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新能源職業能力分析報告

新能源職業能力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2021-07-02 01:26:14

① 新能源研究人員職業分析

1.新能源未來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不是現在,十三五之後中國新能源汽車怎麼走還不知道。
2.想做新能源就不要去中國主機了,都是騙經費的套路。BCV這幾家做好了往裡面一裝。比亞迪是電池出身。
3.新能源里有前途的依次是系統工程師 硬體工程師,機械類的話…加油。
4.如果你要做機械設計工程師的話你的准備方向全是錯的,正確方向是找到BCV其中一家做實習生,當當小弟干雜活。了解到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不客氣的說學校學的基本沒用。
5.當領導,在國企主機自然是活幹得漂亮人做的漂亮。外企也差不多,優點是不用拍馬屁(實際是英語水平問題),缺點是隨時有人空降。

② 新能源汽車職業環境分析

一、市場環境分析
宏觀環境分析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有利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政治因素:
1、 中國產業轉型、培育新的增長點,發展新能源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
2、 中央及各省市從產業規劃、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行業管理及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支持。
經濟因素:
1、2015年,中國車市增速明顯放緩,且中國的汽車產業落後於發達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重塑產業結構,實現彎道超車的契機;
2、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利於普及。
社會因素:
1、2015年中國石油對外依賴達到60.6%,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首位,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意識日益深入人心;
2、80、9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對新能源汽車接受程度更高;
3、社會人口基數大,人口紅利當前仍具有效用。
技術因素:
1、 電池、電機及電控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性成果;
2、 相比於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發動機的技術壁壘較低,中國與汽車工業發達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
3、 中國車聯網技術發展迅速。

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及阻礙因素
促進因素:
1、 政策利好:中央及地方從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方面頻頻出台扶持政策;部分城市對傳統能源汽車採取限行限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降低牌照獲取門檻。
2、 用戶認可度提升:80/90後作為消費主力,對兼具有經濟性與環保性新能源汽車持歡迎態度,隨著相關技術升級,消費者認可度逐漸提高。
3、 商業模式創新:各大車企及汽車經銷商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出現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以租代售等模式,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4、 汽車能源清潔度提升:相比於傳統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能源清潔度方面有所提升,有利於緩解大氣污染。
阻礙因素:
1、 充電基礎設施落後:截止2015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充電設施配比為11.78:1,車樁配比不協調,用戶充電不方便,阻礙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普及;
2、 電池技術不成熟:現階段,中國的電池技術水平不成熟,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低,限制其進一步推廣;
3、 行業秩序待規范: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騙補貼、質量差等不規范行為,行業亟待進一步規范。

二、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
1、 探索期,2001-2014,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推動
(1)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863」重大科技課題;
(2)2007年,國家發改委公布《新能源汽車生產准入管理規則》;
(3)2009年,國家發布《關於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
(4)2010年,國家公布《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
(5)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宣布截止2017年底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
2、啟動期,2015-2020,主要推動力仍在政府
(1)2015年,發改委發布《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設「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生態體系;
(2)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累計產銷5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2016年9月,財政部公布新能源汽車廠商騙補名單,並予以嚴懲;
(3)2017年起,新能源汽車將進一步在營運車輛中得到普及,並繼續滲透私家車領域。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加快與互聯網結合。
3、高速發展及應用成熟期,2021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告訴發展期

③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分析報告

受益於政策的優惠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2014年開始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量與銷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9年,由於受到政策補貼下滑與大批量國五燃油車的拋售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與銷量首次出現下滑趨勢。但是,北汽EU系列憑借著智能交互、續航里程等突出優勢在市場上備受好評,2019年銷量突破十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出現下滑 純電動乘用車仍是主流

近年來,由於受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迅速發展。2014-2018年我國能源汽車產銷逐年增長,2015年產銷增速達到300%以上;隨後仍以50%以上的增速發展。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出現了下滑的現象,產銷量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分別同比下降2.20%和3.98%。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④ 新能源產業的市場分析

調整之一,與新能源產業有關的調整。
體溫偏高的新能源產業再遇製冷劑,部分風能和光伏發電行業原材料及技術進口不再「受寵」。
2009年《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下稱《目錄》),其中,「2兆瓦以上風力發電設備設計製造技術」已經從《目錄》中刪除;而作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也被從《目錄》中刪除。這樣對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要重點加強包括風電設備及多晶硅等行業的發展指導起一定的作用。
市場人士分析,控制部分過熱新能源的產能、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或許是政府更新該《目錄》的用意所在。
據悉,新《目錄》自三部門發文之日(2009年7月22日)起實施。被列入《目錄》的技術、裝備和行業,政府都將給予進口貼息等優惠政策。
不再鼓勵2兆瓦風機
在這份新《目錄》中,CBN記者看到,政府已將「2兆瓦以上風電設備製造」從「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中刪除。作為連鎖反應,「2兆瓦以上風力發電設備設計製造技術」(下稱「2兆瓦風電技術」)也從「鼓勵引進的先進技術」中被劃掉。
這意味著2兆瓦以上大型風機行業已經被排除在政府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之外。
對此,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施鵬飛並不意外。
「目前國內主要廠家已經具備生產2兆瓦乃至更高的風電機組的能力,」施鵬飛說,「2007年的《目錄》是在2006年的基礎上制定的,當時國內的風機製造商最高只能製造1.5兆瓦的機組,但這兩年風電發展速度非常快,甚至目前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國家如果依然鼓勵進口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對於該生產技術從《目錄》中刪去是否會影響外資企業在華的銷售,施鵬飛認為,目前國內的風機廠家已大體具備大型風機製造能力,影響不會很大,而在風機銷售層面,只要外資企業的市場決策恰當,也不會對他們造成大的影響。
浙江某公司一位高層表示,該公司現在主要和外方合作開發2.5到3兆瓦的技術。「從發展方向來說,國家會鼓勵裝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的風機技術。大的風機與小風機佔地面積是一樣的,但大風機的效率更高。」 就「多晶硅」從鼓勵進口的「資源性產品、原材料」目錄中被刪除這一做法,專家分析,一方面我國多晶硅下游的電池、電池組件製造能力已過剩,不需要那麼多的海外多晶硅原料;另外國內也基本掌握了多晶硅的製造技術,「既然有能力自己製造,就要進一步加強自主研發。」
但專家也表示,一些多晶硅的技術如氫化、還原技術等仍然與國外有一定差距。
但是,多晶硅行業高燒不退,顯然也是此次《目錄》調整中不再鼓勵多晶硅進口的重要原因。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蘇、雲南等20多個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設、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逾17萬噸,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倘若這些產能全部實現,相當於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兩倍以上。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在「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子目錄中,也並非完全刪除多晶硅製造行業,而是從鼓勵「6英寸及以上單晶硅、多晶硅及矽片製造」,變成鼓勵「8英寸及以上單晶硅、多晶硅及矽片製造」。
專家認為,由於太陽能用多晶硅不存在「6英寸、8英寸」的叫法,所以這一改動估計是針對半導體產品的,「相比6英寸,8英寸的硅能切出更多的矽片,有利於提高硅的利用率。」

⑤ 能源與動力工程行業分析報告怎麼寫

前瞻產業研究院

《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及控制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2016-2021年中國能源互聯網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6-2021年中國能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希望對你有用,有用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新能源職業能力分析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避險情緒 瀏覽:309
貴金屬k線圖基礎知識及k線圖圖解 瀏覽:313
保險理財論文 瀏覽:445
外匯還行嗎 瀏覽:165
貴金屬交易普通委託 瀏覽:528
股票潛龍出水 瀏覽:209
定向信託產品 瀏覽:126
格力公司放貸款及墊款 瀏覽:850
優選金融信託 瀏覽:831
安信信託未兌付產品 瀏覽:924
信託牌照數量 瀏覽:693
精碩融資 瀏覽:68
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瀏覽:419
中孚國際外匯招商 瀏覽:667
短期融資承銷 瀏覽:886
貸款抵押鑰匙可以嗎 瀏覽:679
海誠信託 瀏覽:535
華鵬信託 瀏覽:104
信託在農村土地流轉 瀏覽:238
股票桂林油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