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哪個城市收入比較高並且消費相對較低
武漢就收入比較高並且消費相對較低。
❷ 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具體含義,如何計算,對國家的影響
CPI指數,全名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一組代表性商品與服務項目價格變動的相對數,反映居民消費價格水平變動情況。通常用以觀察通貨膨脹水平。
CPI升幅過大,表明經濟出現通脹,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受市場歡迎。
中國現行的cpi構成及權比 (當然權重是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變化的 而且各個地區也有不同)
1 食品 34%
2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4%
3 居住 13%
4 交通通訊 10%
5 醫療保健個人用品 10%
6 衣著 9%
7 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 6%
8 煙酒及用品 4%
最終計算是各項的基本物價指數乘以各項的權重並求和就得到了CPI
這個計算比較復雜 非專業人士不需要深究
說CPI對國家的影響 其實CPI只是國家制定並執行宏觀調控政策的參考依據之一
前面說CPI是衡量通脹的重要指標 現在詳細來看是怎麼衡量的
CPI與GDP的組合是判斷經濟形勢的重要表徵
1、雙高,且CPI更高——通貨膨脹
2、CPI高,GDP速度低——滯脹
3、雙低, ——通貨緊縮
4、GDP 速度高,CPI低——健康
那麼通脹情況下 政府一般會採取緊縮性的調控措施
通貨緊縮則會採取擴張性的政策
❸ 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在哪裡可以找到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基地建設研究報告 前瞻》分析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預期目標為2.4萬億元左右,約占同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為達到此目標,「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的年均增長速度要達到19%,高於GDP年均增長率(10%)9個百分點,因此各省市均在大力上馬文化產業項目。
第1章:中國文化產業定義及發展環境分析 17
1.1 文化產業定義 17
1.1.1 文化產業的定義及統計范圍 17
(1)文化產業的定義 17
(2)文化產業的統計范圍 17
1.1.2 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17
1.2 文化產業政策環境分析 19
1.2.1 文化產業管理體制 19
(1)主管部門 19
(2)監管體制 20
1.2.2 文化產業主要政策及規劃 20
1.2.3 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分析 26
1.3 文化產業經濟環境分析 27
1.3.1 宏觀經濟發展分析 27
(1)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27
(2)宏觀經濟走勢預測 28
1.3.2 宏觀經濟與文化產業相關性 29
1.4 文化產業社會環境分析 30
1.4.1 居民收入分析 30
1.4.2 居民文化娛樂支出分析 32
1.4.3 居民文化消費理念分析 33
1.5 文化產業發展機遇與威脅分析 33
❹ CPI的統計范圍是什麼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等8大類、 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的是社會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最終價格,一方面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整個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一般來講,物價全面地、變化對比、持續地上漲就被認為發生了通貨膨脹。
2020年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
(4)上海文化消費指數擴展閱讀:
基本功能
1、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CPI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2、國民經濟核算。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GDP平減指數,對GDP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3、契約指數化調整。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於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等。其調整之時機通常於通貨膨脹發生之後,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4、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5、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
6、CPI對股市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
❺ CPI和物價指數是一個概念嗎
居民消費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在美國構成該指標的 CPI走勢主要商品共分八大類,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飲品、住宅、衣著、教育和通訊、交通、醫葯健康、娛樂、其他商品及服務。在美國,居民消費指數由勞工統計局每月公布,有兩種不同的消費物價指數。一是工人和職員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I-W。二是城市消費者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I-U。 CPI是一個滯後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不過,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並不像發達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近幾年來歐美國家GDP增長一直在2%左右波動,CPI也同樣在0%~3%的范圍內變化,而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首先是國內經濟快速增長,近兩年來GDP增長都在9%以上,CPI卻沒有多少波動,這可以說得上是「政府對經濟運行調控自如,市場行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內CPI大起大落,前後相差幾個百分點;一般情況下,除非經濟生活中有重大的突發事件(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國的CPI大幅波動有些異常。三是隨著CPI大幅波動,國內經濟一時間通貨膨脹率過高,民眾儲蓄負利率嚴重,一時間居民儲蓄又告別負收益,通貨緊縮陰影重現。這樣一種經濟環境令人擔憂,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數便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CPI往往與消費指數有關 我國CPI構成和各部分比重,最新以調整為 1 食品 31.29% 2 煙酒及用品 4.25% 3 居住 17.82% 4 交通通訊 9.25% 5 醫療保健個人用品 9.04% 6 衣著 8.54% 7 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 5.84% 8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3.89% 計算公式 CPI的計算公式是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125%。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T=(P1—P0)/ P0,式子中T為1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1和P0分別表示1時期和0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麼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 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❻ 消費水平指標評價體系
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就全國或一個地區來說,首先是逐步改GDP增長單一指標為多方面指標,比如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提出了社會、環境、經濟、制度四個方面的指標。我們可以借鑒。其次是將GDP指標逐步發展為綠色GDP指標。再有就是加強對統計數字的核實,嚴肅查處作假者,增強統計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確性。
❼ 北京,上海和香港哪一個城市更發達比較一下`
上海與香港經濟發展比較
上海與香港在經濟等方面的差距迅速縮小。
1.從GDP和人均GDP來看,上海與香港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2007年,上海的GDP(現價,下同)為12189億元人民幣,香港為15692億元人民幣,上海已達到香港的77.7%;而2000年上海GDP為香港的34.9%,1990年僅為香港的21.3%。2007年,上海人均GDP與香港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為香港的29.3%,而1990年這一比例僅為9.5%,二者的差距也在迅速縮小。從兩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來看,上海快於香港。10多年以來,上海的GDP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兩位數,2007年達到了14.3%,遠遠超過香港的6.4%。
2.從產業結構來看,上海與香港還有很大的差距。香港由於受地域小、人多等自身條件的限制,一直將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金融業作為高端的服務業已是香港首要支柱產業。1990年,上海的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30.9%,而香港已經達到了75.4%;2006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了50.6%,而香港已經超過了90%。(見表1)
3.從進出口貿易來看,上海的外貿依存度遠低於香港。2007年,上海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83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76.5%。其中,貨物出口總額為1439億美元。而香港2007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為7122億美元,相當於GDP的343.7%,是上海的2.5倍。其中,出口商品總額為3445億美元,是上海的2.4倍。
上海金融服務業發展與香港有較大差距。
1.2006年,上海的金融服務業增加值達到825億元,而香港為2320億元,上海僅為香港的36%;從金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來看,2006年上海達到8.0%,而香港已經達到15.9%。(見表2)
2.上海的金融服務業從業人員規模已經超過香港,但是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仍然低於香港。2006年,上海金融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19.57萬人,香港為18.60萬人,上海已經超過香港近1萬人;而在2004年,上海的金融服務業從業人員還比香港少1萬人。但是在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方面,上海仍然低於香港,2006年上海金融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就業人數的2.0%,而香港為5.5%。 北京和上海的比較 從地理區位來看:長三角是全國最大的金融圈,上海的衣食住行都是挺好,不過人口過多,生存壓力過大。
北京處於京津唐工業區,綜合水平可謂一等一。各行各業都很繁榮發達。再者,京津唐緊挨著遼中南工業區,經濟交流密集,發展水平快,國家政策傾斜,人很多,但有用的人也很多,便於建立關系網。
綜合比較肯定是上海在經濟方面強過北京 因此,單是比較經濟勢力的話,目前排名應該是 香港 - 上海 - 北京不過有一點不得不說,看一個城市的發展,除了經濟以外,人文素質和政治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個人看法是,總體來說目前內地遠遠比不上香港。 以上純熟個人看法,希望對你的了解有幫助
❽ 上海VS北京 綜合實力誰更強誰更發達
上海和北京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因為兩者均是國內的一線發達城市,經濟均較為繁榮。上海和北京的相關介紹具體如下:
1、上海:上海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上海全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0.6%。
2、北京:北京屬於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被世界城市研究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同時,北京同時也是全國教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8)上海文化消費指數擴展閱讀:
上海的其他介紹:
上海的貿易夥伴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20多個國家擴展至現在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海口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之一;
上海口岸進出口位居世界城市之首,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約有三成左右的中國製造經由上海輸往世界各地,也有約三成左右的各國商品經由上海進入中國市場。
全國1/3左右的進口汽車、鑽石、葡萄酒、乳品,1/2左右的進口化妝品、醫葯品、醫療器械,超過60%的進口服裝服飾,70%以上的進口手錶等都是經上海口岸來到全國消費者手中。
❾ 如何測量各城市之間的文化差異指數
文化測量維度及內容分析文化測量維度及內容分析文化測量維度及內容分析文化測量維度及內容分析1 如前所述,測量一般包括測量維度和度量值組。它們共同反映了測量對象的內容及相互關系。本文把文化劃分為五個維度:市場要素、文化載體、文化價值、人 才教育、文化環境。這五個維度之間相互聯系,每一個維度內部都有與之對應的一些因素。這五個維度分別屬於兩個層面,文化載體、文化價值和人才教育是文化的核心層;市場要素和文化環境是文化的外圍層。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討論文化測量問題時,並非要用這些維度和度量值組涵蓋文化的一切意義。文化的測量要注意文化的特殊性,文化產品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具有很強文化意義的商品,它只有在交換的時候才是商品,當它不作為交換出現的時候只是代表精神內涵的一種意義而存在。所以,當文化產品作為一種純粹精神意義的時候,它如果被量化反而會破壞文化本身的價值體現。 1....文化價值文化價值文化價值文化價值 文化價值是指文化在目前的社會環境、時代條件下的各方面情況,通過這些情況來判斷文化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和狀況。簡言之,文化價值即文化的有用性。它包括文化的時代性、文化知名度、文化可替代性、文化折扣、文化傳承情況、文化便利性、文化的創新性等要素。 文化價值的含義很寬泛,在此,本文僅列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因素來討論文化價值。幾個代表性因素並不包含文化價值的全部,只是對文化可以進行測量的一種嘗試性摸索。
(1)時代性:指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能夠代表該時代的特徵,並被該時代的人們所感知、理解。我們談到封建社會會想到農民、耕地和君主,說到工業化時代我們會想起蒸汽機、卓別林和大批量的復制,然而信息時代則會讓我們想到互聯網和資源共享。時代性的具體內容我在本文第一章第二節「文化的特徵」中有詳細介紹。在這里,我只想強調時代性是為了說明一種新的文化出現是有其社會環境和背景的,同時,傳統的文化是否可以繼續發展下去,就要看他是不是符合當時的時代條件。 時代性所隱含的另一個命題就是文化的現代性問題。文化的傳統性與現代性用測量的觀點看,應該不僅僅是一個時間上的劃分問題,而是應該找出現代性的若干具體特徵和標准,通過一定的測量分析,確定其是否現代化及其程度。可見,把測量的觀念引入文化是有必要的。
(2)知名度:文化知名度主要是指文化在一定范圍內的影響力和人們所了解的情況。一般而言,文化的知名度越大越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嚮往。而且,知名度給人可以信任的感覺。傳播學家霍夫蘭在進行了幾次研究發現:一般而言,信源的可信度越高,說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說服效果越小。之後有些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發現低可信度的信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表現出他的效果。可信度的研究說明了一個問題,樹立良好形象會爭取到人們的信任。 知名度與可信度這個標准如何確定,其程度如何去把握,這就需要測量來進行分析了。
(3)不可替代性:也就是獨特性。指文化本身的個體差異性,如果不可替代性高,則文化本身價值就高,受歡迎程度也高,它反映文化獨特的和不可替代的價值。京劇,就是其他音樂形式不可替代的,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獨特的,可是有些文化的這種獨特性不可替代,而有些在一定時代下是可以被替代的,這種替代是一種相對的,是形式上的替代,而不是要否定這種文化。 同樣是飲品,為什麼碳酸飲料在世界成為了流行,而中國傳統的茶飲料卻沒有這么廣泛的使用率。難道碳酸飲料可以完全替代茶飲料?還是說在某些方麵茶飲料還是占優勢的?這種優勢和劣勢的狀況如何去研究?如果對其通過對其進行測量分析,是可以知道結果的,這正是本文文化測量理論所要強調的。
(4)文化折扣:文化折扣是加拿大學者Colin Hoskins,Adam Finn,Stuart Mcfadyen在《全球性電視和電影》(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an Introction to b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指在國際文化貿易中,文化產品如電視劇、電影會因為其內蘊的文化因素不被它民族觀眾認同或理解而帶來產品價值的減低。根植於某一文化以及在該文化地區受歡迎的特定節目,當它移植至其他地區時,因為觀眾可能無法認同節目中所呈現的風格、價值、信仰、機構以及行為模式,它的吸引力會因而減低。 文化折扣直接影響人們的接受程度、產品市場效益的實現,文化折扣高的產品,難以提起人們的興趣,文化折扣低的產品,則易於為人們所接受。
(5)傳承度:或者叫繼承度。詳細內容在第一章第二節「文化特徵」里有介紹。文化產品作為商品,是有特殊性的。文化商品的價值體現方式除了通過交換價值體現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傳承的價值。文化的傳承價值是由文化內在價值的稀缺程度決定的。文化傳承的年代越久遠,它體現出來的價值就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商品的文化價值會慢慢增值。所以,在看待文化的時候,它的傳承度有多高,那麼相對應的,這種文化產品的價值就會有多大。 在文化測量理論看來,傳承度也應該有相應的指標與度量。
(6)創新性:文化應該具有創新性,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文化的發展其實也是一個不斷進行創新的過程,沒有一個文化會墨守陳規。文化往往會因為與異文化交流、時代的變遷等因素而發生變化,是文化在原有價值基礎上生出了新的價值和意義,變得更符合時代和地域特徵。中國佛教、喇嘛教、日本佛教都源於印度佛教,然而中國、日本、印度三國的宗教卻有著各自的教義和宗旨以及具體的實施辦法。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結果,就是印度佛教在不同地域的文化創新。 創新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文化對時代、地域等因素的適應能力。所以,文化測量對創新性的要求通過這些因素便可以得知創新的程度如何了。
(7)便利度:廣泛程度或區域認同度以及區域范圍上的接受程度。便利度可以是空間上的便利,比如交通便利,也可以是獲得的方便,比如隨時隨地想要都可以很方便地得到。文化產品越便利,對它本身的傳播和被認可就越有利。 文化測量中,便利度可以通過交通狀況、普及程度來表現。
(8)消費性: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動力,就是其消費性。「文化具有顯著的社會功能,公眾的文化消費導向就具有一定的社會性。這也是文化資源區別於其他資源的又一個重要標志。文化消費不同於一般的物質消費,我們難以直接地把文化消費的功能同衣食住行的人類第一需要聯系起來,但是,文化消費又具有物質消費不可替代的功能取向,包括信仰、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習俗、家族、風尚等方面的功能,更多地依託文化產品的消費。」1而且,文化的消費性有時候需要體現出休閑、體驗、吸引注意力等幾個方面,這樣才會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