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為備胎計劃是什麼意思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啟動了自己的「備胎」計劃,從供應鏈到硬體、軟體全部自己研發,其中就包括操作系統的研發。余承東宣布,華為自研OS最快在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就可能面世。
❷ 當初華為說備胎晶元一夜轉正什麼意思難道以前是用的國外的晶元嗎
是的,以手機為例大多數核心晶元都是美國高通等國外公司產品。
❸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備胎一夜轉正,震撼人心,這充分說明什麼道理
說明有備無患。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我們要保持清醒,不斷強大自己。未雨綢繆,暖備寒衣,只有做好充分准備,才可以不被他人掐著脖子。
❹ 華為的備胎是為了解決公司的什麼問題
這是為了來應對公司在極端壓力之下自的生存問題。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美國禁止華為公司在未經特別批準的情況下購買重要的美國技術,並在國家安全的基礎上有效地禁止其設備進入美國電信網路。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下,美國企業不得給華為供貨。
在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的一年裡面,華為經歷了西方國家的5g封鎖,經受住了合作夥伴的猶豫,也進行了一系列密集的調整,包括一夜之間對海思「轉正,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成立了哈勃投資公司。
(4)華為備胎事件分析擴展閱讀:
2019年5月17日,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致員工的一封信》刷爆網路。何庭波告訴世界,從早在15年前的2004年,華為就已經為日後可能出現的封鎖局面開始了戰略准備,為包括晶元在內的很多公司產品零部件打造「備胎」。
5月2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更是在公司總部舉行了長達150分鍾的圓桌采訪。針對美國政府愈演愈烈的行政封鎖,任正非明確回應,這些行為不會對華為產生太多影響,「所有高端晶元都可以自己製造;5G也不會受影響,而且兩三年內別人追不上我們。」
❺ 華為為什麼會不計成本地實施備胎計劃是真有先見之明還是確實有把柄
必須是先見之名啊。
海思固然是個小備胎,華為有更大的備胎。
那就是汽車行業。
詳情請戳——
華為最大的備胎,原來在汽車行業
(華為在汽車領域的「雲管端」領域布局的關聯企業,來源:中信證券)
不僅包括下游整車廠商,還連接了BAT等系統商,也有寧德時代等電池巨頭,和禾賽科技這樣的優秀初創企業,以及亞太股份、華域汽車這樣的傳統零部件商。
未來,隨著華為車聯網「雲管端」大棋的進一步推進,還將有更多的國產零部件商加入進來。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狀結構,直接提升中國汽車上游供應體系的實力。
四、更高遠處看, 華為與汽車聯姻帶給中國的時代性大機會
華為的加入將成為中國汽車與華為共同進步的關鍵機會。
因為從產業進化的角度來說,製造業分高中低三個層次。
高端即晶元為代表的高科技製造業
中端即汽車為代表的精密製造業
低端即普通消費品為代表的一般製造業
製造業由低到高的發展,各個國家概莫能外。
美國在二戰前後率先從二次工業革命後,汽車等中端製造業中成熟,邁入高端製造業的領地。
日本80年代以豐田打入美國為標志,進入中端製造業強盛的階段。
但終因彼時的中端製造業與高科技關系較小,日本贏得了中端製造業,卻始終難以成為高端製造業強國。
而如今的中國,剛好邁入由低端製造業向中端製造業躍升的階段。
汽車為代表的精密工業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但當前的汽車與幾十年前日本崛起以及美國發端的汽車已經完全不同。
汽車正在進入全面智能網聯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中,汽車的進步將與高科技企業同步,中端製造業將自發的向高端製造業靠攏。
高端與中端的隔閡被填平。
發展中端製造業就是推進高端製造業。
這在貿易壁壘的大背景下,本身會極大的增加中國汽車也前進的難度。
然而,就在此刻,我們擁有了華為。
一個以「雲管端」構架為基礎,在汽車領域准備了十年的高科技專家。
與華為相對應,還有另一個十年前就做准備的企業,叫做寧德時代,由於寧德時代的存在,中國的新能源電池技術未來全球前三。
中國汽車業在與合資企業的混沌度日中,驀然出現了兩個超級盟友,面對未來智能網聯與新能源的告訴發展,足以提攜自己飛奔向前。
而中國汽車市場巨大的體量與發展空間,又給了華為和寧德時代走向時代巔峰的完整舞台,給華為的手機業務受挫提供了一個巨量的產業備胎。
此刻來說,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基本具備了轉型向上,由中端製造邁向高端製造,從而成為中國經濟發動機的基本條件。
然而這還不夠。
因為不管上下游協同企業如何優秀,汽車行業要想帶同大家一起飛,一定還需要一家足夠優秀的汽車主機廠。
此時此刻,我們唯獨還缺乏的,就是這樣一家甚至幾家爭氣的,有實力的,可以提供強大集成製造能力的,本土汽車整車企業。
我們迫切期待這樣的車企出現。
而這樣的車企,現在正在忙於應付中國汽車銷量的快速下滑,還將經歷由此而來的汽車行業格局大重塑,然後脫穎而出。
他的出現,必將和華為與寧德時代一道,改變整個時代。
這是我們對當前這場中國汽車銷量的快速下滑保有樂觀看法的重要原因。
不經風刀霜劍,不見錚錚傲骨。
沒有這樣一場試煉,中國車企,永遠都只會在安樂窩里,要麼躺在合資企業的懷抱過小日子,要麼陷入無休止的互掐。
而經此一戰,必將有無數車企死去,也必將有優秀的車企站出來。
接過時代的使命,成為真正的「汽車強國」的執行者。
和產業鏈上優秀的企業一起托起托起製造強國的明天。
讓我們拭目以待。
❻ 華為的備胎到底是什麼
這是為了應對公司在極端壓力之下的生存問題。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美國禁止華為公司在未經特別批準的情況下購買重要的美國技術,並在國家安全的基礎上有效地禁止其設備進入美國電信網路。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下,美國企業不得給華為供貨。
在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的一年裡面,華為經歷了西方國家的5g封鎖,經受住了合作夥伴的猶豫,也進行了一系列密集的調整,包括一夜之間對海思「轉正,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成立了哈勃投資公司。
(6)華為備胎事件分析擴展閱讀:
2019年5月17日,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致員工的一封信》刷爆網路。何庭波告訴世界,從早在15年前的2004年,華為就已經為日後可能出現的封鎖局面開始了戰略准備,為包括晶元在內的很多公司產品零部件打造「備胎」。
5月2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更是在公司總部舉行了長達150分鍾的圓桌采訪。針對美國政府愈演愈烈的行政封鎖,任正非明確回應,這些行為不會對華為產生太多影響,「所有高端晶元都可以自己製造;5G也不會受影響,而且兩三年內別人追不上我們。」
❼ 華為啟用備胎說明了什麼
說明有準備,一個公司發展快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企業要提前有預案,以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❽ 華為備胎晶元轉正 我都快等瘋了
華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實體名單(entity list),也就是美國想制裁華為,限制對華為的晶元供應,華為海思的部分晶元本身是備選方案,如果不發生這樣的事情都不一定會拿出來使用,可事到如今,當初任老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華為海思那些備胎晶元有了用武之地,華為面對制裁並沒有手足無措,反而鎮定自如,那些備胎晶元也就正式轉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