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m1與m2增速剪刀差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兩個原因造成了去年下半年以來M1和M2剪刀差迅速擴大:
(1)房地產銷售上升造成居民定期存款減少。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歷史數據顯示在幾乎所有指標中,M1和M2剪刀差與房地產銷售增速相關性是最高的。
(2)地方債置換的影響。地方債發行後如果沒有立刻償還債務,就會形成企業活期存款。
M1和M2剪刀差在2010年以前與股市走勢高度相關,而之後則幾乎完全失效。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認為邏輯的關鍵點在於2010年以前房地產股票走勢與房地產銷售高度相關,而2010年以後房地產股票走勢不再跟著地產銷售走了,由於M1和M2剪刀差與地產銷售的相關性仍在,從而就產生了上述情況。
② 金融數據M2低於預期 是利空嗎
當下M2低於預期,說明M2的水平沒有達到中央銀行認為正常的標准,中央銀行可能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來調整M2的水平,但是具體會不會採取措施以及採取怎樣的措施還需要就整體的情況進行判斷。
所以說,M2低於預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要看中央銀行的後續行動。如果中央銀行調整M2水平,會造成貨幣突然的增發,使得通貨膨脹上升,對於股市來說應該是利多。
③ 請根據下圖分析貨幣供應量M1、M2同比增長率與股市(以上證指數(SSCI)為例)的關系。
一、M2與上證指數的關系
廣義貨幣供應量M2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現金(M0)、企業活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等。M2不僅代表了現時的購買力,還代表了潛在的購買力。
從形態上看,2009年之前,M2同比增長與上證指數同比增長的關系並不明顯,尤其是在2006、2007年股市大漲之時,M2增速則是在一個窄小的區間波動。但2009年以來,二者卻顯示出較強的同向變動關系。對二者做格蘭傑因果(Grange Causality)檢驗,結果顯示M2與上證指數的相互影響關系並不明顯,即一者的變化並沒有顯著引起另一者的變化。一般認為,這與M2相對較強的外生性有關,實際信貸數額往往在貨幣當局設定的信貸日標附近。
二、M1與上證指數的關系
狹義貨幣供應量M1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現金(M0)、企業活期存款等,也就是說「M1+居民儲蓄存款」約等於M2。M1代表了現時的購買力,流動性較M2為高。筆者認為,M1與股價的關系較M2與股價的關系更密切。股市向好,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通過證券經紀商進入股市,也即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活期存款會增多,Ml增速加快。
圖形顯示,M1與上證指數同比增幅的有較明顯的同向變動關系,尤其是在2004年後,二者的相關系數接近0.5,若以適當方法剔除股市2007年超出常規的大漲和2009年以來Ml的超高速增長中的趨勢性和外部政策性因素,相關系數還會提高。對二者做格蘭傑因果檢驗,結果顯示上證指數同比增速變化顯著引起了M1同比增速的變化(p值為2.2%),而相反的關系並不成立。從以上結果看,筆者認為,在M1與上證指數的相互影響關系中,上證指數的變動作為原因引起M1的變動是佔主導地位的,而M1的變動引起上證指數的變動則是次要的。為何會出現這樣的關系呢?
三、准貨幣與上證指數的關系
M2與M1的差額即為准貨幣,主要由居民儲蓄存款構成。
圖形顯示,准貨幣與上證指數大體上呈現反向變動的趨勢:准貨幣同比增速在相對低位時,上證指數同比增速則處在上升通道中;而准貨幣增速在相對高位時,上證指數增速則在低位徘徊。筆者認為,這說明股價的變動帶動了准貨幣的變動,且需要一定的傳導時間。對二者做格蘭傑因果檢驗,結果顯示上證指數同比增幅變動顯著引起准貨幣同比增幅的變動(p值為0.714%),而反向關系並不成立。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各個層次貨幣供應量同比增幅與上證指數同比增幅的相互影響關系中,上證指數對准貨幣的影響最為顯著。同時,筆者認為,圖示的形態及其對應因果分析的結果顯示了在准貨幣和上證指數的變動關系中,上證指數的變動為原因,准貨幣的變動為結果,上證指數的變動向准貨幣傳導。准貨幣的變動反映了居民儲蓄存款的變動,准貨幣同比增幅擴大,說明居民儲蓄存款增多;而准貨幣同比增幅縮小,則說明居民儲蓄存款向企業活期存款轉化,也即所謂的「存款搬家」。而股市的漲跌會引起准貨幣的變動,進而引起M1與M2的相對變動,如當股價下跌時,資金會從股市轉移出去形成儲蓄存款,金融機構的活期存款增速減慢而准貨幣增速加快,高流動性貨幣(M1)增速相對於若流動性貨幣(M2)會減慢。筆者認為,對此傳導關系可做出如下結構式模型分析:股價上漲(下跌)-->准貨幣或儲蓄存款增速減慢(加快)-->金融機構活期存款增速提高(減慢)-->銀行信用貨幣派生能力增強(減弱)-->企業活期存款增速提高(減慢)-->M1同比增幅擴大(減小)。
股票價格變動是由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的預期決定的,而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政府的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則對投資者的預期有著巨大影響。因此,筆者認為以上所分析的傳導關系可視為經濟政策的傳導環節的一部分,例如,政府需將貨幣政策收緊,則投資者預期股價會受到負面影響,進而引起股價的下跌,再通過以上所分析的傳導過程最終導致貨幣供應的收緊。
投資者預期股價下跌,引起貨幣供應量的收緊,導致企業資金鏈的緊張,進而影響企業未來的利潤。資產的價格是資產未來收益的折現值,投資者的預期通過一系列的傳導最終使預期成為現實,這或可稱為預期的自我實現過程。
④ M0,M1,M2對股市的影響
中國的 M0 M1 M2 本身都不準 不要相信,熊市來了 2575是鐵底
⑤ 什麼是m1,m2以及與股市的關系
經濟學家把直接可以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稱為M1,或狹義的貨幣,把包括了其他版貨幣的貨權幣成為M2,或廣義的貨幣。M1中包括現金(紙幣或輔幣)、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或其他支票存款。這些貨幣可以直接作為交換媒介進行各種交易和支付。M2則是在M1之上再加上其他儲蓄存款(如銀行的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余額、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流動中的貨幣量又稱貨幣存量。
M1、M2的數據變化有很多玄機
① 從多年的歷史看,每當M1比M2低時,尤其是二者差距(M1<M2)超過5個點時,股市就會見底,一輪新的牛市將會拉開序幕;
② ②而M1高M2(M1<M2),5個百分點時,牛市行情會結束,熊市會到來
⑥ 貨幣M1大於M2說明什麼小於又說明什麼與股市有什麼關系
關系不大,慎來重使用。自
M1,M2各國定義不同,中國定義及數據可以到中國人民銀行查。M1,M2差異在於M2多了一個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在中國貨幣M2恆定大於等於M1。
從貨幣存量M1,M2增速來看。
如果M1增速大於M2,意味著企業的活期存款增速大於定期存款增速,企業和居民交易活躍,微觀主體盈利能力較強,經濟景氣度上升。
如果M1增速小於M2,表明企業和居民選擇將資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銀行,微觀個體盈利能力下降,未來可選擇的投資機會有限,多餘的資金開始從實體經濟中沉澱下來,經濟運行回落。
股市可以認為是一個反映綜合信息的市場。如果看中國股市,我認為這兩個指標作用不大。原因如下:股市是預期市場,貨幣存量統計是滯後指標。中國股市對信息反映能力弱,而M1,M2屬於間接影響變數,影響更弱。
⑦ MI,M2與股市,經濟的關系
M1是狹義貨幣供應量,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這些經濟數據都只是作為宏觀經濟形勢的回參考指標,跟股市答漲跌沒有直接關系,一般M1、M2數據量大意味著宏觀面流動性較好,合理范圍內的流動性有望造成人造牛市,但是股市好壞最主要的不是看絕對數據是多少而是看這個數據市場是怎麼解讀的,從國家經濟形勢來看,去杠桿肯定是未來大的趨勢,所謂去杠杠外在表象也就是收縮這個數據
⑧ 回復我問題的人能再詳細的闡述m1m2數據對股市現在的影響嗎謝謝!
來這看應該有你要的資料
⑨ 什麼是M0,M1,M2及之間的變化關系如何影響經濟和股市的走勢
M0:現鈔
M1:狹義貨幣=M0+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M1+准貨幣
對股市的影響比較復雜,通常越多股市漲幅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