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智慧城市概念上海市

智慧城市概念上海市

發布時間:2021-07-08 08:14:58

Ⅰ 智慧城市概念是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密切相關。

智慧城市已經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大到涵蓋金融、政務、醫療、教育的城市一卡通工程,小到商場的「智能停車」系統、公交站牌的實時路況信息,勾勒出一個又一個充滿生機的經濟體。

我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城鎮化建設時期,城鎮化率也從1983年的21%左右提升至了2013年的54%左右。我國城鎮化高速進程仍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離不開網路的建設,並且隨著雲計算、大數據、虛擬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基於互聯網實現城市網路全面的感知、寬頻集群的互聯,從根本上奠定了智慧城市點、線、面的組網建設。

2010年以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保持年均14%左右的增速,加上未來智慧城市的大范圍落地,行業投資增速將繼續保持上升的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預測顯示,未來10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投資有望超過2萬億元,涵蓋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數字城管、智慧醫療等解決方案市場。

Ⅱ 什麼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種新理念和新模式,基於信息通信技術(ICT),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和處理城市生態系統中的各 類信息,實現各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以及時對城市運營管理中的各類需求做出智能化響應和決策支持,優化城市資源調度,提升城 市運行效率,提高市民生活質量。
我國現代化城市發展大致經歷著信息化建設、數字化建設和智慧化建設的路徑。智慧城市的興起和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完備的網路通信基礎設施,海量的數據資源,多領域業務流程整合等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的基礎上,智慧化城市建設是現代化城市發展進程的必然階段。
智慧城市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眾多的建設者們,其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是IT基礎設施建造商,例如中國鐵塔、中國通信服務集團等等,他們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實施和整體保障,是城市建設最直接的參與者。

由於某些原因,這些基礎設施建造商不再只是一個實施者,近些年他們也在謀求轉型升級,例如中國通信服務集團自主研發了一個物聯網平台:CCS開放物聯網平台,並且提出的「新一代綜合智慧服務商」口號,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物聯網,此時建設一個物聯網平台以滿足自身業務需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Ⅲ 智慧城市是指什麼

智慧城市
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2013年全球7大智慧城市
全球超過400個城市競逐最有智慧城市頭銜,最後選出這7個城市,分別是:
1、美國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
2、芬蘭的奧盧;
3、加拿大的斯特拉特福;
4、台灣地區的台中市;
5、愛沙尼亞的塔林;
6、台灣地區的桃園縣;
7、加拿大的多倫多;

智慧城市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應運而生。建設智慧城市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智慧城市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每年有上千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隨著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城市病」成為困擾各個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首要難題,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應運而生。由於智慧城市綜合採用了包括射頻感測技術、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下一代通信技術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因此能夠有效地化解「城市病」問題。這些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城市變得更易於被感知,城市資源更易於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從而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解決交通擁堵,消除安全隱患,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
當前,全球信息技術呈加速發展趨勢,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資源也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匯聚人類的智慧,賦予物以智能,從而實現對城市各領域的精確化管理,實現對城市資源的集約化利用。由於信息資源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達國家紛紛出台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以促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達到搶佔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制高點的目的。為避免在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競爭中陷於被動,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發展智慧城市的戰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巨大機遇,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往往伴隨著重大技術的突破,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世界各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視,我國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包括物聯網、雲計算、三網融合、下一代互聯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醫療、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環保等領域的發展也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對我國擴大內需、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促進作用同樣顯而易見。因此,建設智慧城市對我國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Ⅳ 什麼是智慧城市

下面的比較長,但也很詳細哦!

滿意請採納!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基於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智慧城市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大數據、社交網路、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於創新涌現的生態,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可持續創新。並結合最新的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平台實現更全面智能化。

概念:
《著雲台》認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路、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於創新涌現的生態。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ICT)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資源,導致成本和能源的節約,改進服務交付和生活質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支持創新和低碳經濟。實現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以人為本持續創新,完成從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躍升。
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國》白皮書中,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智慧城市基本特徵的界定是:全面物聯、充分整合、激勵創新、協同運作等四方面。即智能感測設備將城市公共設施物聯成網,物聯網與互聯網系統完全對接融合,政府、企業在智慧基礎設施之上進行科技和業務的創新應用,城市的各個關鍵系統和參與者進行和諧高效地協作。《創新2.0視野下的智慧城市》強調智慧城市不僅強調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更強調以人為本、協同、開放、用戶參與的創新2.0,將智慧城市定義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基於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以及智能融合的應用,構建有利於創新涌現的制度環境與生態,實現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以人為本可持續創新,塑造城市公共價值並為生活其間的每一位市民創造獨特價值,實現城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因此,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徵被總結為: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亦有學者認為智慧城市應該體現在維也納大學評價歐洲大中城市的六個指標,即智慧的經濟、智慧的運輸業、智慧的環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六個方面。[1-4]
智慧城市包含著智慧技術、智慧產業、智慧(應用)項目、智慧服務、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內容。對智慧城市建設而言,智慧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是手段和驅動力,智慧產業和智慧(應用)項目是載體,智慧服務、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標。具體說來,智慧(應用)項目體現在: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食品系統、智慧葯品系統、智慧環保、智慧水資源管理、智慧氣象、智慧企業、智慧銀行、智慧政府、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學校、智慧建築、智能樓宇、智慧油田、智慧農業等諸多方面。[5]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體現形式,是Cyber-City、Digital-City、U-City的延續,是創新2.0時代的城市形態,也是城市信息化發展到更高階段的必然產物。但就更深層次而言,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理念反應了當代世界體系的一個根本矛盾,就是一個新的、更小的、更平坦的世界與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落後管理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有待於用新的科學理念和高新技術去解決。 此外,智慧城市建設將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改變物與物之間、人與物之間的聯系方式,也必將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社交等一切行為方式和運行模式。 因此,本質上,智慧城市是一種發展城市的新思維,也是城市治理和社會發展的新模式、新形態。智慧化技術的應用必須與人的行為方式、經濟增長方式、社會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乃至制度法律的變革和創新相結合。

背景:
智慧城市經常與數字城市、感知城市、無線城市、智能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等區域發展概念相交叉,

甚至與電子政務、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行業信息化概念發生混雜。對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讀也經常各有側重,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於技術應用,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於網路建設,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人的參與,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於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先行城市則強調以人為本和可持續創新。總之,智慧不僅僅是智能。智慧城市絕不僅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個說法,或者說是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應用,還包括人的智慧參與、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等內涵。綜合這一理念的發展源流以及對世界范圍內區域信息化實踐的總結,《創新2.0視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從技術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層面的創新對智慧城市進行了解析,強調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的方法論應用。
智慧城市通過物聯網基礎設施、雲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礎設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路、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網動全媒體融合通信終端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可持續創新。伴隨網路帝國的崛起、移動技術的融合發展以及創新的民主化進程,知識社會環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繼數字城市之後信息化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
從技術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從社會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還要求通過維基、社交網路、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可持續創新,強調通過價值創造,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願景,希望為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IBM經過研究認為,城市由關繫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類型的網路、基礎設施和環境六個核心系統組成: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這些系統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種協作的方式相互銜接。而城市本身,則是由這些系統所組成的宏觀系統。
與此同時,國內不少快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啟示下提出架構體系,如「智慧城市4+1體系」,已在城市綜

貝爾信的智慧城市4+1體系架構
合體智能化天津智慧和平區等智能化項目中得到應用。
團隊總結認為:21世紀的「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於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我國規模
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師單志廣透露,我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達到了154個,投資規模預計超過1.1萬億元。
在「無線城市智慧生活」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師單志廣講述了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據統計,截止到2012年2月底,我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總數量已經達到了154個,計劃投資規模超過1.1萬億元。而在「十二五」規劃或政府報告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地級以上城市共有41個,其中副省級城市10個,直轄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
2012年,我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到3650億元,比上年增長38.6%。從智能安防到智能電網,從二維碼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為被寄予厚望的新興產業,物聯網正四處開花,悄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專家指出,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相關配套的完善,在未來幾年,技術與標准國產化、運營與管理體系化、產業草根化將成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三大趨勢。
2013年4月10日,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組織的智慧城市創建任務書編織培訓會在京舉行。來自會上提供的信息顯示:繼國開行提供不低於800億元的投融資額度後,又有兩家商業銀行作出承諾,表示將提供不低於國開行的授信額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設。另有其他投資機構也在4月初簽訂了2000億元的投資額度。粗略估計,相關投資或將超過4400億元。
「智慧城市」建設進入高峰期。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推動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也使得城市面臨著可持續發展問題。下一個階段的「城鎮化」建設需要走「精細化管理」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因此「智慧城市」由此應運而生。「智慧城市」是指利用領先的信息技術,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運轉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時代城市發展的新模式。據賽迪信息預測,到2014年,中國智慧城市的IT投入預計可達到1700多億元的規模。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Ⅳ 智慧城市概念有哪些

智慧城市就抄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襲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1、智慧城市建設必然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智慧城市可以被認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而信息技術是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興熱點技術為核心和代表。

2、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信息技術與其它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並共同發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運行。

3、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終極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的本質在於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

「智慧城市」需要具備四大特徵: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Ⅵ 智慧城市概念有哪些

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1、智慧城市建設必然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智慧城市可以被認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而信息技術是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興熱點技術為核心和代表。

2、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信息技術與其它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並共同發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運行。

3、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終極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的本質在於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

「智慧城市」需要具備四大特徵: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Ⅶ 智慧城市是什麼概念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概念,其實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針對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之類的各種需求及時地做出智能響應。
智慧城市概念的實質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從而實現城市智慧式的管理和運行模式,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們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有利於城市的可持續成長及和諧穩定。
智慧城市背景
人類社會發展的速度飛快,未來城市可能要承載的人口會加劇,智慧城市建設勢在必行。如今的國家,正處於城鎮化高速發展時期,有些地區的「城市病」問題更加嚴峻。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進行,能夠很好地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
目前,國內外很多地區都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同時也獲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比如說國內的智慧上海、智慧雙流;國外的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韓國的「U-City計劃」等等,都能很好的表明智慧城市概念提出的重要性和時代性需求。
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建設,是有很大的實施難度,畢竟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藉助很多外在的基礎設施。比如說智慧城市需要通過物聯網基礎設施、雲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礎設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
網路時代的興起、移動互聯技術的融合發展以及知識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更為直接的促進信息化城市高速發展。站在技術領域的視角,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
站在信息化社會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還要求通過維基、社交網路、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新特徵的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可持續創新,強調通過價值創造,以人為本,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可持續性發展。
智慧城市形成因素
智慧城市形成因素,主要是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誕生和發展,第二個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漸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
前面是強調技術創新層面的因素,後面是強調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因此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發展中起到驅動作用的主要因素還是創新。智慧城市包括的兩大因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是智慧城市概念實體化的先決條件。

Ⅷ 智慧城市是什麼意思

其實智慧城市就是以最大化優化城市功能為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利用智能科技與數據分析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8)智慧城市概念上海市擴展閱讀:

IoTopo圖撲物聯平台,是圖撲自主研發的一款應用於泛工業物聯網場景的B/S模式數據可視化監控軟體,可幫助企業快速搭建自己專屬的物聯網監控平台。

軟體前端界面採用標准HTML5開發,支持 2D/3D圖形組態,支持 MQTT 協議接入,支持Modbus、OPC UA等工業通訊協議解析。組態畫面可單獨發布,支持數據門戶定製,可與企業自有平台無縫整合,可以輕松地與用戶自有系統整合為一個功能全面的應用平台。

除了IoTopo,HT for Web 也非常適用於實時監控系統的界面呈現,廣泛應用於電信網路拓撲和設備管理,以及電力、燃氣等工業自動化 (HMI/SCADA) 領域。

HT for Web 提供了一套獨特的 WebGL 層抽象,將 Model–View–Presenter (MVP) 的設計模型延伸應用到了 3D 圖形領域。使用 HT for Web 您可更關注於業務邏輯功能,不必將精力投入復雜 3D 渲染和數學等非業務核心的技術細節。

閱讀全文

與智慧城市概念上海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魯什麼理財 瀏覽:242
我能理財注冊 瀏覽:478
山東理財規劃師准考證列印地點 瀏覽:419
現在有哪些理財產品收益高 瀏覽:555
股市投資致富之道pdf 瀏覽:765
理財R級風險 瀏覽:100
看看錢包理財 瀏覽:394
提姆理財 瀏覽:165
持有可口可樂股票的基金 瀏覽:307
正確的理財觀念順序是 瀏覽:699
公司的錢能買理財嗎 瀏覽:464
2018年全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 瀏覽:456
台灣股票理財走勢 瀏覽:983
正規信託公司 瀏覽:618
信託風控排名 瀏覽:538
信託未兌付 瀏覽:216
信託產品歸哪管 瀏覽:217
牙黃金價格 瀏覽:243
融資租賃bt 瀏覽:698
2015公積金貸款額度計算器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