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指數法分析法

指數法分析法

發布時間:2021-07-04 13:07:11

指標對比分析法的分析法

1 將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以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分析完成計劃的積極因素回和影響計劃完成的原因,以便答及時採取措施,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在進行實際與計劃對比時,還應注意計劃本身的質量。如果計劃本身出現質量問題,則應調整計劃,重新正確評價實際工作的成績,以免挫傷人的積極性。
2 本期實際指標與上期實際指標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動態情況,反映施工項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技術經濟指標只能代表施工項目管理的一個側面,只有成本指標才是施工項目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因此,成本指標的對比分析尤為重要,一定要真實可靠,而且要有深度。
3 與本行業平均水平、先進水平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反映本項目的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與其他項目的平均水平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而採取措施趕超先進水平。 比較分析法適用於同質指標的數量對比。採用這種分析方法,應注意相比指標的可比性。可比的共同基礎包括經濟內容、計算方法、計算期和影響指標形成的客觀條件等方面。若指標不可比,應先按可比的口徑進行調整,然後再進行對比。

Ⅱ 什麼是擴散指數分析法

擴散指數法是根據一批領先經濟指標的升降變化,計算出上升指標的擴散指數,以擴內散指數為依據來判斷未來容的經濟景氣情況的預測方法。其優點在於利用一組經濟指標進行綜合考察,避免僅依靠個別領先指標作出判斷預測的弊端。其首要條件是選擇建立一套能夠全面、及時、准確地反映監測預警對象發展變化整體狀態的指標體系。其核心內容是對指標體系中各類指標進行三大類(先行、一致、滯後指標)的劃分,計算各類指標的擴散指數。

擴散指數法是一種以經濟指標為中心進行景氣觀測的方法。景氣變動是指經濟的循環性變動從某個領域波及或滲透到其他領域,從一種產業滲透到另一種產業,或從某地區波及到其他地區,代表國民經濟整體動向的一種極其復雜的現象。但現其內容,景氣變動與備經濟活動之間存在著相對穩定的時間性的對應關系。因此,從各經濟領域選擇出相對於景氣變動比較敏感的有代表性的景氣指標,根據這些指標的復合變動,便可以宏觀掌握景氣整體的動向及景氣波及或滲透情況。

Ⅲ 解釋什麼是指標分析法

我們不必對所有走勢都作解釋、都准確預測,但求能解決一些實戰問題,在我們能把內握的機會來臨時容全力出擊,這就夠了。我曾想將該法稱作「貓術」意為看準機會才迅猛出擊,平時可以睡覺。實戰表明這做法確實穩健而有效。三板斧照樣能取上將首級。

研究本方法的初衷是想找一套簡單的分析工具,讓業余的投資者也能從容地分析、判斷,方便中長線投資。但如果將本方法用在分時圖上,那麼專業投機者也適用了。

指標圖普分析法是指一套系統的盈利方法,分析工具主要以KDJ和MACD指標及每筆均量數據原理為主組成。

第一章 什麼是指標圖譜分析法

價格的變化以時間順序聯接起來的圖表稱為價格走勢圖。在技術分析領域中有許多以圖表為分析對象的理論,如波浪理論,道氏理論,形態理論等等。

根據價格的變化,按預先設定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用以描述價格走勢某種性質的數值稱為技術指標,如MACD、RSI、KDJ等等。

Ⅳ 求問什麼是擴散指數分析法

擴散指數是一種實證的景氣觀測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商品市場的周期波動是通過一系列經濟活動來傳遞和擴散的,但各領域的波動並不是同時發生的。商品市場景氣分析預測的基本方法就是利用不同經濟指標變化的時間差,將經濟指標分為先行、一致和滯後指標,在此基礎上構造先行、一致和滯後擴散指數,分析和預測商品市場的波動趨勢,幫助決策部門對商品市場的發展做出科學指導和決策。 選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作為商品市場景氣的基準指標,然後利用國際通用的HDI方法確定了景氣波動的基準日期,在此基礎之上,運用時差相關分析法和峰谷對應法等科學和定量的方法,選定生產、價格、工資、進出口以及稅收等方面的指標,將其按先行、一致、滯後進行劃分,編制了商品市場景氣的先行、一致和滯後擴散指數,並分析了各擴散指數的波動特徵。 在編制出商品市場的先行、一致和滯後擴散指數的基礎上,對商品市場景氣進行了分析和預測:通過對商品市場景氣各個階段分別進行分析,發現先行指標和一致指標的變化很好的反映了商品市場景氣的變化;通過對先行、一致和滯後擴散指數與商品市場景氣的基準日期進行分析,發現先行、一致或滯後擴散指數的景氣上轉點或景氣下轉點對於商品市場

Ⅳ 單因子指數法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地理環境是多要素的復雜系統,在我們進行地理系統分析時,多變數問題是經常會遇到的。變數太多,無疑會增加分析問題的難度與復雜性,而且在許多實際問題中,多個變數之間是具有一定的相關關系的。因此,我們就會很自然地想到,能否在各個變數之間相關關系研究的基礎上,用較少的新變數代替原來較多的變數,而且使這些較少的新變數盡可能多地保留原來較多的變數所反映的信息?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可以實現的,本節擬介紹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就是綜合處理這種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方法。
第一節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把原來多個變數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從數學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降維處理技術。假定有n個地理樣本,每個樣本共有p個變數描述,這樣就構成了一個n×p階的地理數據矩陣:
如何從這么多變數的數據中抓住地理事物的內在規律性呢?要解決這一問題,自然要在p維空間中加以考察,這是比較麻煩的。為了克服這一困難,就需要進行降維處理,即用較少的幾個綜合指標來代替原來較多的變數指標,而且使這些較少的綜合指標既能盡量多地反映原來較多指標所反映的信息,同時它們之間又是彼此獨立的。那麼,這些綜合指標(即新變數)應如何選取呢?顯然,其最簡單的形式就是取原來變數指標的線性組合,適當調整組合系數,使新的變數指標之間相互獨立且代表性最好。
如果記原來的變數指標為x1,x2,…,xp,它們的綜合指標——新變數指標為x1,x2,…,zm(m≤p)。則
在(2)式中,系數lij由下列原則來決定:
(1)zi與zj(i≠j;i,j=1,2,…,m)相互無關;
(2)z1是x1,x2,…,xp的一切線性組合中方差最大者;z2是與z1不相關的x1,x2,…,xp的所有線性組合中方差最大者;……;zm是與z1,z2,……zm-1都不相關的x1,x2,…,xp的所有線性組合中方差最大者。
這樣決定的新變數指標z1,z2,…,zm分別稱為原變數指標x1,x2,…,xp的第一,第二,…,第m主成分。其中,z1在總方差中占的比例最大,z2,z3,…,zm的方差依次遞減。在實際問題的分析中,常挑選前幾個最大的主成分,這樣既減少了變數的數目,又抓住了主要矛盾,簡化了變數之間的關系。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找主成分就是確定原來變數xj(j=1,2,…,p)在諸主成分zi(i=1,2,…,m)上的載荷lij(i=1,2,…,m;j=1,2,…,p),從數學上容易知道,它們分別是x1,x2,…,xp的相關矩陣的m個較大的特徵值所對應的特徵向量。
第二節 主成分分析的解法
主成分分析的計算步驟
通過上述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的介紹,我們可以把主成分分析計算步驟歸納如下:
(1)計算相關系數矩陣
在公式(3)中,rij(i,j=1,2,…,p)為原來變數xi與xj的相關系數,其計算公式為
因為R是實對稱矩陣(即rij=rji),所以只需計算其上三角元素或下三角元素即可。
(2)計算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首先解特徵方程|λI-R|=0求出特徵值λi(i=1,2,…,p),並使其按大小順序排列,即λ1≥λ2≥…,≥λp≥0;然後分別求出對應於特徵值λi的特徵向量ei(i=1,2,…,p)。
(3)計算主成分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
一般取累計貢獻率達85-95%的特徵值λ1,λ2,…,λm所對應的第一,第二,……,第m(m≤p)個主成分。
(4)計算主成分載荷
由此可以進一步計算主成分得分:
第三節 主成分分析應用實例
主成分分析實例
對於某區域地貌-水文系統,其57個流域盆地的九項地理要素:x1為流域盆地總高度(m)x2為流域盆地山口的海拔高度(m),x3為流域盆地周長(m),x4為河道總長度(km),x5為河
表2-14 某57個流域盆地地理要素數據
道總數,x6為平均分叉率,x7為河谷最大坡度(度),x8為河源數及x9為流域盆地面積(km)的原始數據如表2-14所示。張超先生(1984)曾用這些地理要素的原始數據對該區域地貌-水文系統作了主成分分析。下面,我們將其作為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地理學研究中的一個應用實例介紹給讀者,以供參考。
表2-15相關系數矩陣
(1)首先將表2-14中的原始數據作標准化處理,由公式(4)計算得相關系數矩陣(見表2-15)。
(2)由相關系數矩陣計算特徵值,以及各個主成分的貢獻率與累計貢獻率(見表2-16)。由表2-16可知,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已高達86.5%,故只需求出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z1,z2,z3即可。
表2-16 特徵值及主成分貢獻率
(3)對於特徵值λ1=5.043,λ2=1.746,λ3=0.997分別求出其特徵向量e1,e2,e3,並計算各變數x1,x2,……,x9在各主成分上的載荷得到主成分載荷矩陣(見表2-17)。
表2-17 主成分載荷矩陣
從表2-17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z1與x1,x3,x4,x5,x8,x9有較大的正相關,這是由於這六個地理要素與流域盆地的規模有關,因此第一主成分可以被認為是流域盆地規模的代表:第二主成分z2與x2有較大的正相關,與x7有較大的負相關,而這兩個地理要素是與流域切割程度有關的,因此第二主成分可以被認為是流域侵蝕狀況的代表;第三主成分z3與x6有較大的正相關,而地理要素x6是流域比較獨立的特性——河系形態的表徵,因此,第三主成成可以被認為是代表河系形態的主成分。
以上分析結果表明,根據主成分載荷,該區域地貌-水文系統的九項地理要素可以被歸為三類,即流域盆地的規模,流域侵蝕狀況和流域河系形態。如果選取其中相關系數絕對值最大者作為代表,則流域面積,流域盆地出口的海拔高度和分叉率可作為這三類地理要素的代表,利用這三個要素代替原來九個要素進行區域地貌-水文系統分析,可以使問題大大地簡化。
二、內梅羅水質指數污染
表1 內梅羅水質指數污染等級劃分標准 P <1 1~2 2~3 3~5 >5 水質等級 清潔 輕污染 污染 重污染 嚴重污染 表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 單位:mg/L 序 號 項 目 V類標准值 1 水溫(℃) — 2 PH值(無量綱) 6—9 3 溶解氧 ≥ 2 4 高錳酸鹽指數 ≤ 15 5 化學需氧量 ≤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 ≤ 10 7 氨氮 ≤ 2.0 8 總磷 ≤ 0.4 9 總氮 ≤ 2.0 10 銅 ≤ 1.0 11 鋅 ≤ 2.0 12 氟化物 ≤ 1.5 13 硒 ≤ 0.02 14 砷 ≤ 0.1 15 汞 ≤ 0.001 16 鎘 ≤ 0.01 17 鉻(六價) ≤ 0.1 18 鉛 ≤ 0.1 19 氰化物 ≤ 0.2 20 揮發酚 ≤ 0.1 21 石油類 ≤ 1.0 22 硫化物 ≤ 1.0 23 糞大腸菌群(個/L) ≤ 40000 表3 水質評價計算方法 單因子污染指數 Pi = Ci/ Si Ci——第i項污染物的監測值; Si——第i項污染物評價標准值; 溶解氧指數 Cf——對應溫度T時的飽和溶解氧濃度;
Ci——溶解氧濃度監測值;
Si——溶解氧評價標准值; pH指數 pHi——pH監測值;
pHS,min——評價標准值的下限;
pHS,max ——評價標准值的上限; 污染物超標倍數 Ci ——第i項污染物的監測值;
C0 ——第i項污染物評價標准值; 內梅羅指數 Pmax ——單因子污染指數的最高值;
Pi ——第i項污染物的污染指數;
n ——參與評價污染物的項數; 常用的客觀賦權法之一:熵值法
熵是資訊理論中測度一個系統不確定性的量。信息量越大,不確定性就越小,熵也越小,反之,信息量越小,不確定性就越大,熵也越大。熵值法主要是依據各指標值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大小,利用指標的熵值來確定指標權重的。熵值法的一般步驟為:
(1)、對決策矩陣作標准化處理,得到標准化矩陣,並進行歸一化處理得:
(2)、計算第個指標的熵值:。其中。
(3)、計算第個指標的差異系數。對於第個指標,指標值的差異越大,對方案評價的作用越大,熵值越小,反之,差異越小,對方案評價的作用越小,熵值就越大。因此,定義差異系數為:。
(4)、確定指標權重。第個指標的權重為:。
效益型和成本型指標的標准化方法
對於效益型(正向)指標和成本型(逆向)指標,由於這兩者是最常見並且使用最廣泛的指標,所以,對這兩種指標標准化處理的方法也最多,一般的處理方法有:
1. 極差變換法
該方法即在決策矩陣中,對於效益型指標,令
=
對於成本型指標,令
=
則得到的矩陣稱為極差變換標准化矩陣。其優點為經過極差變換後,均有,且各指標下最好結果的屬性值,最壞結果的屬性值。該方法的缺點是變換前後的各指標值不成比例。
2. 線性比例變換法
即在決策矩陣中,對於效益型指標,令
=
對成本型指標,令
=

=
則矩陣稱為線性比例標准化矩陣。該方法的優點是這些變換方式是線性的,且變化前後的屬性值成比例。但對任一指標來說,變換後的和不一定同時出現。
3. 向量歸一化法
即在決策矩陣中,對於效益型指標,令
對於成本型指標,令
則矩陣稱為向量歸一標准化矩陣。顯然,矩陣的列向量的模等於1,即。該方法使,且變換前後正逆方向不變,缺點是它是非線性變換,變換後各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不相同。
4. 標准樣本變換法
在中,令
其中,樣本均值,樣本均方差,則得出矩陣,稱為標准樣本變換矩陣。經過標准樣本變換之後,標准化矩陣的樣本均值為,方差為。
5. 等效系數法
對成本型指標,令
=
該方法的優點是變換前後的指標值成比例,缺點是各指標下方案的最好與最差指標值標准化後不完全相同。
另外,關於效益型指標的標准化處理還有:
=
關於成本型指標的標准化處理還有:
=
固定型指標的標准化方法
對於固定型指標,若設為給定的固定值,則標准化處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即令



(4.15)式的特點是各最優屬性值標准化後的值均為1,而各最差屬性的值標准化後的值不統一,即不一定都為0。
若設和分別是人為規定的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在該情形下,還給出了效益型、成本型和固定型指標的新的標准化方法。
對效益型和成本型,有:
對固定型指標則有:
區間型指標的標准化方法
對區間型的指標,其指標標准化處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式:
設,令
或令
顯然,還可以簡化為:
或令
或令
其中,是指給定的某個固定區間,即屬性值越接近該區間越好。
偏離型指標的標准化方法
對越來越偏離某值越好的偏離性指標,一般有如下標准化公式:
或令
(對都有)
或令
偏離型指標是與固定型指標相對立的一種指標類型,它的公式使用可以用固定型指標的公式改造,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其公式的適用范圍。
偏離區間型指標的標准化方法
對偏離區間型指標,有如下標准化的方法:

或令
或令
其中,是某個固定區間,屬性值越偏離該區間越好。偏離區間型指標是與區間型指標相對立的一種指標類型。

Ⅵ 簡述綜合法指數和平均法指數的聯系與區別

綜合法指數和平均法指數的關系如下:

綜合法指數是平均法指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管理層次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綜合法指數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綜合法指數以平均法指數為中心全面發展對企業管理中所需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和分配以及貫穿於全過程的決策謀劃、預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進行的全面管理。

綜合法指數的控制性決定了必須以平均法指數要素為中心經濟發展的職能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評價。其中,財務決策和財務控制處於關鍵地位,關繫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至為重要。一般而言,在工業先進國家的勞資關系,大都並不和諧,致常發生勞資糾紛,而導致罷工、怠工、關廠、停業。影響所及,不但足使生產停頓,社會紊亂,甚且使國本動搖,危及世界和平。

綜合法指數和平均法指數的區別如下:

1、包括范圍不同

綜合法指數包括20款,即電力建設基金收入、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養路費收入、車輛購置附加費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公路建設基金收入、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收入、郵電附加費基金收入、港口建設費收入。

而平均法指數包括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

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稅、耕地佔用稅等稅費,以及在上繳國家之前,由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

2、計算方法不同

綜合法指數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

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而平均法指數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3、職責不同

綜合法指數負責本單位財產物資的統一管理,每年進行一次財產清查,健全保管、領用、維護、賠償、報廢、報損以及人員調動交接制度,保證賬物相符。

而平均法指數負責組織編制本單位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並組織實施。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要結合本單位的經營預測和經營決策以及生產、經營、供應、銷售、勞動、技術措施等計劃,按年、按季、按月進行編制,

並根據企業的經濟核算責任制將各項計劃指標分解下達落實,督促執行。根據生產經營發展和節約資金的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合理核定資金定額,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果。根據管用結合和資金歸口分級管理的要求,擬定資金管理與核算實施辦法,並組織有關部門貫徹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綜合指數法

網路-平均指數法

Ⅶ 你好,請問什麼是多因素指數分析法

宏觀經濟中在總量變動的多因素問題中,常常用根據指數原理派生出來的連鎖替內代法,來解容決多因素指數體系編制問題,其操作過程是:第一步將影響某一經濟指標的各個因素,按照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並考慮計算的實際經濟意義,排列成合理的順序。即數量指標排列在先,質量指標排列在後,相鄰的兩個因素指標相乘或相除有實際的經濟意義(等於新的指標)。第二步分析某一個因素變動對總變動的方向程度所產生的影響時,假定只有該因素變動,而其餘因素都固定不變,一直分析到最後一個因素為止。從數學上來說,這個是一個多維問題矩陣,線形規劃後的分析,各個因素的運算也有其內在的意義。

Ⅷ 景氣指數的分析方法

研究景氣循環的分析方法有三種:古典循環法,主要是觀察經濟時間序列絕對量本身的版波動,一般權觀察時間序列的長期趨勢及循環要素(TC)的波動;增長循環波動也稱離差循環方法,一般觀察經濟時間序列相對量的波動,將時間序列的長期趨勢T和循環要素C分離,把循環要素C的變動看作是景氣變動,即增長周期波動是循環要素C的波動;增長率循環,觀察經濟時間序列的增長率(與上年同月或同季比的變化率),分析其波動的規律性;同前兩種方法一樣,也要對時間序列進行季節調整,對增長率序列的長期趨勢及循環要素(TC)的波動進行分析。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我們採用的是增長率循環方法對景氣循環進行研究,因此我們要對經過季節調整以後的時間序列數據求其增長率序列,也就是對序列求其上年同月比。合成指數CI的計算過程相當繁雜,就其過程可簡單描述為以下5個步驟:求單個指標的變化率;求多個指標對稱變化率的合成;求初始合成指數;趨勢調整;求最終合成指數。

Ⅸ 進行綜合指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綜合指標分析方法主要有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和沃爾比重評分法。

1、邦財務分析體系

利用幾種主要的財務比率之間的關系來綜合地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具體來說,它是一種用來評價公司盈利能力和股東權益回報水平,從財務角度評價企業績效的一種經典方法。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通過分析各分解指標的變動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來揭示企業獲利能力及其變動原因。

2、沃爾比重評分法

是指將選定的財務比率用線性關系結合起來,並分別給定各自的分數比重,然後通過與標准比率進行比較,確定各項指標的得分及總體指標的累計分數,從而對企業的信用水平作出評價的方法。沃爾比重評分法的公式為:實際分數=實際值÷標准值×權重。

(9)指數法分析法擴展閱讀:

杜邦分析方法在公司的運用

在國外很多公司已經採用經濟增加值(EVA)或現金回報率(CFROE)作為公司業績的衡量指標,有些外國公司也在廣泛的採用平衡積分卡或類似於積分卡的業績考核方法來進行公司業績考核。

實際上,合理運用凈資產回報率(ROE)進行企業管理在很多公司來說是一種非常便捷的手段,也能夠幫助公司的管理人員很好發現公司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尋求改進方法。在企業咨詢實踐過程中,就有意識地使用這種方法來幫助特別是私營企業進行財務管理,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Ⅹ 什麼是指數體系什麼是指數因素分析法

什麼是指數體系?試舉例說明若干個因素指數的乘積等於總變動指數。
指數體系是指若干個指數由於經濟上相互聯系、數量上存在推算關系而組成的整體,其最典型的表現形式為:若干個因素指數的乘積應等於總變動指數。如:
銷售額指數=銷售量指數×銷售價格指數
總產值指數=產量指數×產品價格指數
工資總額指數=員工人數指數×職工平均工資指數

閱讀全文

與指數法分析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宜融資 瀏覽:573
股票內外比多少 瀏覽:107
格力置業股票 瀏覽:337
融資租賃成功案例 瀏覽:335
工程項目融資與投資 瀏覽:364
租住行業融資 瀏覽:454
中原信託借殼中原高速 瀏覽:540
一隻股票3年正常漲多少 瀏覽:86
安邦保險理財安全嗎 瀏覽:406
上海圓通貴金屬招聘信息 瀏覽:493
菜花玉理財 瀏覽:592
中國外匯美元儲備 瀏覽:977
龍一食品股票 瀏覽:917
柳州理財公司 瀏覽:926
智遠理財財富管理計劃 瀏覽:486
三元以下的股票有幾只 瀏覽:545
芬香有融資嗎 瀏覽:863
股票杠桿率怎麼算 瀏覽:144
4萬塊錢如何理財 瀏覽:453
華銳金融融資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