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維圖新這票跌了這么久了為什麼還沒有起色。有高手分析下嗎
四維圖新主營從事導航電子地圖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近幾年業績尚可,目前股價已經跌至可長期關注的底部,建議耐心持有,只要你的成本價不是太高,將來行情轉暖一定會有所收益。
⑵ 四維圖新股為何連續跌停/
你可以按F10看一下公司公告,其中有這些內容。
公司於 2015 年 5 月 29 日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並通過《關於授權公司參與 NOKIA HERE 收購競標的議案》,董事會同意授權公司管理層組織對 HERE 的業務及相關情況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的結果就參與 HERE 股權收購競標做出決定。公司董事會就是否參與 HERE 股權收購競標已授權管理層決策。
公司鑒於未能與合作基金就競標方案達成一致等技術原因,經慎重考慮,決定不參與此次 HERE 股權收購競標。經申請,公司股票於 2015 年 6月 23 日(星期二)開市起復牌。
另外公司試圖發行公司債也沒有被董事會批准。
⑶ 從圖商轉型到自動駕駛,四維圖新的基本邏輯是什麼
一直以來,外界對四維圖新這家公司的認知主要是「地圖廠商」。2017 年四維圖新用戶大會,他們宣布將全面轉型自動駕駛。如今兩年過去了,四維圖新拿出了階段性成果:獲得北京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可以正式上路測試。過問題來了:四維圖新究竟想如何做自動駕駛?6 月 25 日,他們在北京總部舉行媒體溝通會,我們從中了解到了更多細節。我們先看看四維圖新的自動駕駛研發進程:
很多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做到小范圍內感知覆蓋,但是在一些場景下,比如急彎、有遮擋物的情況下,車子無法會做出誤判,這時就需要高精地圖覆蓋。不同於我們用的導航地圖,高精地圖可以做到厘米級的定位,前者是給人看,後者是給自動駕駛系統看,而高精地圖,正是四維圖的新優勢所在。2015 年四維正式孵化出智能地圖事業部;2016 年,發布了第一張適用於 L3 的自動駕駛地圖和相應規則;2017 年,支持 L4 自動駕駛的地圖製作發布;2018 年基本做到了全國高速覆蓋,完成了 30 萬公里高精地圖數據收集;2019 年 2 月,四維圖新與寶馬簽署自動駕駛地圖許可協議,這意味著,2021 年-2024 年在中國量產上市的寶馬集團旗下新車,將搭載由四維圖新提供的高精地圖和服務。
⑷ 股票 四維圖新
四維來圖新的主營業自務為:從事導航電子地圖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從近四年的業績來分析,該公司的資產質量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
36元的成本的確太高,目前股價僅9.80元,基本處於可容忍的價格區間。
操作建議:一是有資金的話,目前可以買進攤低成本價;二是耐心持有,不要輕易割肉。本輪牛市行情已初現端倪,相信今後幾個月思維會有不俗的漲幅,挽回你的部分損失。至於能不能完全解放你,只能由市場決定了。
⑸ 產能過剩的問題對四維圖新股票有多大影響,請大師分析
這個不存在產能過剩吧。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許可經營項目: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一般經|
| |營項目:開發、生產導航電子地圖、計算機軟、硬體;開發智能|
| |交通、航空航天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自動制圖、地圖編制、互|
| |聯網地圖服務、設備管理、測繪工程、個人數字助理的技術及產|
| |品;銷售自產產品;技術進出口、貨物進出口。
主要搞車載導航,衛星導航這些的。
樓主連基本面都沒看啊。這個傢伙是一個導航和軟體類的股。屬於搞科技企業股。
應該說和手游這些概念還能靠點邊。
不存在產能過剩。只存在行業競爭。比如網路導航。這些。
⑹ 四維圖新的股票投資風險如何
四維圖新按照目前市場炒作的主題——新科技等來說,它屬於新科技的范疇。但是實際上來說,該公司盈利能力很一般,但是今年2月份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消息稱,該局將加強互聯網地圖安全監管工作,重點監管在全國范圍內有影響的、涉及地圖的大型商業網站、相關政府和新聞媒體網站等,旨在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作的監管體系,維護網上地理信息安全,促進地理信息產業健康發展。該信息也許對該股形成一定的支撐。具體如何,需要你自己深入研究。
在加上現在騰訊入股四維,成為第二大股東,應該在以後的前景還是不錯的,但是不能保證100%盈利哦,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啊
⑺ 四維圖新還要停牌多久呀
這個具體沒人知道的,要等公司出公告的才能知道。如果你持有該股,建議你時不時留意一下該公司的公告即可
⑻ 特斯拉是靠什麼成為自動駕駛的標桿的
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顯然正在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畏懼的姿態進入到商業迭代的各個層面。最新的消息是騰訊與寶馬汽車將聯合在中國成立一個計算中心,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汽車。
以司機接管頻次作為評價標准,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排名第一且遙遙領先,通用旗下Cruise緊隨其後,網路公司占據了第七把交椅。有兩家聲名顯赫的公司在測試中出人意料的墊底,Uber倒數第一,蘋果倒數第二。
成績最佳的Waymo一騎絕塵,平均每跑17846.8公里才需要人工接管一次,而倒數第一的Uber只有0.6公里,也就是說在路上跑了公交車的一站距離就出問題了。倒數第二的蘋果平均只能撐1.8公里。這兩家公司純屬以打醬油的姿態參與到自動駕駛領域中,成績這么難看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