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什麼是股市的政策面、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啊
你好,政策面:聽黨的話最重要。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政策、雄安新區等帶動了內相關股票的大漲,容尤其是雄安新區。
資金面:直接決定走勢的是資金面,所有的市場行為都是資金推動的。資金面主要還是看成交量,像現在大盤沒被看好就是因為成交量沒放大。
基本面:分析股票應以股票的內在價值為依據,股價會受各種因素影響而頻繁變動,但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價值是真實、理性的,抗跌性較強,而價格可能是虛化的,也可能是人為吹高的或者莊家做出來的,因此風險比較大。通過基本面分析以求清楚價值在哪,把握股價是處於低估、合理、高估這三個階段的哪一位置。投資者應該做到的是評估未來的基本面,而不是現在。通常是看,包括財務報表有沒有出現連續虧損、股東變化、同行比較等。
技術面: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價格以趨勢方式波動;歷史會重演。K線已經並將反映一切,這個技術面就多了,通常是看MACD用的人最多。
消息面:公司或者其他證券公司,財經類新聞發布的消息的,像什麼重大重組、中標什麼大項目等。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❷ 從政策基本面技術面分析兩只股票
基本面:宏觀經濟處於滯脹狀態,復甦無力。
政策面:央行加緊回收流動性,股市回資金多殺多,踩踏現象嚴答重。而且政府幾年前就表態不會救市。
板塊:股市處於熊市,只有基金公司會做多。所以,基金重倉的釀酒醫葯通常也會比較抗跌。但今年釀酒也被拋棄,只有醫葯板塊堅挺。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醫葯乃是剛需。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
注意:基金習慣做多的趨勢在將來難以持續。因為國家已經批准基金公司等機構可以使用股指期貨等金融工具做空股指,從股指下跌中賺錢。也就是業內所稱的套期保值功能。
推薦兩只股票,並做技術面分析(日線級別):
康美葯業:6月14日開始走強,6月17日慣性沖高。預計沖高回落可能性較大。注意風險;
廣州葯業:6月14日MACD二次翻紅,是一個買點,但6月17日本閣自製指標綠線拉起,預示未來一天走弱可能性加大。注意風險。
❸ 軟體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 軟體企業競爭更加殘酷,差距拉大
國內的軟體企業規模普遍偏小,10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占軟體產業的主導地位,對於小型軟體企業來說,其研發力量、管理水平、資金來源等因素使它無法推出更新,更具有競爭力的軟體產品,而且面臨目前人力資源、開發等成本的高漲,在殘酷的競爭上處於相當不利的地位,這一部分企業將逐步消失,或被並購,或被淘汰,而能夠生存下來的小企業以及規模較大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大,推出的產品及其服務也將越來越得到市場的青睞,這對中國軟體的發展是有利的,不僅僅能統一國內軟體市場的秩序與標准,而且也能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隨著國內現有的技術、網路等條件不斷完善,金融、電信、電力、石油、政府等傳統上軟體行業的重要客戶,都走上了數據集中的道路,這使得小的軟體企業很難進入並分享這個蛋糕,進入的門檻不僅是技術,更多的是自身條件包括企業規模、資金、人員、資質和信息。要想從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我們這樣的小企業必須開拓新的行業和領域,走軟體小(小型化)和專(專業化)的道路。畢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個行業都在不斷發展變化,機會就存在於變化中,需要的是我們把握機會。
2. 軟體行業國際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中國加入WTO,中國軟體業將面臨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以及前所未有的走出去的發展機會。近年來,國內的一些軟體企業積極地進入國際市場,在不同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尤其是在軟體外包方面取得一點效果,我國作為WTO的正式成員,國內軟體企業「走出去」必將獲得在國際市場發展的機會,「走出去」是大勢所趨。
另外企業要想進入國際市場,必須首先完善自我,增強了企業的全球意識,強化國際化的商品觀念、市場觀念、競爭觀念、風險觀念、信譽觀念、法制觀念等,這無疑對企業本身是有好處的,相反,如果採取「閉門造車」的策略,即使在技術競爭中取得優勢,也很難成為被國際廣泛接受的主流技術,因此國內的軟體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走出去,必須利用市場優勢,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絕不能閉門造車。
3. 軟硬結合更加緊密
在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設備、家用電器中,軟體將與硬體的結合將更加緊密,可以想像,未來你家裡的冰箱、洗衣機、電飯鍋、微波爐等將越來越自動化,你也越來越容易控制它們,你將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通過任何設備來獲取這些電器的狀態以及操作這些電器,這些都是軟硬體緊密結合的結果。
硬體依靠軟體,使得硬體的作用充分發揮並且更容易使用和控制;軟體依靠硬體,才有了發揮作用的空間和載體,才能體現軟體自身的價值。2006年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的即將上世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Vista對硬體要求的苛刻和最低配置(僅內存就需最少512M)無疑將讓Intel、Samsung、LG等CPU和內存生產商笑逐顏開,而離開了硬體廠商在技術和生產上的支持,Vista也根本無法上市。
4.專業人才需求增大
由於主要的軟體公司比如MicroSoft、Borland(Interprise)、Sun、Oracle、IBM等越來越重視軟體的簡單易用,我們所用的操作系統、OFFICE以及各種開發工具在這些知名軟體公司的不斷升級與完善下,將變得越來越簡單,很多技術性的低層部分都被他們封裝起來,我們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傻瓜,以前一個非常復雜的功能現在可能只需要幾行簡單的代碼就實現,我們也越來越依賴於這個軟體工具,開發人員慢慢成為藍領階層。軟體企業越來越需要的不是高水平的技術人員,而是精通業務、熟悉某個行業或者領域的專家,例如ERP、財務等。
5. 移動技術
GPRS、CDMA、WiFi、802.11b/g、藍牙等無線技術已經走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移動辦公和娛樂成為熱門話題,我們的身邊正出現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許多軟體對移動的支持也越來越豐富。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3G將會在國內商用,3G提供高速穩定的數據業務,這將使移動開發進入一個極度火熱的時期,它顛覆了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信息設備就是桌面電腦的概念,將來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手機、PDA接入互聯網或其他信息系統,那麼,對於這些除了電腦以外的其它信息設備的開發必定會呈現出爆炸性的需求,移動開發將炙手可熱。
❹ 現在中國軟體方面的現狀如何
軟體行業的現狀是缺人……
非常的缺人
所以只要你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有對軟體開發的熱情
那你一定可以在軟體行業找到工作
(我本人就是非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一樣找到這方面的工作了)
所以說沒什麼不行的
但有一點,以上說能找到是建立在你不挑工作,只要是軟體方面你都願意去的基礎上
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找工作永遠是一個雙向選擇,公司在考察你是否合適的同時,你也會考察公司是否合適。所以說最終能不能跨入軟體行業,一樣是要看你的選擇了~
學過C/C++
那你可以說有點一定基礎了,數據結構應該也學過吧~很有用的~
至於還要學什麼,主要看你想要進入的具體行業了
軟體外包方面,Java和.Net比較火一些,當然C/C++的基礎知識是必須的
網站建設方面,VB可能要用,但Java是必備的,但與外包行業略有不同,外包主要是用Java的J2SE,網站建設是J2EE(手機軟體開發主要是J2ME)
不過我個人並不是很看好軟體外包行業,給外國人打工的體力活……勞動密集型產業……累,而且沒什麼核心技術……
自主軟體開發的話,主要還是你現在學的C/C++
但你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得只是肯定淺,所以最好深入的學習一下
以後找工作筆試的時候,可是硬碰硬的看水平了~
如果想接觸核心,做底層技術,那匯編語言是必須的
基本上就這些
還是那句話:軟體也不是一個單一的行業
也是劃分成許多的具體行業的
所以具體還要學什麼
也是要看你具體希望做什麼
決定了要做什麼,再尋找相關的公司,查看公司的招聘信息
看看他們招聘要求都是什麼,之後再根據要求豐富自己的知識
這是最簡單快捷且正中要害的方法了~
========================================================
我不知道ls森邦指的是哪個類型的公司……
總之我見過的公司沒有一個要求什麼培訓證書的
尤其是計算機等級證書
其他的什麼培訓機構的證書貌似也沒有看的
唯一看的證書就是微軟認證
其他的沒了~
但說實話,非計算機專業背景+無軟體類工作經驗
想考微軟認證
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❺ 什麼是股市的政策面、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啊
政策面
政策面指國家針對證券市場的具體政策,例如股市擴容政策、交易規則、交易成本規定等。
2.資金面:資金面一詞多出現在投資理財領域,表示貨幣供應量以及市場調控政策對金融產品的支持能力。資金面的指標包括廣義貨幣供應量(M2),印花稅,央行利率等。是以貨幣表現,用來進行周轉,滿足創造社會物質財富需要的價值,它體現著以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1] 資金是墊支於社會再生產過程,用於創造新價值,並增加社會剩餘產品價值的媒介價值。而資金面分析簡而言之就是分析資金環境對股市的作用。
3..基本面
基本麵包括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和上市公司基本情況。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反映出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業績,也為上市公司進一步的發展確定了背景,因此宏觀經濟與上市公司及相應的股價有密切的關系。上市公司的基本麵包括財務狀況、盈利狀況、市場佔有率、經營管理體制、人才構成等各個方面。
4.市場面
市場面指市場供求狀況、市場品種結構以及投資者結構等因素。市場面的情況也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好壞有關。
5.技術面
技術面指反映介變化的技術指標、走勢形態以及K線組合等。技術分析有三個前提假設,即市場行為包容一切信息;價格變化有一定的趨勢或規律;歷史會重演。由於認為市場行為包括了所有信息,那麼對於宏觀面、政策面等因素都可以忽略,而認為價格變化具有規律和歷史會重演,就使得以歷史交易數據判斷未來趨勢變得簡單了。
6消息面
公司或者其他證券公司,財經類新聞發布的消息的,像什麼重大重組、中標什麼大項目等。
❻ 分析中國工商銀行股份的基本面,政策面,技術面!
公司是我國第一大商業銀行,擁有最大的資產規模,最廣泛的國內分銷網路,最龐大的客戶基礎,最先進的信息科技平台,是國內硬體實力最強的商業銀行。工行市場地位突出,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日前報道,在全球銀行市值排行榜上,中國工商銀行名列第一。
二級市場上,該股走勢較為穩健,依託均線震盪走高,因遭遇半年線的阻力近兩個交易日出現高位調整。總的來說,在節後的反彈中,該股累計漲幅有限,在降息等利空效應逐步消化後,後市可能醞釀補漲,建議適當關注。
❼ 軟體行業分析報告
中國軟體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09資深版)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軟體行業的界定和分類
1.行業定義、基本概念
2.行業基本特點
3.行業分類
第一章 軟體行業國內外發展概述
一、軟體行業國際發展總體概況
1.2005-2008年軟體行業國際發展概況
2.主要國家和地區發展概況
3.軟體行業國際發展趨勢
二、中國軟體行業發展概況
1.2005-2008年中國軟體行業發展基本情況
2.中國軟體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2009年中國軟體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一、宏觀經濟環境
二、國際貿易環境
三、宏觀政策環境
四、軟體行業政策環境
五、軟體行業技術環境
六、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發展環境的影響
第三章 軟體行業市場分析
一、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1.2005-2008年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
2.軟體行業市場飽和度
3.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市場規模的影響
4.2009-2012年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二、軟體行業市場結構分析
三、軟體行業市場特點分析
1.軟體行業所處生命周期
2.技術變革與行業革新對軟體行業的影響
3.差異化分析
第四章 軟體行業生產分析
一、軟體行業生產總量分析
1.2005-2008年軟體行業生產總量及增速
2.2005-2008年軟體行業產能及增速
3.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生產的影響
4.2009-2012年軟體行業生產總量及增速預測
二、子行業生產分析
三、細分區域生產分析
四、軟體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1.行業供需平衡現狀
2.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供需平衡的影響
3.軟體行業供需平衡趨勢預測
第五章 軟體行業競爭分析
一、軟體行業集中度分析
二、軟體行業競爭格局
三、軟體行業競爭群組
四、軟體行業競爭關鍵因素
1.價格
2.渠道
3.產品/服務質量
4.品牌
第六章 軟體行業產品價格分析
一、價格特徵分析
二、主要品牌企業產品價位
三、價格與成本的關系
四、行業價格策略分析
五、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產品價格的影響
第七章 軟體行業用戶分析
一、軟體行業用戶認知程度
二、軟體行業用戶關注因素
1.功能
2.質量
3.價格
4.外觀
5.服務
三、用戶的其它特性
第八章 軟體行業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種類
二、替代品對軟體行業的影響
三、替代品發展趨勢
四、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替代品的影響
第九章 軟體行業互補品分析
一、互補品種類
二、互補品對軟體行業的影響
三、互補品發展趨勢
四、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互補品的影響
第十章 軟體行業主導驅動因素分析
一、國家政策導向
二、關聯行業發展
三、行業技術發展
四、行業競爭狀況
五、社會需求的變化
第十一章 軟體下遊行業分析
一、軟體下遊行業增長情況
二、軟體下遊行業區域分布情況
三、軟體下遊行業發展預測
四、金融危機對軟體下遊行業的影響
第十二章 軟體行業渠道分析
一、渠道格局
二、渠道形式
三、渠道要素對比
四、各區域主要代理商情況
第十三章 中國軟體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一、2005-2008年行業銷售毛利率
二、2005-2008年行業銷售利潤率
三、2005-2008年行業總資產利潤率
四、2005-2008年行業凈資產利潤率
五、2005-2008年行業產值利稅率
六、2009-2012年軟體行業盈利能力分析預測
第十四章 中國軟體行業成長性分析
一、2005-2008年行業銷售收入增長分析
二、2005-2008年行業總資產增長分析
三、2005-2008年行業固定資產增長分析
四、2005-2008年行業凈資產增長分析
五、2005-2008年行業利潤增長分析
六、2009-2012年軟體行業增長預測
第十五章 中國軟體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一、2005-2008年行業資產負債率分析
二、2005-2008年行業速動比率分析
三、2005-2008年行業流動比率分析
四、2005-2008年行業利息保障倍數分析
五、2009-2012年軟體行業償債能力預測
第十六章 中國軟體行業營運能力分析
一、2005-2008年行業總資產周轉率分析
二、2005-2008年行業凈資產周轉率分析
三、2005-2008年行業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
四、2005-2008年行業存貨周轉率分析
五、2009-2012年行業營運能力預測
第十七章 中國軟體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一、行業前10家企業簡介
二、行業前10家企業競爭力分析
三、行業前10家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第十八章 軟體行業重點子行業分析
一、子行業發展現狀
二、子行業發展特徵分析
三、子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四、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子行業的影響
第十九章 軟體行業細分區域分析
一、華東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二、華南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三、東北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四、華北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五、華中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六、西部地區
1.發展現狀
2.發展特徵
3.發展趨勢分析
第二十章 軟體行業進出口現狀與趨勢分析
一、出口分析
1.出口量及增長情況
2.軟體行業海外市場分布情況
3.經營海外市場的主要品牌
4.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出口的影響
二、進口分析
1.進口量及增長情況
2.軟體行業進口產品主要品牌
3.金融危機對軟體行業進口的影響
第二十一章 軟體行業風險分析
一、軟體行業環境風險分析
1.國際經濟環境風險
2.匯率風險
3.宏觀經濟風險
4.宏觀經濟政策風險
5.區域經濟變化風險
二、軟體行業產業鏈上下游風險分析
1.上遊行業風險
2.下遊行業風險
3.其他關聯行業風險
三、軟體行業政策風險分析
1.產業政策風險
2.貿易政策風險
3.環保政策風險
4.區域經濟政策風險
5.其他政策風險
四、軟體行業市場風險分析
1.市場供需風險
2.價格風險
3.競爭風險
五、軟體行業其他風險分析
第二十二章 有關建議
一、軟體企業營銷策略
1.價格策略
2.渠道建設與管理策略
3.促銷策略
4.服務策略
5.品牌策略
二、軟體企業投資策略
1.子行業投資策略
2.區域投資策略
3.產業鏈投資策略
三、軟體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策略建議
1.戰略建議
2.財務策略建議
主要圖表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長速度
圖表:2009-2012年軟體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長速度預測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重點企業市場份額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區域結構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渠道結構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需求總量
圖表:2009-2012年軟體行業需求總量預測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需求集中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需求增長速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市場飽和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供給總量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供給增長速度
圖表:2009-2012年軟體行業供給量預測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供給集中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銷售量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庫存量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企業區域分布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銷售渠道分布
圖表:2008年軟體行業主要代理商分布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產品價格走勢
圖表:2009-2012年軟體行業產品價格趨勢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利潤及增長速度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銷售毛利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銷售利潤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總資產利潤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凈資產利潤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產值利稅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總資產增長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凈資產增長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資產負債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速動比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流動比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總資產周轉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應收賬款周轉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存貨周轉率
圖表:2005-2008年軟體產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額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出口地區分布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進口量及進口額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進口區域分布
圖表:2005-2008年軟體行業對外依存度
圖表:2008-2009年軟體行業投資項目數量
圖表:2008-2009年軟體行業投資項目列表
圖表:2008-2009年軟體行業投資需求關系
❽ 有沒有什麼炒股軟體可以從技術面、資金面和政策面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的
現在流行的軟體基本可以,但是主要看技術面才有用,主要靠自己去炒股,資金面主力會做出來流入流出給你看,那是沒用的。政策面你就看當日漲幅股就可以了那就是題材股
❾ 國產軟體的市場分析論文怎麼寫
政府采購與國產軟體命運
一、電子政務、政府采購和國產軟體均處於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長期以來,在電子政務建設的實踐和軟體產業的扶持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的現象,政策和法律明確要求采購本國軟體,但後來在執行中卻又變了樣。無論從硬體和軟體產品來看,很多時候還是采購了國外產品。
究竟如何將電子政務、政府采購和扶持本國軟體產業三者之間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不僅決定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和對《政府采購法》的遵守問題,還決定了對軟體產業的扶持問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三個產業中,政府都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這三個產業能否處理妥善,關鍵在政府。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三者都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電子政務正在大面積推開建設,《政府采購法》也才實施一年多,軟體產業扶持政策也只有3-4年時間。但是如果在這段時間里,市場需求機會不把握好,法律不能有效遵循,產業扶持政策不能堅決執行的話,很有可能形成一個惡性的產業發展環境,其所造成的結果必將是既褻瀆了法律制定的尊嚴,又破壞了產業發展的機會。
二、政府要扮好即關鍵又特殊的角色
軟體是一種特殊的產業,具有前期投入大而後期收益高的特性。但是這種產業又具有需求依賴性,是一個嚴重依賴於訂單,而不是一個供給創造需求的行業。我國的應用軟體更是如此。因此中國出現了不少「一單公司」,有一個項目,成立一個軟體公司,項目結束了,公司也就解散了,或者長期依靠一、兩個項目的服務為生。
對中國以應用軟體為主體的軟體產業來說,是一個高度機會主義的產業,有項目、有市場需求,可能很快就發展起來了;沒有項目機會,再好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也可能活得很艱難。
誰為本國軟體企業提供項目機會?誰為中國國產軟體企業製造項目機會?我想在市場經濟的充分競爭環境下,國產軟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發揮特殊用戶的作用,給予扶持。因為在軟體產業的發展中,政府扮演了一個關鍵又特殊的角色。
第一,它是最大的買家,而且我國在大規模推行電子政務的過程中,存在更多的機會。它的買賣行為,可能決定某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決定某一類產業的發展;
第二,它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是市場秩序的維護者,應該也有權利對破壞市場規則,違反政策法規的行為予以懲罰;
三是《政府采購法》的踐行者,因此政府本身應該很好地遵守法律規定。
三、采購本國軟體也有問題,政府需從政策上疏導、監督產業發展
有一份地方的信息化文件,強調在實施信息化過程中,優先採購本地軟體,真是讓我哭笑不得。一是該地區軟體產業本身很不發達,很多政府信息系統需求中根本無本地軟體可采;二是如真正采購本地軟體,時間、金錢和效益都會打大折扣;三是中國的地區封鎖政策嚴重,已經(或許早就)蔓延到了無形產品的保護中。四是明顯違反我國《政府采購法》的規定,竟然毫不掩飾、堂而皇之地寫進政府文件中。
要真正扶持本地軟體產業,自己政府不主動帶頭扶持,怎能指望其他政府能買本地的軟體呢?這就造成了各個地方政府和部門為了促進當地和本部門的軟體產業發展,封鎖了其他軟體企業的進入機會,形成了相互封閉的、同質化的軟體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