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網路傳播書籍對比分析

網路傳播書籍對比分析

發布時間:2021-07-02 10:28:36

⑴ 我的畢業論文的題目是關於網路受眾分析的。請問我應該看哪些參考書比較好

《受眾分析》丹尼斯·麥奎爾

⑵ 網路營銷書籍哪些比較好

如果您想真的在網路營銷方面有所成就,建議您去看看關於搜索引擎開發、資料庫、通迅協議、網站程序、市場營銷、CRM管理系統和OA系統的思路、管理類的書。上面這些方面都會有很大幫助,當然也可以看看網路營銷的,不過意義不是很大,那個需要敏感的去分析,不斷的去總結去對比。一般有書在市場上發售了書上的知識也就過時了。這個發展很快。

⑶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有哪些必讀書籍

1、《引爆點》,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羅永浩個人演講首推圖書,做新媒體離不開傳播,大量10W+爆文引爆的背後是為什麼?本書通過大量案例告訴你信息是如何引爆的。

內容簡介:

《引爆點》是《紐約客》怪才格拉德威爾的一部才華橫溢之作。他以社會上突如其來的流行潮為切入點,從全新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學和營銷模式。他認為,思想、行為、信息及產品常會像傳染病暴發一樣迅速傳播。正如一個病人就能引起全城流感;幾位塗鴉愛好者能在地鐵掀起犯罪浪潮;一位滿意而歸的顧客還能讓新開張的餐館座無虛席;發起小規模流行的團隊能引發大規模流行風暴。這些現象均屬「社會流行潮」,它達到臨界水平並爆發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引爆點」。

格拉德威爾走訪了宗教團體、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優秀的推銷員,他分析了幾種有利於開創流行潮的性格特徵,剖析了種種極具感染力的事件,如各種風尚、吸煙現象、兒童電視節目、商業廣告等,並闡明背後的導火索,揭示出引發流行並保持勢頭的原則和方法。這樣的引爆點,正是你想成為出色的父母、市場部經理、政策制定者和生意人的秘訣所在!

⑷ 關於傳播效果研究書籍和文獻

建議看一下李彬的傳播學郭慶光的傳播學教科書,都不錯的國外一些學者對傳播學的研究方面的文獻和理論一般在書店或圖書館都有吧去逛逛吧

⑸ 與網路傳播專業相關的書籍

考研的話,最好先確定考哪個學校,然後那個學校一般都有參考書推薦

⑹ 給我推薦一下網路傳播專業的學生應該看那些書

我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攻方向是網路傳播。

網路傳播類普及性讀物

(美)比爾·蓋茨:《未來之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美)尼葛洛龐蒂:《數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胡泳、范海燕:《網路為王》,海南出版社,1997

李凌凌: 《網路傳播理論與實務》,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

建議除此之外多讀一些新聞傳播類的東西,網路傳播畢竟是新興學科。

(1)理論部分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三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李良榮:《西方新聞事業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李彬:《傳播學引論(增補版)》,新華出版社,2006

彭蘭:《花環與荊棘——中國網路媒體的第一個十年》,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歷史部分

方漢奇:《中國新聞事業通史1-3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起陸續出版

陳力丹:《世界新聞傳播史(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3)業務部分

劉海貴:《中國新聞采訪寫作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劉海貴:《中國現當代新聞業務史導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董廣安:《現代新聞寫作教程》,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

董廣安:《新聞寫作學教程》,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

(4)研究方法類

(美)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第10版)》(上、下冊),華夏出版社,2005

陳陽:《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英)丹尼斯·麥奎爾:《大眾傳播模式論》,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美)沃納·J·賽佛林:《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01

肯恩·麥克布萊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個世界 多種聲音》,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1

(美)新聞自由委員會:《一個自由而負責任的新聞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⑺ 網路和書的區別

並不是網路的知識包羅萬象就一定多於書本上的知識,有些書本上的知識,比如說一些年代久遠的經典巨著,網路並不包含上面的全部精華。而且畢竟相比較與網路傳播,印刷媒介傳播的過程要更復雜一些,花費的時間也更長,所以網路網路上的定西很多都是良莠不齊的,文化糟粕在書本上相比會少很多。但如果不是做學術研究,要在短時間內獲得知識,網路無疑是便捷的好選擇。有任何問題,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⑻ 網路傳播學的相關圖書

《網路傳播學》
作者:彭蘭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
ISBN: 9787300103761
開本: 16
定價: 38.00 元 第一章網路傳播的技術基礎
第一節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基本脈絡第二節互聯網的主要技術
第二章網路傳播的渠道
第一節網路的技術平台屬性
第二節網路的傳播媒介屬性
第三節網路的經營平台屬性
第四節網路的虛擬社會屬性
第三章網路傳播的基本形態
第一節網路中的人際傳播
第二節網路中的群體傳播
第三節網路中的組織傳播
第四節網路中的大眾傳播
第四章網路傳播的典型形式
第一節網站傳播
第二節即時通信傳播
第三節網路社區傳播
第四節博客傳播
第二節即時通信傳播
第三節網路社區傳播
第四節博客傳播
第五節搜索引擎傳播
第六節RSS傳播
第五章網路傳播的符號系統
第一節網路傳播中的文字元號
第二節網路傳播中的圖形、圖像符號
第三節網路傳播文本的總體特點
第六章網路中的專業新聞傳播者
第一節網路中專業新聞傳播者的構成
第二節網路新聞傳播格局中的競爭與合作
第三節新聞網站的任務與業務構成
第七章網路傳播的受眾
第一節中國網路媒體的受眾構成
第二節網路受眾的需求
第三節網路受眾的總體特徵
第四節網路受眾的代際差異
第五節網路受眾的類別劃分
第六節網路環境下的受眾心理
第七節中國網民的階段性典型特點
第八節作為信息消費者的受眾.
第九節作為新聞生產力的受眾
第八章網路傳播的結構
第一節研究網路傳播結構的意義
第二節網路傳播中的信息傳播結構
第三節網路傳播中的意見傳播結構
第四節從傳播結構看網路傳播的「把關人」
第九章網路傳播的效果
第一節網路傳播效果的含義
第二節網路傳播與「議程設置」
第三節網路傳播與「沉默的螺旋」
第四節網路新聞傳播效果評估
後記
…… 第一章網路傳播的技術基礎
網路傳播是基於計算機網路這樣一種基本的技術平台的,了解這一平台的基本特點以及相應的技術應用,是理解網路傳播特性的出發點。
計算機網路是指,若乾颱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相互連接起來,以實現信息傳輸和資源共享的一種計算機系統。網路中的一台計算機稱為一個節點。

⑼ 網路研究的相關書籍

本書為英美等國多位專家學者研究成果的匯集,它從傳播、社會,文化、政治及經濟等多種角度對網路這一全新的媒介及其所孕育的網路文化,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對象與領域非常廣泛,這些研究揭示了個體。社群、企業、民族等對網路的不同層面的需求,以及運用網路的不同方式,也揭示出網路中各類成員及各種影響因素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
本書既描繪了英美等國網路媒介研究發展的縱向線索,也勾勒出了網路研究領域的全面輪廓,同時還提供了多種網路傳播研究的方法與思路,對於中國的網路媒介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⑽ 傳播學經典書籍

李普曼的《公眾輿論》

李普曼是傳播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之一,在宣傳分析和輿論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眾輿論》中,開創了今天被稱為議程設置的早期思想。此書被公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

作為一部傳播學經典著作,該書第一次對公眾輿論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讓讀者能細細地體會到輿論現象的種種內在與外在聯系。此書自1922年問世以來,在幾十年中已經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至今仍然保持著這個領域中的權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眾輿論》影響力經久不衰的奧秘在於,該書對輿論研究中一系列難以迴避的問題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輿論從哪裡來和怎麼樣形成的?它能造成什麼樣的結果?誰是公眾,什麼樣的公眾?公眾輿論是什麼意思?它是僅僅在公眾中傳播還是由公眾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麼時候才能成為獨立的力量?

在近代以來的社會中,公眾輿論主要作為一種政治現象,可以說只出現過兩個源頭,即開放的輿論生成與流通系統和封閉的輿論製造與灌輸系統,盡管它們都會產生一個復雜程度不相上下的輿論過程,但是結果卻不大一樣。李普曼的《公眾輿論》對成見、興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問題做了精闢而深刻的探討,完成了新聞史上對輿論傳播現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為後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眾傳播對社會的巨大影響,因此,在《公眾輿論》和《自由與新聞》等著作中,它不僅對新聞的性質及其選擇過程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一個是「擬態環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個就是「刻板成見」(stereotype)。李普曼認為,現代社會越來越巨大化和復雜化,人們由於實際活動的范圍、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對與他們有關的整個外部環境和眾多的事情都保持經驗性接觸,對超出自己親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們只能通過各種「新聞供給機構」去了解認知。這樣,人的行為已經不再是對客觀環境及其變化的反應,而成了對新聞機構提示的某種「擬態環境」的反應。

所謂「擬態環境」並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徵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之後向人們提示的環境。然而,由於這種加工、選擇和結構化活動是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地方(媒介內部)進行的,所以,通常人們意識不到這一點,而往往把「擬態環境」作為客觀環境本身來看待。

而「刻板成見」指的是人們對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簡單化的觀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隨著對該事物的價值評價和好惡的感情。刻板成見可以為人們認識事物提供簡便的參考標准,但也阻礙著對新事物的接受。個人有個人的刻板成見,一個社會也有其社會成員廣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見,因而它也起著社會的控製作用。李普曼特別強調大眾傳播的力量,認為大眾傳播不僅是「擬態環境」的主要營造者,而且在形成、維護和改變一個社會的刻板成見方面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此外,議程設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於李普曼的《公眾輿論》,雖然書中沒有使用議程設置這一名詞,但是,他表達了這樣的基本思想:媒體創造了我們頭腦中的象徵性的想像,這些想像有可能與我們經歷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論證了大眾媒體是現實世界的某個事件和我們頭腦中對這個事件的想像之間的主要連接物。議程設置過程描繪了輿論在一個民主制中如何發揮作用。40年後,科恩繼續為議程設置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指出新聞界在告訴人們「怎樣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是,在告訴人們「想什麼」方面卻異常有效。當然,直到1972年麥庫姆斯和肖的文章發表在《輿論季刊》上,議程設置才被命名。李普曼作為最早探討了大眾傳播的宏觀效果的學者之一,對該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經典論著《公眾輿論》也因為對上述傳播學問題的精闢論述而經久不衰。

閱讀全文

與網路傳播書籍對比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金屬k線圖基礎知識及k線圖圖解 瀏覽:313
保險理財論文 瀏覽:445
外匯還行嗎 瀏覽:165
貴金屬交易普通委託 瀏覽:528
股票潛龍出水 瀏覽:209
定向信託產品 瀏覽:126
格力公司放貸款及墊款 瀏覽:850
優選金融信託 瀏覽:831
安信信託未兌付產品 瀏覽:924
信託牌照數量 瀏覽:693
精碩融資 瀏覽:68
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瀏覽:419
中孚國際外匯招商 瀏覽:667
短期融資承銷 瀏覽:886
貸款抵押鑰匙可以嗎 瀏覽:679
海誠信託 瀏覽:535
華鵬信託 瀏覽:104
信託在農村土地流轉 瀏覽:238
股票桂林油 瀏覽:934
外匯讓投錢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