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7年全球FDI下降原因分析

2017年全球FDI下降原因分析

發布時間:2021-07-04 05:31:07

❶ 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背景,影響因素和解決方式

都知道金融危機發展到頂級階段就是信任危機,流動性不足,資本凍結,導致實體經濟無以為繼,說白點就是沒錢買原材料、發工資、沒錢買產品(產品銷售也是要有成本的,甚至可以「賒賬」)。
當前的狀況是資本市場已經開始解凍,借貸信心恢復,大宗商品價格提高(就是說買原材料的人又多了),這些跡象表明實體經濟開始觸底反彈。
接下來就是實體經濟會帶動消費,比如工廠貸款發工資(以前誰敢貸)、給消費者放貸(例如房貸、車貸等消費貸款)。消費能力就起來了。
說的專業點就是整個經濟的運轉就是要依靠資本周轉的效率,資本就是經濟運轉的原動力。通俗點就是錢要不停的到手。當然等到資本周轉的速度過快,價格偏離過大,就會導致危機,直至損害到實體經濟。

以上的描述應該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基於以上的描述
問題一:全球經濟情況是還在繼續惡化,貿易保護就類似於資本凍結,但已經開始進入減速衰退階段,應該還需要點時間才會進入恢復階段;
問題二:中國經濟情況是政府在刺激,例如大規模放貸、家電下鄉(典型的「賒賬」型刺激,及消費信貸,只不過政府埋單),刺激的效果就是要保持信心,包括股市、房市的活躍,都是信心恢復的體現,資本市場越活躍,說明周轉越快,周轉越快說白了就是會導致漲價,不論是股市還是房市,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處於恢復階段,當然這個恢復是政府刺激的結果。

此外,我本人認為2個因素是強盛中國經濟的關鍵,一個是醫療改革,另一個是結算貨幣。
一:只有醫療改革,才會真正釋放消費,富民強國。
二:中國是出口型經濟,但結算都是以美元,賺了那麼多美元總不能放在那裡,要投資,但怎麼投資?只能投資美元計價的資產,因此我們沒有選擇的機會。如何擺脫?央行行長已經說得很清楚,建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其實最好的選擇是黃金。國家已經在行動了。

❷ 2018年各項經濟指標都在增長向好,那為什麼GDP增速下降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8%、6.7%、6.7%、6.6%,呈現穩中微降的發展趨勢,2017年全年GDP增長6.7%,比上年略微下降0.2個百分點,仍然保持在平穩較快的合理增長區間。從定性因素上分析,這種微幅波動下降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微幅波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GDP基數大幅提高,數據對外部沖擊的敏感性有所減弱;我國政府對經濟調控手段逐漸成熟,宏觀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18年GDP仍將保持微幅波動狀態。
(2)經測算,2018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繼續小幅下滑,因此,若國家不出台強有力的刺激政策,那麼我國經濟實際增速將在其潛在增長軌跡上運行。
(3)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國和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經濟政策的變動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戰略下的單邊貿易保護舉措,不僅不利於中國的出口企業,也可能引發全球的貿易戰,從而給我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4)在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的基礎上,2018年基礎設施計劃投資額繼續大幅增長,依然成為帶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隨著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的逐漸完善,以及環保是否達標成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沖動得到有效約束;融資平台的政府融資功能剝離後,債券發行不足以滿足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無法支撐投資規模的大幅擴張;而且美國政府的連續加息政策,可能使中國央行被動提升基準利率,從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成本;
2018年,在中央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加強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下,房地產價格得到有效遏制,這一方面將限制和降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另一方面也會削弱房地產對家電、傢具、建材等行業的拉動作用;另外,導致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持續低迷的主要因素(利潤不斷下滑、盈利前景惡化、信用風險上升、融資成本過高、投資領域受限、市場壁壘難以真正破除等)沒有得到顯著改善,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仍將持續低迷。
(5)從經濟先行指數角度來看,通過經濟先行指數來判斷經濟運行趨勢,是國際學術界進行經濟預測的方法之一,根據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的中國經濟先行指數(該指數由12個子指標構成),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是全年最高點,然後呈現平穩微幅下調的發展趨勢。
以上來自網路,供參考。

❸ 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和影響

我是搞金融的,我來回答吧,百分百原創哦

1.信用交易也叫保證金交易,的最大的目的是可以使資金使用更有效率。通過保證金交易,使資金使用杠桿化。比如權證這種衍生品,你在證券公司的賬戶上面付給10萬元,假設杠桿為10,那你就可以把這10萬當做100萬來使用。假設你使用這100萬賣股票,股票漲到110萬,那你又賣了,於是,你就純粹獲利10萬,獲利100%;如果你買的100萬跌到90萬,那你虧損10萬,虧損100%。這就是說,信用交易,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的同時,擴大了風險。這就是利與弊。

2、金融衍生品太多了,各國市場的種類也很大的不同。但其本質只有一個,提高資金利用率,當然也擴大了風險。金融衍生品無所謂分成投資與投機,當然可以給實體經濟的融資或者消費提供極大的便利,這就說是投資了,但是好與不好不是之前就可以預見的。至於風險對沖,就是說買了看漲產品的同時又買入看跌產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風險。

3、消費者信用就是透支。說白了就是借錢給消費者消費。這當然可以促進消費。從而拉動投資。促進經濟發展。但是,如果消費借了錢,還不起,那麼就會對金融機構形成收不回的壞賬。甚至倒閉掉。

4,對於這次金融危機要從如下去理解。金融危機根本上說是美國人欠債太多,是必然會發生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3億美元,平均每個家庭欠債打到17.5萬美元,整個美國債務打到近10萬美元。

金融危機是從次貸危機開起的,次貸危機中,美國一部分人還不起房貸了,於是對大部分金融機構貸出去的資金收不回,危機隱現。而美國商業銀行又把這些次級債賣給了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又把這些次級債打包上市,就像發債券一樣再發一次,並且給這些債券上了保險,由AIG參保。在整個過程中,金融杠桿拉得長,約30倍,這樣,當放貸人還不起房貸了,就讓許多在這個金融鏈上面的金融機構倒閉。當然最先倒掉的是AIG和「兩房」。

因為,剛才說了這個金融鏈拉得長,有些賬務損失還沒顯現出來,預計全部的壞賬至少高達60萬億美元(只單獨計算信用違約掉期CDS這種金融衍生品,實際上就是一種違約保險產品)。所以說,現在的金融危機還只是初露端倪!!!
希望採納

❹ 全世界GDP都在下降,為何只有我國不降反升

所有人都清楚今年是一個並不是很太平的年份,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影響,導致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國家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並且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對生命的威脅,國家的生產運營也因缺少勞動力而變得經濟緊張。就在全世界都處於一個經濟下滑的狀態的時候,我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努力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發展。當然,我國能夠擁有這樣的結果根本上是和我國的國家性質還有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同奮斗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我國穩定扎實的經濟基礎是我國在這次病毒災難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共產黨的領導,才是的我們人民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面對疫情臨危不亂,有條不紊。也是我們在慌亂中保持警醒,在困難中穩步前進。

❺ 2017年世界經濟八大趨勢分析呈現什麼趨勢

經濟低增長與貿易低增長並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6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為3.4%。發達經濟體2017年經濟增速預期為1.8%,其中美國經濟增速預測為2.2%,歐元區經濟增速為1.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將達4.6%。
2012年10月至今,IMF共進行了17次增長預期調整,其中增速調降為14次。從經濟發展的周期看,全球經濟增速呈現階段波動、總體下降的趨勢。在全球經濟增長保持低速態勢的同時,2017年全球貿易量增速預計在2.5%左右。全球經濟增長疲弱已成常態,貿易收縮也將成為常態。
低利率與低通脹並存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作為一種非常規的、臨時性貨幣政策被美國和日本採納,全球各主要發達經濟體基本都實行了寬松貨幣政策,且這一做法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蔓延。全球貨幣競相貶值導致了全球低利率乃至負利率蔓延。
國際金融危機以前,全球利率在8%左右,之後一路下降,直到2016年全球利率為負,這是史無前例的巨大變化。在低利率的同時,低通脹相伴而行。
全球15個國家在負通貨膨脹,30多個國家通貨膨脹低於1%,40多個國家通貨膨脹指數低於2%。絕大部分國家和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預期低於2%,全球處於整體上通貨緊縮的壓力之下。
美元升值與非美貨幣貶值並存
2017年,美元指數將保持強勁態勢,美元匯率處於上升通道。高盛預計,未來12個月,美元對發達經濟體的貨幣貿易加權匯率還會上漲約7%。近期,國際市場對美元升值預期也在增強,預計2017年美元利率水平將出現多次、小幅、快速上升。
與此同時,世界非美元貨幣紛紛貶值。2016年全年人民幣中間價貶值6.83%,2017年將繼續溫和小幅貶值態勢。日元將結束2016年短暫升值,2017年對美元貶值10%左右。歐元2016年對美元貶值5%,2017年將會跌至1∶1.02。
高債務與高杠桿並存
進入21世紀,全球債務風險不斷增加。據IMF的數據預測,2017年全球債務總量將繼續上升至67.31萬億美元,整體規模十分龐大,相當於同期3.5個美國的經濟量或5.4個中國的經濟量。IMF預計,2017年全球政府債務佔比將上升到84.63%,表明全球主權國家債務風險仍在持續擴大。
自2008年以來,美歐中日英五大經濟體中,除了中國企業部門債務在2009年以來仍持續猛增之外,其餘四個經濟體私人部門債務已經大幅度降低,但這是以惡化政府部門負債為代價的。2017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可能會突破4%,按照這一發展態勢,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也將突破4%,美國將回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前的雙高峰的赤字。
更高標准貿易規則與非理性貿易保護主義並存
在世界經濟形勢低迷、經濟增長動力缺乏的情況下,更高標準的貿易規則競爭與非理性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交織並存,將可能使全球貿易進一步收縮。2017年,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浪潮興起,非理性貿易保護主義更有可能粉墨登場。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貿易救濟措施直接針對中國。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已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
新一輪結構性改革與新一輪產業轉移並存
2017年,世界主要國家仍然在推進結構性改革道路上行進,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和要素重組加速發展。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中國製造業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電力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上升,新一輪勞動密集型產業加速向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具有成本優勢的地區轉移。
另一方面,2017年及今後一段時期內,高端製造業或將迴流歐美。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表明,33%的海外美國企業考慮將製造業務遷回本土,目前谷歌、惠而浦、福特汽車等部分製造業組裝業務都已遷回美國。據美國「迴流倡議」機構2016年4月的統計,自2010年2月以來,迴流企業和外國投資共在美國國內創造了24.9萬個新工作機會。
逆全球化思潮與全球化內在動力增長並存
2017年,全球35%的經濟體,包括法國、義大利、德國,都會進入大選之年。在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大選之後,這些國家大選的不確定性加重。民粹主義抬頭和逆全球化趨勢,將直接或間接影響歐洲經濟復甦。據標准普爾預測,2017年歐元區GDP將因英國脫歐下降0.8個百分點。
與之相反,2017年,全球化正在進入新一輪內在沖動力迸發階段,互聯互通基礎設施與互聯網革命的結合,將導致世界經濟形態、經濟表徵與產業鏈接方式產生顛覆性變化。互聯互通帶來了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革命,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絕對貧困人口下降與相對貧困人口增加並存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世界經濟增長,全球處於絕對貧困線以下的人口不斷減少。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貧困人口進一步下降至7億,貧困人口佔全球人口的比重繼續下降至9.6%。但據估計,全球仍有近20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3.10美元,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例更是超過了36%。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在全球返貧尤其是部分發展中國家減貧取得成效的同時,發達國家的相對貧困人口也在增加。
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態勢,一批新興經濟體閃亮登場,仍然是拉動世界增長的動力。盡管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力轉換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常態,但中國正在實施更為開放的對外政策,構建自貿區網路體系,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與更多的國家共同建設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開放的中國將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仍然是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❻ 請牛人幫分析一下FDI下降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是什麼原因造成中國FDI下降

FDI可以簡單理抄解為外部投資。。
投資降低,直接降低GPD增速。。(投資是拉動GDP的動力之一)
原因:A。中國近些年原材料、特別是勞動力價格上漲,使得投資成本增加
B。由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大量資金回籠

❼ 企業本年折舊增速下降大原因怎麼分析

本年折舊增速下降的原因,是固定資產清理的增多(或已經提完折舊的固定資產增多),且新增固定資產較少造成的。



❽ 影響FDI的因素

就是外國直接投資啊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影響:

跨國公司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影響當前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變化。
大的跨國企業的投資舉措,會帶來"追隨潮流效應"(Bandwagon effect),其投資地的選擇,就象一面旗幟,指引者為其所在行業的企業的投資和轉移的方向。

請參考中國網《國際直接投資形勢與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發表的《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03年中國第一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
報告指出,2003年美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下滑53%,由2002年的630億美元降到300億美元,為近12年來最低水平,位列盧森堡、中國和德國之後。如果不計盧森堡的特例(FDI流入額為870億美元,FDI流出額達960億美元),中國是2003年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達到535億美元,比2002年高出8億美元。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穩定增長,主要得益於較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愈加廣闊的消費市場,這兩項吸引外資的最基本因素一直沒變。金伯生說,隨著我國對外資、合資企業在外資比例、國產化程度、外匯持有量和出口方面的要求逐漸取消,到中國發展並實現本土化生產的跨國公司越來越多。
金伯生還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外商對中國投資的信心有所增強,在逐步履行對WTO的承諾和各行業領域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外商可投資的范圍也更加寬泛。另外,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較強,連續幾年的持續高增長使全球企業在尋找投資地點時紛紛看好中國;還有就是近年來世界製造業集團處在新一輪調整之中,並開始對中國重新定位,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已成為跨國企業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胡景岩指出,國際上外國直接投資的實現形式主要來自於跨國並購方式,而中國對於外資並購的研究自2003年4月實施《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以來正處於起步階段。隨著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和系統配套措施的建立,並購方式將為中國持續有效地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開啟新的大門。
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認為,今後,製造業依然是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主導力量,但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逐漸向服務領域靠攏的大趨勢下,中國服務行業吸收外資的比重將大大提高。該機構經濟學家詹姆斯·詹稱,盡管2004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略微放緩,但外資進入中國仍呈上升勢頭。
實際上,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得出的結論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的大致相同。早在今年7月初,經合組織就在一份名為《外國直接投資趨勢和近期發展》的報告中提出,2003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接受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但該組織公布的數字與聯合國貿發會議有些出入:2003中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額為530億美元,美國為399億美元。
對於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獲得對外直接投資大幅減少,一些外國經濟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全球經濟復甦總體而言還顯乏力;二是市場對國際安全形勢憂心忡忡;三是很多大公司著力對此前的並購業務進行整合,因此推遲了新的跨國並購活動。
此外,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同時指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已連續3年下滑,2003年跌至5600億美元,但今年以來呈現回升態勢。其中,流入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在2003年銳減25%,僅為3670億美元,而發展中國家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去年卻同比增長9%,達到1720億美元。流入亞太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由2002年的940億美元升至1070美元,強勁的經濟增長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兩大主要原因。

1、外國直接投資之利
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主要包括六個方面:1、增加國內投資和促進資本形成;2、吸納勞動力就業;3、提高綜合要素生產率TFP;4、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5、擴大我國的外貿規模,改善我國的外貿結構,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6、是我國一項重要的稅收來源。首先,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國的資本存量,有效彌補了錢納利等人提出的儲蓄-外匯雙缺口。截至1999年實際流入我國的FDI占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7%,如果考慮國內的配套投資,這種資本形成效應則更為明顯;從上文我們對國內投資與FDI關系的計量分析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FDI對增加國內投資與促進資本形成在95%的水平上作用顯著。其次,外商投資企業吸納了我國大量的勞動力就業,根據相關統計資料計算我國1990-1999年這10年中外商投資經濟新增從業人員565萬人,緩解了我國的就業壓力,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第三,FDI提高了我國的綜合要素生產率,從上文我們選用何潔等人和沈坤榮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總體上FDI確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要素生產率(盡管在後面的分析中我們將談到外資企業在保守先進技術方面對中方的損害),這主要是因為FDI是一攬子創造性投資,隨著資金的轉移,觀念、研究與開發、技術、管理、營銷、市場網路等也會隨之移向受資方。第四,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從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來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2000年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數的72.75%,合同外資的73.72%集中在第二產業;截至2000年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項目數的72.99%,合同外資的60.87%集中在第二產業;從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行業結構來看,FDI主要集中在製造業。而從改革開放後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特徵看,除1978-1983年期間第一產業產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產業產值比重均呈逐年遞減態勢,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比重不斷上升,因此外資大量流入並投向第二、第三產業是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轉變的重要因素。同時,與外國直接投資相伴而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及其擴散效應和示範效應,促進了國內利用外資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相對提高,也間接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變。第五,FDI企業的進出口比率遠遠高於國內其他企業,海關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1745.11,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48.39%,其中進口比重為53.5%,出口比重為44.0%,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的擴大。FDI企業優化我國貿易結構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使我國享受全球分工的好處、促進出口和提升進出口商品結構上。1998年我國進出口工業製成品所佔比重分別為83.59%和88.79%,而同期外資企業進出口工業製成品比重分別為90.70%和94.18%,均高於國內平均水平。最後,外國直接投資企業還為我國提高了一筆可觀的稅收收入。

2、外國直接投資之弊
由於外商來華投資主要是看好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而實現利潤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動機,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不可避免的具有消極影響,而且隨著我國加入WTO、大型跨國公司的涌進和對並購的逐步放開,這種消極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不得不讓我們引起高度重視。
首先,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90年代以來外國直接投資越來越多的採取獨資經營方式,中外合資企業中的外商也積極通過各種方式控制企業的股權。外商千方百計取得企業的控制權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隨著國內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環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華獨資經營的環境明顯改善,外商不再依賴中方投資者與其合作以求適應傳統計劃經濟的許多特點;另一方面為了保守其技術秘密以保持其競爭優勢。外商採取獨資經營的更重要的企圖在於控制我國產業和壟斷市場。據統計,1997年外商在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服裝及皮革毛皮羽絨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等等行業已經占據了市場份額的30%以上。其次,90年代以來,外商有投資建廠向更多的並購國有企業、國有品牌發展,而且開始從分散、隨意性收購國有企業轉向有目的、有計劃的並購效益好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或者並購不同地區同一行業的骨幹企業。如本文第三部分所分析的如果外國直接投資不是以新設企業的形式出現而是以股權調期或國有企業私有化的形式出現,那麼這樣的投資並不能增加東道國的生產能力。
第三,外商投資企業往往嚴密控制其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的擴散,我國以市場換技術的目的並沒有很好的實現。多年以來,我國主動讓出市場份額換來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術,雖然作為發展中國家考慮到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我國應考慮選擇適用技術,但是如果我國在技術上特別是具有戰略意義產業的技術總是處於落後地位,我國將無法和國外競爭,也將危及到我國的產業安全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最後,外國直接投資很多是將其母國已經淘汰的產品生產或污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中國,給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五、簡短的結論
通過上文的實證分析我們知道FDI在促進我國資本形成、吸納就業和提高我國綜合要素生產率方面貢獻都是比較顯著的,同時在我們對經濟增長率與FDI的回歸分析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FDI在總體上比較顯著地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從我們對FDI的積極影響的進一步剖析中也可看到FDI通過提升我國的產業結構、擴大對外貿易和優化進出口商品的結構、上繳稅收等途徑也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不過也正如上文多次提到的,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逐步放開對外商行為的限制,出現了FDI企業出於利潤最大化的動機有目的、有計劃地控制我國產業、壟斷市場和封鎖先進技術的新動向。因此,本文認為我國在積極吸引外資,為外商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的同時,應該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

http://news.webtextiles.com/info/info_view.asp?infoid=2958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com.cn/ch-sjjj/guojitouzi.htm

❾ 試分析近年來中國在利用(FDI)的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

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利弊分析及相應舉措

自從1978年經濟改革以來,外商直接投資(FDI)從無到有,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並成為中國經濟得以告訴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吸取外商直接投資是我國對外開放,加快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主動參與國際分工的積極舉措。20餘年來,我國的投資環境與市場運行環境日益改善,吸引的外商數量也逐年增多,使中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
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的發展歷程也頗具艱辛。20世紀80年代後,外商直接投資開始逐漸增長。到20世紀90年代之後,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出現了急劇的增長。一方面由於政策的變化,即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二是由於人民幣的實際貶值使得在中國生產更加有利可圖。97年後受東南亞危機影響,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勢頭放緩。但是近兩年,又出現了高速增長的勢頭。2003年中國成為世界上除美國之外引進外資最多的國家。
從幾十年的觀察分析中,我們可以下這樣的結論:外商直接投資既是一種資本的跨國流動,同時也包含技術和管理方式的國際交流,對引資國具有拉倒經濟增長效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效應及技術轉移和擴散效應等。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外商直接投資對形成資本,提高就業率。國際收支調整和促進國際競爭,提高引資國的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積極貢獻。從中國的情況來看:(1)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中國需要進口機械設備等資本品,對外匯需求很大。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外匯短缺的壓力,有助於國內資本累積;(2)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助於促進國內的技術進步;(3)外商一直看重的是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因此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這有助於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4)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有熟悉國際市場的優勢,並帶動了國內企業逐漸走向國際市場;(5)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進入中國,促進國內企業進一步提高經營水平,增加中國企業實力。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外商直接投資也是一把「雙刃劍」,既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又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外商直接投資可能帶來國際收支風險,也可能帶來錯誤的資源配置,或是對完善市場機制帶來負面影響,還可能犧牲一些社會成本。
為了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企業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們應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提高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市場追求型動機等不同投資動機的認識;其次,加強對跨國公司為主題的國際投資的研究,建立固定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戰略和政策的研究制度和機構,為利用外資保駕護航;再者,貫徹國民待遇原則,創造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平等競爭機會;最後,積極運用反壟斷的相關法律防止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寡頭壟斷行為。
展望外商直接投資的前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市場巨大,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勞動資源豐富,低成本仍是中國在較長期內的競爭優勢。而且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硬環境,不斷完善的法律體系也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定的投資軟環境。基於這些理由,我國的商機都一片光明。今天的外商投資服務業,高新技術領域將是外資著力重點,我國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將成為投資熱土。
以上便是我對我國FDI的發展現狀及利弊分析及未來方向的展望,淺薄之見僅代表個人觀點。

哈哈,這個是我這個學期<<國際經濟合作>>這門課程的期末論文,還存在電腦里,希望可以幫的上忙拉

❿ 去年中國吸引外資居全球第三是怎麼回事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1日發布報告說,2016年在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量大幅下滑情況下,中國吸引外資較2015年增加2.3%,達139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

閱讀全文

與2017年全球FDI下降原因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跳空缺口 瀏覽:49
二氧化碳重整貴金屬催化劑 瀏覽:98
飛力達股票千 瀏覽:23
單個境外投資者的持股限制 瀏覽:527
房屋貸款信息審核 瀏覽:156
三宜融資 瀏覽:573
股票內外比多少 瀏覽:107
格力置業股票 瀏覽:337
融資租賃成功案例 瀏覽:335
工程項目融資與投資 瀏覽:364
租住行業融資 瀏覽:454
中原信託借殼中原高速 瀏覽:540
一隻股票3年正常漲多少 瀏覽:86
安邦保險理財安全嗎 瀏覽:406
上海圓通貴金屬招聘信息 瀏覽:493
菜花玉理財 瀏覽:592
中國外匯美元儲備 瀏覽:977
龍一食品股票 瀏覽:917
柳州理財公司 瀏覽:926
智遠理財財富管理計劃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