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醫葯行業形勢如何
9月醫葯製造業穩健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醫葯製造業2018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03.7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2305.9億元,同比增長11.5%,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79%、20.14%。
分季度來看,醫葯製造業2018年7-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26.4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720.2億元,同比增長5.7%。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23%、9.46%,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
2018年1-9月中國醫葯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醫葯行業來看,國內老齡化、消費升級等帶動醫葯行業的需求市場不斷旺盛,且對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醫葯行業已經進入新的景氣周期,這個新的景氣周期將以創新品種、優質品種、優質企業為主導。
目前政策導向清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兩票制」等醫葯政策調控下,產業結構趨向優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強者恆強。
未來醫葯行業將在存量市場的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帶來的行業的增量發展中穩步前行,龍頭企業在醫葯行業整體保持穩健增長的基礎上,有望享受集中度提升帶來的紅利,保持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的業績增速。
醫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市場需求穩定增長
從全球看,發達經濟體醫葯市場增速回升,新興醫葯市場需求旺盛,生物技術葯物和化學仿製葯在用葯結構中比重提高,為我國醫葯出口帶來新的機遇。從國內看,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醫保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口老齡化和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都將繼續推動醫葯市場較快增長。
2)、技術進步不斷加快
精準醫療、轉化醫學為新葯開發和疾病診療提供了全新方向,基於新靶點、新機制和突破性技術的創新葯不斷出現,腫瘤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新技術轉化步伐加快。醫療器械向智能化、網路化、便攜化方向發展,新型材料廣泛應用,互聯網、健康大數據與醫葯產品、醫療服務緊密結合,產業升級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3)、產業政策更加有利
《中國製造2025》將生物醫葯和高性能醫療器械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國家繼續把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加快培育,「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技計劃繼續實施,將為醫葯工業創新能力、質量品牌、智能製造和綠色發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行業監管持續強化
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施,葯品注冊分類調整,注冊標准提高,審評審批速度加快,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推進,全過程質量監管加強,將促進技術創新、優勝劣汰和產品質量提升。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環保標准提高和監督檢查加強,對醫葯工業綠色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5)、醫改政策不斷完善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及分級診療制度加快推進,市場主導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以「雙信封」制、直接掛網、價格談判、定點生產為主的葯品分類采購政策全面實施,醫保支付標准逐步建立,醫保控費及醫療機構綜合控費措施推行,對醫葯工業發展態勢和競爭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總體上,「十三五」時期醫葯工業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但也要看到,發達國家依靠技術變革與技術突破正在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已在仿製葯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前期支撐我國醫葯工業高速增長的動力正在減弱,各種約束條件不斷強化,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亟需加快增長動能的新舊轉換,醫葯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2. 雲南白葯112億元豪賭上海醫葯,如何看待它的這一選擇
最近,雲南白葯再出新聞,將會以112億入股上海醫葯。
雲南白葯“炒股”虧損8億元人民幣
在此之前,就有新聞稱雲南白葯在前些日子虧了整整8億元人民幣,企業的市值也縮水了近百億,而且還在持續性走低。
了解到的朋友們都知道,自從雲南白葯上市以來,股價從來都是任性上漲的存在,根本無視市場規則,這20多年來以來,雲南白葯的股價更是翻了整整有1000多倍,作為一個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行業巨頭,雲南白葯在這個時候居然出現了巨大虧損。
這一次雲南白葯又花費了112億入股了上海醫葯,成為了該企業的第二大股東,可以說又是一場豪賭。
傳統業務不賺錢,這基本是一個業內的共識,而投資這些新興企業業務無疑會對企業的發展另有幫助,在國內這種情況不只是雲南白葯存在。雲南白葯這次投資的上海醫葯公司也是著名的醫葯業企業,兩者之間的業務實際存在可以合作的點,資本市場將其以股權的合作形式,可以在雙方的業務領域尋求更多的突破,這一次的投資不僅僅只是一股權帶動的投資,更多的是將兩家企業進行合作,和之前傳統意義上的投資還是有所不同的,雲南白葯也在尋求新的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脫離現在的瓶頸期。
3. 上海醫葯這家公司的財報咋樣
上海醫葯最近動作頻頻。先是旗下上葯雲健康獲注資超過10億元;接著,又入股了威斯克生物,這是一家主攻疫苗研發生產和免疫治療公司;後來,旗下的惠永葯物公司完成了A輪融資,金額高達2億人民幣。第一則和第三則是個好消息,畢竟都是錢進來,但第二則的效果如何,投資收益咋樣,還待市場檢驗。
這兩個月,上海醫葯花招頻頻,各種資本運作非常六六六,但最後結果怎麼樣,咱們先不說,只說它本身的實力也就這點,得努力加強啊!希望這通操作真的能夠猛如虎,讓它更上一層樓。
4. 最近三年至2019年業績
讓公司的人統計給你可以了。
5. 2019年申報工人技師在單位的表現及業績成果怎樣寫
我告訴你,2009年申報工人技師在單位的表現及業績成果怎麼寫,這里太小的地方寫不下,我只能告訴你你往好的寫,挑好的說。
6. 2019年1月1日到2019年5月5日業績是87萬,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5月5日業績是160萬同比去年增長率是多少
根據題目,去年5個月的業績是87萬,今年5個月的業績是160萬。業績的增長率可以這樣計算:
(160-87)÷87×100%≈83.9%
根據計算,今年同比去年增長率是83.9%。
7. 2019年一季度壽險市場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1至3月,一季度全行業保費收入同比下降了11.15%,這種情況在保險業已經多年沒有發生過了。記者查閱了從2014年以來的相關數據,發現每年一季度的保費增長均保持在兩位數的速度。2017年為32.45%,而最快的2016年,同比增長為42.18%。一般來說,一季度的業績是全年最顯眼的一個季度,因為每年1月份都有保險公司慣例的「開門紅」沖刺,而今年在防風險嚴監管的氛圍下,行業未能實現「開門紅」,故而影響了一季度的整體業績。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9500.81億元,同比下降18.22%;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61.52億元,同比下降2.39%。具體來說,主要受到去年10月保監會開始實施的134號文影響,使「開門紅」的主力年金型產品受到限制,銷量大幅下降,造成壽險新單業務增長趨緩。以行業標桿,目前上市的4家大型保險公司為例,今年一季度,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的壽險新業務保費同比均有下降,分別下降了35.3%,28.2%,16.6%和49.1%。
盡管一季度總體保費收入呈現出下降態勢,但如果進行更細節的分析,則會看到一些不同的風景。首先,3月份,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已經由負轉正。壽險公司3月原保費收入為3236.85億元,同比增長8.53%,而2月份的同一數據為同比下降21.03%,情況有所改善。
其次,由於近年來行業不斷進行結構調整,期交保費佔比不斷提高,大量的存量業務開始為行業貢獻長期穩定的保費收入。仍以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一季度的續期保費同比收入為例,其分別增加了39.1%、55.9%、60.7%和35.7%。
其三,健康險業務在3月也出現了快速增長,同比增長達到29.4%。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健康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普通較高,健康險保費收入的大幅增加有助於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的改善。
應該看到的是,一季度保險行業銷售數據雖然表現平平,但保險行業前景依舊向好,從行業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到稅收遞延型養老險政策試點落地,一系列政策紅利正逐步釋放,這都將是保險行業的長期利好。
8. 什麼原因導致淪卅大化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呢
由於煙台萬華年產30萬噸TDI裝置投產,春節放假原因導至主要產品價格較同期大幅下滑. 例如TDI平均售價下降65.06%; 另外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開工率不足。綜合因素使得2019年一季度收益每股0.0392元,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9. 2019年10月18日公布第三季度業績的股票有哪些
可以上東方財富,根據業績預增排名,可以看到相關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