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股市中上市公司存在質量短板

股市中上市公司存在質量短板

發布時間:2021-07-08 22:10:42

Ⅰ 有少數人講:中國股市根本問題,是上市公司少,市場錢多,百分之九十八股票被高估

這完全是外行人瞎說。中國股市根本問題是,公司上市容易,退市難,垃圾股反而遭到爆炒,制度不完善,漏洞太多,還不停的推出新的板塊和金融衍生品,問題出現了不想著如何徹底解決而是想著如何能輕易的掩蓋過去,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期健康發展規劃。祝君好運
新浪博客 A股訓練營

Ⅱ 上市公司質量嚴格把關,這是好是壞

上市公司做到質量嚴格把關對於公司本身以及消費者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上市公司的產品如果出現質量上的問題就會使得上市公司股價出現嚴重的波動。甚至在嚴重情況之下,上市公司也要背負一些法律上的責任。這對於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會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也會因此出現公司倒閉破產的情況。可以說決定一家公司生死存亡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於產品的質量是否過關。如果做不好質量的嚴格把關的話,那麼上市公司將很有可能遇到強大的壓力。

一、產品質量過關必然會給股民帶來充足的信心。

產品的質量問題也會影響到上市公司股價的穩定。產品一旦出現問題的話,必然會遭到有關部門的查封或者是處罰。而且也會使很多股民喪失對於這家公司產品的信任,一旦上市公司出現信任危機的話就很難在得到大規模的融資雖然檢驗好產品的質量會花費非常多的成本以及時間,但是這對於公司的長久發展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也希望所有的上市企業千萬要做好質量上的把關。上市企業本身就需要盡力非常嚴格的審查標准,如果上市企業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話,必然會使得大家對於上市企業的產品出現信任危機。長此以往下去會危及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

Ⅲ 股市中上市公司存在的質量短板

目前中國股市中上市公司質量太差了,大多數公司都是圖的套利,而不是發展公司業績。

Ⅳ 公司上市需要什麼條件另外創業板、短板是什麼意思

首先判斷企業規模和業績情況:主板除了規模更大外,與中小板在條件上沒有明顯區別。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門檻相對清晰,目前中小板上市企業一般上市前最後一年凈利潤在5000萬以上,創業板在3000萬以上。這個指標不是硬性的,個別行業和個別企業可能更低些。從目前證監會的改革方向上看,中小板的門檻可能會放低。創業板要求企業的創新性和成長性較高,最近三年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要在30%以上。這些數不是硬性指標,但有很強的參考意義。如果預計一兩年後能夠達到這個指標,那從現在就著手准備上市是比較合適的。
其次要看行業:是不是限制性行業,行業的毛利水平,企業在行業中是否佔有龍頭地位或者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行業是不是有成長性……
再次看企業的歷史沿革:出資、股權之類的是不是清晰,民營企業是不是涉及集體企業改制問題 ,實際控制人最近三年是否發生過變更……
然後看經營:是否依賴大客戶或者單一市場,抗風險能力如何,是否依賴關聯交易,有沒有同業競爭,如企業能有點技術含量最好,專利、商標、土地、房屋權屬是不是清楚,上市募來錢准備投什麼項目……
還有合法性:最近三年是否受過重大處罰,包括稅收、環保、土地、社保、海關等等各個方面。
還有很多條件,具體的可以看《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管理辦法》和《首次公開發行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
創業板適合高成長、高技術型的企業,最好是新農業、新經濟、新商業模式、新材料、新醫葯、新能源等領域。與中小板的差別在於規模門檻比中小板低,但對成長性要求很高。
短板沒聽說過……

Ⅳ 目前中國A 股股市的短板在哪裡

管理混亂,資金異動。

Ⅵ 安然造假被揭露後,該公司隨即破產,而銀廣夏卻仍然留在股市中,我國上市制度存在何種缺陷

在國內這個現象不奇怪,公司退市了也不一定破產,無論如何股民是得不到一點好處的,破產和退市股民損失反而更大,無論公司如何不會給股民任何補償,就算業績好分紅多少股民也沒有發言權,所以說中國股市只是上市公司圈錢的工具而已,老百姓只能火中取栗。現在又創業板了,又搞個隨時可能退市,呵呵,好像是保護股民利益,其實只能害更多股民賠錢,公司老總上市圈錢後走人了,股票退市不退市對他們來說問題不大,就算公司沒了,上市掙得錢也夠新搞幾個同樣的公司了。證監會不會考慮股民利益的,所以的條款只是忽悠人的。
所以說這個事情你真的沒必要考慮,好好炒股掙點錢就得了。

Ⅶ 股票的發展存在過哪些問題

我國股市存在的問題:
1、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聯系
(1)市場機制不成熟是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聯系的必然原因。
(2)上市公司質量普遍不高
我國股市是國企融資需求和政府催生的產物,其融資功能受到過分關注,導致我國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發行制度不合理。
(3)幕後交易操縱股價現象嚴重
所謂幕後交易,指的是因地位或職務上的便利而能掌握內幕信息的人(即內幕人員),直接或間接利用該信息進行證券買賣,獲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或泄露該信息,使他人非法獲利的行為。中國股市是一個新興的證券市場,市場結構和機制尚不完善,存在大量的幕後交易問題。
(4)融資者融資能力不強,融資手段不多
(5)股市功能缺乏財富效應,居民財產轉移渠道存在風險。
2、股市過度投機
(1)過度投機,嚴重泡沫化現象嚴重 股市的暴漲暴跌使投機盛行,也正是由於投機,高換手率使股市經常處於嚴重超買的狀態,從而導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資風險。
(2)中小投資者缺乏投資方面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在成熟的股票市場,交易者對股價走勢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為能減緩股價的波動。而我國股票市場起步較晚,不少中小投資者缺乏金融、證券方面的知識以及相應的分析、決策能力,賭博及暴富心理強,在股票交易中大多聽消息、聽股評,盲目跟風、追漲殺跌,加劇了股市的投機氣氛。
(3)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4)機構投資者為投機行為推波助瀾
在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資者都是委託基金等投資機構進行交易,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
3、監管機構不力
中國股市中的監管力度不力,表現在對上市公司的增發。
4、發行制度有弊病
現在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中真正優良的公司不多,是什麼原因 讓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垃圾公司呢,顯然是發行制度有問題。首先是對上市公司把關不嚴, 現在公司要上市只要攻關工作做得好不管什麼公司都可以。 沒有做到優生優育, 有的上市公 司上市不到一年就發生虧損,幾天股價就破發。這說明審計太馬虎。試想,如果規定一條公 司要上市需保證每年業績有10%以上增長,股價至少不得低於發行價。沒有達到處罰相關 責任人。作為上市的一個硬條件,有這樣多的垃圾公司嗎?其次就是發行方式不公平:體現 在兩個方面。
(1)發行市盈率不公平。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就是同一支股票發行都有不同。
(2)發行方法不公平。大機構資金雄厚,在場外大量申購後到二級市場欺騙中、小散戶。體 現得最充分最淋漓盡致的是中石油的發行, 同一支股票發行市盈率不同, 造成大陸上市當天 被機構拉高到48元以上,就是跌到10元以還比H股高,給中、小投資者造成了非常巨大 的損失。
(3)對大、小非的限制無方:大小非是股改留下的後遺症,股改時沒有充分想到三年就 要全流通的壓力, 以至於到現在沒有辦法限制大小非流通的局面。 特別是股市下跌時大小非 成了下跌的頭號殺手。 造成了一跌再跌的局面。 如果說原來大小非是股改時有協議沒有辦法 可以理解, 哪么新股發行中的大、 小非問題就是太不應該, 原來的大小非在開弓沒有回頭箭,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基礎上才解決掉,居然新股發行還存在大、小非。現在新增加的大小非 問題已經更嚴重地影響到了股市的健康。實在是到了應該徹底改革一下的時候了。

Ⅷ 目前中國股市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多空對決牽動股市神經多個緯度看市場

中國銀河證券高級經濟學家 吳祖堯

■ 主要觀點一:股權分置問題並不是中國股市問題的唯一症結,解決了股權分置問題也並不意味著中國股市從此向好。中國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國股市也有民營企業,但是這些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也並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會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會有上市公司損害投資者權益,即使在美國這樣成熟的市場也出了安然事件。

■ 主要觀點二: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問題,已不能簡單地當個案來處理了,我們必須反思發行上市制度。當前上市公司的風險實在太大了,這必然要帶來投資者投資策略和選股思路上的調整。僅僅憑借財務數據和業績預期選股已不夠,即使我們能夠甄別出財務報表的真假虛實,即使我們能夠准確預測出未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但如果我們不能察覺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果我們不能識別公司治理機制中的潛在缺陷,我們仍然無法規避投資風險。

■ 主要觀點三:面對新股發行,投資者是一種十分矛盾的心態。A股市場要汲取B股市場和以前STAQ、NET市場的教訓,就必須接受新股擴容的現實。與其將當前市場下跌的原因歸結於新股發行和詢價制,不如說是市場對新發行公司遴選機制的失望。

■ 主要觀點四:中國股市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結構與中國經濟的結構不匹配;2004年中國股市受宏觀調控影響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股市中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比重過大,上市公司行業構成的缺陷進一步加重了中國股市的風險。

■ 主要觀點五:要增加市場的信心,說難很難,說易也很易。其實核心是要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市場不缺信心,缺的是好股票。如果我們投資的股票能給投資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回報,投資者還能沒有信心?如果我們所投資的股票都是物有所值,那我們還擔心全流通嗎?

降低印花稅利好有限

在市場跌破1200點關口後,管理層果斷出手,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但是市場的反應卻很有分寸,一天上漲,四天下跌,股指再次逼近1200點關口。

其實管理層很清楚,中國股市存在的問題並不是交易成本太高,印花稅問題也並不是市場走弱的根本原因。管理層之所以還選擇降低印花稅,只是為了表明,管理層仍在關注市場,仍在關心投資者,籍此以達到穩定市場的作用。但市場似乎並不領情,因為在投資者看來,盡管降低印花稅是順應民意之舉,但在當前中國股市積重難返的情況下,管理層並未推出解決股市的深層次問題的舉措,只能說明改革之艱難,穩定市場可打的牌已有限,逢利好減磅成了投資者本能的選擇。

辯證看待股權分置問題

很多人將股市走弱的原因歸結為股權分置問題,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於股權分置問題的存在,不利於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結構,不利於形成外部治理機制,不利於市場形成穩定預期,不利於投資者評估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但是我們也應看到,股權分置問題並不是中國股市問題的唯一症結,解決了股權分置問題也並不意味著中國股市從此向好。中國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國股市也有民營企業,但是這些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也並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會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會有上市公司損害投資者權益,即使在美國這樣成熟的市場也出了安然事件。對於那些素質差的上市公司,遲早要退市的公司,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只能給大股東再增加一次圈錢的機會,只能再讓投資者付出更高的代價。

上市公司治理機制風險帶來投資策略和選股思路的調整

近期頻頻暴露的上市公司問題成為市場走弱的重要原因。去年年底的伊利事件和長虹事件,已給投資者上了一堂風險教育課。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問題更是加速引爆,截止2005年1月25日,在不到20個交易日里,滬深兩市就有24家上市公司,因各種違法違規問題被曝光。山東巨力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被提起訴訟;東北高速巨額銀行存款不翼而飛;開開實業總經理在逃,三位高管失蹤;深圳機場總經理被拘;山西焦化子公司失蹤;利嘉股份被立案調查,等等。這一系列事件說明,中國上市公司除了存在經營風險外,還存在很重要的一個風險就是公司治理機制的風險。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問題,已不能簡單地當個案來處理了,我們必須反思發行上市制度,盡管有信息披露制,盡管上市公司都建立了「三會」制度,盡管很多上市公司都有獨立董事,但是上市公司還是黑幕頻繁,這表明形式主義的治理結構並不能帶來實質性的治理機制改善。資本市場不僅沒有成為上市公司改善治理機制的平台,反而成了上市公司變壞的染缸,這是因為,一些上市公司上市後擺脫了政府行政監管,而資本市場由於制度不完善,帶來制度真空和監管真空,如果上市公司的高管缺乏定力,就會出現損害投資者權益的事情。其實我們不能僅僅責怪上 市公司高管人員缺乏道德約束力,關鍵是我們要從制度上防止不規范行為的發生。僅有譴責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嚴厲的司法處罰;僅有事後的監管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事前的預防機制。美國出了一個安然事件便建立了一套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防範體系,中國上市公司出了這么多問題,又怎麼能在制度上無動於衷呢?大慶聯誼、銀廣廈事件問題出了這么長時間了,投資者的補償問題並未解決,司法制度並未在證券市場建立威信,面對上市公司的種種劣行,投資者只有一聲嘆息。

中國上市公司的風險實在太大了,這必然要帶來投資者投資策略和選股思路上的調整。僅僅憑借財務數據和業績預期選股已不夠,即使我們能夠甄別出財務報表的真假虛實,即使我們能夠准確預測出未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但如果我們不能察覺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果我們不能識別公司治理機制中的潛在缺陷,我們仍然無法規避投資風險。這提醒我們,在關註上市公司經營風險的時候,也必須重視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風險。可是目前我們沒有很好的方法能夠評價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風險;或者即使我們能夠評價這種風險,我們必須花很高的代價,我們必須作長時間、全方位的調研;或者即使我們能夠承擔這種代價,能夠做出這種評價,我們也需要時間。目前滬深股市中有1370多家上市公司,即使我們只對其中少數公司進行評價,也將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很難一蹴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素質的反應只能簡單化,那就是降低整體市場的估值水平,對上市公司作一個風險折價來處理。這就是中國股市的20倍市盈率不等於美國股市20倍市盈率的道理所在,這也是世界上不同股市的市盈率不可比的原因所在。監管尺度越嚴,上市公司素質越高的市場,其市盈率應當高一些,反之,市盈率則應低一些。

上市公司行業結構不合理增加了股市的風險

新股發行也是影響近期市場走勢的一個因素。面對新股發行,投資者是一種十分矛盾的心態。一方面新股發行要帶來現有股價結構的調整,要分流市場的資金。另一方面投資者明白,如果沒有新股發行,沒有新鮮血液補充到證券市場,證券市場對資金的吸引力將進一步下降;如果資本市場不能為中國經濟發展作貢獻,資本市場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政策也不會向證券市場傾斜,中國的股市將會進一步邊緣化。A股市場要汲取B股市場和以前STAQ、NET市場的教訓,就必須接受新股擴容的現實。

與其將當前市場下跌的原因歸結於新股發行和詢價制,不如說是市場對新發行公司遴選機制的失望。新股發行暫停半年之後,首批詢價制的新股是兩只電力股,無論是行業還是公司質地,對投資者並無新意,對資金並無特別吸引力,國內股市上並不缺乏電力股,由此只能導致電力股受壓,股市指數下挫;而國內股市還有不少空白行業,卻得不到補充;中國經濟中有不少高成長的企業,股市卻不能吸引其前來上市。中國股市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結構與中國經濟的結構不匹配;2004年中國股市受宏觀調控影響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股市中周期性行業上市公司比重過大,上市公司行業構成的缺陷進一步加重了中國股市的風險。

市場不缺信心,缺好股票

從股市的開戶數據來看,2005年以來市場每天的新增開戶數據一直處在低位水平,每天滬深交易所新增開戶數量約3000戶左右,由於一般一個投資者是同時開一個滬市賬戶和一個深市賬戶,因此實際開戶人數只有1500人左右,這意味著全國2000多家營業部,平均每家營業每個交易日開戶人數不到1人。這表明,場外資金進入股市的數量已微不足道,目前市場運行主要是靠場內已有資金在維持,隨著交易成本的消耗,隨著上市公司融資的消耗,資金的捉襟見肘,只能導致市場重心的不斷下移。

其實,市場從來不缺資金,缺的只是信心。2005年以來國債市場逼空式的上漲,已顯出場外資金的充裕。資金之所以不進入股市,是因為近四年的熊市沒有形成賺錢效應,是因為股市太多的問題讓場外資金望而生畏。

要增加市場的信心,說難很難,說易也很易。其實最核心地是要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市場不缺信心,缺的是好股票。如果我們投資的股票能給投資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回報,投資者還能沒有信心?如果我們所投資的股票都是物有所值,那我們還擔心全流通嗎?從這個角度來看,指望管理層一次一次出更多的利好政策其實意義不大,對投資者來說,最大的利好政策是管理層通過制度規范和嚴格監管,使上市公司能夠真正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如果中國股市能夠培養出幾個微軟類的企業,投資者自然就有信心了。

Ⅸ 有些上市公司資產質量表現很好但股票漲得很慢,這是怎麼回事

業績好的藍籌和白馬一些資產質量好的績優股走勢波動相對平緩,如果出現上漲走勢漲勢也很平緩,反而一些業績差的個股波動幅度較大,要麼出現大漲大跌局面。甚至還會出現業績差的個股出現連續多日漲停板的局面,這到底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觀點。

概念題材波動大,持續時間短。個股的預期也會造成個股的波動的大小資產質地良好的個股,大多數都是藍籌白馬,很多都是集中在傳統行業,比如銀行,鋼鐵,大消費等,這類個股由於行業地位穩定,每年的業績利潤大致可以確定在一個范圍之內,給以的想像空間較低,想講故事也沒辦法講,而且擴張能力較低,這也會造成股價的波動較小,市場預期小,自然波動小了。

反而一些小盤股,由於市值小,佔有率低,會造成業績的大起大落,所以我們發現很多科技類公司,由於市場對於這類個股在某個領域往往受市場競爭影響,而且題材概念貼合當前市場熱點,講故事也相對容易,自然造成市場資金炒作,股價自然也是大起大落了。我覺得上面兩點能夠解釋為什麼資產質量變現好的股票上漲緩慢,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加關注獲取更多市場分析和預測。

閱讀全文

與股市中上市公司存在質量短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股票理財走勢 瀏覽:983
正規信託公司 瀏覽:618
信託風控排名 瀏覽:538
信託未兌付 瀏覽:216
信託產品歸哪管 瀏覽:217
牙黃金價格 瀏覽:243
融資租賃bt 瀏覽:698
2015公積金貸款額度計算器 瀏覽:397
代理理財程序 瀏覽:354
銀監會地方融資平台 瀏覽:591
全國社保基金114組合什麼意思 瀏覽:23
蘇州貸款融資公司 瀏覽:133
基金水位線 瀏覽:836
買理財的申報 瀏覽:878
中糧信託待遇 瀏覽:660
小營理財下載 瀏覽:420
廣州信託公司 瀏覽:420
國信證券和國投資本 瀏覽:93
理財經理箴言 瀏覽:897
貴金屬化合物的歸類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