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關於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5000字英文文獻及翻譯
教育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河北大學世界經濟專業
智立紅
陳現玲
摘要
:
在知識經濟的社會大背景下
,
教育對經濟增長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
這已為世界各
國所公認。
教育投資的發展將直接影響到一國
GDP
的增長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通過教育投
資與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和實踐分析來說明教育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
並針對我國教育
投資的現狀
,
提出了完善我國教育投資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
教育投資
經濟增長
原因
對策
▲
▲
一、
引言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
:
教育可以通
過
提
高
勞
動
生
產
率
,
進
而
促
進經濟的增長。人力資本理論的創始人、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
1961
年在
《教育和經濟增長》
一文中
,
對美國
1929
年至
1957
年教
育投資增量的收益率作了測算
,
發現
1929
年至
1957
年美國教育
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
33%
,
而中國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的
貢獻率雖然有了逐年的增長
,
但還低於美國大約
6
個百分點。從
人力資本理論提出以來
,
許多經濟學家運用各種方法對教育的經
濟作用進行了實證分析。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
,
教育的經濟功能
將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顯其重要性。
經濟的增長
,
除了依靠物質、
資本等因素外
,
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的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
高。勞動者是知識、
技術、
能力等的載體
,
這些因素通過勞動者最
終作用於經濟活動
,
促進經濟增長。
因此
,
分析教育對經濟增長的
影響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
▲
二、
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
(
一
)
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分析
經濟增長是國民經濟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上世紀
40
年代末由英國牛津大學的哈羅德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多馬
提出了關於測定儲蓄、
投資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關系模型
──
哈羅德—多馬模型
G=S/V
(
G
為經濟增長率
,
S
為儲蓄率
,
V
為加
速數
)
。
現嘗試用該模型來測算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根
據凱恩斯的理論
,
只有當儲蓄等於投資時
,
經濟活動才能達到均
衡狀態。
以凱恩斯的這個均衡條件為基礎
,
哈羅德進一步提出
,
在
經濟增長過程中
,
當儲蓄率等於投資時
,
經濟就會實現均衡增長。
在分析時
,
我們假設經濟處於均衡增長
,
因此
,
用教育投資率
(
E-
Di=ED/Yt-
1
)
替換儲蓄率。
而根據加速數的定義
,
加速數表示收入
的變化引起投資變化到什麼程度的系數
,
即
:
加速數
=
總投資的變化量
/
收入的變化量
=
It/(Yt-
Yt-
1)
基於上述分析和假說
,
可將哈羅德—多馬模型寫為
:
Ged=EDi/KI=(ED/Yt-
1)/[It/(Yt-
Yt-
1)]=G(ED/It)
上述公式中
,
Ged
表示教育投資實現的經濟增長率
;
Yt
,
Yt-
1
分別為
t
年
,
t-
1
年
GDP
;
It
為
t
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
ED
為
當年教育投資總額。
本文選取
1980
~
2005
年我國教育投資額
,
固
定資產投資額和
GDP
的數據為樣本
,
計算得出
:
20
世紀
80
年代
以來我國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在
1.2%
左右
,
也就
是說
,
在歷年的
GDP
增長中
,
有
1.2%
左右的份額源於教育投資
的增長。與發達國家相比
,
我國
1.2%
的貢獻份額明顯偏低。
(
二
)
教育投資與基本建設投資貢獻比較分析
人的知識技能是一種無形資產
,
因此
,
教育投資與有形的物
質資本投資是有明顯區別的。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
,
有形投資
與無形投資都是必不可少的
,
但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卻有所
不同。教育投資作為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
是人力資本積累
和增長的主要途徑。而在物質資本投資中
,
基本建設投資具有較
強的代表性。
下面就教育投資與國家基本建設投資對國內生產總
值增長的貢獻大小進行比較。
選取
1995
~
2005
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
GDP
)
作為因變數
Y
,
教育投資額
(
ED
)
和基本建設投資
(
INV
)
分別為自變數
X1
和
X2
,
進行二元線性回歸
,
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
lnY=4.566758+0.300145lnX1+0.478225lnX2
s=(1.399671)
(0.203677)
(0.091286)
(0.108463)
t=(3.262738)
(1.473633)
(5.238753)
(8.023403)
R2=0.996545
,
Ajusted-
R2=0.974351
F=1826.967
,
D-
W
=1.
097676
可以看出
,
該模型具有很高的解析度
(
R2=0.996545
,
接近於
1
)
,
並且所有參數均通過顯著性水平為
0.05
的參數顯著性檢驗。
因為
F
的值很大
,
所以該模型在總體上是顯著的。
D
的統計量為
1.097676
,
在樣本容量
n=11
,
有兩個解釋變數的條件下
,
給定顯著
水平為
5%
時查
D-
W
表得
dl=0.658,=1.604,
這時有
dl<
d<
,
所以
D-
W
的統計量顯示模型中不存在自相關關系。
此結果說明教育投資每增長
1%
,
GDP
增長
0.30%
,
國家基
本建設投資每增加
1%
,
GDP
增加
0.47%
。說明國家基本建設投
資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要高於教育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
獻
;
並且與發達國家相比
,
教育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
顯偏低。據統計結果表明
:
我國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
十分明顯的雙向因果關系
,
即
GDP
變化是引起教育投資變化的原
因
,
同時教育投資變化也是引起
GDP
變化的原因。
為發揮教育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
有必要針對我國教
育投資存在的問題來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完善我國的教育投資。
▲
▲
三、
我國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低的原因分析
(
一
)
教育投資總量不足
,
教育資源浪費
近年來
,
我國在教育領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教育投資總量不
足和教育資源浪費的
「怪圈」
問題。
我國教育投資總量雖然逐年遞
增
,
但教育投入水平依然較低
,
經費短缺的矛盾仍很突出
,
集
中
表
(
下轉第
66
頁
)
64
財經界
現在我國教育投入占
GDP
的比重顯著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
二
)
教育投資結構不合理
從我國各級教育經費分配比例及其與國際的比較來看
,
我國
小學經費占總經費比例遠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及經濟合作及發
展組織成員國
;
中等和高等教育經費占總經費比例卻明顯地高於
其他發展中國家及成員國
,
這很典型地反映出我國教育投資結構
的本末倒置。教育投資結構的本末倒置
,
將無法全面、
有效地提升
國民素質。
(
三
)
教育資源使用效率低
我國教育資源使用效率低主
要
表
現
在
:(1)
教
育
部
門
和
地
方
「條塊分割」
造成了教育資源的重復設置
,
大而全、
小而全
,
數量多
但條件差
,
教育質量不高等問題普遍存在
;(2)
教育設施閑置嚴重
,
教室、
實驗室、
圖書館、
體育設施及其他貴重器材利用率過低
;(3)
學校尤其是高校辦學模式趨同
,
層次不清
,
職能不明確
,
無特色
,
不
規范
;(4)
教育投入不注意成本核算
,
缺乏科學管理
,
水、
電、
財產等
消耗性開支過大。
(
5
)
落後地區以及邊遠山區師資力量過於薄弱
,
師資分配不合理。
▲
▲
四、
完善我國教育投資的政策建議
(
一
)
從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基本的國情出
發
,
調整教育投資結構。投入重點依次應是
:
基礎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
我國應將有限的教育資源更多地投入基礎教育。
(
二
)
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教育的投資力度
,
對於改善我國
過剩勞動力素質、
提高全社會人力資本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
(
三
)
根據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
,
調整教育結構布
局。政府應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
確立高等教育發
展的適度規模
,
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
,
及時糾正教育資源配置本
末倒置的狀況。
(
四
)
調整內部結構
,
提高教育資金利用率。首先
,
對龐大的非
教學人員編制的調整和學校管理體制進行改革
,
促進各級學校教
研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
這樣才能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基
礎性保障作用。
其次
,
進一步提高現有教育資源的利用率
,
加大對
學校基礎性教學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
,
加快各種設施的現代化更
新。最後
,
教育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對教育經費的審計與監督的力
度
,
從根本上節約有限的教育經費
,
從而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
[1]
夏傑長
.
中國教育投資對
GDP
增長貢獻率的實證分析及
其財政政策選擇
[J].
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
,2002
[2]2000
年世界發展指標
[G].
北京
: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2002.
[3]
G.S.
貝克爾
.
人力資本
[M].
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
[4]
T.W.
舒爾茨
.
論人
力
資
本
投
資
[M].
北
京
:
北
京
經
濟
學
院
出
版社
,1988.
[5]
夏再興
.
我國教育投資的
「怪圈」
[J].
教育與經濟
,
1998,(2):
45-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