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亞信科技田溯寧持股市值

亞信科技田溯寧持股市值

發布時間:2021-07-02 18:53:15

⑴ china一人是誰

誰是中國互聯網第一人,這不是一個好問題,至少它不嚴謹,容易引起歧義。最容易的歧義是誰掌管公司的市值最大,誰的財富最多,誰就是互聯網第一人,不過,這好象更多是中國互聯網市值之王和中國互聯網首富之類的討論,和我們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最自然想到的誰對中國互聯網的貢獻最大,而且又最早,那就是互聯網第一人,但這同樣也無法清晰界定,至少以下眾人都能與這個互聯網第一人扯上關系:錢天白1987年9月20日22點55分。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錢天白正式建成我國第一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並發出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中國互聯網的開創者之一、中科院胡啟恆院士說過這樣一句話:「互聯網進入中國,不是八抬大轎抬進來的,是羊腸小道走出來的。」第一個走上這條小道的人,就是錢天白。錢天白的這個第一人,更准確的是中國互聯網上網第一人。張樹新1995年5月創建了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並擔任總裁。她的公司或許不是中國互聯網早期最大也未必不是最早成立的公司,但卻是最具公眾知名度的公司,說起中國互聯網啟蒙第一人,誰也不爭不過張樹新。馬雲1995年4月,馬雲第一次到美國,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第一次在電腦上打入「beer」而搜出了一大堆信息,卻發現互聯網上關於「china」的信息為零,於是他把自己翻譯社做了個網頁放了上去,不一會他收到5個郵件,這5個郵件都說這是他們在網上找的第一個有關中文的網頁。馬雲回國後於1995年4月成立的海博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從可查的歷史是中國第一家網路公司,其中國黃頁也的確是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馬雲的這個第一人最准確的表達是中國互聯網中文網站(頁)第一人。田溯寧1995年1月,田溯寧和他亞信的5個創業夥伴齊刷刷的回到北京,開始和國家科委聯合做項目,1995年承建中國第一個商業化Internet骨幹網ChinaNet起,亞信先後完成了中國70%的互聯網建設。田溯寧也由此有中國互聯網第一人的稱謂,田的這個第一人應該是中國互聯網基礎建設第一人。馬化騰沒有搞錯,中國互聯網的早期運動中的確有小馬哥的身影,1995年,民間的撥號BBS同時興起,在這一年2月,馬化騰建立Ponysoft,這是1994年5月中國大陸第一個互聯網BBS曙光BBS上線後的第二個BBS,也是第一個非學術背景,純個人背景的BBS,之後有西點、西線、自然等在諸多BBS。BBS雖然只有兩三年的燦爛,但她成功的培養了一代中國本土對網路應用有感覺的工程師企業家,諸如丁磊、雷軍、周鴻一、fishman……,馬化騰當屬中國互聯網技術啟蒙第一人。丁磊丁磊也曾一些媒體稱為中國互聯網第一人,丁磊所領導的網易也的確創造了許多互聯網的第一:中國第一家提供中文全文搜索、第一個大容量免費個人主頁基地、第一個免費電子賀卡站、第一個虛擬社區,第一次網上新品拍賣,第一個中文個性化服務等等,丁磊的這個第一人,應該叫中國互聯網免費服務第一人。到底誰是第一人啊,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也是我最近在做《中國互聯網史話》這本書所產生的系列有趣話題中的一個,趕明咱再一一討論吧。

⑵ 馬雲、王健林、劉強東等知名企業家分別是什麼學歷

馬雲、王健林、劉強東等知名企業家分別是什麼學歷?

又一年高考結束了,很多人又開始說高考無用論,填鴨式教育害人,爭議頗多,雖然說理論上講中國現行教育體系存在嚴重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高考確實能夠把很多優秀人才篩選出來,單純從效用論的角度考慮無論是八股取士還是高考都有其巨大的現實價值。

今天把一部分科技業、製造業、金融業的知名企業家都列出來,看看他們的畢業大學和學歷,以下內容包括了歷任首富,還有行業曝光率最多的牛人,比如老乾媽和褚時健。為了確保公平公正,只計算第一學歷。

雖然說英雄不問出處,高學歷並非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就像沒有上過大學的李嘉誠和霍英東等中國最著名的企業家,他們照樣能摘得首富的桂冠,贏得世界的尊重。但盡管如此,還是有一批知名企業家,他們不僅是資產千萬的社會精英,還是畢業於名校的學霸。妥妥的人生贏家啊!

七十年代初高考停止,個人其實是推薦入學的,比如任正非,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於貴州省鎮寧縣,祖籍浙江省浦江縣,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創始人、總裁。1963年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已並入重慶大學),畢業後就業於建築工程單位。

馬雲,男,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縣)谷來鎮,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日本軟銀董事、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8年出任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

劉強東,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1974年2月14日出生於江蘇省宿遷市,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98年6月18日,在中關村創辦京東公司,代理銷售光磁產品,並擔任總經理。2004年,初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創辦「京東多媒體網」(京東商城的前身),並出任CEO。

周鴻?,1970年10月4日生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360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奇酷CEO和知名天使投資人。1992年,大學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計算機系,獲學士學位,因成績優異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學讀管理學院系統工程系研究生,並於1995年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李彥宏,網路創始人,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1991年,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前往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先後擔任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公司資深工程師。李彥宏所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2000年1月,李彥宏創建了網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路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張朝陽,搜狐網創始人美國麻省理工博士。張朝陽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同年以全國第39名成績,考取CUSPEA項目獎學金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了博士學位。並繼續在MIT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年張朝陽在MIT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學院愛德華羅伯特教授的風險投資支持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將公司名稱更名為「搜狐」。搜狐於2000年7月12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

馬化騰,男,1971年10月29日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之一,現擔任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曾在深圳大學主修計算機及應用,於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學士學位。在創辦騰訊之前,馬化騰曾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10多年經驗。

田溯寧,中國寬頻資本基金董事長,中科院研究生院碩士、美國得克薩斯科技大學博士。田溯寧1981年至1985年就讀於遼寧大學生物系;1985年,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87年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並獲資源管理學碩士學位;1987年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資源管理專業;1992年獲美國得州理工大學資源管理專業博士學位;1994年參與創辦亞信股份公司,任總裁。2006年5月,田溯寧專注於「中國寬頻產業基金」的管理和運營。

丁磊,男,1971年10月1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網易公司創始人,現擔任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1993年本科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5月創立網易公司,與張朝陽、王志東並稱為網路三劍客。2000年6月,網易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2009年,宣布網易養豬計劃。2015年2月11日,入選「2014中國互聯網年度人物」。

馬明哲,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中南財經大學博士。馬明哲1987年畢業於中國經濟管理刊授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專業,1991年獲得中南財經大學並獲貨幣銀行學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就讀於中南財經大學並獲貨幣銀行學博士學位。作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自公司於1988年成立開始,馬明哲帶領中國平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用20年時間,從僅有13名員工的單一財產險公司到中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業務范圍覆蓋產險、壽險、養老金、健康險、銀行、證券、信託、資產管理、基金等全金融領域,進入世界500強。該集團在中國近千個城市設有營業機構,擁有5600多萬個人客戶、400萬企業客戶,員工和代理人隊伍逾56萬人。中國平安在香港、上海兩地上市,市值位居全球金融企業前20位、全球保險集團第3位,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家躋身《福布斯》世界500強的非國有金融機構,名列第147位。

史玉柱,1962年9月15日生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商人、企業家。1984年從浙江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分配至安徽省統計局工作。1989年深圳大學軟體科學系(數學系)研究生畢業後,隨即下海創業。1992年在廣東省珠海市創辦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總裁,北大經濟學博士。從一名普通的汽車工人到北京大學博士,從官員到企業家,成為220多個城市中430多家房地產企業的領軍人物,孟曉蘇的事業達到成功的頂峰。

王石,男,1951年1月生,原籍安徽金寨,生於廣西柳州,蘭州交通大學(原蘭州鐵道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深圳市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等職。

王健林,男,1954年10月24日生於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1989年起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70年入伍,1986年從部隊轉業,畢業於遼寧大學,7月進入大連市西崗區任辦公室主任,1989年起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兼任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

潘石屹,男,1963年11月14日出生於甘肅天水,著名地產商,SOHO中國的董事長,公司掌管著在中國的商業地產領域的開發業務。大學畢業後到國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開始在深圳和海南開創自己的房地產開發生涯。1992年,潘石屹與合作人共同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房地產。1995年,潘石屹與妻子張欣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

馮侖,1959年出生於陝西西安,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是現代第二屆正式大學生。法學碩士、中國社科院法學博士學位。1991年開始領導並參與了萬通集團的全過程創建及發展工作。1993年,領導創立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參與創建了中國民生銀行並出任該行的創業董事,策劃並領導了對陝西省證券公司、武漢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東北一間上市公司等企業的收購及重組。

董明珠,出生於江蘇南京,企業家,先後畢業於安徽蕪湖職業技術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EMBA2008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研究生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1990年進入格力做業務經理。1994年開始相繼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並在2012年5月,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

雷軍,1969年出生於湖北仙桃。1987年,畢業於原沔陽中學(現湖北省仙桃中學),同年,雷軍考上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秦致,汽車之家總裁,依阿華大學計算機碩士,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

張旭豪,餓了么網上訂餐平台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碩士。2008年與其同學創辦了餓了么餐廳。

張亞勤,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總裁,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張亞勤博士1966年出生於山西太原,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3歲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⑶ 許戈輝是如何從鳳凰一姐淪落到此的

許戈輝畢業於北外英語系,1991年,許戈輝獲得了青年業余主持人大賽的第一名,從此開始進入了央視,許戈輝顏值非常高,行為舉止非常優雅大方,聲音又好聽,很快地就在央視發展了起來。在短時間內就成為央視備受關注的美女主持。



不過,二人並不在意外界的眼光,二人最終還是走進了婚姻殿堂。許戈輝找到了自己的丈夫了以後,就很少在出席到主持人節目欄中,丁健事業下滑的時候,許戈輝並沒有選擇放棄了丁健,反而幫助丁健渡過難關。也因為這一次經歷讓丁健和許戈輝更加的相愛,觀眾們通過這件事情也改變了曾經許戈輝負面消息不斷的一面,重新認識了許戈輝,讓人覺得許戈輝的做法很讓人佩服。

⑷ 如何改變你的創富戰略

時代變化了,財富的形式也在變遷,每個有志於靠財商創富的人就應考慮是否適應這一變化,改變你的創富戰略,拋棄不合時宜的求富計劃,走財商創富的道路。

統計近幾年的創富者,80%以上是30歲到40歲之間的年輕人。國外如此,國內也不例外。35歲的楊元慶出任聯想少帥;38歲的段永平數年時間連創「小霸王」、「步步高」兩大品牌,一個南下的打工仔的創業神話讓全球注目。楊致遠因創辦雅虎而一舉成名,張朝陽又以搜狐而名動天下,此兩人入選《時代》評選的全球50位數字英雄,他們的年齡分別為31歲和34歲。網易創始人丁磊27歲,亞信總裁田溯寧38歲,32歲的王志東組建了全球最大的華人網站——新浪網,中國最大的網路游戲運營商——盛大網路創始人陳天橋30歲出頭……

這些年輕有為的成功者與富翁都來自我們普通的百姓中間,他們的昨天與芸芸眾生一樣平凡普通。他們出身平凡,艱苦求學,不僅有創新的知識,而且有出眾的財商,據此創下了驕人的財富與業績。

過去一個富翁的誕生,需要幾代人的財富積聚,一些白手起家的創富者,也幾乎耗去了一生的精力,才得以成為富豪。但現在因為有知識的力量,財富積聚的速度成倍成倍地增快了,過去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財富積聚,現在幾年甚至兩三年就完成了。這就是知識的威力。

1999年底美國矽谷「十大風雲人物」中,華人佔4位,而他們無一不是從窮書生走向億萬富翁的。這4位華人創業英雄曾經是留學美國的莘莘學子,如今成為新一代華人富翁的代表。

陳宏出生在西安,1985年赴美攻讀博士。20世紀90年代初,陳宏在矽谷創辦了一家網路服務公司Aimnet,從而成為互聯網產業最早開拓者之一。1994年,他又創辦了環球國際漫遊聯網公司(GRIC)。該公司199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陳宏也因此成為第一位來自中國內地而在美國成功上市的電子商務專家。迄今,他的公司市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

李廣益第一次創業在1987年,他依靠四處籌集的100萬美元創辦了Digickm系統公司。7年後,公司被新加坡創新公司以4000萬美元收購。1998年,李廣益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成立了傳媒解碼通訊公司。1999年6月17日,世界著名的思科公司以4.7億美元並購了傳媒解碼公司。此次並購,創下了迄今為止並購未上市公司的最高價紀錄,使傳媒解碼公司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廣益身價一下子翻了16倍,成為華人富翁的佼佼者。

陳丕宏是搞電子商務的「精英」。1989年,陳丕宏拿出4000美元創辦了名為「贏家」的第一家公司,3年內年營業額達到2000萬美元。後來被賽貝斯公司以1億美元兼並。不甘寂寞的他又於1993年創辦了宏道公司,主要從事商務軟體開發。軟體一開發出來,很快就被摩托羅拉、花旗銀行、美國航空、香港電信等400多家跨國公司採用。陳丕宏的公司1996年上市,上市後股價屢創新高,半年投資回報率曾高達400%。1999年11月,宏道公司創辦人及董事長陳丕宏,被美國權威機構評為「全美100位最具影響力的科技精英」。

與前面幾位傳奇人物的成功經歷不同,段曉雷用做小買賣賺來的一點錢創辦了Utron公司,做起主板機及筆記本電腦的買賣。1996年2月,段曉雷終於創辦了網上網公司。公司推廣能提供網路服務業者所需要的寬頻網路。1998年12月,段曉雷的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半年後,公司的市值達到2億美元,網上網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寬頻中心之一。

財商本身,就是個人身上固有的尚待開發的無形財富。財商創富當然不是人人都適應的惟一創富之路。開啟財商,更新觀念,其宗旨就是面向新時代,打開適合自己的創富之門。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感悟財富》

⑸ 丁健的許戈輝的他

每個人的婚姻都值得祝福。許戈輝。不過,走入婚姻殿堂,許戈輝沒有舉行盛大婚禮,表現得相當低調,只是春節期間,在雙方父母的陪同下,遠赴南非,以旅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盡管蜜月歸來,許戈輝不願多談夫君的背景,但人們還是可以輕易地查到這位IT界的知名人士:亞信科技(中國)公司董事長兼創始人,40歲的丁健。
2005年的開局對於丁健來說,可謂滿堂彩:個人娶得美人歸,公司出現利好消息。亞信公司發布的財報顯示,2004年度總收入為10670萬美元,凈收入6810萬美元,相比2003年度凈收入5750萬美元增長了18%。財報還顯示,聯想亞信第四季度為亞信公司全年凈收入貢獻11%,預計未來一年,聯想亞信還將為亞信貢獻40%以上的凈收入。這是一組有些出人意料的數據。因為在7個月前的2004年7月28日下午,聯想集團以其IT服務業務主體部分作價3億元,置換亞信公司15%的股權,在問及新成立的聯想亞信什麼時候能夠盈利時,丁健的回答是:「我們希望12個月。」當時,亞信公司與聯想的IT服務盈利狀況基本為負數。比預計時間整整提前8個月盈利,丁健可能也沒有想到。
亞信十年
令丁健同樣沒有想到的是,1995年初成立的亞信科技(中國)公司,今天已經發展成為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第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NASDAQ交易代碼:ASIA),而且還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國軟體企業,並曾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500家高速成長企業之一,還連續兩年入選《福布斯》「全球最優300小企業」。他本人還被公認為「新一代留學生回國創業」的典範。
丁健用一個成熟的年輕人來評價十年亞信。「亞信有一個很職業的董事會,包括吳鷹、田溯寧、張維迎、孫強、龍濤、陸運剛等,有熟悉企業運作的,有經濟學家,有創業者,有投資專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很強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我和田溯寧的相識,對我們雙方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提起亞信的誕生,丁健每次都顯得激動與興奮。「田溯寧有思想,是領路者,而我那時還是一個技術人員。我們兩個合起來以後就變得有血有肉了,共同做一些事情,實現理想。他把握宏觀層面,我操作技術層面。我們兩個人無論性格上、思維方式上、為人處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恰好我們兩個是互補的,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互相支持著向前發展,和亞信一起成長。」
事實上,1993年,在美國達拉斯一條名為明天的街道上創立亞信時,丁健28歲,田溯寧30歲,當時的身份還都是留學生。被譽為民間外交家,一直熱心於為中美經貿往來牽線搭橋的劉耀倫給了他們最重要的支持。亞信也是這位長者個人投資生涯中唯一一次非房地產項目投資。
公司在美運營兩年後,丁健一行人選擇了回國。「因為我學的是信息專業,一到美國就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當時就感受到網際網路可以作為一個信息傳遞的橋梁,盡管在美國那時候還只局限於學生裡面。但我感覺到這樣一個東西,如果在中國的話,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它這種非常自由化的一種媒體環境,不管是對高校學生或其他年輕人,還是對整個商業人士,都是一個新的比較低價的傳播方式,可以很快地得到普及。」丁健的感覺確實沒有錯。實際上,回國才是亞信迅速發展的開始。難怪雖然成立和上市都在美國,但田溯寧和丁健始終認為亞信是一家中國公司。
1996年1月,中國第一個互聯網骨幹網路chinanet建成。包括後來出現的新浪、網易公司在內的今天中國大約70%的網際網路信息,都是在亞信構建的網路上傳輸。「我雖然那時候就感受到這個東西的潛力應該是在的,但是再怎麼預測,坦率地講,沒有預測到它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至今說起這個,丁健都覺得有點出乎意料和不可思議。在這之後,令丁健沒有想到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如今,亞信控股下面已經有三大塊業務:亞信科技、聯想亞信、新業務領域,是集團化經營的方式了。軟體方案和服務涉及IP、VoIP、寬頻、無線、3G等等技術領域,包括:電信級網路解決方案;業務支撐系統(計費、經營分析、客戶關系管理、商業智能分析等);電信增值應用系統等。根據財報預告,亞信公司預計2005年全年凈收入增長30%以上,將達到9000萬至9300萬美元。
很累的CEO
有著中國Internet建築師之稱的丁健是美國加州Hass商學院的EMBA,有深厚的技術背景。在去美國之前,他還曾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而1999年對於丁健來說,可謂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戰與轉折。就在這一年,身為首席技術官的他接任田溯寧,出任公司CEO。「我差不多可以說是從學校直接創業的,而在這之前一直搞技術,管理經營對於我來說是什麼也不懂。」不過,亞信在什麼也不懂的丁健領導下,進入了另外一個時代。
2000年3月3日,在丁健的操持下,亞信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當日股價上漲314%,收盤於99.56美元,融資1.2億美元,成為納市當天最成功新股。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亞信成功投資英斯克公司,全資收購廣州邦訊科技有限公司,收購太平洋軟體公司核心HRM&BI業務,以及後來置換聯想集團IT服務業務,實現了自己的戰略轉移。「本來我們可以有更好的發展,但是不幸的是趕上了整個IT行業的低潮,這是我們比較遺憾的事情。否則的話,我相信亞信這支團隊所取得的業績應該遠比現在無論從數字還是股價上所表現出來好得多。」在分析亞信問題時,丁健不無感嘆。
盡管轉型後的亞信,發展已經不錯,但丁健認為,如果不是由於外在原因,亞信的步子也許可以邁得更大些。「有市場的原因,還有我既要幹活,又要把不懂的東西學明白,付出等於比一般人多一倍,所以在CEO的日子裡,我真的很累。」
不再為主
「與其自己不停地學,不停地付學費,還不如請一個已經學好的畢業生來做。」於是,2003年4月1日,丁健不再是亞信的主人。愛立信原執行副總裁張醒生接替了他的職務,而丁健則成為亞信的董事長。「現在,亞信已經成了他們的孩子,我自己,要跟亞信保持好一定的距離,我要把握好這個分寸。董事長(chairman)就是chair上的man,坐凳子的人,他沒別的事情,就是召集會議,沒有多大的權力,真正的權力在CEO手裡。我是代表董事會召集會議,但我也只有一票權,不比其他的董事權力大。」
可以看出,丁健卸任CEO後的一番演講,表現得非常懂事與大度。在《時代人物周報》表示出要采訪丁健意圖之後,亞信市場推廣部經理張小芊說:「我們董事長對私人問題一般很少談,而涉及一些公司現狀的問題,他作為董事長是不會回答的。他認為那是CEO該回答的問題。」「我做CEO最大的缺點,就是我太不強硬了。可能有些方面,特別是對待錯誤,對待管理上的失誤方面容忍幅度比較大。應該說,我在工作中不應該算是很強硬的管理者。我如果再做一個公司,我相信會比我以前要強硬一些。」
丁健說,退下來後,從壓力來講,稍微小一點,可以有更多一點的時間看一下更遠的、更大的環境方面的事情。以前作為上市公司的老總,壓力比較大,每天要想怎麼樣能夠跟股民有所交代,每個季度的數字有很大的壓力。「一半時間稍微休息休息,創業這么多年一直沒有得空,這一段時間照顧照顧家裡的事情。另外的時間和業界朋友們多一些交流,包括跟國外同行、國內同行多一些交流,多和以前的客戶進行交流,多了解整個產業下一步應該往哪個方向去走,到底能夠做些什麼。」丁健回答退位後做什麼的話依然在很多人耳邊回響。
不會再做管理者
丁健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出色的企業管理者,只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而已,在過去那4年的CEO生涯中,也完全是靠學習完成從技術向管理轉型的艱難過程的。「我不大會回到運營一個公司的角色上,應該說做投資一直是我的想法,我也會以投資人的方式關注行業內比較好的公司,和一些朋友、同行一起從事一些投資活動,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東西。」直到今天,當問起不做CEO,會做些什麼時,丁健的回答仍然沒有變。
見過丁健的人,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他不是那種活力四射的人。而很多人認為,丁健領導下的亞信對待股市過於保守。因為他們總是習慣將壞消息說得更壞一點,好消息卻相對比較保守。與丁健一塊創業的田溯寧,卻有著與他大不相同的性格。「我們倆共同點都屬於六十年代,有比較強的理想主義色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感覺,只是採取的方式並不完全一樣。相對來講,田總富有激情、而且有很強的感召力,很擅長和周邊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他做的事情我是做不了的。我不擅長跟人打交道,我喜歡想好了讓別人去實現溝通。」
丁健不怕寂寞。他說,即便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他也能生活得好好的,因為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在坊間,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比喻:「車子在大路上前進,突然遇到一個大坑,丁健的第一判斷是停車、調頭,想辦法繞過去。而按田溯寧性格就會鼓動整個車隊的鬥志,大聲喊,沒有退路,沖!」
熟悉他們倆的人把他們的性格做了一個比較,說田溯寧的激情就像一支攪拌棒,能把一潭死水攪得浪潮澎湃;而丁健的理性就像一包凝固劑,不溫不火地就把激情固化成了行動和效益。他們在一起,是真正的黃金搭擋。
在製造中國百富榜的英國小伙胡潤看來,丁健與田溯寧一起,領導了一個行業,使這個行業從無到有,對無論是後進入此行業者還是後來與他們一樣創業者,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而他們都很年輕,可以說很了不起。「我的優點和缺點都差不多,優點是邏輯性分析性比較強,缺點也恰恰在於做事情過於理性,有的時候太冷靜。」看來,任何時候,最了解自己的人,永遠都只能是自己。
扎扎實實。在剛剛卸任亞信CEO職務專擔當亞信科技CEO的張醒生看來,董事長丁健用這4個字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而與丁健有過接觸的媒體記者對他的看法卻是,這人很好交流,沒有一丁點架子,有問必答,從不遮遮掩掩。丁健在美國時的同學,一位自稱為安普若的先生在接受采訪時,態度顯然有點嘻嘻哈哈:「15年過去了,他長得比那會胖了許多,留美男生之中,長得比他還要寒磣的多得是。丁健其實長得還是可以的,就是那頭發得修理修理,裝扮也得與時俱進嘛。希望許戈輝在這方面能幫他做得更好。」
財富都在公司里
作為創業元老,丁健個人持有亞信15%的股份,《福布斯》據此計算,他的身價大概為0.8億美元。在2000年,他出售了2萬股股票,「那是迄今為止我唯一一次賣自己的股票。」「做這樣的決定也是聽從了個人理財顧問的建議,當時,個人理財顧問對我說,從市場的風險而言,個人財富集中於一點,風險會很大,沒有必要集中於一種股票,一定要分散風險,應該每季度賣一部分。」事實上,丁健的持股數為9.85%。
說到個人財富,丁健顯然也是一副大眾論調:「個人的所謂財富意義不大,我的財富與亞信的命運息息相關。我不關心自己的身價幾何,把亞信做成功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財富都在亞信公司里,個人財富少得可憐,你要看我家裡資產的話絕對是負值。」丁健說,財富唯一正面的是它也許能給你一種自由,人需要自由,而不能讓錢成為束縛你的東西。他相信財富不會影響他做事情的方式,因為他追求的並不是財富上的成功。
他進一步解釋,財富的影響應該有不同層次:第一個層次當然是生存,財富保證你基本的生活條件;第二個層次就是財富能夠給你帶來一種自由,使你能夠做你想做的事情、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被別人來指揮。除此以外,財富帶來的都是負面作用。
從財富的角度說,他也許真的不算什麼富有,不管是美國的還是在中國的帳戶上,沒賣過多少股票,公司給他開的工資也不是很高,他本身也沒什麼現金。「我個人認為,財富這個東西看你自己怎麼去衡量,我覺得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希望擁有的每一分錢都能對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人產生積極的影響。」
而談到生活狀態,丁健表現出一種極其滿足的樣子:「我過得很幸福,而且我覺得一直都是很幸福的。人的幸福,不說是阿Q精神,說知足常樂吧,我是比較看中過程而不是結果的。我覺得人活著每一天都需要充實度過,而不是白白浪費掉。不要像行屍走肉一樣,不知道自己每天到底想干什麼。有時候,你所追求的東西,其實不要總是把它想像得那麼偉大,總想著做一件巨大的事情,高估自己做的事對社會的影響。其實只要你做的事對得起自己就可以了。我覺得這樣踏實的狀態很好。」
「在生活上和消費上,我也是一個簡單的人,沒有什麼特別的娛樂愛好,最多就是打打檯球,除此之外還有睡覺,但那並不花費什麼。」然而,關於丁健的財富,坊間和網上卻流傳著兩個不同版本。在坊間傳言里,說法是丁健的前妻在與他的離婚糾葛中,得到了一個億。而在網上,一篇有些人認為是丁健前妻寫的一個貼子中提到:「我和丁健的離婚案終於以庭外和解落幕,我分得現金200萬元。律師給我打電話的時候還有些忿忿然,提出公司資產至少在6百萬,此外還有車子和房產等等。我只好反過來安慰他,我得的是現金,總比那些電腦辦公桌實在。」
不過,在文章中,她沒有說這200萬是人民幣還是美元。而在那篇貼子的後面,大家普遍同意一位網友的觀點:「且不管傳言的真假和哪種說法更可信,可以肯定的是,丁健說自己沒有錢,開玩笑吧,誰會相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我以前是亞信的員工,丁健很年輕的,40剛出頭而已,是中國20大富豪之一吧。以前亞信搞活動時,我見過他原來的太太和女兒。說實話,當時我很羨慕他的太太和女兒。」

⑹ 亞信聯創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的股份轉讓

亞信聯創2013年5月13日宣布與中信資本達成最終協議,亞信聯創股東所持股份以每股12美元轉專讓,亞信聯創市屬值達到8.9億美元。私有化後,亞信聯創總市值為8.9億美元,比2012年1月11日收盤價溢價52%,較發布提示性公告之前的30個交易日的加權平均收盤價溢價53%。
亞信聯創於2011年底向SEC提交私有化申請,並於2012年1月20日收到中信資本旗下中國基金二號所屬子公司的私有化要約。最終,亞信聯創私有化此次由中信資本領銜的財團收購。聯合收購財團由中信資本及亞信聯創聯合創始人及股東田溯寧領銜,中信產業基金和寬頻資本共同為收購提供資金。
亞信聯創CFO武軍表示,除了中信資本本身的專業能力是亞信聯創的考慮之一,中信資本曾經還之前投資過亞信聯創,對亞信聯創的市場戰略、定位等有很深了解,最終亞信聯創選擇中信資本。
亞信聯創董事會已經批准該並購協議和相關交易,並以決議形式建議公司股東表決以授權和批准這些並購協議和相關交易。亞信聯創表示,公司將盡快針對並購協議發起股東投票,如投票通過,交易將遵循美國特拉華州的法律進行。交易成功後,亞信將成為一家私營企業,美國流通股股票將不再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

⑺ 田溯寧的職業生涯

田溯寧曾在ICF,TSTC等公司任職。1994年田溯寧博士在美國創辦以Internet技術為核心的亞信公司。為實現把握信息革命機遇,實現科技報國理想的願望,1995年田溯寧博士將亞信公司移師國內,最先將Internet核心技術帶回中國,組織一批學有所成的留學生,專業從事Internet網路系統集成和軟體開發。
在田博士的領導下,亞信公司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先後承建了CHINANET、上海熱線、中國金融數據網和各省電信系統的互聯網路等近百個網路工程,被稱為中國Internet主建築師。公司到1998年已經成為有員工450人,年銷售額6億人民幣的國際性的民族高科技企業。
田溯寧博士管理亞信的成績及對中國IT業的貢獻,1999年3月,被聘為有「中國第三電信」之稱的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總裁。這是國家級電信企業首次從非國有單位聘請老總。
中國電信重組後任中國網通集團副總裁。2004年1月中國網通集團南方公司成立,田溯寧任總經理。

⑻ 亞信聯創科技和聯創科技什麼關系

亞信聯創股份有限公司(Asiainfo-Linkage, Inc.NASDA Q簡稱:ASIA)於2009年12月6日,由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聯創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宣布合並而成,是中國最大、全球收入和市值均第二大的電信BSS/OSS提供商。
亞信聯創2013年5月13日宣布與中信資本達成最終協議,亞信聯創股東所持股份以每股12美元轉讓,亞信聯創市值達到8.9億美元。私有化後,亞信聯創總市值為8.9億美元,比2012年1月11日收盤價溢價52%,較發布提示性公告之前的30個交易日的加權平均收盤價溢價53%。
亞信聯創於2011年底向SEC提交私有化申請,並於2012年1月20日收到中信資本旗下中國基金二號所屬子公司的私有化要約。最終,亞信聯創私有化此次由中信資本領銜的財團收購。聯合收購財團由中信資本及亞信聯創聯合創始人及股東田溯寧領銜,中信產業基金和寬頻資本共同為收購提供資金。
亞信聯創CFO武軍表示,除了中信資本本身的專業能力是亞信聯創的考慮之一,中信資本曾經還之前投資過亞信聯創,對亞信聯創的市場戰略、定位等有很深了解,最終亞信聯創選擇中信資本。
亞信聯創董事會已經批准該並購協議和相關交易,並以決議形式建議公司股東表決以授權和批准這些並購協議和相關交易。亞信聯創表示,公司將盡快針對並購協議發起股東投票,如投票通過,交易將遵循美國特拉華州的法律進行。交易成功後,亞信將成為一家私營企業,美國流通股股票將不再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

⑼ 亞信科技的發展歷程

亞信十多年的創業、發展歷程,書寫了中國高科技企業崛起的經典傳奇。作為中國歸國留學人員科技報國的重要成果,亞信曾率先將Internet引入中國,為中國信息化建設作出卓越貢獻,享有中國互聯網建築師的美譽。亞信首開中國企業吸納風險投資之先河,率先引入國際化、規范的公司治理和管理制度。亞信成功實現向軟體與服務的轉型,立足於自主開發軟體產品,形成大型軟體研發和質量控制體系以及電信級IT項目實施管理體系,成為中國軟體行業的重點企業。亞信一貫注重人才培養,凝聚著一批具有國際化背景和本地化經驗的優秀人才,被稱為中國IT業的黃埔軍校。 1993年,田溯寧、丁健等留美學生在美國創建了Internet公司亞信。1995年,胸懷科技報國理想,田溯寧、丁健率公司主體回國,立志把Internet帶回家、為中國做事,做中國最好的企業,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先後承建了包括中國電信ChinaNet、中國聯通CUNet、中國移動CMNet、中國網通CNCNet等六大全國骨幹網工程在內的近千項大型互聯網項目。
1997年-1999年,亞信成為中國最早引入風險投資的高科技企業,先後獲得風險投資和戰略投資4300萬美元。風險資金的引入同時帶來了規范的企業管理制度和體系,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了科學的治理結構。2000年,亞信公司在美國NASDAQ成功上市,成功融資1.2億美元,成為第一家在NASDAQ上市的中國高科技公司。 2005年以來,亞信公司提出集中資源,專注核心業務,提升盈利能力的戰略,在收縮非核心業務的同時,戰略性地收購了上海長江科技、浙大蘭德、上海億軟、北京國創科技等公司相關電信支撐業務,建立了在中國互聯網軟體、電信軟體方案、安全軟體與服務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地位。立足中國良好的發展態勢,努力實現業務創新,亞信正在迎來一個品牌、團隊、業務與服務能力全面提升與創新的新時代。

閱讀全文

與亞信科技田溯寧持股市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潛龍出水 瀏覽:209
定向信託產品 瀏覽:126
格力公司放貸款及墊款 瀏覽:850
優選金融信託 瀏覽:831
安信信託未兌付產品 瀏覽:924
信託牌照數量 瀏覽:693
精碩融資 瀏覽:68
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瀏覽:419
中孚國際外匯招商 瀏覽:667
短期融資承銷 瀏覽:886
貸款抵押鑰匙可以嗎 瀏覽:679
海誠信託 瀏覽:535
華鵬信託 瀏覽:104
信託在農村土地流轉 瀏覽:238
股票桂林油 瀏覽:934
外匯讓投錢 瀏覽:384
煜展貴金屬怎麼開戶 瀏覽:313
信託綜合崗 瀏覽:278
深圳市前海融資租賃金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790
融資後裝修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