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股評家上海姓桂

股評家上海姓桂

發布時間:2021-07-06 21:19:23

1. 清末是否有桂姓大臣

桂中行(?—1895)字履真,江西臨川人,先世賈貴州,遂占籍鎮遠。晚清將領,並善工書畫,尤能畫蘭。清咸豐(公元1851-1861年)年間諸生。
咸、同間,積軍功,為知縣安徽,署合肥、蒙城、阜陽。曾國藩率師征捻,檄中行察勘蒙城圩寨。蒙城故捻藪也,中行單騎歷諸圩,曉以利害,擇良干者為圩長。堅壁清野,寇無所掠。禮接耆老賢士,從詢方略。得通捻奸民簿記之,誅其魁桀數十人,豪猾斂跡。歲餘,威化大行。民陷賊及遠徙者,相率還歸。以功晉知府。調江蘇,筦揚州正陽厘榷。
光緒元年,署徐州,以祖母憂去官。三年,宣城、建平民教閧,焚毀教堂。總督沈葆楨強起中行往治,中行謂:「民倡亂當治如律,然民所以亂,由教堂侵其地。今當令民償教堂財,而教堂還民地。」持數月,卒如中行議。內艱歸,服闋,檄治皖南墾務。皖南兵燹後,客民占墾不輸賦,至是清丈田畝,無問主客。客民噪,捕斬其魁,乃聽命。三歲事竣,增賦鉅萬。九年,補徐州。值水災,興工賑,修堤埝二百餘里。又浚邳州艾山河,築宿遷六塘埝,水患除,民以不飢。治徐十二年,課農勸士,盜賊衰息。擢岳常澧道,數月,遷廣西按察使,復調湖南。二十年,卒。中行所至有聲,官江南最久,民尤愛戴之。附祀徐州曾國藩祠。

桂文燦:字子白。清朝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僕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桂質廷:湖北武昌人,民國三年和民國十二年先後兩次到美國攻讀物理學。民國十三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雅禮大學、沈陽東北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民國十五年赴武昌華中大學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學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武漢大學創辦了電離層電波傳播專業,並籌建了武昌電離層自動垂直探測站和武昌電磁台。1961年10月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正解:桂良非姓桂也,乃是姓瓜爾佳氏。樓上的哪位真是個庸人。

2. 湖南省祁陽縣桂姓家譜

姓氏源流 桂姓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季桂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老大叫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歷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老大桂奕的後代。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 二 遷徙分布 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明朝時期任禮部侍郎官職的 桂碩孫 在高麗末期東去高麗國(現朝鮮)立功被封遂安伯。之後以碩孫為始祖 貫鄉為遂安續世系,再之後以宣川長派、賢派、台山派等22個分派。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天水郡:西漢初置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地區。 2 幽州:漢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東漢的時候治所在薊,及今天的北京市大興縣;晉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唐天寶年間為范陽郡。 3 燕郡:在史書上沒有這個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為燕國,又稱做北燕。 【堂號】 1 民祀堂:宋朝時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銀光祿大夫上柱國,晉司空、清邊總轄使。入宋以後,加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兩個朝代的官,清廉愛民,人民建廟奉祀他。 四 歷史名人 1 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明朝慈溪人。元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教授,罷歸。章士誠、方國珍打算任用他,但隨後都沒有實行。洪武年間被征為公車,授太子正宇。帝經常出御詩叫他對詩,他每一次都能對得很工整。後來被升遷為晉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於是改升為左長史。曾經上書太平十二策。帝又稱他為通儒。因老告還鄉。死後追謚為文裕。著有《清溪》、《清節》、《山西》、《老拙》等作品。 2 桂文燦:字子白。清朝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僕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3 桂質廷:湖北武昌人,民國三年和民國十二年先後兩次到美國攻讀物理學。民國十三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雅禮大學、沈陽東北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民國十五年赴武昌華中大學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學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武漢大學創辦了電離層電波傳播專業,並籌建了武昌電離層自動垂直探測站和武昌電磁台。1961年10月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3. 誰知道桂姓家譜

桂姓
一、姓氏源流
桂(Guì)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因避禍改姓。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東周滅亡後,原王族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姬季眭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眭」,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避禍。長子名奕,改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歷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楨長子桂奕的後代,世代相傳桂姓。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
得姓始祖:姬奕(桂奕)。桂姓源自姬姓,其祖先姬季楨,是周末時期人,是秦博士,被人陷害,他的弟弟姬季眭怕遭牽連,就讓他的四個侄子按自己名「眭」的同音字改姓,分別姓桂、昋、炅、炔。其中他的大兒子改名為桂弈。後來蠶、炅、炔三姓的後世子孫都認祖歸宗,改姓了大房的桂氏。另外,《姓氏考略》指出,桂姓系出姬姓,是魯公族姬季楨的後代。關於桂姓的子孫分布,據歷史資料考證,頭一個以桂為姓的是姬季楨姓的長子桂奕,依照宋「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是在幽州的老家守廬墓。老二昋遷居濟南的朱虛。老三炅遷往濟南的歷山。老四炔移居河南城陽。當時兄弟為了逃難,各奔前程,為桂氏家族的遍布全國各地,找到了注腳。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故桂姓的得姓始祖是姬奕。
二、遷徙分布
(缺)桂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桂姓出自姬姓。周朝末年秦國有博士姬楨,是周朝王室的後代。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姬季楨的也被坑殺了。姬季楨有個弟弟叫作姬季眭,擔心會連累到姬季楨的四個兒子,就要他們改名更姓,遠走他鄉。其中姬季楨的大兒子就以叔名姬季眭的「眭」同音字「桂」為姓,又因為在古代「眭」字和「桂」字通用,稱桂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桂姓。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桂姓早期表現比較岑寂。宋、明以後,情形完全不同,尤以浙江寧波慈溪的桂氏,更在有明一代光彩照人,使源於北方的桂氏家族很快成了江南的名門著姓。為桂氏家族在浙江寧波奠基立業的,應推明朝初年被洪武皇帝御口贊譽為「江南在儒,惟卿一人」的桂彥良。史載,當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戰之時,桂彥良是包山書院的山長,而以滿腹經綸名聞天下。當張士誠和方同珍等人聘其入幕府時,遭到拒絕。明立國後,他才出山入仕,以「有所咨問,對必以正」而著稱。侍彥良的侄子宗儒、宗蕃,者善長文學,且為《永樂大典》的編修人。孫桂恭,著名孝子;彥良從弟桂孟誠,官河源知縣,有治跡。彥良之外的慈溪桂伯諒、桂璉等,也很有名氣。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三、歷史名人
桂 萼:字子實,號古山,江西安仁(今江西東鄉東北)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丹徒知縣,史稱其人性剛使氣,屢忤上官,後調知浙江青田,不赴。用薦起知武康,復忤上官下吏,還遭到御史白簡彈劾。桂萼不但屢忤上官,他和一般的胥吏書手的關系也不協調,這種情況在封建社會中實屬少見。桂萼在縣任職,非常了解縉紳勢家及豪強地主欺隱土地逃避賦役的情況,深知賦役不均給朝廷的統治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因之,他積極致力於均平賦役的工作。然而官豪勢家總是通過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把賦役轉嫁到貧苦農民身上。官豪勢家不但通過詭寄、飛灑等諸種手法欺隱土地,又獨占肥沃的土地,卻只按低稅率交納很少的田租,不願為農民「分糧」和「為里甲均苦」。只要有志於清理賦役積弊改變不公正狀況的州縣正官著手於丈量土地或均平賦役,「勢家即上下夤緣,多方排阻」,使之不能有所作為。桂萼歷次任上,都致力於均平賦役。正嘉之際,他任成安知縣,排除多方阻難,終於完成了清丈土地的工作,成安「原額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頃五十九畝九分」,清丈之後,「均量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頃四分五厘」。丈地之後,桂萼「計畝征糧,民不稱累」,糾正了當地社民享無稅之田、屯民供無田之稅的不合理現象。桂萼看不慣官場中的貪污腐化,痛恨勢家豪強和地方官吏上下勾結、在征賦派役中營私舞弊的各種醜行,這就是桂萼屢忤上官下吏的社會原因。
桂 馥:清朝文字訓詁學家,山東曲阜人。他治學潛心於文字訓詁,曾用40年的時間,研究許慎的《說文解字》,撰寫了《說文義證》50卷。他與同時代的段玉裁齊名,世稱「段桂」。
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明朝慈溪人。元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教授,罷歸。章士誠、方國珍打算任用他,但隨後都沒有實行。洪武年間被征為公車,授太子正宇。帝經常出御詩叫他對詩,他每一次都能對得很工整。後來被升遷為晉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於是改升為左長史。曾經上書太平十二策。帝又稱他為通儒。因老告還鄉。死後追謚為文裕。著有《清溪》、《清節》、《山西》、《老拙》等作品。
桂文燦:字子白。清朝廣東省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僕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桂中行:字履真,江西省臨川人,先世賈貴州,遂占籍鎮遠。為諸生。咸、同間,積軍功,為知縣安徽,署合肥、蒙城、阜陽。曾國籓率師征捻,檄中行察勘蒙城圩寨。蒙城故捻藪也,中行單騎歷諸圩,曉以利害,擇良干者為圩長。堅壁清野,寇無所掠。禮接耆老賢士,從詢方略。得通捻奸民簿記之,誅其魁桀數十人,豪猾斂跡。歲餘,威化大行。民陷賊及遠徙者,相率還歸。以功晉知府。調江蘇,筦揚州正陽厘榷。光緒元年,署徐州,以祖母憂去官。三年,宣城、建平民教閧,焚毀教堂。總督沈葆楨強起中行往治,中行謂:「民倡亂當治如律,然民所以亂,由教堂侵其地。今當令民償教堂財,而教堂還民地。」持數月,卒如中行議。內艱歸,服闋,檄治皖南墾務。皖南兵燹後,客民占墾不輸賦,至是清丈田畝,無問主客。客民噪,捕斬其魁,乃聽命。三歲事竣,增賦鉅萬。九年,補徐州。值水災,興工賑,修堤埝二百餘里。又浚邳州艾山河,築宿遷六塘埝,水患除,民以不飢。治徐十二年,課農勸士,盜賊衰息。擢岳常澧道,數月,遷廣西按察使,復調湖南。二十年,卒。中行所至有聲,官江南最久,民尤愛戴之。附祀徐州曾國籓祠。
桂質廷:湖北省武昌人,民國三年和民國十二年先後兩次到美國攻讀物理學。民國十三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雅禮大學、沈陽東北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民國十五年赴武昌華中大學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學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武漢大學創辦了電離層電波傳播專業,並籌建了武昌電離層自動垂直探測站和武昌電磁台。1961年10月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西漢初置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地區。
幽 州:漢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東漢的時候治所在薊,及今天的北京市大興縣;晉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唐天寶年間為范陽郡。
燕 郡:在史書上沒有這個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為燕國,又稱做北燕。
2、堂號
民祀堂:宋朝時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銀光祿大夫上柱國,晉司空、清邊總轄使。入宋以後,加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兩個朝代的官,清廉愛民,人民建廟奉祀他。
============================================================
【桂姓宗祠通用對聯】
〖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天水;
姓啟桂奕。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桂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棠陰比事;
國學蜚聲。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慈溪人桂萬榮,字夢協,慶元年間進士,官余干縣尉,對豪強嚴而待百姓寬。後歷官建康司理參軍、朝散大夫、寶章閣直學士、常德知府。曾收集古人判案的事例,編成一本書,叫《棠陰比事》。「棠陰」,指周代召公南巡時,曾在甘棠樹下辦案,後用「棠陰」比喻惠政。下聯典指明代安仁人桂萼,字子實,號古山,正德年間進士,嘉靖初年由成安知縣升南京刑部主事。當時,他與張璁同僚,二人意氣相投,一起上疏論大禮,說:「非天子不能議禮;天下有道,禮樂必須自天子出。」又請求稱孝宗朱佑樘(世宗的伯父)為「皇伯考」,稱興獻王朱枯杭(世宗的父親)為「皇考」,深得世宗歡心,很快升任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宰相),參預機密。死後謚文襄。有《桂文襄奏議》、《輿圖記敘》、《經世民事錄》。國學,指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
-----------------------------------------------------------------
〖桂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廷用堪稱良吏;
中行有號青天。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洪武間巢縣令桂廷用,以風節自持,教化大行,民物咸阜。下聯典指清代湖南按察使桂中行,字履真,臨川人。廩生。咸豐間以縣丞從軍。歷任均有聲績。尤慎於折獄。民號曰青天。善八分書,尤工畫蘭。
明代江南大儒;
慈溪古香先生。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太子正字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慈溪人。學識淵博,洪武帝曾說:「江南大儒,惟卿(彥良)一人。」下聯典指明代名儒桂懷英,慈溪人。以博學稱。方孝儒慕其名,學者尊之為「古香先生。」著有《桑榆稿》。
主事議成大禮;
治道首在正心。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桂萼於嘉靖年間任刑部主事,上疏議定大禮,甚合帝意。下聯典指明·桂彥良嘗曰:「論治道在正心,正心在懲忿室欲。」太祖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
-----------------------------------------------------------------
〖桂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折獄成書,棠陰比事;
蒙難守義,桂母達觀。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慈溪人桂萬榮(見《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棠陰比事;國學蜚聲》聯聯釋)。下聯典指宋謝枋得之母桂氏,桂氏尤賢達,自謝枋得逋播,婦與孫幽遠方,處之泰然,無一怨語。人問之,曰:「義所當然也。」人稱為賢母雲。
平盜功高,堅守退藏勁節;
宜民簡政,雅持淡素清風。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國子祭酒桂卿,有惠政,鄉立有廟祀之(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2、堂號介紹)。下聯典指宋代良吏桂南升事典。
參修永樂大典,功高望重;
自著潛心堂集,績顯名揚。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學者桂宗儒、桂宗蕃,為桂彥良的從子,皆善文學,均曾參加《永樂大典》的編修。下聯典指清代舉人、鄖縣知縣桂文燦,字子白,長於考證,所著潛心堂集》,凡四十種。
============================================================
附錄:【桂姓典故、趣事】
〖桂萬榮的《棠陰比事》與古代偵破智慧〗
《孫子兵法》雲:「兵者,詭道也。」唐代李筌注曰:「軍不厭詐。」這是說,用兵的道理在於詭詐,要讓對方摸不清底細。《韓非子·難一》中也有「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的說法。到了小說《三國演義》里,就被羅貫中借曹操之口概括為「兵不厭詐」的四字成語了。用兵之道,不厭詐偽;偵破之道,也是如此。宋代桂萬榮編撰的《棠陰比事》,其中有些案例,就反映了古人在這個方面的智慧。
《棠陰比事》是繼五代和凝、和×父子編撰的《疑獄集》,與宋代鄭克編撰的《折獄龜鑒》之後,又一部記述訴訟活動的書籍。桂萬榮,史書無傳,因此很難查考他的生平事跡。據他在《棠陰比事後序》中所署的職銜,是「朝散大夫、新除直寶章閣、知常德府」,時間是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即公元一二三四年。成書的時間,據他在《棠陰比事序》中說,是「歲在重光協洽」,這是指辛未之歲,也就是南宋寧宗嘉定四年,即公元一二一一年。《前序》《後序》的書寫時間相隔二十四年之久。至於桂氏的其他方面,我們就所知甚少了。
關於《棠陰比事》的命名,「棠陰」即「棠蔭」,系取自《詩經·召南·甘棠》。其詩三章,每章三句,是一首贊美召伯聽訟的詩。甘棠,即杜梨,又名棠梨,葉圓而有尖,花呈水紅色,果實扁圓而小,累累枝頭,味酸甜。因為甘棠枝幹高大,所以古代常在社前種植,稱為社木。古代的社,是聽訟斷案的場所,也是敬奉大地之神與五穀之神的地方,因此又稱社稷。傳說召伯曾在社前的甘棠樹蔭之下聽訟斷案,公正無私,人們愛戴他,便唱這首《甘棠》,表示要愛護社前的樹木,用來寄託對召伯的懷念。「比事」二字,據桂氏在《序》中說,是「比事屬詞」的意思,也就是排比事類,連綴文辭的意思。
《棠陰比事》中,反映偵破智慧的案例十分突出,如《彥超虛盜》《道讓詐囚》《柳設榜牒》《楊津獲絹》《裴命急吐》等。下面我們就針對上述五個案例做些介紹分析
--------------------------------------------------------------------------------
【中國人民解放軍桂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桂生芳少將
桂生芳(1915-1999),陝西省咸陽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
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6軍游擊隊分隊長、騎兵團連指導員。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戰役。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後任中共新正縣委軍事部部長,關中軍分區獨立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留守兵團衛生處兼野戰醫院政治委員。1939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叄邊軍分區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龍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東北野戰軍獨立9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160師政治部主任,獨立207師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隊1師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公安第1師政治委員。回國後,任公安軍警衛師政治委員,公安軍第1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1959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後歷任第一防化兵學校政治委員,總參謀部防化學兵部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備區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2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桂紹忠少將
桂紹忠(1916-——),安徽省霍丘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31軍73師團衛生所看護長,衛生所所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衛生所軍醫、衛生隊副隊長,太行軍區第1軍分區衛生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衛生部部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衛生部部長,第4兵團衛生部部長。參加了淮海,渡江、廣東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後勤部副政委兼衛生部部長。回國後,任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校長。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軍事系。後任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桂紹彬少將
桂紹彬(1916-——),安徽省六安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73師218團營部書記,紅31軍91師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司令部政治指導員,第772團政治處宣教股股長,第386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太岳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神頭嶺戰斗、響堂鋪戰斗、百團大戰。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8縱政治部主任,第18兵團60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太原、扶□、西南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川西軍區副政治委員,海軍航空學校政治委員,中南軍區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海軍南海艦隊第二政治委員,海軍第三研究院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顧問。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
【中國人民解放軍桂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桂全智中將
桂全智(1943-——),四川省重慶市(今直轄市)江北區人。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戰士、排長、參謀,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步兵第149師參謀長、師長,陸軍第13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軍長。2000年12月任成都軍區參謀長,2002年1月任解放軍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2001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http://bk..com/view/670263.htm

4. 「桂」這個姓氏從何而來啊

桂姓 一、姓氏源流 桂(Guì)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因避禍改姓。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東周滅亡後,原王族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姬季眭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眭」,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避禍。長子名奕,改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歷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楨長子桂奕的後代,世代相傳桂姓。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 得姓始祖:姬奕(桂奕)。桂姓源自姬姓,其祖先姬季楨,是周末時期人,是秦博士,被人陷害,他的弟弟姬季眭怕遭牽連,就讓他的四個侄子按自己名「眭」的同音字改姓,分別姓桂、昋、炅、炔。其中他的大兒子改名為桂弈。後來蠶、炅、炔三姓的後世子孫都認祖歸宗,改姓了大房的桂氏。另外,《姓氏考略》指出,桂姓系出姬姓,是魯公族姬季楨的後代。關於桂姓的子孫分布,據歷史資料考證,頭一個以桂為姓的是姬季楨姓的長子桂奕,依照宋「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是在幽州的老家守廬墓。老二昋遷居濟南的朱虛。老三炅遷往濟南的歷山。老四炔移居河南城陽。當時兄弟為了逃難,各奔前程,為桂氏家族的遍布全國各地,找到了注腳。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故桂姓的得姓始祖是姬奕。 二、遷徙分布 (缺)桂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桂姓出自姬姓。周朝末年秦國有博士姬楨,是周朝王室的後代。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姬季楨的也被坑殺了。姬季楨有個弟弟叫作姬季眭,擔心會連累到姬季楨的四個兒子,就要他們改名更姓,遠走他鄉。其中姬季楨的大兒子就以叔名姬季眭的「眭」同音字「桂」為姓,又因為在古代「眭」字和「桂」字通用,稱桂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桂姓。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桂姓早期表現比較岑寂。宋、明以後,情形完全不同,尤以浙江寧波慈溪的桂氏,更在有明一代光彩照人,使源於北方的桂氏家族很快成了江南的名門著姓。為桂氏家族在浙江寧波奠基立業的,應推明朝初年被洪武皇帝御口贊譽為「江南在儒,惟卿一人」的桂彥良。史載,當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戰之時,桂彥良是包山書院的山長,而以滿腹經綸名聞天下。當張士誠和方同珍等人聘其入幕府時,遭到拒絕。明立國後,他才出山入仕,以「有所咨問,對必以正」而著稱。侍彥良的侄子宗儒、宗蕃,者善長文學,且為《永樂大典》的編修人。孫桂恭,著名孝子;彥良從弟桂孟誠,官河源知縣,有治跡。彥良之外的慈溪桂伯諒、桂璉等,也很有名氣。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三、歷史名人 桂萼:字子實,號古山,江西安仁(今江西東鄉東北)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丹徒知縣,史稱其人性剛使氣,屢忤上官,後調知浙江青田,不赴。用薦起知武康,復忤上官下吏,還遭到御史白簡彈劾。桂萼不但屢忤上官,他和一般的胥吏書手的關系也不協調,這種情況在封建社會中實屬少見。桂萼在縣任職,非常了解縉紳勢家及豪強地主欺隱土地逃避賦役的情況,深知賦役不均給朝廷的統治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因之,他積極致力於均平賦役的工作。然而官豪勢家總是通過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把賦役轉嫁到貧苦農民身上。官豪勢家不但通過詭寄、飛灑等諸種手法欺隱土地,又獨占肥沃的土地,卻只按低稅率交納很少的田租,不願為農民「分糧」和「為里甲均苦」。只要有志於清理賦役積弊改變不公正狀況的州縣正官著手於丈量土地或均平賦役,「勢家即上下夤緣,多方排阻」,使之不能有所作為。桂萼歷次任上,都致力於均平賦役。正嘉之際,他任成安知縣,排除多方阻難,終於完成了清丈土地的工作,成安「原額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頃五十九畝九分」,清丈之後,「均量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頃四分五厘」。丈地之後,桂萼「計畝征糧,民不稱累」,糾正了當地社民享無稅之田、屯民供無田之稅的不合理現象。桂萼看不慣官場中的貪污腐化,痛恨勢家豪強和地方官吏上下勾結、在征賦派役中營私舞弊的各種醜行,這就是桂萼屢忤上官下吏的社會原因。 桂馥:清朝文字訓詁學家,山東曲阜人。他治學潛心於文字訓詁,曾用40年的時間,研究許慎的《說文解字》,撰寫了《說文義證》50卷。他與同時代的段玉裁齊名,世稱「段桂」。 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明朝慈溪人。元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教授,罷歸。章士誠、方國珍打算任用他,但隨後都沒有實行。洪武年間被征為公車,授太子正宇。帝經常出御詩叫他對詩,他每一次都能對得很工整。後來被升遷為晉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於是改升為左長史。曾經上書太平十二策。帝又稱他為通儒。因老告還鄉。死後追謚為文裕。著有《清溪》、《清節》、《山西》、《老拙》等作品。 桂文燦:字子白。清朝廣東省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僕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桂中行:字履真,江西省臨川人,先世賈貴州,遂占籍鎮遠。為諸生。咸、同間,積軍功,為知縣安徽,署合肥、蒙城、阜陽。曾國籓率師征捻,檄中行察勘蒙城圩寨。蒙城故捻藪也,中行單騎歷諸圩,曉以利害,擇良干者為圩長。堅壁清野,寇無所掠。禮接耆老賢士,從詢方略。得通捻奸民簿記之,誅其魁桀數十人,豪猾斂跡。歲餘,威化大行。民陷賊及遠徙者,相率還歸。以功晉知府。調江蘇,筦揚州正陽厘榷。光緒元年,署徐州,以祖母憂去官。三年,宣城、建平民教閧,焚毀教堂。總督沈葆楨強起中行往治,中行謂:「民倡亂當治如律,然民所以亂,由教堂侵其地。今當令民償教堂財,而教堂還民地。」持數月,卒如中行議。內艱歸,服闋,檄治皖南墾務。皖南兵燹後,客民占墾不輸賦,至是清丈田畝,無問主客。客民噪,捕斬其魁,乃聽命。三歲事竣,增賦鉅萬。九年,補徐州。值水災,興工賑,修堤埝二百餘里。又浚邳州艾山河,築宿遷六塘埝,水患除,民以不飢。治徐十二年,課農勸士,盜賊衰息。擢岳常澧道,數月,遷廣西按察使,復調湖南。二十年,卒。中行所至有聲,官江南最久,民尤愛戴之。附祀徐州曾國籓祠。 桂質廷:湖北省武昌人,民國三年和民國十二年先後兩次到美國攻讀物理學。民國十三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雅禮大學、沈陽東北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民國十五年赴武昌華中大學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學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武漢大學創辦了電離層電波傳播專業,並籌建了武昌電離層自動垂直探測站和武昌電磁台。1961年10月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西漢初置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地區。 幽州:漢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東漢的時候治所在薊,及今天的北京市大興縣;晉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唐天寶年間為范陽郡。 燕郡:在史書上沒有這個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為燕國,又稱做北燕。 2、堂號 民祀堂:宋朝時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銀光祿大夫上柱國,晉司空、清邊總轄使。入宋以後,加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兩個朝代的官,清廉愛民,人民建廟奉祀他。

5. 湖南省祁陽縣桂姓的由來

姓氏源流
桂姓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季桂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老大叫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歷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老大桂奕的後代。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
二 遷徙分布
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明朝時期任禮部侍郎官職的 桂碩孫 在高麗末期東去高麗國(現朝鮮)立功被封遂安伯。之後以碩孫為始祖 貫鄉為遂安續世系,再之後以宣川長派、賢派、台山派等22個分派。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天水郡:西漢初置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地區。
2 幽州:漢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東漢的時候治所在薊,及今天的北京市大興縣;晉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唐天寶年間為范陽郡。
3 燕郡:在史書上沒有這個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為燕國,又稱做北燕。
【堂號】
1 民祀堂:宋朝時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銀光祿大夫上柱國,晉司空、清邊總轄使。入宋以後,加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兩個朝代的官,清廉愛民,人民建廟奉祀他。
四 歷史名人
1 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明朝慈溪人。元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教授,罷歸。章士誠、方國珍打算任用他,但隨後都沒有實行。洪武年間被征為公車,授太子正宇。帝經常出御詩叫他對詩,他每一次都能對得很工整。後來被升遷為晉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於是改升為左長史。曾經上書太平十二策。帝又稱他為通儒。因老告還鄉。死後追謚為文裕。著有《清溪》、《清節》、《山西》、《老拙》等作品。
2 桂文燦:字子白。清朝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僕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3 桂質廷:湖北武昌人,民國三年和民國十二年先後兩次到美國攻讀物理學。民國十三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雅禮大學、沈陽東北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民國十五年赴武昌華中大學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學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武漢大學創辦了電離層電波傳播專業,並籌建了武昌電離層自動垂直探測站和武昌電磁台。1961年10月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6. 安徽貴池桂姓的來源

一、姓氏源流

桂(Guì)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因避禍改姓。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東周滅亡後,原王族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姬季眭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眭」,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避禍。長子名奕,改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歷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楨長子桂奕的後代,世代相傳桂姓。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
得姓始祖:姬奕(桂奕)。桂姓源自姬姓,其祖先姬季楨,是周末時期人,是秦博士,被人陷害,他的弟弟姬季眭怕遭牽連,就讓他的四個侄子按自己名「眭」的同音字改姓,分別姓桂、昋、炅、炔。其中他的大兒子改名為桂弈。後來蠶、炅、炔三姓的後世子孫都認祖歸宗,改姓了大房的桂氏。另外,《姓氏考略》指出,桂姓系出姬姓,是魯公族姬季楨的後代。關於桂姓的子孫分布,據歷史資料考證,頭一個以桂為姓的是姬季楨姓的長子桂奕,依照宋「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是在幽州的老家守廬墓。老二昋遷居濟南的朱虛。老三炅遷往濟南的歷山。老四炔移居河南城陽。當時兄弟為了逃難,各奔前程,為桂氏家族的遍布全國各地,找到了注腳。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故桂姓的得姓始祖是姬奕。

二、遷徙分布

(缺)桂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桂姓出自姬姓。周朝末年秦國有博士姬楨,是周朝王室的後代。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姬季楨的也被坑殺了。姬季楨有個弟弟叫作姬季眭,擔心會連累到姬季楨的四個兒子,就要他們改名更姓,遠走他鄉。其中姬季楨的大兒子就以叔名姬季眭的「眭」同音字「桂」為姓,又因為在古代「眭」字和「桂」字通用,稱桂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桂姓。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桂姓早期表現比較岑寂。宋、明以後,情形完全不同,尤以浙江寧波慈溪的桂氏,更在有明一代光彩照人,使源於北方的桂氏家族很快成了江南的名門著姓。為桂氏家族在浙江寧波奠基立業的,應推明朝初年被洪武皇帝御口贊譽為「江南在儒,惟卿一人」的桂彥良。史載,當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戰之時,桂彥良是包山書院的山長,而以滿腹經綸名聞天下。當張士誠和方同珍等人聘其入幕府時,遭到拒絕。明立國後,他才出山入仕,以「有所咨問,對必以正」而著稱。侍彥良的侄子宗儒、宗蕃,者善長文學,且為《永樂大典》的編修人。孫桂恭,著名孝子;彥良從弟桂孟誠,官河源知縣,有治跡。彥良之外的慈溪桂伯諒、桂璉等,也很有名氣。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三、歷史名人

桂 萼:字子實,號古山,江西安仁(今江西東鄉東北)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丹徒知縣,史稱其人性剛使氣,屢忤上官,後調知浙江青田,不赴。用薦起知武康,復忤上官下吏,還遭到御史白簡彈劾。桂萼不但屢忤上官,他和一般的胥吏書手的關系也不協調,這種情況在封建社會中實屬少見。桂萼在縣任職,非常了解縉紳勢家及豪強地主欺隱土地逃避賦役的情況,深知賦役不均給朝廷的統治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因之,他積極致力於均平賦役的工作。然而官豪勢家總是通過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把賦役轉嫁到貧苦農民身上。官豪勢家不但通過詭寄、飛灑等諸種手法欺隱土地,又獨占肥沃的土地,卻只按低稅率交納很少的田租,不願為農民「分糧」和「為里甲均苦」。只要有志於清理賦役積弊改變不公正狀況的州縣正官著手於丈量土地或均平賦役,「勢家即上下夤緣,多方排阻」,使之不能有所作為。桂萼歷次任上,都致力於均平賦役。正嘉之際,他任成安知縣,排除多方阻難,終於完成了清丈土地的工作,成安「原額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頃五十九畝九分」,清丈之後,「均量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頃四分五厘」。丈地之後,桂萼「計畝征糧,民不稱累」,糾正了當地社民享無稅之田、屯民供無田之稅的不合理現象。桂萼看不慣官場中的貪污腐化,痛恨勢家豪強和地方官吏上下勾結、在征賦派役中營私舞弊的各種醜行,這就是桂萼屢忤上官下吏的社會原因。

桂 馥:清朝文字訓詁學家,山東曲阜人。他治學潛心於文字訓詁,曾用40年的時間,研究許慎的《說文解字》,撰寫了《說文義證》50卷。他與同時代的段玉裁齊名,世稱「段桂」。

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明朝慈溪人。元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教授,罷歸。章士誠、方國珍打算任用他,但隨後都沒有實行。洪武年間被征為公車,授太子正宇。帝經常出御詩叫他對詩,他每一次都能對得很工整。後來被升遷為晉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於是改升為左長史。曾經上書太平十二策。帝又稱他為通儒。因老告還鄉。死後追謚為文裕。著有《清溪》、《清節》、《山西》、《老拙》等作品。

桂文燦:字子白。清朝廣東省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僕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桂中行:字履真,江西省臨川人,先世賈貴州,遂占籍鎮遠。為諸生。咸、同間,積軍功,為知縣安徽,署合肥、蒙城、阜陽。曾國籓率師征捻,檄中行察勘蒙城圩寨。蒙城故捻藪也,中行單騎歷諸圩,曉以利害,擇良干者為圩長。堅壁清野,寇無所掠。禮接耆老賢士,從詢方略。得通捻奸民簿記之,誅其魁桀數十人,豪猾斂跡。歲餘,威化大行。民陷賊及遠徙者,相率還歸。以功晉知府。調江蘇,筦揚州正陽厘榷。光緒元年,署徐州,以祖母憂去官。三年,宣城、建平民教閧,焚毀教堂。總督沈葆楨強起中行往治,中行謂:「民倡亂當治如律,然民所以亂,由教堂侵其地。今當令民償教堂財,而教堂還民地。」持數月,卒如中行議。內艱歸,服闋,檄治皖南墾務。皖南兵燹後,客民占墾不輸賦,至是清丈田畝,無問主客。客民噪,捕斬其魁,乃聽命。三歲事竣,增賦鉅萬。九年,補徐州。值水災,興工賑,修堤埝二百餘里。又浚邳州艾山河,築宿遷六塘埝,水患除,民以不飢。治徐十二年,課農勸士,盜賊衰息。擢岳常澧道,數月,遷廣西按察使,復調湖南。二十年,卒。中行所至有聲,官江南最久,民尤愛戴之。附祀徐州曾國籓祠。

桂質廷:湖北省武昌人,民國三年和民國十二年先後兩次到美國攻讀物理學。民國十三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雅禮大學、沈陽東北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民國十五年赴武昌華中大學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學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武漢大學創辦了電離層電波傳播專業,並籌建了武昌電離層自動垂直探測站和武昌電磁台。1961年10月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西漢初置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地區。
幽 州:漢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東漢的時候治所在薊,及今天的北京市大興縣;晉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唐天寶年間為范陽郡。
燕 郡:在史書上沒有這個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為燕國,又稱做北燕。

2、堂號
民祀堂:宋朝時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銀光祿大夫上柱國,晉司空、清邊總轄使。入宋以後,加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兩個朝代的官,清廉愛民,人民建廟奉祀他。

五、桂姓宗祠通用對聯

〖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天水;
姓啟桂奕。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桂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棠陰比事;
國學蜚聲。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慈溪人桂萬榮,字夢協,慶元年間進士,官余干縣尉,對豪強嚴而待百姓寬。後歷官建康司理參軍、朝散大夫、寶章閣直學士、常德知府。曾收集古人判案的事例,編成一本書,叫《棠陰比事》。「棠陰」,指周代召公南巡時,曾在甘棠樹下辦案,後用「棠陰」比喻惠政。下聯典指明代安仁人桂萼,字子實,號古山,正德年間進士,嘉靖初年由成安知縣升南京刑部主事。當時,他與張璁同僚,二人意氣相投,一起上疏論大禮,說:「非天子不能議禮;天下有道,禮樂必須自天子出。」又請求稱孝宗朱佑樘(世宗的伯父)為「皇伯考」,稱興獻王朱枯杭(世宗的父親)為「皇考」,深得世宗歡心,很快升任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宰相),參預機密。死後謚文襄。有《桂文襄奏議》、《輿圖記敘》、《經世民事錄》。國學,指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
-----------------------------------------------------------------
〖桂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廷用堪稱良吏;
中行有號青天。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洪武間巢縣令桂廷用,以風節自持,教化大行,民物咸阜。下聯典指清代湖南按察使桂中行,字履真,臨川人。廩生。咸豐間以縣丞從軍。歷任均有聲績。尤慎於折獄。民號曰青天。善八分書,尤工畫蘭。
明代江南大儒;
慈溪古香先生。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太子正字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慈溪人。學識淵博,洪武帝曾說:「江南大儒,惟卿(彥良)一人。」下聯典指明代名儒桂懷英,慈溪人。以博學稱。方孝孺慕其名,學者尊之為「古香先生。」著有《桑榆稿》。
主事議成大禮;
治道首在正心。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桂萼於嘉靖年間任刑部主事,上疏議定大禮,甚合帝意。下聯典指明·桂彥良嘗曰:「論治道在正心,正心在懲忿室欲。」太祖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
-----------------------------------------------------------------
〖桂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折獄成書,棠陰比事;
蒙難守義,桂母達觀。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慈溪人桂萬榮(見《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棠陰比事;國學蜚聲》聯聯釋)。下聯典指宋謝枋得之母桂氏,桂氏尤賢達,自謝枋得逋播,婦與孫幽遠方,處之泰然,無一怨語。人問之,曰:「義所當然也。」人稱為賢母雲。
平盜功高,堅守退藏勁節;
宜民簡政,雅持淡素清風。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國子祭酒桂卿,有惠政,鄉立有廟祀之(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2、堂號介紹)。下聯典指宋代良吏桂南升事典。
參修永樂大典,功高望重;
自著潛心堂集,績顯名揚。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學者桂宗儒、桂宗蕃,為桂彥良的從子,皆善文學,均曾參加《永樂大典》的編修。下聯典指清代舉人、鄖縣知縣桂文燦,字子白,長於考證,所著潛心堂集》,凡四十種。

六、桂姓典故、趣事

〖桂萬榮的《棠陰比事》與古代偵破智慧〗

《孫子兵法》雲:「兵者,詭道也。」唐代李筌注曰:「軍不厭詐。」這是說,用兵的道理在於詭詐,要讓對方摸不清底細。《韓非子·難一》中也有「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的說法。到了小說《三國演義》里,就被羅貫中借曹操之口概括為「兵不厭詐」的四字成語了。用兵之道,不厭詐偽;偵破之道,也是如此。宋代桂萬榮編撰的《棠陰比事》,其中有些案例,就反映了古人在這個方面的智慧。
《棠陰比事》是繼五代和凝、和×父子編撰的《疑獄集》,與宋代鄭克編撰的《折獄龜鑒》之後,又一部記述訴訟活動的書籍。桂萬榮,史書無傳,因此很難查考他的生平事跡。據他在《棠陰比事後序》中所署的職銜,是「朝散大夫、新除直寶章閣、知常德府」,時間是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即公元一二三四年。成書的時間,據他在《棠陰比事序》中說,是「歲在重光協洽」,這是指辛未之歲,也就是南宋寧宗嘉定四年,即公元一二一一年。《前序》《後序》的書寫時間相隔二十四年之久。至於桂氏的其他方面,我們就所知甚少了。
關於《棠陰比事》的命名,「棠陰」即「棠蔭」,系取自《詩經·召南·甘棠》。其詩三章,每章三句,是一首贊美召伯聽訟的詩。甘棠,即杜梨,又名棠梨,葉圓而有尖,花呈水紅色,果實扁圓而小,累累枝頭,味酸甜。因為甘棠枝幹高大,所以古代常在社前種植,稱為社木。古代的社,是聽訟斷案的場所,也是敬奉大地之神與五穀之神的地方,因此又稱社稷。傳說召伯曾在社前的甘棠樹蔭之下聽訟斷案,公正無私,人們愛戴他,便唱這首《甘棠》,表示要愛護社前的樹木,用來寄託對召伯的懷念。「比事」二字,據桂氏在《序》中說,是「比事屬詞」的意思,也就是排比事類,連綴文辭的意思。
《棠陰比事》中,反映偵破智慧的案例十分突出,如《彥超虛盜》《道讓詐囚》《柳設榜牒》《楊津獲絹》《裴命急吐》等。下面我們就針對上述五個案例做些介紹分析。
--------------------------------------------------------------------------------
七、中國人民解放軍桂姓將軍

桂生芳少將
桂生芳(1915-1999),陝西省咸陽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6軍游擊隊分隊長、騎兵團連指導員。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戰役。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後任中共新正縣委軍事部部長,關中軍分區獨立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留守兵團衛生處兼野戰醫院政治委員。1939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叄邊軍分區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龍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東北野戰軍獨立9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160師政治部主任,獨立207師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隊1師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公安第1師政治委員。回國後,任公安軍警衛師政治委員,公安軍第1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1959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後歷任第一防化兵學校政治委員,總參謀部防化學兵部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備區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2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桂紹忠少將
桂紹忠(1916-——),安徽省霍丘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31軍73師團衛生所看護長,衛生所所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衛生所軍醫、衛生隊副隊長,太行軍區第1軍分區衛生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衛生部部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衛生部部長,第4兵團衛生部部長。參加了淮海,渡江、廣東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後勤部副政委兼衛生部部長。回國後,任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校長。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軍事系。後任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桂紹彬少將
桂紹彬(1916-——),安徽省六安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73師218團營部書記,紅31軍91師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司令部政治指導員,第772團政治處宣教股股長,第386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太岳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神頭嶺戰斗、響堂鋪戰斗、百團大戰。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8縱政治部主任,第18兵團60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太原、扶□、西南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川西軍區副政治委員,海軍航空學校政治委員,中南軍區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海軍南海艦隊第二政治委員,海軍第三研究院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顧問。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桂全智中將
桂全智(1943-——),四川省重慶市(今直轄市)江北區人。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戰士、排長、參謀,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步兵第149師參謀長、師長,陸軍第13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軍長。2000年12月任成都軍區參謀長,2002年1月任解放軍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2001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7. 桂 這個姓氏起源於那個朝代及其簡歷以及有關故事

桂姓來源有兩支,古桂國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古桂國。古桂國在今湖南桂陽,以國為氏。源出不明,後裔不詳。
第二支系自姬姓。秦時博士季楨,為魯國公族季孫氏之後。秦始皇焚書坑儒,季楨被殺,弟季眭懼禍,命四子用其名字的音為姓。其中,伯曰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仲昋突曰,遷居濟南朱虛;叔曰炅獎,居住於齊國歷山;季曰炔奘,移居河南陽城。五代紛亂時,南渡散居廣信等郡。後來,子孫都認祖歸宗,改姓了長子的桂氏。姬姓桂氏的歷史有2200多年。
桂姓一族是比較單純的群體。清初,滿洲人紛紛改為漢姓,蒙古八旗姓桂車特氏集體改為桂氏。西南地區的苗、土家、布依、傈僳等民族中出現桂姓,多為漢人融入當地的土著帶去的。
當今桂姓人口約有39萬,是中國第218位姓氏。湖南、安徽、湖北三省的桂姓佔全國桂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江蘇、重慶、河南、江西、山東等地。湖南為桂姓第一大省,佔全國桂姓總人口的36%。

8. 桂姓發源地及來歷

一 姓氏源流 桂姓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季胿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老大叫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歷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老大桂奕的後代。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 二 遷徙分布 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明朝時期任禮部侍郎官職的 桂碩孫 在高麗末期東去高麗國(現朝鮮)立功被封遂安伯。之後以碩孫為始祖 貫鄉為遂安續世系,再之後以宣川長派、賢派、台山派等22個分派。 三 郡望堂號:【郡望】 1 天水郡:西漢初置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地區。 2 幽州:漢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東漢的時候治所在薊,及今天的北京市大興縣;晉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唐天寶年間為范陽郡。 3 燕郡:在史書上沒有這個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為燕國,又稱做北燕。【堂號】 1 民祀堂:宋朝時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銀光祿大夫上柱國,晉司空、清邊總轄使。入宋以後,加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兩個朝代的官,清廉愛民,人民建廟奉祀他。 四 歷史名人 1 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明朝慈溪人。元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教授,罷歸。章士誠、方國珍打算任用他,但隨後都沒有實行。洪武年間被征為公車,授太子正宇。帝經常出御詩叫他對詩,他每一次都能對得很工整。後來被升遷為晉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於是改升為左長史。曾經上書太平十二策。帝又稱他為通儒。因老告還鄉。死後追謚為文裕。著有《清溪》、《清節》、《山西》、《老拙》等作品。 2 桂文燦:字子白。清朝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僕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3 桂質廷:湖北武昌人,民國三年和民國十二年先後兩次到美國攻讀物理學。民國十三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雅禮大學、沈陽東北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民國十五年赴武昌華中大學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學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武漢大學創辦了電離層電波傳播專業,並籌建了武昌電離層自動垂直探測站和武昌電磁台。1961年10月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現在四川省的宣漢縣內也出現有姓桂的,這個姓氏不知是從何處來的,但是歷史很久了,有抗美援朝的時候有一個將軍也叫桂某某,名字不詳,這個人也是宣漢的。。》《桂新明:中國民生銀行某行長

9. 百家講壇 桂姓氏起源

《百家講壇》並無講到桂姓氏。
桂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08位。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因避禍改姓。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東周滅亡後,原王族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姬季眭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眭」,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避禍。長子名奕,改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歷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楨長子桂奕的後代,世代相傳桂姓。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及河南汝州等地區。
《百家講壇》裡面的姓氏解讀屬於系列講座《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目前已經推出三部共計六十八講,暫時還沒涉及到桂姓的解讀。也許後續節目會講到。

10. 「桂」姓氏的由來

桂姓
一、姓氏源流

桂(Guì)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後裔,因避禍改姓。據《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東周滅亡後,原王族周王的後裔姬季楨曾經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殺害了。姬季楨的弟弟姬季眭為了逃避株連的命運,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讀音「眭」,將姬季楨的四個兒子更改姓名避禍。長子名奕,改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墳墓;老二叫昋突,遷居濟南朱虛;老三叫炅獎,居住於齊國歷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陽城。於是有了桂、昋、炅、炔四個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楨長子桂奕的後代,世代相傳桂姓。上面所說的四個姓,字雖然不同,但是音卻是相同的,為同宗同源。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
得姓始祖:姬奕(桂奕)。桂姓源自姬姓,其祖先姬季楨,是周末時期人,是秦博士,被人陷害,他的弟弟姬季眭怕遭牽連,就讓他的四個侄子按自己名「眭」的同音字改姓,分別姓桂、昋、炅、炔。其中他的大兒子改名為桂弈。後來蠶、炅、炔三姓的後世子孫都認祖歸宗,改姓了大房的桂氏。另外,《姓氏考略》指出,桂姓系出姬姓,是魯公族姬季楨的後代。關於桂姓的子孫分布,據歷史資料考證,頭一個以桂為姓的是姬季楨姓的長子桂奕,依照宋「桂氏家乘序」的記載,是在幽州的老家守廬墓。老二昋遷居濟南的朱虛。老三炅遷往濟南的歷山。老四炔移居河南城陽。當時兄弟為了逃難,各奔前程,為桂氏家族的遍布全國各地,找到了注腳。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故桂姓的得姓始祖是姬奕。

二、遷徙分布

(缺)桂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桂姓出自姬姓。周朝末年秦國有博士姬楨,是周朝王室的後代。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姬季楨的也被坑殺了。姬季楨有個弟弟叫作姬季眭,擔心會連累到姬季楨的四個兒子,就要他們改名更姓,遠走他鄉。其中姬季楨的大兒子就以叔名姬季眭的「眭」同音字「桂」為姓,又因為在古代「眭」字和「桂」字通用,稱桂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桂姓。五代的時候,四姓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廣信、上饒等地區。桂姓早期表現比較岑寂。宋、明以後,情形完全不同,尤以浙江寧波慈溪的桂氏,更在有明一代光彩照人,使源於北方的桂氏家族很快成了江南的名門著姓。為桂氏家族在浙江寧波奠基立業的,應推明朝初年被洪武皇帝御口贊譽為「江南在儒,惟卿一人」的桂彥良。史載,當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戰之時,桂彥良是包山書院的山長,而以滿腹經綸名聞天下。當張士誠和方同珍等人聘其入幕府時,遭到拒絕。明立國後,他才出山入仕,以「有所咨問,對必以正」而著稱。侍彥良的侄子宗儒、宗蕃,者善長文學,且為《永樂大典》的編修人。孫桂恭,著名孝子;彥良從弟桂孟誠,官河源知縣,有治跡。彥良之外的慈溪桂伯諒、桂璉等,也很有名氣。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三、歷史名人

桂 萼:字子實,號古山,江西安仁(今江西東鄉東北)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丹徒知縣,史稱其人性剛使氣,屢忤上官,後調知浙江青田,不赴。用薦起知武康,復忤上官下吏,還遭到御史白簡彈劾。桂萼不但屢忤上官,他和一般的胥吏書手的關系也不協調,這種情況在封建社會中實屬少見。桂萼在縣任職,非常了解縉紳勢家及豪強地主欺隱土地逃避賦役的情況,深知賦役不均給朝廷的統治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因之,他積極致力於均平賦役的工作。然而官豪勢家總是通過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把賦役轉嫁到貧苦農民身上。官豪勢家不但通過詭寄、飛灑等諸種手法欺隱土地,又獨占肥沃的土地,卻只按低稅率交納很少的田租,不願為農民「分糧」和「為里甲均苦」。只要有志於清理賦役積弊改變不公正狀況的州縣正官著手於丈量土地或均平賦役,「勢家即上下夤緣,多方排阻」,使之不能有所作為。桂萼歷次任上,都致力於均平賦役。正嘉之際,他任成安知縣,排除多方阻難,終於完成了清丈土地的工作,成安「原額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頃五十九畝九分」,清丈之後,「均量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頃四分五厘」。丈地之後,桂萼「計畝征糧,民不稱累」,糾正了當地社民享無稅之田、屯民供無田之稅的不合理現象。桂萼看不慣官場中的貪污腐化,痛恨勢家豪強和地方官吏上下勾結、在征賦派役中營私舞弊的各種醜行,這就是桂萼屢忤上官下吏的社會原因。

桂 馥:清朝文字訓詁學家,山東曲阜人。他治學潛心於文字訓詁,曾用40年的時間,研究許慎的《說文解字》,撰寫了《說文義證》50卷。他與同時代的段玉裁齊名,世稱「段桂」。

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明朝慈溪人。元鄉貢進士,為包山書院山長。改平江路教授,罷歸。章士誠、方國珍打算任用他,但隨後都沒有實行。洪武年間被征為公車,授太子正宇。帝經常出御詩叫他對詩,他每一次都能對得很工整。後來被升遷為晉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於是改升為左長史。曾經上書太平十二策。帝又稱他為通儒。因老告還鄉。死後追謚為文裕。著有《清溪》、《清節》、《山西》、《老拙》等作品。

桂文燦:字子白。清朝廣東省南海人。道光舉人,光緒時期在朝廷做官,為官清廉,不用僕人,也沒有家人。公事、家事都親自動手。他的學說以博文、明辯、約禮、慎行為宗。著有《潛心堂文集》40多種。

桂中行:字履真,江西省臨川人,先世賈貴州,遂占籍鎮遠。為諸生。咸、同間,積軍功,為知縣安徽,署合肥、蒙城、阜陽。曾國籓率師征捻,檄中行察勘蒙城圩寨。蒙城故捻藪也,中行單騎歷諸圩,曉以利害,擇良干者為圩長。堅壁清野,寇無所掠。禮接耆老賢士,從詢方略。得通捻奸民簿記之,誅其魁桀數十人,豪猾斂跡。歲餘,威化大行。民陷賊及遠徙者,相率還歸。以功晉知府。調江蘇,筦揚州正陽厘榷。光緒元年,署徐州,以祖母憂去官。三年,宣城、建平民教閧,焚毀教堂。總督沈葆楨強起中行往治,中行謂:「民倡亂當治如律,然民所以亂,由教堂侵其地。今當令民償教堂財,而教堂還民地。」持數月,卒如中行議。內艱歸,服闋,檄治皖南墾務。皖南兵燹後,客民占墾不輸賦,至是清丈田畝,無問主客。客民噪,捕斬其魁,乃聽命。三歲事竣,增賦鉅萬。九年,補徐州。值水災,興工賑,修堤埝二百餘里。又浚邳州艾山河,築宿遷六塘埝,水患除,民以不飢。治徐十二年,課農勸士,盜賊衰息。擢岳常澧道,數月,遷廣西按察使,復調湖南。二十年,卒。中行所至有聲,官江南最久,民尤愛戴之。附祀徐州曾國籓祠。

桂質廷:湖北省武昌人,民國三年和民國十二年先後兩次到美國攻讀物理學。民國十三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雅禮大學、沈陽東北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民國十五年赴武昌華中大學任理學院院長兼物理學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武漢大學創辦了電離層電波傳播專業,並籌建了武昌電離層自動垂直探測站和武昌電磁台。1961年10月在武漢逝世,終年66歲。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西漢初置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地區。
幽 州:漢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東漢的時候治所在薊,及今天的北京市大興縣;晉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唐天寶年間為范陽郡。
燕 郡:在史書上沒有這個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為燕國,又稱做北燕。

2、堂號
民祀堂:宋朝時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銀光祿大夫上柱國,晉司空、清邊總轄使。入宋以後,加檢校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兩個朝代的官,清廉愛民,人民建廟奉祀他。

五、桂姓宗祠通用對聯

〖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天水;
姓啟桂奕。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桂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棠陰比事;
國學蜚聲。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慈溪人桂萬榮,字夢協,慶元年間進士,官余干縣尉,對豪強嚴而待百姓寬。後歷官建康司理參軍、朝散大夫、寶章閣直學士、常德知府。曾收集古人判案的事例,編成一本書,叫《棠陰比事》。「棠陰」,指周代召公南巡時,曾在甘棠樹下辦案,後用「棠陰」比喻惠政。下聯典指明代安仁人桂萼,字子實,號古山,正德年間進士,嘉靖初年由成安知縣升南京刑部主事。當時,他與張璁同僚,二人意氣相投,一起上疏論大禮,說:「非天子不能議禮;天下有道,禮樂必須自天子出。」又請求稱孝宗朱佑樘(世宗的伯父)為「皇伯考」,稱興獻王朱枯杭(世宗的父親)為「皇考」,深得世宗歡心,很快升任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宰相),參預機密。死後謚文襄。有《桂文襄奏議》、《輿圖記敘》、《經世民事錄》。國學,指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
-----------------------------------------------------------------
〖桂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廷用堪稱良吏;
中行有號青天。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洪武間巢縣令桂廷用,以風節自持,教化大行,民物咸阜。下聯典指清代湖南按察使桂中行,字履真,臨川人。廩生。咸豐間以縣丞從軍。歷任均有聲績。尤慎於折獄。民號曰青天。善八分書,尤工畫蘭。
明代江南大儒;
慈溪古香先生。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太子正字桂彥良,名德,號清溪,慈溪人。學識淵博,洪武帝曾說:「江南大儒,惟卿(彥良)一人。」下聯典指明代名儒桂懷英,慈溪人。以博學稱。方孝孺慕其名,學者尊之為「古香先生。」著有《桑榆稿》。
主事議成大禮;
治道首在正心。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桂萼於嘉靖年間任刑部主事,上疏議定大禮,甚合帝意。下聯典指明·桂彥良嘗曰:「論治道在正心,正心在懲忿室欲。」太祖曰:「江南大儒,惟卿一人。」
-----------------------------------------------------------------
〖桂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折獄成書,棠陰比事;
蒙難守義,桂母達觀。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慈溪人桂萬榮(見《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棠陰比事;國學蜚聲》聯聯釋)。下聯典指宋謝枋得之母桂氏,桂氏尤賢達,自謝枋得逋播,婦與孫幽遠方,處之泰然,無一怨語。人問之,曰:「義所當然也。」人稱為賢母雲。
平盜功高,堅守退藏勁節;
宜民簡政,雅持淡素清風。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國子祭酒桂卿,有惠政,鄉立有廟祀之(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2、堂號介紹)。下聯典指宋代良吏桂南升事典。
參修永樂大典,功高望重;
自著潛心堂集,績顯名揚。
——佚名撰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學者桂宗儒、桂宗蕃,為桂彥良的從子,皆善文學,均曾參加《永樂大典》的編修。下聯典指清代舉人、鄖縣知縣桂文燦,字子白,長於考證,所著潛心堂集》,凡四十種。

六、桂姓典故、趣事

〖桂萬榮的《棠陰比事》與古代偵破智慧〗

《孫子兵法》雲:「兵者,詭道也。」唐代李筌注曰:「軍不厭詐。」這是說,用兵的道理在於詭詐,要讓對方摸不清底細。《韓非子·難一》中也有「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的說法。到了小說《三國演義》里,就被羅貫中借曹操之口概括為「兵不厭詐」的四字成語了。用兵之道,不厭詐偽;偵破之道,也是如此。宋代桂萬榮編撰的《棠陰比事》,其中有些案例,就反映了古人在這個方面的智慧。
《棠陰比事》是繼五代和凝、和×父子編撰的《疑獄集》,與宋代鄭克編撰的《折獄龜鑒》之後,又一部記述訴訟活動的書籍。桂萬榮,史書無傳,因此很難查考他的生平事跡。據他在《棠陰比事後序》中所署的職銜,是「朝散大夫、新除直寶章閣、知常德府」,時間是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即公元一二三四年。成書的時間,據他在《棠陰比事序》中說,是「歲在重光協洽」,這是指辛未之歲,也就是南宋寧宗嘉定四年,即公元一二一一年。《前序》《後序》的書寫時間相隔二十四年之久。至於桂氏的其他方面,我們就所知甚少了。
關於《棠陰比事》的命名,「棠陰」即「棠蔭」,系取自《詩經·召南·甘棠》。其詩三章,每章三句,是一首贊美召伯聽訟的詩。甘棠,即杜梨,又名棠梨,葉圓而有尖,花呈水紅色,果實扁圓而小,累累枝頭,味酸甜。因為甘棠枝幹高大,所以古代常在社前種植,稱為社木。古代的社,是聽訟斷案的場所,也是敬奉大地之神與五穀之神的地方,因此又稱社稷。傳說召伯曾在社前的甘棠樹蔭之下聽訟斷案,公正無私,人們愛戴他,便唱這首《甘棠》,表示要愛護社前的樹木,用來寄託對召伯的懷念。「比事」二字,據桂氏在《序》中說,是「比事屬詞」的意思,也就是排比事類,連綴文辭的意思。
《棠陰比事》中,反映偵破智慧的案例十分突出,如《彥超虛盜》《道讓詐囚》《柳設榜牒》《楊津獲絹》《裴命急吐》等。下面我們就針對上述五個案例做些介紹分析。
--------------------------------------------------------------------------------
七、中國人民解放軍桂姓將軍

桂生芳少將
桂生芳(1915-1999),陝西省咸陽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6軍游擊隊分隊長、騎兵團連指導員。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戰役。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後任中共新正縣委軍事部部長,關中軍分區獨立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留守兵團衛生處兼野戰醫院政治委員。1939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叄邊軍分區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龍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東北野戰軍獨立9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160師政治部主任,獨立207師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隊1師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公安第1師政治委員。回國後,任公安軍警衛師政治委員,公安軍第1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1959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後歷任第一防化兵學校政治委員,總參謀部防化學兵部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備區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2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桂紹忠少將
桂紹忠(1916-——),安徽省霍丘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31軍73師團衛生所看護長,衛生所所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衛生所軍醫、衛生隊副隊長,太行軍區第1軍分區衛生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衛生部部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衛生部部長,第4兵團衛生部部長。參加了淮海,渡江、廣東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後勤部副政委兼衛生部部長。回國後,任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校長。1960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軍事系。後任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桂紹彬少將
桂紹彬(1916-——),安徽省六安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73師218團營部書記,紅31軍91師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司令部政治指導員,第772團政治處宣教股股長,第386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太岳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神頭嶺戰斗、響堂鋪戰斗、百團大戰。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8縱政治部主任,第18兵團60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太原、扶□、西南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川西軍區副政治委員,海軍航空學校政治委員,中南軍區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海軍南海艦隊第二政治委員,海軍第三研究院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顧問。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桂全智中將
桂全智(1943-——),四川省重慶市(今直轄市)江北區人。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戰士、排長、參謀,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步兵第149師參謀長、師長,陸軍第13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軍長。2000年12月任成都軍區參謀長,2002年1月任解放軍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2001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閱讀全文

與股評家上海姓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權回購信託 瀏覽:160
渝信貳號信託 瀏覽:37
綠地信託 瀏覽:310
深惠信託 瀏覽:816
香港私募基金哪個好 瀏覽:968
信託牌照發放 瀏覽:426
非法信託有 瀏覽:981
政府信託貸款 瀏覽:488
投資公司理財產品 瀏覽:952
廣州金誠無憂融資 瀏覽:779
怎麼貸款好借 瀏覽:5
UTG外匯 瀏覽:167
理財經理是干什麼的 瀏覽:627
銀行理財被騙案件 瀏覽:474
京東月月領理財年金 瀏覽:823
聯匯通寶理財 瀏覽:925
融資的話術 瀏覽:220
融資高山 瀏覽:139
我想理財投資方式 瀏覽:515
100萬投資理財方案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