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用ABC理論分析以下案例,並論述你的看法。
律師解答:
ABC 理論認為, 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 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某種信念(B)所直接引 起。 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這就是因為誘發事件 A 與情緒、行 為結果 C 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 A 的看法、解釋的 B 在作怪。 不同的 B 帶來的 C 大相徑 庭。 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Ⅱ 誰有生產運營的案例,關於庫存案例的ABC分析法,某個公司的案例,最好是出名的,
ABC分類法又巴雷托分析法,它是稱根據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由於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 、B、 C 三類,所以又稱為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昌由義大利經濟學家馬需托首創的,1879年,巴雷托在研究個人的分布狀態時,發現少數人的收入佔全部人口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數人的由入卻只佔一小部分,他將這一關系用圖表示出來,就是著名的巴雷托圖,該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決定一個事物的眾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識別出少數的但對事物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和多數的但對事物影響較少的次要因素。後來巴雷托法被不斷應用於管理的各個方面,1951年,管理學家戴克將其應用於庫存管理,命名為ABC法。1951年-1956年,朱蘭將ABC法引入質量管理,用於質量問題的分析,被稱為排列圖。1963年,德魯克將這一方法推廣到全部社會現象,使ABC法成為企業提高效益的普遍應用的管理方法。
ABC法大致可以分5個步驟。
(1) 收集數據。針對不同的對象和分析內容,收集有關數據。
(2) 統計匯總。
(3) 編制ABC分析表。
(4) ABC分析圖。
(5) 確定重點管理方式。
我們以庫存管理為例來說明ABC法的具體應用,如果我們打算對庫存商品進行年銷售額分析,那麼:
首先,收集各個品目商品的年銷售量,商品單價等數據。
其次,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並按要求進行計算,如計算銷售額、品目數、累計品目數、累計品目百分數、累計銷售額、累計銷售百分烽等。
第三,作ABC分類表。在總品目數不太多的情況下,可以用大排隊的方法將全部品目逐個列表。按銷售額的大小,由高到低對所有品目順序排列;將必要的原始數據和經過統計匯總的數據,如銷售量、銷售額、銷售額百分填入、計算累計品目數、累計品目百分數、累計銷售額、累計銷售額百分數;將累計銷售額為60~80%的前若干品目定為A類;將銷售額為20~30%左右的若干品目定為B類;將其餘的品目定為C類。如果呂目數很多,無法全部排列在表中或沒有必要全部排列出來,可以採用分層的方法,即先按銷售額進行分層,以減少品目欄內的項數,再根據分層的結果將關鍵的A類品目逐個列出來進行重點管理。
表1分層的ABC分析表 按銷售額分層范圍
(千元)
品目數
累計品
目數
累計品目百分數
(%)
銷售額
(千元)
累計
銷售額
(千元)
累計
銷售百分數(%)
分類
結果
≥6
280
260
7.5
5800
5800
69
A
5 - 6
86
346
9.9
500
6300
75
A
4 - 5
55
401
11.7
250
6550
78
B
3 - 4
95
496
14.4
340
6890
82
B
2 - 3
170
666
19.4
420
7310
87
B
1 - 2
352
1018
29.6
410
7720
92
B
≤1
2421
3439
100
670
8390
100
C
第四,以累計品目百分數為橫坐標,累計銷售額百分數為縱坐標,根據ABC分析表中的相關數據,繪ABC分析圖。
表二ABC分類管理策略
A
B
C
管 理 要 點
投入較大力量精心管理,將庫存壓縮到最低水平
按經營方針調節庫存水平
集中大量定貨,以較高的庫存來減少定貨費用
定 貨 方 式
計算每種商品的定貨量,按最優批量定貨批量,採用定期定貨的方式
採用定量定貨方式,當庫存降到最低點時發出定貨,定貨螄為經濟批量
採用雙堆法,用兩個庫位儲存,一個庫位貨發完了,用另一個庫位發,並補充第一個庫位的存貨
定 額 水平
按品種甚至規格控制
按品種大類品種控制
按總金額控制
檢 查 方 式
經常檢查
一般檢查
按年度或季度檢查
統 計 方 法
詳細統計,按品種、規格規定統計項目
一般統計,按大類規定統計項目
按金額統計
第五,根據ABC分析的結果,對ABC三類商品採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ABC分類法還可以應用到質量管理、成本管理和營銷管理等管理的各個方面。
在質量管理中,我們可以利用ABC分析法分析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採取相應的對策,例如,我們列出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包括,外購件的質量、設備的狀況、工藝設計、生產計劃變更、工人的技術水平、工人對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等。我們以縱軸表示由於前幾項因素造成的不合格產品占不合格產品總數的累計百分數,橫軸按造成不合格數量的多少,從大到小順序排列影響產品質量的各個因素。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將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分為A類,B類和C類因素。假設通過分析發現外購件的質量和設備的維修狀況造成產品質量問題的A類因素,那麼我們就應該採取相應措施,對外購件的采購過程嚴格控制,並加強對設備的維修,解決好這兩問題,就可以把質量不合格產品的數量減少80%。
ABC分析法還可以應用在營銷管理中,例如企業在對某一產品的顧客進行分析和管理時,可以根據用戶的購買數量將用戶分成A類用戶,B類用戶和C類用戶。由於A類用戶數量較少。購買量卻占公司產品銷售的80%,企業一般會為A類用戶建立專門的檔案,指派專門的銷售人員負責對A類用戶的銷售業務,提供銷售折扣,定期派人走訪用戶,採用直接銷售的渠道方式,而對數量眾多,但購買量很小,分布分用的C類用戶則可以採取利用中間商,間接銷售的渠道方式。
應當說明的是,應用ABC分析法,一般是將分析對象分成A、B、C類三類。但我們也可以根據分析對象重要性分布的特性和對象的數量的大小分成兩類、或三類以上
Ⅲ 關於ABC分析法的案例,怎麼解答第一題 如何計算累計利潤求高手解答
你寫的第一個等式意思是 A,B,C都沒發生的概率=(A沒發生的概率)*(B沒發生的概率)*(C沒發生的概率) 但是題目只說了A,B,C兩兩相互獨立,沒有說三個相互獨立(一堆事件A_i(i∈I)相互獨立的定義是任選其中有限個事件A_{i_1},,A_{i_n},它們同時發生。
Ⅳ 用情緒abc理論分析以下案例
親愛的樓主:
ABC 理論認為,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 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某種信念(B)所直接引 起.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這就是因為誘發事件 A 與情緒、行 為結果 C 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 A 的看法、解釋的 B 在作怪.不同的 B 帶來的 C 大相徑 庭.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祝您步步高升
Ⅳ 情緒abc理論關於友誼與矛盾分析的案例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Ⅵ 情緒ABC理論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一個年輕人,自我感覺很有才華,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於是便覺得活著沒有意思。有一天他決定跳海,但他剛跳下去就被一個老漁民用漁網撈了起來。
他很生氣,沖著老漁民嚷道:「你什麼意思,把我撈起來干什麼?」
老漁民說道:「年輕人,為什麼跳海呀,你這么年輕多可惜呀!」
於是年輕人就對老人訴說了他懷才不遇的苦衷。
老漁民聽完,說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運氣來了。我正好是治懷才不遇的專家,我幫你治治吧。」
年輕人很詫異,急忙問老漁民醫治之法。
老漁民說:「我有秘訣,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
老漁民說著,順手從沙灘上揀起一粒沙子,往旁邊一扔,說:「年輕人,幫我去把我剛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揀過來,然後我就告訴你。」
年輕人聽了很生氣,說道:「你想耍我呀?這么多沙子,我怎麼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聽了,笑著說:「別生氣,我這還有個條件,如果你滿足了我這個條件,我也告訴你。我這里有一顆珍珠,我把它扔到沙灘上,你去給我找回來。」
很顯然,年輕人輕而易舉地把珍珠揀了過來,交給了老漁民,並很虔誠地說:「老人家,我把珍珠揀過來了,可以告訴我秘訣了吧?」
老漁民一臉安詳,說道:「年輕人,秘訣我已經講完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更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案例二
有一個年輕人失戀了,一直擺脫不了事實的打擊,情緒低落,已經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沒辦法專心工作,因為無法集中精力,頭腦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義。他認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卻沒有收到回報,自己很傻很不幸。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有那麼糟,只是他把自己想像得太糟糕了。在給他做了放鬆訓練,減少了他的緊張情緒之後,心理醫生給他舉了個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這時,你會怎想?"
"我一定很氣憤,他怎麼可以這樣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呢!太沒有禮貌了!"年輕人說。"那我現在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心理醫生接著耐心地繼續問。"哦--原來是個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長凳上放有東西!"年輕人摸摸頭,想了一下,接著說,"謝天謝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書,要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他就慘了!""那你還會對他憤怒嗎?"心理醫生問。"當然不會,他是不小心才壓壞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醫生會心一笑:"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後你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可能是因為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很顯然,讓我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情緒ABC理論的觀點。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積月累,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解釋;C表示個體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結果。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然而,同一件事,人們的看法不同,情緒體驗也不同。
比如,同樣是失戀了,有的人放得下,認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卻傷心欲絕,認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會有愛了。再比如,在找工作面試失敗後,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次面試只是試一試,不過也沒關系,下次可以再來,有的人則可能會想,我精心准備了那麼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麼用啊,人家會怎麼評價我。這兩類人因為對事情的評價不同,他們的情緒體驗當然不同。
對於上面這個失戀的年輕人來說,失戀只是一個誘發事件A,結果C是他情緒低落,生活受到影響,無法專心工作;而導致這個結果的,正是他的認知B--他認為自己付出了一定要收到對方的回報,自己太傻了,太不幸了。假如他換個想法--她這樣不懂愛的女孩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現在她離開可能避免了以後她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那麼他的情緒體驗顯然就不會像現在這么糟糕。
Ⅶ ABC分析法案例
這里有http://ke..com/view/516509.htm
Ⅷ 怎麼用技術分析一隻股票,舉一個例子。隨便分析一隻股票,
技術分析你說有這個太廣,對股票的分析有兩種一種就是你說的技術分析版,另一種就是基本面權分析,你不如說哪種技術分比較好,但各種都不是太完善,當然我首推的波浪理論,均線系統,指標中的MACD,還有量價組合的關系都很重要。可能你好多都不明白,但是我建議你先用用MACD比較明了,以日、周為准較好,但配合更小的時間參數可以解決發生的遲緩問題,很不錯的。這是我十多年的總結,這里是有限的交流,你慢慢的想想會妙用無窮的,要是買到好的個股票還有其它的主法綜合去判斷的,MACD可能還有一些東西有的書上還沒有涉及到的呀,你就去縱橫想想吧,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