該到2010年,具體要走程序,比如進行成本監審、價格聽證等。」省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但是並沒有透露「紅線」。
階梯式電價是發展方向發改委的一句「每戶每月87度電」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居民生活用電的「紅線」應該畫在哪裡、由誰來畫等成為討論的焦點。而透過這些爭論,可以看出當前居民用電價格改革迫在眉睫。
2009年11月19日,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發布的文字稿對有關居民用電改革的正式表述為:「擬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在我國推行居民生活用電階梯式遞增電價。」初步考慮,對實行「一戶一表」的城鄉居民用電戶,「將其月(年)用電量分為若干個檔次,對基本用電需求部分實行較低的電價,對超過基本需求的電量實行較高的電價。具體將由各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充分論證後,提出可操作的方案,並嚴格履行聽證程序、報批後實施」。
4. 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分析國家實行階梯電價的道理
從理論上看,居民用電也是商品,應由價值決定,反映供求關系,長期以來,發電成本上升導致電力企業利潤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用電量大幅度攀升,導致電力企業供應不足,發展能力不強。
從科學發展觀看,要引導居民綠色低碳消費,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環境,必須要實施。
階梯電價可以利用價格與供求的制約關系,引導人們節約用電。
從宏觀調控角度看,用電也是公共產品,國家必須加強宏觀調控,採用綜合手段,保證電力生產與供應,促進人民生活和經濟均衡發展。
5. 為什麼要實行階梯電價制
實施原因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我國資源產品價格嚴重偏低,是造成加工業經營粗放、浪費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資源產品價格充分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
資源價格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價格機制。這些年來,電價市場化改革步伐大大加快,科學合理和公開透明的政府定價制度初步建立。
發改委還將積極穩妥推進電價市場化進程,擬繼續優化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減少交叉補貼,建立有利於節能減排,引導用戶合理用電的電價體系。
發展概況國家適時啟動電價改革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司長曹長慶2009年11月22日介紹,國外居民電價一般是工業電價的1.5倍至2 階梯式電價倍。而我國長期對居民用電實行低價政策。去年全國居民用電平均價格為每千瓦時0.5元左右,既低於工業電價,也低於平均電價,而國外居民用電價格摺合人民幣為1元至1.5元。我國目前較低的居民電價主要通過提高工商業用電價格分攤成本實現的。他認為,如果不逐步理順電價,長期下去,既加重工業和商業企業的用電負擔,影響我國的經濟競爭力,又導致經濟條件好、用電越多的家庭補貼越多,經濟條件差、用電較少的家庭補貼越少的不合理分配。這種暗貼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也有分析認為,近期經濟復甦而PPI、CPI尚處低位,是推進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的合適時間窗口。目前較低的價格指數水平給資源產品提價留下了空間。良好的經濟增長形勢和較低的通脹壓力,無疑是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好時機。
階梯式電價將鋪開
由於我國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慣、居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差異較大,國家不會用「一刀切」的方式確定全國統一的居民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電數,每戶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電數額將由各省份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目前,浙江、福建和四川3省已對居民用電實行階梯式電價。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居民電價分三個「階梯」——月用電量50度以內的,電價為0.538元/度,其中峰電價0.568元/度,谷電價0.288元/度;51度至200度之間的用電量,電價上調0.03元/度為0.568元/度,其中峰電價0.598元/度,谷電價0.318元/度;超過200度的用電量,電價比基本電價上調0.10元,即0.638元/度,其中峰電價0.668元/度,谷電價0.388元/度。當峰谷用電量總和超過50度時,超出的電量部分就開始按「第二階梯」的價格計費,依次遞增。
「2009年不會調了,應該到2010年,具體要走程序,比如進行成本監審、價格聽證等。」省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但是並沒有透露「紅線」。
階梯式電價是發展方向發改委的一句「每戶每月87度電」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居民生活用電的「紅線」應該畫在哪裡、由誰來畫等成為討論的焦點。而透過這些爭論,可以看出當前居民用電價格改革迫在眉睫。
2009年11月19日,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發布的文字稿對有關居民用電改革的正式表述為:「擬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在我國推行居民生活用電階梯式遞增電價。」初步考慮,對實行「一戶一表」的城鄉居民用電戶,「將其月(年)用電量分為若干個檔次,對基本用電需求部分實行較低的電價,對超過基本需求的電量實行較高的電價。具體將由各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充分論證後,提出可操作的方案,並嚴格履行聽證程序、報批後實施」。
6. 運用唯物論知識分析我國對居民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重要性
1物質決定意識,因而一切要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實行階梯電價符合我國目前電力供應的實際
2意識反作用於物質,正確的意識有利於客觀事物的發展,因而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實行階梯電價是一種合理的政策,可以改善目前電力供應狀況
3規律具有客觀性,但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規律,造福大眾,實行階梯電價電價是發揮人主觀能動性的體現
這種題目其實很簡單的啦,唯物論就那幾個原理,全湊上去也能拿滿分啊
7. 分析實行階梯電價對社會生活、生產的影響
通過實施居民階梯電價,一是有利於理順電價機制,減少電價交叉補貼,改善我省電價結構,促進各類用電的比價關系更趨於合理;二是有利於建立公平負擔的用電機制,通過實行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可兼顧不同居民承受能力,既保證大多數居民用戶的電價維持穩定,又能實現用電量多的居民用戶按用電需求負擔電費,公平負擔;三是有利於促進節能減排,通過實行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可以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引導用戶特別是用電量多的居民用戶調整用電行為,促進科學、節約用電。
8. 實施階梯電價,你對此有何看法
對生活的影響:
①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實行階梯電價有利於抑制不合理用電需求。
②電是生活必需品,其價格變動不會影響消費者對其需求量的明顯變化。電價的調整有可能促使部分消費者使用其他替代能源。
③電價的調整有利於引導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對生產的影響:
①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用電,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企業用電的生產成本。
②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縮小高能耗產品的生產規模,擴大低能耗節電產品的生產。
9. 推行階梯電價有何現實意義
建立「多用者多付費」的階梯價格機制,將有助於形成節能減排的社會共識,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資源約束、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一系列挑戰接踵而至。建立「多用者多付費」的階梯價格機制,將有助於形成節能減排的社會共識,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居民階梯電價制度是利用價格杠桿促進節能減排的又一次實踐。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長期實行工業電價補貼居民電價的交叉補貼制度。從我國居民電力消費結構看,5%的高收入家庭消費了約24%的電量,這就意味著低電價政策的福利更多地由高收入群體享受。這既不利於社會公平,無形中也助長了電力資源的浪費。通過劃分一、二、三檔電量,較大幅提高第三檔電量電價水平,在促進社會公平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全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逐步養成節能減排的習慣。在韓國,為避免進入高電價區間,大多數韓國人在不用電時會將家用電器的插頭拔掉。價格杠桿對人們消費行為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從長期發展趨勢和我國當前面臨的資源能源供需形勢看,我國未來可選擇的經濟發展模式只能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能否實現這一目標,與能否盡快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全民共識密切相關。當然,要在全社會形成節能減排共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推行居民階梯電價只是第一步,天然氣、自來水等資源性產品都面臨著與電力類似的問題。因此,利用價格杠桿撬動節能減排共識的形成,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