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選擇上海作為第一個自貿區
上海設立我國第一個自貿區的原因有對外開放程度高,外向型經濟特色顯著;海上交通便利,便於貨物運輸;區位條件優越,經濟輻射腹地廣闊.上海礦產資源短缺.
故選:D.
❷ 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的意義以及對企業的影響
①自貿區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如果屆時這一功能真的實現了的話,無疑這會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購物和貿易零關稅,這無論是對國內企業和國外的投資者,這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這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符合人們所最求的利益最大化。
②擬開放人民幣資本項目。這是金融領域最關注的熱點問題, 而自貿區的試點內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匯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產品創新等。開放人民幣項目,有利於促進資本的流通,加速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流程,提高人民幣的利用效率,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③構建離岸金融中心 。離岸金融業務是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一脈相承的。這是一種境內關外的模式,投資者的資金可以在自貿區自由流通,逐步滿足企業在轉口貿易中的結算便利需求、境外套期保值需求和境外融資需求;推動將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延展到綜保區,解決區內跨國公司境內外資金結算和資金統一管理的合理需求。
④在上海試點的方案中有提到要 擴大保稅船舶登記試點規模 ,這可以增加港口的吞吐量,這對於國際物流來說無疑是有利的,這為增加國際貿易貨物的進出口提供了可能性。此外,自貿區還相應完善了相關登記流程和操作細則,降低了企業登記費用和相關舉措,逐步形成了常態化的操作機制,這有利於國際物流業的發展。
⑤推動機場區港一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 ,做大洋山保稅港區國際中轉集拼業務 。這一些措施就是為了提高國際物流的運作效率而設定的。上海機場綜保區於2012年11月底在國內率先啟動的區港一體化的試點,開展著保稅貨物與口岸的同步運作。而同年12月在洋山保稅港區陸域倉庫亦完成了國際中轉集裝箱首單的試點,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境外貨物與國內貨物的整合拼箱的操作。以上的這些措施對於需要進行國際物流操作的企業來說,可以簡化了其操作的流程,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運輸成本,提高了國際物流的運作效率。
⑥探索「前店後庫」聯動模式 。在前機場綜保區創新海關、檢驗檢疫保稅貨物監管模式,實現免稅行區外實體店與區內保稅倉庫的聯動運作,打造上海首個具備保稅展示、免稅和完稅銷售功能的綜合試驗店。這種 「前店後庫」的模式的嘗試,對於帶動整個自貿區的物流來說,有積極的規模效應的影響。提高了企業在配送運輸物流方面的效率。
❸ 上海自貿區哪年成立
2013年成立的
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上海自貿區,9月29日掛牌
❹ 上海自貿區成立的目的
為下一步全國性的經濟改革進行試點。如利率和匯率市場化,還有對外資管制的放開。
❺ 上海自貿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自貿復區到底從哪些制方面推動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從剛剛落幕的自貿區「金改第一季」來看,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進展:
其一,在國內率先建成一批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市場。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已於9月中旬正式開業,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也在自貿區注冊成立。此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和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等也計劃在自貿區內新設或增設交易場所,上海保險交易所也在積極籌劃中。
其二,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支持上海成為人民幣產品定價和清算中心。今年前9月,自貿區新增跨境人民幣結算額逾2000億元,同比增長約2.5倍;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發生388億元;人民幣境外借款發生191億元,使區內企業的融資成本下降10%至20%。
其三,以自由貿易賬戶作為改革載體和管理模式,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統計顯示,目前已有10家中資銀行接入上海自貿區的自由貿易賬戶信息監測管理系統,共開立了5000多個自由貿易賬戶。自由貿易賬戶體系運行平穩,沒有成為熱錢流入套利和資金向內滲透的管道。
❻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原因和意義
首先,上海自貿區建設實際上是中國主動選擇的一個新的開放試點,其核心是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自貿區建設需要政府將市場行為的主導權歸還給市場主體、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推進稅收改革,因此,自貿區建設將會帶動並推進金融、稅收、貿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同時,這些改革舉措可為全國性的改革提供巨大的示範效應,在這個進程中,改革紅利將會逐步釋放出來,最終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
其次,自貿區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引擎。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大幅回落,對國內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經濟合作顯得更加重要,而加速資源要素的流通也勢在必行。建立自貿區有助於提振外貿,穩定經濟發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從國際角度看,建立自貿區符合當今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歐盟、韓國、墨西哥的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分別為20個、53個、46個、4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同其自由貿易協定夥伴的進出口額占其外貿總額的比重分別為37%、27%、35%、73%。與之相比,我國同自由貿易協定夥伴的貿易額占我國外貿總額的比重為24%,如剔除中國的台港澳地區,則只有11%。因此,加快自貿區建設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
第三,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上海自貿區建設也有著非常重大的積極意義。這是因為自貿區經濟有著巨大的長期發展潛力,轄區內的上市公司(與這些公司有業務關系的轄區外公司)將獲得經營方面實質性的積極影響,對於其業績提升將有明顯的裨益。同時,這些上市公司將會受到場內外資金的重點關注。由此,自貿區概念將成為資本市場的又一條投資主線。
最後,上海自貿區建設獲批僅是開始,預計後續會有更多的自貿區獲批。據了解,國內部分省市也正在努力爭取建立自貿區。比如浙江舟山、廣州南沙等國家級新區就提出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想。
❼ 為什麼設立上海自貿區
一、來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主要任務是要探索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的發展。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於培育中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台,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二、設立上海自貿區主要意義有五點:
1.負面清單:管理服從貿易便利
2.境內關外: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3.服務業開放:「鯰魚效應」惠及民生
4.金融創新:率先試行利率市場化
5.資本項目可兌換: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❽ 簡要分析中國成立上海自貿區的時代背景
1,全球貿易競爭。2,中國自身改革需要。3,金融的國際化。
❾ 上海為什麼要成立自貿區上海究竟想怎麼走
並非只有一個城市對自貿區的建設充滿了期待。事實上,除了上海,天津、廣東等地也都躍躍欲試。除了上海浦東外,浙江舟山、廣州南沙等國家級新區也提出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想。 上海自貿區方案獲國家批准,是中央支持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等四大中心的組成部分,資料顯示,2010年以來,中央陸續批復上海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之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自貿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服務業開放」。上海作為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其服務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同時其產業結構、人才素質等方面在全球也都具有一定優勢。「從這些因素看,中國自貿試驗區花落上海並非偶然。而自貿區的設立又將加快上海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上海自由貿易區將試行人民幣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擴大服務業開放、稅收更加優惠等政策,探索對國際人流、資金和貨物的全面開放制度。 未來自貿區應該會將對海外資金投資國內資本市場的額度限制、參與者准入逐步放開,海外資金可以更大程度地投資到中國的資本市場,包括債市、股市、期貨市場。同時,對這些資本的撤出也將取消限制。上海自貿區已經不再是一個區域性經濟改革的范疇,正在變成一場新的制度改革的起點。通過帶動金融、稅收、貿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變革,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可能為全國性的改革破局帶來巨大的示範效應。
❿ 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年,帶來了什麼
幸運的是,自由貿易區擴大了,廣東、福建和天津的自由貿易區陸續掛牌。許多自由貿易區的存在導致了每一個自由貿易區的競爭和學習的存在。
由於競爭關系的存在,所有自由貿易區的創新速度都會更快。而且學習的狀態會使每個自貿區很容易移植其他自貿區的創新措施。下一步,上海自貿區將與其他自貿區一道迎來創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