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穩步探索b股市場改革

穩步探索b股市場改革

發布時間:2021-07-07 12:38:53

『壹』 請問B股股權分置改革有何進展

我國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僅對A股,暫無針對B股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
可以肯定的是,B股股改是大勢所趨,但時間進度要看國家有關部門的推進力度。

『貳』 國家將怎麼處理B股市

國家目前還沒有明確取消B股市場,不過B股市場持續暴跌確實是有目共睹的困境。所以改革是肯定的,也是勢在必行的。
如果說,20年前我們被迫推出以外幣標價的B股市場,是為了將境外的外匯資金「引進來」;那麼,20年後的今天,我們即將推出人民幣標價的國際板,則是為了讓境內外匯資金「走出去」。因此,我們必須盡快關閉B股市場,推出國際板,並用人民幣「統一」我國股市。
目前,滬深B股市場共有106隻股票掛牌交易,其中,21隻B股的每股凈資產已跌破面值;40隻B股的未分配利潤為負數;58隻B股今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不足1分錢。在106隻B股中,只有晨鳴B屬A +B+H股,85隻屬於A +B股,其餘20隻屬純粹B股。
有人主張,將B股轉入國際板。這是一個糟糕的主意,因為上交所即將推出的國際板,其掛牌對象只能是世界一流的外國大企業,而且至少應該是進入世界500強的外國大企業,而B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全是本國企業,更談不上世界一流,因此,B股市場所有企業都沒有資格進入國際板掛牌。
筆者認為,關閉B股市場,在操作上十分簡單,大體可採用三種不同路徑讓B股消失。在具體操作時,最好選擇弱市低位,先讓全部B股永久性停止交易,然後,再按以下三種不同方式處置全部B股:
(1)85隻A +B股及1隻A +B+H股:採用「增發A股+回購並注銷B股」模式。即按1:1等量增發A股,用以回購B股,然後注銷全部B股。也就是說,通過定向增發A股,由公司大股東或戰略機構投資者以部分現金或部分資產的出資形式幫助公司共同回購B股,並以1:1的比例直接將B股轉換為A股,這部分股份的最終持有人只能是公司大股東或戰略機構投資者,鎖定期為12個月。
(2)對20隻純粹B股中的績優者採用「先私有化+後回歸A股」模式。即選擇財務狀況好、業績優秀的B股,由公司大股東掏錢,或吸納新的戰略機構投資者出資,幫助公司首先完成對B股的私有化收購,再回歸A股市場重新申請IPO。
(3)對20隻純粹B股中的績差者採用「完全私有化」模式退出股市。即對於那些業績較差、而且不符合A股IPO條件的純粹B股,由公司大股東或公司自己掏錢收購,對B股實現完全的私有化處置,徹底退出中國股市。當然,這類公司在私有化之後,經過重組等條件成熟後,也可以再進入A股市場重新申請IPO。

『叄』 我國A股和B股市場自然並軌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要實現所謂A、B股市場並軌,已經不可能像以前關閉NET、STAQ市場那樣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必須提出更為市場化的方案,這個方案如果要得到B股投資者的同意,只能向B股投資者提供不劣於繼續持有B股股票的方案;
同時,由於A、B股市場並軌對於上市公司其他股東的利益也將產生直接影響,該類方案還必須得到他們的同意,也就是說,A、B股市場並軌必須得到A、B股市場相關投資者的共同同意。

A、B股並軌方式:
第一,由大股東出資回購全部流通B股,或者由兩家以上的法人股東協商共同出資回購全部流通B股。
第二,由上市公司出資回購全部流通B股,然後注銷這部分B股,這實際上相當於縮股。
第三,流通B股股東設立對應的A股股東帳戶,通過交易所系統將登記日在。

『肆』 B股市場的市場發展概況

B股市場由地方性市場向全國性市場發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93年6月閩燦坤成為深圳第一家異地B股上市公司;1994年12月華新B 股成為上海第一家異地B股上市公司,由此B股市場開始由地方性市場向全國性市場發展。
在B股股票中,流通B股股數最大的是哪只、最小的是哪只?
東電B股 (900949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流通B股69000萬股,是兩市最大的B股股票;深本實B( 2041) 流通B股1573萬股,是兩市最小的B股股票。
粵電力B(2539)流通B股66534萬股,是深市最大的B股股票;聯華B股 (900913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 流通B股3600萬股,是滬市最小的B股股票。

『伍』 B股井噴行情能走多遠 B股未來改革有何路徑

馬上止損怎麼會爆倉,6倍的杠桿系數,滿倉做空漲停才損失60%,何況6%就第一次停牌了,完全跑的了

『陸』 針對b股存在的缺陷,應作出怎樣的改變

B股歷史設計的缺陷
目前B股市場在整個中國資本市場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並且無論規模、地位還是代表性都大不如前。此外,在H股(H股是指那些獲中國證監會批核到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QFII( QFII制度是指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到境內投資的資格認定製度)等多種形式的夾攻下,B股市場已被邊緣化是不爭的事實。B股出現這樣的問題,與其歷史設計上的缺陷是分不開的,這些缺陷可大致總結如下:
(一)缺乏明確的政策定位與戰略發展目標
從國內開設B股市場以來,B股市場的主導政策出發點基本是圍繞探索如何通過資本市場方式吸引境外資金投資,以及發展我國境內外資證券市場的一塊實驗田。迄今,B股市場的主要政策目標定位沒有發生改變。
此外,在交易規則上,B股市場與A股市場有諸多不同。B股市場與A股市場上的公司適用不同的會計准則,從而導致盈利水平等財務數據不一致,投資者難以獲得一致公允的價值判斷依據。因此,B股市場改革需要解決投資者結構、交易規則、市場管理等與國內資本市場統一的問題。
B股市場的交易品種僅限於股票,沒有任何其他可供選擇的交易品種或證券衍生品種,當個股普跌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對沖機制可以釋放風險。同時,B股採用「T+3」交收結算機制,加大了B股市場個股被惡意操縱的市場風險和資金結算風險。此外,B股市場還存在賬戶管理不規范問題,由於放開境內居民參與B股交易之前,部分居民借用境外投資者證件辦理了開戶手續,導致賬戶實際所有人與賬戶本人分離,存在產權糾紛隱患;開立C9賬戶的境外投資者,由於未辦理指定交易,可以多處開戶、多戶交易,存在風險隱患。此外B股市場牽扯到涉外監管,與他國(或地區)的法律可能存在法律沖突,涉外案件的查處與執行還涉及到與當地行政、司法機關的合作問題,直接影響到監管的有效性。
(二)資金籌集功能喪失
B股市場設立的初衷是為國內企業籌集外匯資金,但隨著外匯資金逐漸充裕、國內企業海外上市增加,B股籌資功能逐漸喪失。在2001年之後,中國B股市場就再也沒有新的公司上市,也即沒有發揮IPO籌資功能。尤其是進入2005年之後,B股市場已經連續3年沒有發揮任何應有的籌資能力。在籌資功能方面,毫無疑問的,相比A股和H股市場的風生水起,將B股市場稱之為「死氣沉沉」毫不為過。特別是與H股市場籌資情況對比來看,隨著H股市場引入紅籌股,國內推行QFII,我國對外權益性資金籌集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如果單純從籌資功能角度來看,B股市場已無存在必要。
(三)資源配置及優化功能喪失
資源配置是證券市場另一個最基本的功能。B股上市公司在行業分布上絕大部分都是傳統行業,屬於高技術產業的公司很少。與此同時,B股市場規模小,流動性差,投資者主要為境內外個人,其中境內個人投資者佔80%以上,面未減持外資法人股數量非常少,B股市場難以通過股權轉讓進行並購重組。
目前主流的改革方向
(一)建設B股市場為資本市場特區
「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特區」指的是把B股市場建設成為資本市場特區,先搞特區、特案、做試驗,積累了經驗再推廣。B股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定位不清楚,可通過向境內機構投資者開放B股二級市場,發行B股基金,啟動B股發行程序,吸引藍籌股公司到B股市場融資等等措施,可以將B股市場重新定位為「為境內外匯資金創造投資渠道,為境內公司提供外匯資本」,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外匯市場壓力。
中國B股市場在2001年對國內投資者開放的目的,其實就在於凸顯其「資本市場試驗田」的作用。「試驗田」的預期效果應該是,投資者數量在較短時期內快速得到增長,並使B股市場的活躍度得到充分體現。
表面上看,這個「試驗田」的積極作用在最初階段確實得到了實現。在2001年年初B股市場對內開放之後,B股市場確實熱鬧非凡:當年6月1日,滬B股指數達到了市場建立以來的歷史最高點——240.61點。但是,眾多的境外投資機構實際上已經利用這波行情,完全解套離開了B股市場。
在將B股市場的未來定位為資本市場的方案中,提到可以將B股市場的未來定位於「為境內外匯資金創造投資渠道,為境內公司提供外匯資本」。確實這樣的新定位本意是很好的。如果真的採取這個方案重振B股市場,也許對整個市場會有放量拉高的效果。
(二)B股整體退市
首先,B股市場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個特例,如果要實現國內資本市場的標准化、國際化,就應該想辦法取消這個「與眾不同」的市場。其次,B股市場已經失去了作為證券市場的多項功能,確實也沒有了存續的必要性。再者,不同於A、B股並軌的方案,B股整體退市可以給予B股市場上市公司更大的靈活性,具體退市方法設計能夠更有針對性。
但是不可否認,如若採納B股市場整體退市的想法,必然也將遭遇多方面的困難,比如B股整體市場情況的復雜性必然需要退市方案在設計過程中考慮諸多細節、B股上市公司的資金流壓力、退市後原B股上市公司的去留問題。
(三)A、B股強制並軌
基於目前B股數量很少,而且B股基本上已經沒有新公司進入,政策上也沒有大障礙的現實,A、B股如果按照市價強制並軌,過程會很輕松,而且成本低、見效快。
B股市場融資、價值發現、資源配置逐步弱化,因此導致當前B股市場相對A股大幅折價。就長期趨勢而言,這種折價將隨著B股市場改革而逐漸收窄。尤其是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重申今年將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關鍵改革後,未來借鑒新加坡等國內、外資股合並的經驗,AB股合並是可以預期,也是水到渠成的。合並不僅將使得相對低價的外資股迅速完成價格回歸,而且不少外資股股價將出現超越內資股的可能。

『柒』 國九條的內容是什麼

(一)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貨幣信貸穩定增長。綜合運用存款准備金率、利率、匯率等多種手段,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追加政策性銀行2008年度貸款規模1000億元。
(二)加強和改進信貸服務,滿足資金合理需求。鼓勵地方政府通過資本注入、風險補償等多種方式增加對信用擔保公司的支持;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提高對中小企業貸款比重;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徵營業稅;建立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積極探索發展農村多種形式擔保的信貸產品;積極擴大住房、汽車和農村消費信貸市場。
(三)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穩定股票市場運行,推動期貨市場穩步發展,擴大債券發行規模,優先安排與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等相關的債券發行。
(四)發揮保險的保障和融資功能,促進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積極發展「三農」、住房和汽車消費、健康、養老等保險業務,引導保險公司以債權等方式投資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和農村基礎設施項目。
(五)創新融資方式,通過並購貸款、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和規范發展民間融資等多種形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六)改進外匯管理,大力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適當提高企業預收貨款結匯比例,方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提高外匯資金使用效率,支持外貿發展。
(七)加快金融服務現代化,全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豐富支付工具體系,擴大國庫直接支付涉農、救災補貼等政府性補助基金範圍,優化出口退稅流程,繼續推動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八)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增強金融業化解不良資產和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
(九)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強化風險監測和管理,切實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捌』 未來國家對B股的政策方向如何

回購,可以參考下下面的文章

——————————————————————————
祝投資順利~!

——暗渡陳倉顯性記憶,點到為止。

『玖』 要約回購和回購有什麼區別,有B股的公司整體上市與B股改革有重大關系嗎

1、收購上市公司,有兩種方式:協議收購和要約收購,而後者是更市場化的收購方式;從協議收購向要約收購發展,是資產重組市場化改革的必然選擇。
2、協議收購是收購者在證券交易所之外以協商的方式與被收購公司的股東簽訂收購其股份的協議,從而達到控制該上市公司的目的。收購人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同被收購公司的股東以協議方式進行股權轉讓。
3、要約收購(即狹義的上市公司收購),是指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買賣交易使收購者持有目標公司股份達到法定比例(《證券法》規定該比例為30%),若繼續增持股份,必須依法向目標公司所有股東發出全面收購要約。
4、與協議收購相比,要約收購要經過較多的環節,操作程序比較繁雜,收購方的收購成本較高。而且一般情況下要約收購都是實質性資產重組,非市場化因素被盡可能淡化,重組的水分極少,有利於改善資產重組的整體質量,促進重組行為的規范化和市場化運作。
5、要約收購和協議收購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交易場地不同。要約收購只能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進行,而協議收購則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場外通過協議轉讓股份的方式進行;
二是股份限制不同。要約收購在收購人持有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份達到30%時,若繼續收購,須向被收購公司的全體股東發出收購要約,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到90%以上時,收購人負有強制性要約收購的義務

閱讀全文

與穩步探索b股市場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理財被騙案件 瀏覽:474
京東月月領理財年金 瀏覽:823
聯匯通寶理財 瀏覽:925
融資的話術 瀏覽:220
融資高山 瀏覽:139
我想理財投資方式 瀏覽:515
100萬投資理財方案 瀏覽:511
最好的投資理財公司 瀏覽:379
理財屋怎麼樣 瀏覽:39
數傳融資 瀏覽:503
廣西融資典當 瀏覽:973
貴陽宜信公司在哪貸款 瀏覽:37
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 瀏覽:492
礦貿企業融資 瀏覽:431
理財通領黑鑽 瀏覽:158
做多與融資 瀏覽:862
p2p理財出單 瀏覽:587
融資贖樓費用 瀏覽:456
嘉行天下股票 瀏覽:165
惠生工程股票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