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保險行業發展怎麼樣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保險行業在我國是一個受國家大力扶持的重要金融行業,由於起步比較晚,發展市場前景可觀,值得廣大有識之士為之而奮斗。
Ⅱ 中國海上保險的現狀
目前上海的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仍處於起步階段,上海海上保險保費收入僅佔全球1%,與倫敦、新加坡等國際公認的航運中心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
貨運保險作為一種新興的險種,是物流業和保險業各取所需,但貨運保險的開展在我國現行的市場情況下還存在良多問題。首要在於市場情況不完美,市場主體的非凡性,產物不完美,以及物流業和保險業之間缺乏信賴。
關於中國保險市場來說,貨運保險是一種新興險種。近代保險准則始於14-16世紀的國際商業運動,從此貨運保險便開端了其長達幾個世紀的開展前史。海上運輸保險和火警保險,是第三方貨運保險在運輸和倉儲環節的開始來源。時至今天,以美國和日本的物流業開展的最為健全,而貨運保險在個中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我國,現代物流業方才起步,貨運保險在理論中還存在諸多的缺陷,當前的貨運保險由於不「保險」而不非常受物流企業的歡送。國表裡市場的宏大反差,預示著貨運保險的開展在我國現行市場情況下還存在良多問題。
一、理論描繪。
物流是指物品從供給地向承受地的實體活動進程,依據實踐需求,將運輸、貯存、裝卸、包裝、流暢加工、配送、信息處置等根本功用施行有機連系。現代化物流與傳統儲運分歧,現代化物流是以信息收集技能的使用和第三方物流的呈現為特徵,將製造、運輸、發賣進行一致思索的治理進程,完成了物流各項功用的集成與整兼並構成供給鏈,其目的是追求物流本錢最小化,然後使現代物流成為資本、人力以外的第三利潤源。第一方物流:是指由賣方、出產者、或許供給方組織的物流;第二方物流:是指由買方、發賣者、或許流暢企業組織的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供應物流效勞的營業形式。
就我國當前而言,開展貨運保險業有著十分主要的意義,首要集中於以下幾點:
起首,貨運保險的根本功用對我國具有嚴重的意義。貨運保險准則可以看作是對物流業的保證和鼓勵機制,為運營者分管行業風險,鼓舞其開展立異精力,然後充沛發揚其運營潛能。並由此派生出其它方面的效果,如:有助於物流公司運營的延續性,然後促進我國健全貨運保險准則的樹立;有利於物流業運營者輕裝上陣;有利於物流業同科技,經濟開展同步,使物流業堅持其行業活性,吸引和留住人才;也有利於構成職業的運營者步隊。
其次,貨運保險有助於增強對物流業的監視。詳細表現在三個方面:起首,保險人在出售保險單前,凡間有對被保險人進行具體查詢的順序,這個進程實踐上給了物流公司辨認能夠風險的時機,關於某些可躲避的風險,運營者可以及早躲避。其次,當被保險人向保險人索賠時,保險人的監視還會持續,保險人會對惹起索賠的行為的詳細方面進行更普遍的查詢。假如不契合保單規則的要求,保險人可以拒賠,這就迫使物流公司治理者以及職工慎重行事。
最終,可以促使物流公司增強監視,由於一份物流保單是保證物流進程中的各類風險變亂,過多的風險變亂能夠會影響到整個公司的名譽,這就會鼓勵物流公司更緊密的監視。
最終,貨運保險有助於推進我國物流責任補償准則的完美。完美的物流責任補償准則對市場經濟的開展是非常需要的,這也是物流責任保險運轉的根底。在現行的立法前提下,物流業風險不時加劇的還必定會遭遇更多的阻力,而物流責任保險在渙散物流運營風險的還,必將削減對物流責任補償准則的沖突,然後加速准則完美的歷程。
二、近況剖析。
現代物流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進點,其開展程度已成為權衡一個國度和地域綜合經濟實力的主要標記,現代物流業的開展給保險市場的開展供應了新的平台。跟著物流業的迅猛開展,物流企業供應愈加完美具體的效勞,還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人們也開端認識到物流進程中保險效勞的主要性,但是相關於物流業的疾速開展,貨運保險的開展一直是相對滯後,於是貨運保險的開展日益成為人們研討的核心。
(一)市場情況不完美。
物流責任保險屬於責任保險之一種,其鼎力推行離不開責任保險市場的開展。因為我國缺乏相對完美和成熟的司法情況,加上當前我國責任保險承保利潤不高級近況,近年來全國責任保險營業出現出分明的萎縮跡象。據計算,2004年責任險同比負增進高達5.59%.因而,推行物流責任保險,離不開責任保險市場這個大情況。國度有關部分、各大保險公司必需高度注重責任保險市場的開展,起勁開拓適銷對路的責任保險產物,才幹做大做強責任保險營業。屆時,物流責任保險水漲船高,定會獲得更大的開展。和其他責任保險產物一樣,物流責任保險對司法的依靠性很強。從保險的標的來看,其需求水平取決於司法對物流責任補償責任的規則,可以說司法的完美水平決議了物流責任保險運轉的市場情況。而從當前我國的司法來看,在這方面還存在很多缺陷。
(二)市場主體的非凡性。
眾所周知,物流,一個在我國敏捷崛起並存在著宏大商機的新興的行業。跟著其經濟收益的不時上升,它的風險如同收益的聯體嬰一樣也在不時的加大。
其一、成心行為若何認定。保險條目中規則:假如被保險人在成心違規操作的狀況下,惹起民事補償,保險公司不負補償責任。但對差錯、過掉行為的界定、保險責任的明白還缺乏一致的標准和規范,那麼何為成心,其詳細規范是什麼?這一點是一切投保人,也是物流公司運營者最存眷的問題之一。因為保險公司沒有列示成心的詳細規范,因而,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一旦發作爭議,不免對簿公堂。
其二、罰款或責罰性補償,保險公司不負補償責任。從物流公司營業的狀況看,當前的首要風險之一等於被罰款,而保險公司對此不負補償責任,因而,在必然水平上降低了保險的吸引力。
其三、要求投保人列示有能夠引致所投保保險責任項下索賠的現實或狀況,假如投保人有意詐騙保險公司或有意誤導而隱瞞關於現實的信息,則招致保險權益損失。對此,物流公司透露表現,什麼是有意詐騙、有意誤導,規范又是什麼?對此概念很難了解。如遇索賠事情,在這方面,很能夠存在爭議。
由此可見,真實的問題是物流公司試圖躲避的風險與董事責任保險所觸及的范圍存在較大的差別。因而,物流責任保險作為一個相對市場化的產品,它所要求的市場主體與當前物流公司的實踐狀況存在必然的差距。
(三)產物不完美。
因為貨運保險在我國推出的工夫很短,保險公司還處於探究階段,出於對風險的防備和對本錢的節制,產物對所承保的責任局限作了十分嚴厲的限制,而且保險公司對很多條目的了解都未作具體的闡明,如成心行為若何認定等。傳統保險產物系統中均有貨品運輸保險、倉儲保險等,但相對自力的保險產物割裂了現代物流的各個環節,與現代物流功用整合的理念南轅北轍。所以說,貨運保險產物的立異貨運保險的完美以及物流業的開展都至關主要。
(四)物流業和保險業之間缺乏信賴物流業和保險業之間缺乏信賴這一點不成否定,也在必然水平上制約了貨運保險的開展……「所謂一小我對某件事的發作具有信賴是指:他預期某事情會發作,而且依據預期做出響應舉動,還他清楚假如事情沒有像預期般開展,該舉動所能夠發生害處比方果事情如期呈現所能夠帶來的益處大。」我們不只要具有遍及的責恣意識,並且還還有需要具有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司法之間的根本信賴,樹立一種遍及的信賴機制。了解了信賴的界說,就可以找到一些針對性的辦法,來樹立和維護物流業和保險業之間的信賴。簡略地說,一是要加強信賴,二是要避免呈現不信賴,防止信賴改變為不信賴。信賴是一種十分軟弱的心思形態,一旦發生裂痕就很難縫合。所以,我以為物流公司和保險公司之間要不時增強對話,爭奪樹立協作同伴關系,對推進貨運保險市場的開展具有主要的意義,樹立和維持物流業和保險業之間的信賴應是燃眉之急。
我國貨運保險有著非常寬廣的市場,2005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約為48萬億元,同比增進25.4%,增幅雖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處於疾速增進區間。2005年我國物流業添加值為1.2萬億元,同比增進12.5%,增幅高於上年。2005年,我國物流費用佔GDP的比率為18.5%.直至今日,我國現代物流全體規劃還在擴展,開展速度還在加速,運轉效率還在進步,對經濟開展的支撐和促進效果愈加分明。但由上文剖析可以看出,我國開展貨運保險的最佳機遇還將來臨,貨運保險在我國很難有較大的市場。所以,單就當前而言,開展貨運保險仍有十分主要的意義。值得留意的是法制情況的完美進程也恰是司法律例變化的進程,貨運保險作為對司法依靠性很強的產物,保險公司要留意實時研討有關的狀況,對產物自身作出響應的調整,以順應市場需求的轉變,如許才幹掌握住機遇,最大限制地博得市場。
Ⅲ 求上海市人壽保險業發展的環境。
這么詳細的數據不好找啊
人家辛辛苦苦利用資源統計出來的,不會隨便公布的~~~
除非你去從事保險公司,內部能得到具體資料的~~~
數據並不重要,關鍵的是自己懂得怎麼開拓市場
Ⅳ 未來的保險行業發展趨勢
截止2020年,我國的現代保險業不過30餘年的發展,保險市場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
1、從市場體系架構來看,原保險市場較大,再保險市場很小;市場發展很快,監督和法規發展較慢,保險中介混亂,違規代理嚴重,權力運作、官方管制使各保險主體在市場中處於不平等地位。
4、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管理型的人才。
(4)上海保險業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合理利用猶豫期
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險產品設有猶豫期。猶豫期是從投保人收到保單並書面簽收之日起15日內的一段時期。消費者若對所投保的險種或者所選擇的保險公司等不滿意,可以在猶豫期內向保險公司提出解除合同,保險公司將在扣除工本費(一般為10元)後退還全部保險費。
在猶豫期過後退保,保險公司將根據合同約定收取退保費用,消費者會有一定損失。
2、配合接受回訪
如果保險公司對其進行電話、信函、上門等方式的回訪,請回答保險公司的問題,同時可以就保險合同的相關問題要求保險公司答疑解惑。
Ⅳ 2019年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據統計,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75個營業機構(含籌建)。40家公司中,壽險公司有23家,財險公司有14家,再保險公司有3家。分別有3家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和2家外資保險公估公司在華設立了營業機構。外資保險公司大量進入的同時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的保費增長速度,已經達到中資保險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資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7.1%;外資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1.2%。而同期,全國財產險保費收入增長只有23%;全國人身險保費收入只增長了6.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得到長足發展,保險市場年均增長超過30%。不過,調查也顯示,目前我國只有不到10%的人購買了保險,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盡管購買保險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還沒有形成購買人身保障的意識。簡單一個10%加上中國保險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得出的結果是:我國保險市場必將不斷成熟並有一個光明的發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國保險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隨著中國保險業進入深化改革、全面開放、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領域越來越廣,承擔的社會責任越來越重:從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奧運、從交強險制度實施到房地產投資解禁、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參與醫療糾紛調解、從養老社區投資到新農合建設、從農險覆蓋面擴大到環境責任保險試點啟動……保險業正在努力提高科學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國特色保險業發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如今,保險業站在新起點,進入了新階段,我國正在成為新興的保險大國。
2008年,保險業積極參與抗擊突如其來的兩場特大自然災害,應對歷史罕見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保險業務較快增長,風險得到有效防範,損失補償功能逐步發揮。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國實現保費收入9150.5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159.1億元,增長17.5%;人身險保費收入6991.4億元,增長51.8%。2008年前11個月,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已達2675億元,同比增長32.7%。在抗災救災中,保險業發揮了積極作用,分別為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地震災害支付賠款55億元和10億元。
2009年,保險業積極應對各種嚴峻挑戰,戰勝種種困難,各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全年保費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1137.3億元,同比增長13.8%。財產險業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保費收入2875.8億元,同比增長23.1%。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8261.5億元,在上年增速較高的基礎上同比增長10.9%。全年賠付3125.5億元。
2010年以來保險業發展保持了良好的勢頭,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式也發生了積極變化,總體上呈現「快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特點,經營效益不斷提升,業務實現較快增長。2010年1-9月,全國保費收入11299.1億元,同比增長31.7%。截至9月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48091.3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2.1倍。
中國保險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經濟仍具備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這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預計2010年中國保險行業保費總收入將達到1.47萬億元,比2009年增長32%,到2015年,全國保險行業實現保費總收入將會突破3.6萬億元,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保險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紹了保險的起源、定義、分類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保險業的現狀和市場運行情況,然後具體介紹了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醫療保險、再保險、健康保險、汽車保險、農業保險的發展。隨後,報告對保險業做了區域發展分析、中介市場分析、國內外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資金運營分析、營銷分析和行業競爭分析,最後對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及趨勢做出了科學的預測。您若想對保險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保險運營,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Ⅵ 保險行業中。比較重慶和上海兩地保險業發展水平,簡要分析下存在差距的原因,關於人口方面的
無論從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分析,上海都要好與重慶,畢竟和城市的整體經濟有關系,還有和個保險公司在本地開展業務的力度也有關系。
Ⅶ 截至2019年底上海保險行業就業人數
據報道,日前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超過9億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2019年上海保險密度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保險深度是指某地保費收入占該地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反映了該地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保險深度取決於一國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和保險業的發展速度。
保險密度是指按當地人口計算的人均保險費額。
保險密度反映了該地國民參加保險的程度,一國國民經濟和保險業的發展水平。
Ⅸ 保險行業的發展前景
據統計,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75個營業機構(含籌建)。40家公司中,壽險公司有23家,財險公司有14家,再保險公司有3家。分別有3家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和2家外資保險公估公司在華設立了營業機構。外資保險公司大量進入的同時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的保費增長速度,已經達到中資保險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資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7.1%;外資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1.2%。而同期,全國財產險保費收入增長只有23%;全國人身險保費收入只增長了6.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得到長足發展,保險市場年均增長超過30%。不過,調查也顯示,目前我國只有不到10%的人購買了保險,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盡管購買保險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還沒有形成購買人身保障的意識。簡單一個10%加上中國保險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得出的結果是:我國保險市場必將不斷成熟並有一個光明的發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國保險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中國保險業進入深化改革、全面開放、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領域越來越廣,承擔的社會責任越來越重:從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奧運、從交強險制度實施到房地產投資解禁、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參與醫療糾紛調解、從養老社區投資到新農合建設、從農險覆蓋面擴大到環境責任保險試點啟動……保險業正在努力提高科學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國特色保險業發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如今,保險業站在新起點,進入了新階段,我國正在成為新興的保險大國。
2008年,保險業積極參與抗擊突如其來的兩場特大自然災害,應對歷史罕見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保險業務較快增長,風險得到有效防範,損失補償功能逐步發揮。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國實現保費收入9150.5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159.1億元,增長17.5%;人身險保費收入6991.4億元,增長51.8%。2008年前11個月,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已達2675億元,同比增長32.7%。在抗災救災中,保險業發揮了積極作用,分別為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地震災害支付賠款55億元和10億元。
2009年,保險業積極應對各種嚴峻挑戰,戰勝種種困難,各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全年保費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1137.3億元,同比增長13.8%。財產險業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保費收入2875.8億元,同比增長23.1%。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8261.5億元,在上年增速較高的基礎上同比增長10.9%。全年賠付3125.5億元。
2010年以來保險業發展保持了良好的勢頭,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式也發生了積極變化,總體上呈現「快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特點,經營效益不斷提升,業務實現較快增長。2010年1-9月,全國保費收入11299.1億元,同比增長31.7%。截至9月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48091.3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2.1倍。
中國保險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經濟仍具備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這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預計2010年中國保險行業保費總收入將達到1.47萬億元,比2009年增長32%,到2015年,全國保險行業實現保費總收入將會突破3.6萬億元,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保險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紹了保險的起源、定義、分類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保險業的現狀和市場運行情況,然後具體介紹了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醫療保險、再保險、健康保險、汽車保險、農業保險的發展。隨後,報告對保險業做了區域發展分析、中介市場分析、國內外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資金運營分析、營銷分析和行業競爭分析,最後對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及趨勢做出了科學的預測。您若想對保險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保險運營,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