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殖業股票哪支最強
正邦科技 (002157)
銀河證券分析師董俊峰認為,土地資源是生豬養殖企業擴張的主要考量因素,適合養殖的土地具有稀缺性。公司在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均已布局,預計公司在東北的生豬產能將達到800多萬頭。東北地區是飼料原料玉米、豆粕的主產區,養殖成本優勢日益突出。環渤海經濟圈有700萬頭生豬供給缺口,市場前景廣闊。
新五豐(600975)
日信證券分析師趙越認為,公司著力打造國內高端冷鮮肉第一品牌,在安全優質生豬規模養殖技術、生產設備、產品質量等方面在同行業中領先,行業地位突出。公司主業轉型升級成功,採取前後端並重全產業鏈策略,以「前端賣豬」為支撐、「後端賣肉」為拉動支點,打造冷鏈物流、屠宰深加工、生豬交易市場、畜禽機械研發生產等前後端聯動發展的多業協同發展模式。產品進軍終端市場,將改善公司議價能力不足的缺陷,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聖農發展(002299)
齊魯證券分析師謝剛認為,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自宰自養一體化白羽肉雞生產企業、中國南方重要的雞肉供應商,與肯德基、麥當勞、雙匯等一線快餐、肉製品加工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公司主業清晰,雞肉業務占營業總收入的98%。看好聖農模式的可復制性和銷量增長的確定性,驅動中長期盈利中樞向上。公司全產業鏈一體化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進行商業復制,異地新項目擴張啟動使產能擴張節奏將以每2-3年產能翻一番的進程推進。
順鑫農業(000860)
方正證券分析師陳光堯表示,公司的小店畜禽良種場是全國33家國家級種豬場之一,種豬體系3級配套,滿足不同類型種豬場的購種需求,形成種豬銷往除西藏、青海和貴州以外的全國各地市場,異地擴張項目進入利潤貢獻期。公司圍繞大農業概念,以農產品加工為主體,物流、配送為平台,打造集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隨著食品安全意識加強,公司肉食加工享受規模優勢,正向農業一體化進軍。
這幾個都是養殖業里龍頭說不上哪個最強。並且最強又不代表漲的最好,要不然全中國股價最高的應該是中石油,工商銀行。
⑵ 求 最新 生豬養殖業 行業分析報告
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地理集中度不高,生豬養殖規模化水平較低,大部分生豬是以農戶散養為主。我國生豬散養戶以及大量中小規模養殖戶受規模的影響和資金和人員的限制,生產和管理還屬於粗獷式經營,科學飼養的意識淡泊,精細化管理嚴重滯後。由於技術和管理的不科學,加上地理的分散,我國生豬養殖業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疫情風險和市場風險。
以散養方式為主,缺乏規模生產,使大量生豬養殖者無法預計市場的變化,而只能根據經驗管理來指導或決定現在的經濟行為,這是造成我國生豬生產3~4年周期性波動的根源。除了1999~2003年較為穩定外,其餘年份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在這一周期波動中,缺乏規模優勢的養殖場將越來越難生存,被市場淘汰。
目前生豬養殖行業的區域性特點使得生豬屠宰加工行業亦呈現高度分散格局。2006年生豬出欄量達到6.8億頭,3家龍頭企業的屠宰量佔比不足5%。
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新技術的出現和生豬養殖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刺激了美國生豬養殖業規模養殖的出現。隨著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的下降,大量的小生產者被市場淘汰,剩下的生產者進一步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結果當時出現了生豬養殖場數量下降,而規模變大,地理分布趨向於集中的格局。
生豬屠宰加工業,其規模擴大的趨勢也很明顯。養殖企業與加工企業簽訂長期合同的方式很快就取代了原來的公開市場交易,到1999年,美國已有近60%的生豬是通過多年長期合同和縱向整合的方式進行生產的。市場合同和生產合同成為了美國生豬生產企業和豬肉加工企業的主要交易方式。
1966年,CME(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開始交易生豬期貨,現在瘦肉豬合約在CME買賣最活躍的農產品合約中名列第2。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生豬養殖業和加工業開始擴大規模,採取縱向整合戰略後,美國的生豬產量才趨進平穩,波動幅度進一步減小,而且使生豬期貨能更及時、准確地反映未來豬肉現貨市場的變化。
我國生豬產業的規模化和縱向整合將對生豬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產生深遠影響,在種豬選擇、飼養技術、飼料、疫病防治、環保等方面都將得到積極發展和推進。我們看好生豬養殖和豬肉加工業進行整合的機遇,看好生豬養殖、豬肉加工和飼料業中具備整合實力的龍頭企業。
⑶ 如何分析生豬養殖行業的前景和市
據《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豬肉產量占據了國內總肉類產業比重達到了65%。目前我國的豬肉年產量仍然占據全球豬肉產業比重的50%。從這也可以看出我國豬肉不僅僅是在國內大受歡迎,在國際上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比重。這足以顯示了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未來發展前景仍很美好。
目前中小規模的養殖戶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但是隨著規模化效應的逐漸顯現,不管是養殖豬牛羊還是雞鴨鵝,基本上都會開始走向集約化和規模化的道路。對於每一個中小型養殖戶來說,都要有一個擴大規模的心,不容最後將無法逃脫被淘汰的命運。
未來,優勝劣汰的競爭還會持續下去,養殖戶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未來供需博弈的主體將是大企業和養殖戶主體。
⑷ 分析生豬市場前景
今年的豬肉價格有些低調。雖有所上漲,但由於成本上升,補貼減少,大批散養戶正紛紛退出市場,生豬養殖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11月16日一大早,來自駐馬店確山縣的養殖戶趙老漢,就帶著自養的20多頭生豬來到漯河雙匯集團生豬收購點售豬。他告訴記者,雖然目前的價格已攀升到每公斤13元以上,是今年以來的最高收購價格,但是經過全家的慎重考慮,還是做出了全部清空存欄的決定,並且以後也不準備再養了。這項往日里被趙老漢全家視為主要的生財之道的養殖業為何會被放棄?問起原因,趙老漢一臉無奈。
趙老漢:一袋飼料都是二百多塊,(豬)賣到六塊四、五,基本上夠本。有風險啥東西,掌握不住價錢,賠錢!養是養好幾年了,一頭老母豬補助一百塊錢,才補助兩回。
山東生豬價格
沂水縣
生豬
外三元
14.0
元/公斤
山東生豬價格
鄆城縣
生豬
外三元
13.8
元/公斤
山東生豬價格
滕州市
生豬
土雜豬
13.4
元/公斤
山東生豬價格
寧陽縣
生豬
土雜豬
13.7
元/公斤
山東生豬價格
沂水縣
生豬
土雜豬
13.0
元/公斤
山東生豬價格
沂水縣
生豬
土雜豬
15.8
元/公斤
山東生豬價格
商河縣
生豬
外三元
14.0
元/公斤
山東生豬價格
滕州市
生豬
外三元
14.4
元/公斤
山東生豬價格
膠州市
生豬
外三元
13.8
元/公斤
本文來源於:
農業120網(
http://www.nongye120.cn)
具體網址為:
http://www.nongye120.cn/shengzhujiage/11234238.html
⑸ 當代養豬行業的發展現狀
1.存欄數下降。經過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風暴的洗禮,一部分管理不善的豬場倒閉,農村散養戶因養豬不賺錢而宰殺了一批母豬,使目前母豬群體減少,商品豬存欄減少。同期比較,較1998年下降10%左右。全國規模豬場的存欄量占整個存欄量不到1%。 2.原料價格同樣主導著養豬業。高價格的原料限制了一部分人養豬。豬糧比價是說明盈虧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成本控製得越好,技術水平越高,抗風險能力就會越強。近期國家對進口原料的宏觀調控,將有助於大家渡過難關。 3.投資心理更趨成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事前均進行了大量的調查,進行了分析並制定了可行性報告,在選擇是生產種豬還是商品豬,是供內需還是出口,是深加工還是賣活體均比較慎重。在投入技術改造、開發和完善銷售體系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4.生產安全、健康、無污染食品成了大家的共識。通過這種辦法有利於提高出口競爭優勢,激活國內市場,改變供需平衡關系,使養豬生產者和豬肉消費者均獲利。前者是經濟效益,後者是社會效益(放心肉)。國家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是強制執行,可見這是大勢所趨,相信在不長時間內會有收益。 5.產、供、銷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將使賣豬難的問題得到緩解。很多省市都有經營較好的肉聯加工廠、火腿腸加工廠(公司)與農戶聯合,這樣一方面農戶銷售收入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技術方面也有大公司的支持,相對來說,抗風險能力增強了。 6.西部大開發將拉動西部各省市的消費。養殖業發達的地區可以充分利用這次契機在資金、種豬、技術、管理等方面支持西部。西部經濟的發展將改善人們的消費習慣和飲食結構,以豬肉為主的消費形式還要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其市場潛力是巨大的,所以養豬業是大有可為的。 7.行業協會的規范將有利於養豬業的發展。在一些省市成立了養豬協會和種豬測定中心,對維護良好的種豬市場秩序起到指導作用,人們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同時行業協會和種豬測定中心還擔起了技術推廣、種豬推廣、經驗交流等任務。
⑹ 未來十年養豬前景如何 養豬前景分析
我國是全球最大生豬養殖國家,2016年生豬出欄量6.85億頭,整個豬肉市場規模大約1.4
萬億元,相當於智能手機總銷售額的2.3倍,對GDP貢獻率超2%。作為我國最主要的消費肉類,近年來生豬價格持續波動,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造成重大影響,因而生豬價格的走勢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超萬億,行業集中度提升空間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市場規模巨大,按生豬平均價格15元/公斤,出欄體重115公斤,全國年出欄量7億頭大致測算,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高達1.2億元。從行業集中度看,2017年我國前五大養豬企業市佔率僅為5%左右,行業規模最大企業溫氏股份出欄量
1900萬頭左右,市佔率僅為2.8%,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表現為明顯的「大行業、小公司」格局,龍頭企業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行業規模化發展進入加速階段
我國養豬業規模化自2007年開始啟動,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生豬出欄佔比由 2007年的 29%提升至2015年的45%。2016年以來,
牧原、天邦、正邦、溫氏等傳統大型養殖上市公司,以及新希望等飼料公司抓住發展機遇,快速跑馬圈地搶占土地資源,已經反映為2017年出欄量的高速增長,預計2017年規模化養殖比例超過50%。
未來5年大型規模場將享受高ROE、高CAGR黃金期
行業門檻顯著提升,未來5年大型規模場享受高ROE與高CAGR2018年以來,隨著環保、資金、土地等行業門檻顯著提升,大型規模場較其他養殖主體的優勢持續擴大,未來整體出欄量有望實現每年30%-40%左右的高速增長,18年整體市佔率有望提升至10%以上。
此外,當前散戶仍提供全行業50%左右的出欄量,大型規模場在規模化進程持續推進,散戶逐步出清的過程中,自身的低成本優勢仍可保證中長期享受成本紅利帶來的超額收益,未來5年對於大型規模場,將是高ROE與高CAGR並行的黃金時期。
生豬價格超預期下跌
節後生豬價格超預期下跌。截至3月2日,生豬價格較春節前下跌了21.80%。仔豬和豬肉價格跌幅較小,較節前分別下跌了3.48%和1.52%。二元能繁母豬價格基本保持平穩,較節前下跌了0.18%。
影響豬價的五大因素
影響我國豬價的五大因素是:
趨勢因素、周期因素、季節因素、偶發因素、貨幣因素。其中,周期性因素是判斷豬價走勢最為重要的研究內容。隨著飼料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漲趨勢,生豬價格重心未來將不斷上移。每年第三季度和春節前是豬肉消費的旺季,豬價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揚。疫病、政府調控等偶發性因素影響邊際供給,會導致所在周期的延長等。貨幣投放量會影響豬周期波動幅度。
環保加嚴下的豬周期
環保政策加嚴下的豬周期較前幾輪周期不同。在環保去產能的背景下,大量散戶退出,行業集中度提升。能繁母豬存欄量從2014年開始就一路下行,並沒有因為2015-2016年豬價的上漲而回升。
同時,在母豬存欄量低位的情況下豬價從2016年5月開始大幅下行。生豬存欄量和豬價也產生背離。傳統蛛網模型下的豬周期失效,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養殖規模化水平和養殖效率的提升,二是生豬出欄體重有較大提升,豬肉的供給並沒有因為能繁母豬存欄和生豬存欄的減少大幅下滑。因而即使在環保的嚴厲調控下,生豬產能仍然較為充裕。
此次節後豬價快速下跌主要來自於養殖場的拋售和屠宰場的壓價。一方面,年前的兩場降雪導致很多養殖場都出現了壓欄的情況,春節前後養殖場開始集中拋售,短期內生豬供給快速增加使得豬價下跌。
另一方面,屠宰企業借勢壓價,在生豬集中拋售的情況下,屠宰場收豬比較容易,他們的議價能力相對比較強。節後豬肉價格沒有明顯下跌正體現了這一點。預計產能出清仍需1個月左右,豬價或在4月反彈。
⑺ 以後生豬養殖行業還有前景嗎
2017年是落實「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而對於生豬養殖的要求是「穩」,確保養豬產業穩產、穩轉、穩發展。隨著環保政策的趨嚴,部分豬場拆除,以及新建豬場比較少,生豬存欄量有所下降,未來生豬養殖趨勢大體預計是散養殖戶退出,趨同規模養殖方向。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養殖環節,目前我國年出欄量30萬頭以上的企業超過20家,年出欄量5萬頭以上的企業達數百家;在屠宰環節,日屠宰產能1000頭以上的大型屠宰企業達200家。
生豬生產「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了2020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比例要提升至52%。因此,未來10年將是中國養豬業規模化進程的黃金時期。規模化進程將促使大型養殖企業和超大型養殖企業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