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知道上海2006年整年每月房產成交量明細
從總量上來看,2006年至11月上海市住宅累計成交總量為1956萬平方米,與2005年同期相比增長24.83%。雖然無法恢復到2004年的高度,但對於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正常運行起到了基礎保障作用。 把握升浪起點 外匯交易怎樣開始?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從各月走勢來看,住宅成交量受宏觀調控影響明顯比去年減小,調控後每月成交量基本穩定在170萬平方米上下,最低的2006年7月份也有159萬平方米,與2005年調控後連續三個月每月僅為七八十萬的成交量相比,2006年情況大為樂觀。
雖然2006年4月份新一輪調控政策密集出台,但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卻比2005年小了很多。一方面,經過一年的擠壓,投機性需求已經基本退場;另一方面,消費者心態比去年更加成熟,降低了對顛覆性降價的預期,自住性需求持續釋放。
2006年1至11月上海住宅市場的成交也可以分為4個階段:
▲1至2月:傳統淡季2月為傳統淡季,成交量全年最低。
▲3至5月:市場火爆由於2005年宏觀調控後需求一直處於壓抑狀態,春節過後需求開始放量,且熱度逐步攀升。雖然宏觀調控已經開始,但成交反應較為滯後。因此,2006年市場成交最高峰出現在5月,達到近250萬平方米。
▲6至7月:成交縮減雖然同樣經歷密集的宏觀調控,但成交的降幅比2005年平緩很多。
▲8至11月:趨於平衡供求雙方都較為理性,在調整中達到平衡。
從成交結構來看,均價5000至1萬元/平方米的中價房成為上海住宅市場的成交主力,占成交總量的近半;其次為均價5000元以下的中低價房,占總量的三成以上;再次為均價1至2萬元/平方米的中高價房,最後為均價2萬元/平方米以上的高價房,僅佔住宅成交總量的4%。由此可見,均價萬元以下的中價及中低價房已經佔到了近8成,為成交的絕對主力。
從各月來看,2006年中高價、高價房成交全年比較穩定,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小;而中低價房和中價房則出現互為漲跌的態勢,拐點分別出現在3月和9月。
3月以前中價房成交大幅上升,隨後逐步下跌,比最高點下降21個百分點,9月以後逐步回升,穩定至45%;而低價房則正好相反,3月以前成交比例大幅下跌,隨後則逐步攀升,上升近20%,9月後逐步回落至28.5%。
這主要是因為均價5000至1萬元/平方米的中價房是自住商品房需求的主要范圍,
價格:均價基本與2005年持平
作為考量房地產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房地產價格在近兩年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2006年1至11月,上海市住宅成交均價8102元/平方米,僅比2005年同期增長1.39%。考慮到一年中的市政基礎設施發展,建築中的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等住宅內在質量的提升,該價格應當可以看作是宏觀調控的正面效果。
從各月走勢來看,全年住宅走勢也比較平穩,2006年6月為全年最高點,隨後下降,並在8至11月達到平衡,在7800元/平方米上下震盪。
2006上海住宅市場報告:全年供應總量明顯減少
股市每日通,及時發布股市每日重大新聞、最新行情和最新看點。
權威咨詢機構打造金牌薦股欄目——明天誰會漲,短線暴利機會盡在其中
http://www.stockstar.com 新聞晨報 2007-1-26 9:18:25
2006年,在整個經濟層面,上海既需要保持快速的發展,又需要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對於房地產業,從其所承擔的經濟意義而言,今年具有「築底、平穩、發展」的任務;從其所承擔的社會意義而言,房地產的公共屬性更加受到重視。 把握升浪起點 外匯交易怎樣開始?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而從房地產業來說,2006年上海房地產業基本做到了供求平衡,尤其是在住宅市場方面,全年供求比為1∶0.98;供應量減少而成交量穩定增長;價格則與去年基本持平。與此同時,中低價商品房比重也穩步攀升,住房保障體系日益完善。
供應:總量明顯減少
2006年1-11月,上海市住宅市場的新增供應僅為1986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14.1%。平均每月供應量約為180萬平方米,預計全年供應量2200萬平方米,僅為2002年水平。
從各月走勢來看,供應起伏較大,商品住宅分別在2006年4月和9月達到最高點和次高點。
▲1-4月:調控前階段———上漲迅速
由於市場逐漸回暖,商品住宅供應量逐月回升,在4月份到達高峰。
▲5-7月:調控中階段———謹慎推案
宏觀政策連續出台,在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開發商採取謹慎態度,放緩推案速度。但由於建設慣性,相對仍保持較高位水平。
▲8-9月:調控後階段———供應放量
宏觀調控壓力漸松,市場需求經過幾個月的抑制後有釋放跡象,供應開始開閘,並以促銷、降價等方式吸引購房者。「金九銀十」也是供應放量的一大因素。
▲10-11月:後調控階段———放量後的回調
供應量的減少主要來源於兩個層面的原因:
一為宏觀層面。2005年上海乃至全國的經濟問題被指是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導致的。因此,抑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成為各地發展經濟的一大目標,固定資產投資中一大主力———房地產投資成為首要目標。經過去年的宏觀調控,上海住宅的建設速度有效減緩。2006年1至11月住宅投資增幅回落,且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和竣工面積皆出現了下降。
二為開發商層面。由於今年4月,新一輪宏觀調控又開始了,在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很多開發商都選擇了延遲推案、暫時觀望的態度。隨著市場漸漸穩定,上市量才開始加大。與從前相比,買賣雙方仍然比較謹慎。
成交:全年成交平穩增長均價「萬元以下」成交近8成
2005年以來,雖然經歷了多次宏觀調控的洗禮,整個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成交量卻保持穩中有升。
找的我好苦
B. 上海現在購房市場情況
今年上海新房市場受到政府的強有力調控,房價趨於平穩,甚至有一手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掛的情況,有的樓盤後開期價格甚至比前開期價格還要便宜。今年以來,上海每月成交量相比去年下降了一半,二手房市場更是慘淡。今年政府在新盤預售證審批上也是嚴格把控,很多樓盤因為預售證批不下來而無法開盤。十九大會是一個信號,等十九大開完後,房產市場將有一個更明確的走向,但基本可以預測,今明兩年的房產市場都將比較平穩。
C. 7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大漲36% 投資客開始拋售房產
經過三個月的低迷與回調,上海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在7月再度沖高。
據信義房屋數據,2016年7月上海二手房共成交3.85萬套,較上月環比上漲36.6%。全市二手房成交總金額889.6億元,環比上月增長39%。成交均價微漲,為2.79萬元/平方米。
投資客拋售兩套房
在剛剛過去的7月,林先生已經將自己在上海市長寧區伊犁路的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售出,總價275萬元,「成交很快,一掛出去就有買家上門,而且也沒有還價。」林先生說,自己在上海做生意多年,名下持有8、9套房產,從去年到現在,房價一路飆漲,自己所在伊犁路區域,均價從一年多前的3萬多元/
平方米上漲到現在的5萬多元/平方米,「我已經有些看不懂了,擔心市場有泡沫,我手頭的房產較多,總是持有怕後市存在風險,所以想先賣掉1、2套。」林先生說,好在出售的過程很順利,一掛出就有買家接盤,自己又欣喜又意外。
數據顯示,在年初的1月和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曾達到驚人的4.6萬套和5.7萬套,然而隨著3.25新政的出台,4月的成交量大幅下滑到2萬套水平,5、6月份也是在低位徘徊,成交量分別為2.3萬套和2.8萬套。
上海
太平洋房屋副總經理王超稱,3.25政策出台以後,4、5、6月份的成交量都很低迷,從3月的5.7萬套下滑至2萬多套,價格也出現5%左右的微調,這一階段市場轉為觀望,需求是被抑制的。而到了7月,政策的消化期已過,市場再度活躍,此前被壓制的剛需、改善型需求被釋放出來,加上7月上海土地市場單價、總價最高地塊頻出,加劇了市場的恐慌心理,出現了恐慌性購房的行為。
「怕漲價」:地價走高刺激買家入市
太平洋房屋
浦東金橋門店經理方波表示,7月他們門店成交了10多套房源,業績上漲了40%-50%,「外環外的地價都拍到3萬多了,我們這兒的房價才4萬多,所以客戶會選擇出手。」方波說,8月的行情會比7月更好,市場行情將持續走高。
中原地產中國大陸區副總裁兼上海中原地產總經理劉天暘稱,7月上海二手房市場出現「淡季不淡」的行情,且交易量增幅超出預判。目前市場置換需求占據重要比例,買家往往是賣掉一套或者兩套原有房屋去購置新房。因此從新房市場來看,7月中高端項目有不錯表現,7月一、二手市場保持了很好的協調性。
「盡管7月成交量比較大,但是價格還是保持穩定。主要成交集中在中低價位段產品,結構性變化下均價沒有出現大幅波動。」劉天暘說,7月二手房市場成交活躍,一方面是活躍的土拍市場提高了買家的未來預期。另外,7月新房市場供應減少,「一房難搶」使一些急於入市的客戶轉投二手房市場。最後,原先固有認知7
月是傳統淡季,但是今年7月出現「淡季不淡」的行情,讓很多客戶始料未及,有些買家唯恐到「金九銀十」樓市會變得更好而錯失入市良機,故在此預期下不如提前入市。
中原地產中遠兩灣城的中介業務員張碩也稱,7月市場明顯比前兩三個月好很多,整個中遠兩灣城片區成交了40、50套房源,原來出價580-590萬元的兩房現在出價在600萬元,房型好的兩房房源基本賣空了。
再出新政空間不大
王超說,照目前的情況看,預計8月二手市場仍會延續7月的火熱勢頭,成交量仍然會保持在3.5萬-4萬套的水平,如果接下來連續三個月成交量維持高位,價格將會再度上漲,「所以我們也很擔心,如果市場持續過熱,不排除到了10月份再出政策的可能。」不過王超同時表示,3.25政策已經堪稱史上最嚴厲調控政策,再出台新的政策,操作的空間已經不大。
房多多聯合創始人曾熙表示,上海作為一線城市,成交量持續上升是必然的。即便是在比較低迷4、5、6月份,上海二手市場的成交量也是呈現逐月回升狀態的,由於新房的供應量比較小,大量的成交轉移到二手市場,隨著政策被逐步消化,造成7月成交量的爆發。「從我們目前監測到的情況看,房東的加價比例在增加,在交易前臨時跳價的比例也在增加,在局部區域比如拍地的區域,價格是在明顯往上走的,所以未來價格上行的壓力是很大的。」
曾熙說,7月的市場情況將成為未來幾個月的常態,預計8、9月份市場會持續向好。
寶原地產寶山區域總監張燕介紹說,尤其是7月中旬以後,客戶購房的慾望非常強,不再猶豫了,看過幾套之後就能下定,而前面兩三個月都是在觀望的。因為土地市場火熱,很多客戶擔心到了9、10月份房價還會漲,所以紛紛出手,「價格總體穩定,有些微漲,談價的餘地已經不大。」
嚴躍進表示,應該說7月上海二手房交易非常熱,這和一手房的市場走勢基本類似,體現了淡季不淡的效應。這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房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後續是否會出政策還是比較擔心的,這個時候對於此類二手房市場的判斷就會比較一致,即積極認購此類二手房非常有必要。第二是持續的高單價、高總價地的現象,使得二手房跳價的現象比較多,這個時候購房者也會積極認購。第三是隨著7月份新盤的供應,會使得房東急於拋售二手房,進而換購新房。二手房熱是一個很大的信號,意味著此前「3.25新政」後上海房地產市場熱度依然不減。所以要警惕下半年突然收緊政策的可能。否則目前部分房源陸續步入到4萬元/平方米的均價,將是倒逼各類新政策的繼續出台。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8-0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D. 上海證交所開盤價和成交量如何計算
我國滬深交易所股票的開盤價和對應的成交量不是計算出來的,是由開盤前的集合競價產生的。
開盤前集合競價是在9:15-9:25之間,買賣雙方在前一天收盤價的正負10%范圍內,自由報價(含量),交易所電腦根據雙方報價進行「對手」撮合,按照最大成交數量,在9:25分報出撮合結果,即形成當天的開盤價及對應的成交量。
現在很多行情軟體都能看到「競價圖」,例如通達信的。競價圖可以部分顯示買賣雙方掛單和對手盤的撮合情況及變化。
E. 求2001-2008上海市內各區的(房屋交易均價、成交總面積、成交量)(以月為單位) 急!!!
上海的房產局官網查查有在資料不。或者去上海大型的房屋中介所問問了。
F. 在上海什麼樣的房子漲幅最大
近幾年,上海樓市成交呈現出以下特點:
1、 仍以剛需住宅為主,但改善型住宅需求增多
200-300萬的剛需住宅仍舊是市場交易的主力,但是自2015年起,特別是「滬九條」出台之後,改善性戶型的成交量開始增加,600-800萬的價格段有明顯的上漲。
2、 中大戶型需求逐漸上漲
在近兩三年內70-90平的戶型成交量最多,但照目前形式來看,70-90平面積段的房子的成交量呈下跌趨勢,中大戶型的成交量呈逐漸上升趨勢,而這多是改善性住房。
這還體現在二房向三房的過渡,2015-2016年相比2013-2014年市場主力從二房變成了三房,這從另外一方面印證了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多的事實。
綜合來看,上海什麼樣的房子最搶手呢?
我們可以判斷得出,總價在200-300萬左右的中小戶型依然是成交量最高的,這些住宅一般遠離市區,但是居住舒適度和方便程度在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步提高。
為什麼中大戶型越來越受歡迎了呢?可以歸結為以下3種原因:
1、「滬九條」的出台
「滬九條」的出台使得外地人在上海買房的門檻進一步提高,這些人以剛性住房需求為主,剛性住房需求的減少降低了小戶型的成交比例。
2、「二胎政策」的放開
「二胎政策」的放開讓很多家庭開始考慮置換更大的房子,這些人往往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且有第一套房做鋪墊,購房壓力較小,這會提高中大戶型的成交比例。
3、 限購政策的影響
很多想要購買二套房的購房者,因為限購的原因只能選擇置換,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就選擇了大戶型。另外,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小套型住宅建築面積不得低於該地塊住宅總面積的60%」是強制要求。
G. 2011年4月上海房產交易量 包括一手房 二手房總成交量
http://www.fangdi.com.cn/(網上房地產),你可以自己查詢
H. 上海樓市各環線最新房價 內環均價已破11萬!
2018年的上海樓市顯得比較沉寂,房價滯漲、下跌的聲音也此起彼伏。那麼上海樓市新房市場到底價格如何呢?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上海樓市各環線最新房價!
據搜狐焦點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上海新房市場整體成交均價50935元/㎡;其中內環內均價110838元/㎡、內中環均價86649元/㎡、中外環均價66681元/㎡、外郊環均價42434元/㎡、郊環外均價30246元/㎡。內環新房成交均價突破11萬/㎡。
▲2018年新房供應、成交情況(數據來源:RTC數據中心)
總的來說,2018年上海新房市場各環線的房價還是處在上漲之中的,漲幅趨緩。
文/火焱
I. 每年房地產成交量最高的月份
常言道,一年之際在於春,一年到頭每月該做什麼事都還是有最適合的時候的。那麼一年12個月之中有沒有哪個月最適合買房置業呢?大數據告訴你一年該在啥時候買房(僅供參考哦!)
1月份
雖然是一年的開頭,但是1月份樓市供應量會明顯減少,主要原因是受12月份年底沖刺影響,市場成交量也會下降,房價會保持平穩。此時,雖然開發商「喊漲」聲不斷,但大部分是「雷聲大雨點小」。
2月份
由於春節在2月,因此在春節之前,樓市會有一波優惠政策,成交量在春節之前會有所提高,但是受春節假期以及天氣(此時全國大多數城市下雪,或者低溫)影響,2月份樓市難有起色,無論是房價還是成交量都會較為低迷。
3月份
春節過後,樓市迎來了第一輪放量,此時樓市供應量會明顯增加,同時購房者活躍度也會有所反彈,因此,3月份的成交量較前2個月會有明顯的上漲趨勢,同時房價也正處於觸底反彈的過程。
4月份
是樓市政策出台密集的月份,本月受政策影響較大,如果政策利好,樓市量價齊升,如果政策收緊,樓市不容樂觀。但總體而言,4月份不少樓市旺季,是一個相對的「空窗期」,房價要麼漲幅不大,要麼跌幅不大。
5月份
樓市經歷了前一陣的集中放量後,買房需求開始增加,房地產開盤樓盤也會增加,是樓市的「突圍」期,整體成交將會穩步回升,同時,成交價格也保持穩定。
6月份
氣溫會明顯上升,也是房地產市場施工的重要月份,此時,開發商為回籠資金保證樓盤如期交付,一般會採取「以價換量」,樓市促銷明顯增多,房價會有所下跌。
7月份
由於正處於樓市相對的淡季,無論是購房者還是開發商都處於觀望狀態,因此,7月房地產市場略顯平淡,成交量會有所下跌,但是房價或許會有所上漲。
8月份
樓市也漸入佳境,此時樓市格局非常清晰,房價要麼上漲,要麼下跌。
9/10月份
樓市進入了銷售旺季,觀望已久的購房者會蠢蠢欲動,同時9/10月地方都會舉行房交會,出台相應的「買房補貼」政策刺激房地產市場,成交量會明顯上漲,9/10月月份是房價漲幅最高的月份。
11月份
經歷了「金九銀十」樓市供應量會所有下降,同時在經歷前期放量之後,成交量也會明顯降低,房價漲幅或縮小,或者小幅下跌。
12月份
房價漲幅最低,這個時候絕大多數開發商特別是大的開發商都面臨著回款任務,同時12月份是房地產市場促銷最最多的月份。
當然,至於上述的數據只針對於某個城市,如果你想買房就應該先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一些樓市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在做定奪
J. 新房成交量與住宅成交量的區別
親,新房成交量指的是
一手房
的成交量,而住宅成交量指的是一手、二手的總成交量,詳詢菁英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