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德州儀器股價

德州儀器股價

發布時間:2021-07-07 19:09:37

❶ 大富翁系列游戲里的股票漲跌有規律嗎

有的
大富翁4股票指導:

中國:
長城電機or長江建設,前期兩個裡面有一個會持續上漲;
大慶石油,運氣好會上2000;

美國:
麥當勞,後期有錢哪怕貸款都要買它,基本上都能漲到9999,四國股市唯一;
可口可樂or迪士尼,如果麥當勞沒有起來的苗頭,就很可能是這兩只暫時代替;
德州儀器,偶爾爆發;

日本:
松下電機or日立電機,其中一隻會持續上漲;

台灣:
台積電,台灣股市慘不忍睹,我沒發現規律。

開局應當買1股當董事長:
1,保險類,可以防止付錢;
2,百貨,可以董事長禮物(應當長期當大股東);
3,修電腦的,IBM,SEGA等;
4,功能類,如三井建設、聯合航空等;

BUG型:
銀行股,董事長可以到銀行融資,極容易通貨膨脹,極容易被追繳還款,快速發家or速度破產。

來源:知乎

❷ Texas Instruments是什麼意思

Texas Instruments
[計](美國)德克薩斯儀器(公司)[TI];

例句:

1.
Hackers say that texas instruments has been hunting them for years.
黑客們表示,德州儀器對他們的騷擾已經持續了幾年之久。

2.
Texas instruments said it will fund the deal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cashon hand and company-issued debt.
德克薩斯儀器稱該項交易資金來自手頭的聯合資金和公司發行的債券。

❸ 美股10年回報率最高的股票排行

1、網路(NASDAQ:BIDU)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一。網路過去一年中投資回報率為43.32%,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營收與資產的比率)為0.95。

2、里德國際公司(NYSE:RUK)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二。里德國際公司(Reed Elsevier plc總部在倫敦,過去一年中其投資回報率為35.11%,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為3.26 。

3、愛思唯爾公司(NYSE:ENL)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三。愛思唯爾公司(Reed Elsevier NV)總部在阿姆斯特丹,過去一年中其投資回報率為33.85%,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為3.16。

4、奢侈品零售商Coach(NYSE:COH)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四。該公司總部在紐約,過去一年中其投資回報率為32.58%,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為1.52。

5、羅瑞拉德公司(NYSE:LO)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五。羅瑞拉德公司(Lorillard Inc.)是美國第三大煙草製造商,過去一年中其投資回報率為32.16%,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為1.88。

6、黑莓手機製造商RIM(NASDAQ:RIMM)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六。RIM過去一年中其投資回報率為27.21%,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為1.68。

7、丹麥制葯公司諾和諾德公司(NYSE:NVO)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七。諾和諾德公司(Novo Nordisk A/S)過去一年中其投資回報率為26.20%,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為1.11。

8、美國半導體生產商阿爾特拉公司(NASDAQ:ALTR)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八。阿爾特拉公司(NASDAQ:ALTR)過去一年中其投資回報率為25.74%,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為0.63。

9、蘋果(NASDAQ:AAPL)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九。蘋果是目前最為流行的智能手機iPhone和平板電腦iPad開發商,該公司過去一年中其投資回報率為25.73%,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為1.15。

10、美國手機晶元開發商德州儀器(NYSE:TXN)位列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前10家大盤股排名第十。德州儀器過去一年中其投資回報率為25.20%,該公司在該時間段資產周轉率為1.10。(文/騰訊科技)

❹ 德州醫葯股票股價

德州儀器(TXN:NASDAQ)70.33

❺ 高通 驍龍Snapdragon APQ8064和德州儀器 OMAP4460哪個比較好呢

APQ8064強得多!
APQ8064採用Krait架構,性能為3.3DMIPS/MHz;4460採用A9架構,性能為2.5DMIPS/MHz。

APQ8064的主頻是1.5G四核;4460的主頻是1.5G雙核。

APQ8064的性能=4x1500x3.3=19800DMIPS

4460的性能=2x1500x2.5=7500DMIPS

差距非常大!

APQ8064採用的是28nm的工藝製造的,而4460採用的是40nm的工藝,APQ8064更省電,溫度也更低!


APQ8064的GPU是Adreno320,其性能為200m/s多邊形生成率,3200m/s像素填充率。
4460的GPU是SGX540(384MHZ),其性能最高為58m/s多邊形生成率,960m/s像素填充率。

差距也非常大!

綜上所述,8064比4460強得多!不是一個檔次的!

❻ 德州克拉切為什麼突然辭職

北京時間7月18日早間消息,德州儀器CEO布萊恩·克拉切(Brian Crutcher)剛剛上任不到兩個月即宣告離職,

原因是他違反該公司的行為准則。而他的前任里奇·譚普頓(Rich Templeton)將會重新接任這一職位。

譚普頓在內部視頻講話中表示,董事會是在收到關於克拉切的行為報告後採取行動的。該公司發言人則拒絕對違規性質和是否事關個人關系發表評論。

59歲的譚普頓之前曾經領導德州儀器13年。他在任期內將該公司從領先的模擬晶元提供商打造成為整個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之一。

德州儀器6個月前宣布讓克拉切接替譚普頓,但直到6月1日才正式上任。這兩位高管都在德州儀器任職20多年。克拉切還將卸任董事職務。

斯萬伯格表示,譚普頓可能會一直擔任德州儀器CEO,直到該公司在內部找到並訓練出合適的繼任者。克拉切則有可能被迫放棄多達4330萬美元的股票獎勵。

❼ 中國製造打倒了多少科技巨頭

本周有兩個焦點,一個是「電梯」,一個是Windows 10。前者雖然也算得上是半個科技產品,但事件本身社會性質佔多,在此小編不便過多評論;而後者,盡管稱得上是微軟的劃時代巨作,但各大媒體對該產品的點評和評測已是鋪天蓋地,小編也沒有什麼能繼續補充。於是,小編只好選擇了本應出現在上周的話題(如果不是NASA突然宣布發現開普勒452b)——從高通大裁員看「中國製造」與「中國威脅論」。當然,既然放在了本周寫,最後也自然要結合本周的主角——微軟,以展望一下Windows 10的未來。

首先,小編要帶著網友重新認識一下高通。

高通是美國一家半導體科技公司,與我們熟知的巨無霸英特爾類似。但兩者除了業務的面向性不同外(高通主要面向無線通信領域,而英特爾則強調通用計算領域),剩餘的差別就主要集中在有沒有製造工廠這方面了(這對能否控制晶元製造工藝至關重要,文後吐槽階段還會再提到)。

其實大約在十年前,即智能手機尚未普及之前,當時的高通雖不至於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輩」,但其地位絕對是不能與今時今日相提並論的。可就從2007年開始,移動計算設備(主要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迅速在全球蔓延,高通也因此迎來了史上最輝煌的發展良機——本來在通信晶元市場就已經形成壟斷的高通(2005年被博通指控,最後賠償8.91億美元),在進入到智能手機時代後,很快又憑借著自主設計的曉龍系列ARM架構處理器成功在移動市場上建立起新的帝國。

高通數據機(源自多年的技術累積,背後有海量通信專利支持)搭配高通曉龍系列處理器(自主設計)以及Adreno系列GPU(收購自AMD),如此的一個組合成就了當時最完美的移動SoC解決方案。這種完美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都被認為是無敵的,即使是在半導體行業擁有相當實力的德州儀器和英特爾,也自始至終都未能撼動高通在移動市場的絕對霸主地位——德州儀器於2012年無奈宣布退出移動晶元市場,英特爾則先後為移動市場燒掉了百億美元,但迄今也並未看到任何明顯進展。

直到台灣晶元商聯發科終於破繭拿出基於ARM的晶元解決方案後……瞬時間,圍繞高通的一切美好似乎就從此煙消雲散了——小編並不是說聯發科是導致高通潰敗的根本原因,這里主要是想提出一個時間點——2012年前後,這一年,華為的海思麒麟有樣品展示了,聯發科智能手機晶元破繭了,三星的自主Exynos系列也開始商業化了……

在上述格局變化中,聯發科的影響可謂是最直接和不可忽視的。經歷過2006到2007年「品牌功能機衰亡大潮」的網友一定都記得,當時日本、大陸國產品牌商爭先恐後退出手機市場,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聯發科拿出了一種將手機主板與系統軟體集成於一體的解決方案。一時間,任何由兩個人以上組成的小作坊都能在一天內組裝出上百部「白牌機」,即俗稱的「山寨機」——「山寨」一詞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流行起來的。因此,當聯發科再以低價、「傻瓜式套餐服務」示人,並高調進軍智能手機晶元市場時,高通的壓力及對其營收的潛在沖擊是可想而知的。

在高通最鼎盛時期,華爾街曾一度相信這家公司最具備可能成為「下一個英特爾」。相當一段時間里,兩家公司的股價走勢也確實反映出這種投資者對未來的擔心和預期——高通財報一次比一次出色,股價穩步上揚;相比之下,英特爾背負著「後PC時代」的恐懼,股價則一路狂跌。」趾高氣昂的「高通似乎也不打算低調,公司在去年甚至高調表示要研發高性能ARM架構處理器,以打破英特爾在伺服器市的壟斷,並將其從神壇上拉扯下來。

時間又過去一年,事態可謂有了峰迴路轉。高通於上周公布的第三財季財報已看不到連續的增長。相比之下,公司總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4%,同時凈利潤更是較去年同期下滑了約47%。此外,為穩定財務,高通還宣布了規模4500人的大裁員。英特爾還沒跌下神壇,高通自己如今卻被拉了下去。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高通突然變得如此不堪?肯定不是因為被中國罰了那9.75億美元後而突感資金流緊缺,畢竟高通單季利潤還有12億美元,雖然同比是下滑了47%之多。想來想去,還是那個「中國製造」和「山寨機」的道理——聯發科開始批發手機晶元了,同時還有一眾大陸本土晶元商提出的「中國芯」方案,而谷歌又幫中國手機廠商解決了智能系統的門檻問題(請參閱《一周易評:谷歌為中國IT業鞠躬盡瘁-評I/O大會》)——盡管生產智能手機還沒簡單到兩個人的小作坊拼裝一下就能完成,但小編相信,稍有一些Android調試開發經驗的某公司前員工們,通過市面上廣泛存在的ARM開發板,很快也能打造出一部可以正常使用的Android原型機。只不過,這些原型機的外觀設計和系統UI可能會粗暴一點,具體案例我們可以參見董明珠和其格力的最新作品。

「中國製造」如今在外國人眼裡已成為一個看似恐怖的潛台詞。不完全是因為某些時候「中國製造」代表了在質量方面可能存在的某種妥協,更因為「中國製造」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惡性價格戰」的開始。

高通被中國企業轟下神壇絕不是一個個案。從過往現實看,愛立信和思科的潰敗就幾乎書寫在了華為和中興的成長史中。此外,惠普、戴爾、IBM、摩托羅拉以及黑莓等傳統巨人的沒落,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因為聯想、華碩、宏碁以及小米等中華企業的崛起,而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加速了自身的滅亡(小編這里主要指面向消費者市場的PC和移動計算設備等業務)。

從上面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中,其實不難發現——凡有中國企業參與的市場,尤其是入行門檻不算高的消費電子品製造業,在一番競爭廝殺之後,最後勝出者往往都是擁有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中國企業——而作為站在競爭對立面的外國企業們,小編建議你們不要去深究背後的種種原因。你們其實只需明白:要麼就把技術壁壘做得足夠高,高到像卡爾蔡司鏡頭一樣,即使掌握原理也學做不來,那樣就不可能有「中國製造」參與競爭;而如果不能保證技術門檻足夠復雜,那就不要玩「開放標准」,像谷歌Android和ARM架構授權這種隨便把「生產權」交由中國廠商自行處理的游戲規則,即使是站在巔峰的高通或三星,最後也都得倒在「中國製造」四個字之下。

高通將會成為下一個英特爾?小編從來都當作一句笑話。英特爾再危急,也絕不會考慮開放X86架構授權,中國廠商(台灣威盛VIA的X86授權屬特殊情況,暫不在討論范圍)不可能有機會參與研發自主設計,或者公版設計的高性能X86處理器(這里強調高性能是因為入門級Atom處理器已開放授權),因此也就不可能威脅到英特爾帝國的根基——企業伺服器市場。高通有這樣的壁壘嗎?沒有,所以在「中國移動芯」(包括聯發科的產品)遍地開花的今天,高通潰不成軍。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中國製造」殺傷力巨大,高通、三星都未能倖免,可為何蘋果卻獨善其身(過去兩個季度大中華區iPhone銷量暴漲)?

其實蘋果也並不是完全倖免,至少iPad連續6個季度的銷量下滑,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國產廉價平板電腦的市場競爭影響。至於iPhone,很多網友可能又要說是某些人為了「裝X」而托起了蘋果的銷售數字,但小編想說,iPhone銷量增長和iPad銷量持續下滑是一個全球性同步現象,雖然中國市場的表現是那麼突出了一點,但「裝X」顯然也絕對不是解釋這種全球現象的主要原因。想來想去,小編又意識到了一個此前討論過的問題——《一周易評:中國企業為何難獲用戶尊重》——中國人很聰明,尤其是在做軟體編程方面(看看矽谷巨頭企業里有多少中國人就知道了),但我們的企業缺乏誠信和責任,習慣於「賣出產品就不管了」的無售後模式。所以,我們可以把硬體設備的價格壓得很低,讓產品顯得很有競爭力(尤其是小廠、山寨廠),可一旦出現了質量問題或者技術問題,消費者往往得不到解決,銷售商甚至也可能根本不知道怎麼解決——譬如一些技術故障,按部就班批量生產設備的貼牌廠商根本也沒能力排查個別出現的技術故障,這種現象在歐美市場尤其明顯,中國製造「廉價低質」的印象也就是這么形成的。

可這些與蘋果有什麼關系?蘋果的售後服務可是全球第一的啊。譬如在軟體升級方面,2011年推出的iPhone 4S將肯定還能升級iOS 9,即免費獲得新功能。表現好不好、意義大不大都另說,但免費升級,享受服務是任何消費者都樂於看見的,不是嗎?相比之下,谷歌Android其實對舊機型支持更廣泛,三五年前的產品都號稱可以升級到最新版本的Android M。但遺憾的是,谷歌不是控制和執行方啊,品牌商才具備最終生殺權——同樣2013年發布的三星Galaxy S4就不會獲得今年推出的Android M的支持。這種各自為政的模式也導致了Android陣營一直無法改變的碎片化問題,這難免會給消費者的心態造成一定影響——買蘋果吧,雖然貴,但至少保證了長期的售後服務;或者買一線品牌國產智能手機,價格合理,即使軟體服務跟不上了,一年一換也不會貴過蘋果一部手機的價錢;至於那些號稱「iPhone殺手」的旗艦智能手機,尤其是非「中國製造」的品牌,價格沒有優勢,服務比不上蘋果,最終只能是在上下兩極的夾縫中慢慢逝去(如果照當前形勢繼續發展下去)……

所以,話題轉移到微軟身上,Windows 10作為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免費和跨設備協同兩大特性——到底能給微軟帶來什麼新機遇?

前面說過,「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上「遇神殺神見佛殺佛」,但這主要表現在執行門檻不高的消費電子品領域。所以,Windows 10到底能給微軟帶來什麼,其實主要還是看微軟究竟希望去實現些什麼?重振Lumia這個硬體品牌?還是重塑Windows的軟體生態?弄清楚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幾乎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所在。

假設微軟要自主經營Lumia這個品牌,那麼公司自然要從上自下控制整個產品的設計、規劃、生產以及銷售等所有環節。到了某個階段,微軟也必然會與「中國製造」面對面競爭,畢竟Windows 10的授權是開放的,任何廠商都可以購買使用。倘若Windows 10足夠偉大,吸引了大量中國廠商的加入,那麼Lumia是否會成為Windows界的三星Galaxy?走高端路線,但功能無差異,價格昂貴,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相比之下,「中國製造」還是老一套:便宜、功能齊全、設計具有高模擬,愛用不用……

❽ ...林奇認為股市無理性。擔他們最後都成功了為什麼呢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Peter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他每天6點15乘車去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財富檔案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企業類型股票投資業。成長記錄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成長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他是一個奇跡」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成功秘訣心態平和,穩中取勝。纖毫小事中覓先機。投資策略及理論: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理論闡述: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具體做法: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遵守的規則與禁忌: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厭煩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6、充滿謠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2、其龍頭企業二世3、不務正業的公司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對股市預測的看法: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對投資工具的看法: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名言及觀念:「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2、你有餘錢投資嗎?3、你有賺錢能力嗎?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的錢。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❾ 計算股票內在價值問題

巴菲特將企業的內在價值定義為:企業折算為現值的所有未來收益,使用政府債券利率作為適當的貼現率。(巴菲特引用約翰.伯.威廉姆斯的《價值投資理論》作為自己所下定義的來源。而約翰.伯.威廉姆斯是引用羅伯特.F.威斯的《投資未來價值》(《巴倫周刊》1930年9月8日)作為自己所下定義的理論來源。威斯說:「對於任何證券來說,不論是股票還是債券,其合理的價格就是把所有未來收入之和按照當前利率折算得出的現值。」(很有趣的是,威廉姆斯和威斯在定義中指的都是公司未來支付的股息,而不是公司的未來收益。而巴菲特不管股息有沒有支付,他在自己的定義中把所有的未來收入都看做是公司的未來收益。)
......
巴菲特所做的就是預測他所關注的公司在未來一個時期,比如說5~10年每股權益價值,用權益回報率減去股息支付率。
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為例向你講解。198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權益為2073美元。
從1964年至1983年,伯克希爾的股東權益回報為23.3%年復利收益率。如果你想要預測1996年公司的每股權益,(使用德州儀器公司的BA-35太陽能財務計算器,切換到財務模式,執行未來
價值計算。:
首先,輸入1986年每股權益價值2073美元作為現值(PV鍵),然後輸入增長率作為利率,這里是23.3%(%i鍵)接下來是年分數10(N鍵)。分別點擊計算鍵(CPT)和未來價值鍵(FV),計算結果會告訴你,199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每股權益價值為16835美元。
你應該問自己,你在1986年願意花多少錢來購買1996年16835美元的股東權益。首先,你需要問自己想要得到多少收益。如果你和巴菲特一樣,那麼15%是你對收益率的最低期望值。如果是這樣,你只需將16835美元折算成現值,用15%作為適當的貼現率。
首先,將你計算器中上次的計算結果清零。現在輸入16835美元作為未來價值(FV),然後是貼現率15%(%i),接下來是年分數10(N)。點擊計算鍵(CPT)和現值鍵(PV)計算器將告訴你,如果你想在未來10年中得到15%的年復利收益率,即每股4161美元的話,那麼在1986年你最多能出多少錢。
看看1986年當地的報紙你就會知道,當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每股售價大約為2700美元。你想想,哇,你可能會得到比您期望的15%更高的收益率。來檢查一下。你輸入2700美元作為現值(PV)。16835美元作為未來價值(FV),10為年分數(N),然後點擊計算鍵(CPT)和利率鍵(%i),計算器將告訴你,你可以預期的年復利收益率為20% 。
到199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大約24.8%年復利收益率結束其每股權益價值的增長。1996年,該公司以大約24.8%的年復利收益率,使其每股基本權益增長至19011美元。
但要知道,當你耐心等待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價值上漲的時候,市場很看好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1996年將公司股價抬升至每股38000美元。如果你在1986年以2700美元的價格買入了一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並在1996年以38000美元將其出售的話,這就相當於你的投資在10年期間年復利收益率達到了30.2% 。
要計算收益率,你先輸入2700美元作為現值(PV),38000美元作為未來價值(FV),10作為年分數(N),然後點擊計算鍵(CPT)和利率鍵(%i),你就可以計算出年復利收益率達到了30.2% 。......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詳情請參考:《巴菲特法則實戰手冊》)

閱讀全文

與德州儀器股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傳融資 瀏覽:503
廣西融資典當 瀏覽:973
貴陽宜信公司在哪貸款 瀏覽:37
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 瀏覽:492
礦貿企業融資 瀏覽:431
理財通領黑鑽 瀏覽:158
做多與融資 瀏覽:862
p2p理財出單 瀏覽:587
融資贖樓費用 瀏覽:456
嘉行天下股票 瀏覽:165
惠生工程股票 瀏覽:404
阻礙融資 瀏覽:857
融資到賬時間 瀏覽:892
優先股融資特點 瀏覽:730
義大利錢幣兌1元人民幣匯率 瀏覽:962
產康項目融資 瀏覽:218
螞蟻融資分析 瀏覽:47
結婚算融資嗎 瀏覽:687
p2p理財創造財富 瀏覽:544
十大投資理財平台有哪些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