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HP濾波分析後所得的周期成分是需要自己算還是軟體上直接就有,有的話怎麼在eviews6.0中操作才
eviews直接就有啊
選定周期類型後直接進行濾波分析就可以啦
❷ 李曉芳的發表論文
1. 我國財政體制自動穩定功能的計量檢驗,統計與決策,2010年8月,唯一作者。
2. 運用狀態空間模型估計我國動態的最優宏觀稅負,財政研究,2007年第2期,唯一作者。
3. 個人所得稅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計量分析——兼論李嘉圖等價定理在我國的適用性,吉大數量經濟研究2005卷,第一作者。
4. 稅收和政府支出政策對產出動態沖擊效應的計量分析,財貿經濟,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5. 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間接稅對產出的動態沖擊的計量分析,數量經濟研究,2005年第4期(總第10期) ,唯一作者。
6. 我國經濟指標季節調整中消除春節因素的方法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年4月,第一作者。
7. 我國最優宏觀稅負初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增刊),2002年10月,第一作者。
8. 我國財政政策乘數效應的動態分析,財貿經濟,2002年2月,第二作者。
9. 2001年穩定發展的中國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6月,第四作者。
10. 應用HP濾波方法構造我國增長循環的合成指數,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9月,第一作者。
❸ 財政政策效應的圖書信息
書 名: 財政政策效應
作者:王立勇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5月1日
ISBN: 9787300120812
開本: 16開
定價: 22.00元 《財政政策效應:理論研究與經驗分析》依據「理論梳理和分析理論假說實證支持」的研究範式,首先在對國外財政政策效應理論梳理的基礎上,對我國財政政策效應進行理論分析和數理推導,形成研究的基本假說,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自動穩定器效應、相機抉擇財政政策反周期性。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和私人消費的非線性效應等幾個方面。接下來,作者利用HP濾波。財政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是經濟學領域的重要議題。財政政策效應也日益成為國內外學者的重點研究內容之一,是財政理論界和實務界歷來關注和爭論的焦點。狀態空間模型。馬爾科夫區制轉移模型、馬爾科夫區制轉移向量自回歸模型及其他計量經濟模型和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對前一部分內容所建理論假說進行實證檢驗。並對實證結果進行了解釋。
《財政政策效應:理論研究與經驗分析》的研究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能夠推動我國財政政策理論與宏觀調控實踐的發展與完善,有利於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和提高宏觀調控的效率。 導論
第一節 問題提出及選題意義
第二節 基本概念界定
第三節 研究思路
第四節 結構安排
第五節 數據來源、分析周期與數據處理
第一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財政政策周期穩定效應文獻綜述
第二節 財政政策經濟增長效應文獻綜述
第三節 財政政策的效應空間——財政政策可持續性文獻綜述
第二章 財政政策效應理論研究
第一節 西方流派財政政策理論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西方財政政策效應理論分歧
第三節 我國財政政策效應理論分析及數理推導
第三章 財政政策周期穩定效應實證檢驗
第一節 我國潛在產出和產出缺口的估計
第二節 我國結構性預算余額和周期性預算余額的估計
第三節 我國財政政策自動穩定器效應檢驗
第四節 我國相機抉擇財政政策反周期性檢驗
第五節 基本結論
第四章 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效應檢驗
第一節 財政政策非線性效應檢驗方法的選擇
第二節 財政政策非線性效應檢驗模型的設定
第三節 非線性效應實證結果及分析
第四節 非線性效應「主體預期解釋」在中國的實證檢驗
第五節 基本結論
第五章 財政政策對私人消費的非線性效應檢驗
第一節 實證方法選擇與模型描述
第二節 非線性效應的實證檢驗結果及分析
第三節 非線性效應的原因解釋
第四節 基本結論
第六章 財政政策非對稱效應與可持續性研究——基於結構預算指標的分析
第一節 財政政策產出效應和通脹效應研究
第二節 財政政策非對稱效應研究
第三節 財政政策可持續性研究
第四節 基本結論
第七章 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❹ SPSS中可以作HP濾波嗎怎樣操作呢
就我所知,SPSS目前無法提供此功能。
❺ 美國經濟周期研究的圖書目錄
第一編 美國經濟周期的歷史演變
第一章 美國產業革命時期的經濟周期(1820-1879年)
第一節 1820年以前美國工業經濟的發展概況
一、英國的先進技術在美國遭遇水土不服
二、美國的土地政策加劇了國內勞動力短缺狀況
三、美國缺乏保護國內幼稚產業的政策措施
四、歐洲戰爭導致美國對紡織業的資本投入嚴重不足
第二節 美國產業革命時期的工業發展及經濟結構變化
一、美國產業革命的興起
二、1820-1879年美國工業的發展及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三節 美國產業革命時期的經濟周期
一、1825年的經濟衰退
二、1837年的經濟衰退
三、1847年的經濟衰退
四、1857年的經濟衰退
五、1866年的經濟衰退
六、1873年的衰退
第四節 美國產業革命時期經濟周期的特點及其原因
一、產業革命時期美國經濟周期的特點
二、產業革命時期美國經濟周期特點的成因
第二章 美國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經濟周期(1880-1939年)
第一節 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美國經濟周期概況
一、1882年的衰退
二、1893年的經濟衰退
三、20世紀初的經濟衰退
四、1920年的經濟衰退
五、1929年的經濟危機
第二節 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美國經濟周期的特點及其原因
一、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美國經濟周期的特點
二、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美國經濟周期特徵變化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 美國凱恩斯主義時期的經濟周期(1945-1980年)
第一節 1945-1982年美國的經濟周期
一、美國20世紀40年代的經濟衰退
二、美國20世紀50年代的經濟衰退
三、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衰退
四、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衰退
五、美國20世紀8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第二節 凱恩斯主義時期美國經濟周期的特點及其原因
一、凱恩斯主義時期美國經濟周期的特點
二、凱恩斯主義時期美國經濟周期特徵變化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美國里根經濟學時期的經濟周期(1981-1992年)
第一節 1981-1992年美國的經濟周期概況
一、1981年8月至1982年11月的經濟衰退
二、1990年8月至1991年3月的經濟衰退
第二節 里根經濟學時期經濟周期的特點及其原因
一、里根經濟學時期美國經濟周期運行的特點
二、里根經濟學時期美國經濟周期變化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 美國新經濟時期的經濟周期(1993-2001年)
第一節 美國新經濟時期的經濟周期概況
第二節 美國新經濟時期經濟周期的特點
一、周期中的增長期進一步延長,GDP增長速度更加穩定、適度
二、沒有出現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衰退
三、財政赤字水平不斷下降,並實現了財政收支的扭虧為盈
四、「滯脹」現象基本消除
第二編 美國經濟周期的演變趨勢
第六章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
第一節 信息技術革命的性質及其經濟影響
一、信息技術革命的性質
二、信息技術革命的經濟影響
第二節 知識經濟對美國經濟周期的影響
一、知識經濟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徵
二、美國知識經濟的發展狀況
三、知識經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第七章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一、貿易全球化
二、投資與生產全球化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第八章 新經濟條件下美國經濟周期的演變趨勢
第一節 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逐步增強
一、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在不穩定性
二、新經濟條件下美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逐步增強
第二節 經濟衰退的幅度相對減小
一、傳統經濟運行條件下,美國經濟難以避免大幅波動
二、知識經濟條件下美國經濟衰退的幅度相對減小
第三節 周期波動的主要原因將演變為主導技術的更替
一、固定資本更新是導致美國工業經濟周期波動的基礎性原因
二、主導技術更替日益成為經濟周期波動的基礎性因素
第四節 朱格拉周期將可能逐步與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融合
一、經濟運行的主周期——朱格拉周期及其演變趨勢
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及其發展趨勢
第三編 中美經濟周期的協動性
第九章 中美經濟周期協動性的HP濾波分析
第一節 中美經濟周期協動性的研究方法與數據說明
一、研究方法的說明
二、經濟時間序列的篩選與數據的調整
第二節 中美經濟周期協動性的濾波及相關性分析結果
一、中關各時間序列經HP濾波輸出的趨勢項和波動項圖譜
二、中美各時間序列經HP濾波輸出的波動項相關系數
第三節 中美經濟周期協動性的基本結論及其說明
一、中美經濟周期的協動性程度不高,但協動性的趨勢在逐步增強
二、中美經濟周期的協動性具有工業經濟主導的性質
三、中美經濟周期協動性的主要特徵
參考文獻
附錄:中美各宏觀經濟指標時間序列濾波輸出的數據
……
❻ hp濾波分析潛在產出gdp用平減嗎
石英鍾是一種基於放置在電子振盪器中石英晶
體的電壓特性的精確時鍾。晶體的固有振動頻率決定著振盪器的振動頻率,振動其精準而穩定的按照固有頻率振動,干頻率僅有晶體的固有頻率決定。振盪器的輸出
整形成方波列,並利用電子的方法進行分頻。在實現了適當的低頻後,脈沖電流被加到有傳動機結構與表針同步的電動機上,或者用脈沖電流來觸發數字顯示器。
支勖鄴燨珂雋丹覺靜浩頎昔屯興琪彭燚服雨墾艮
❼ 汽車行業的銷量為什麼會下滑
1、居民負債率增加,消費意願降低
比起車市,我國還有一個市場也是處於長牛市中的,沒錯,就是樓市,長達幾十年,房價就一直節節攀升,但是居民的工資收入永遠追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在弱化通貨膨脹的因素下,同樣的價錢,10年前能買一套房,在10年後的現在,連首付都不夠,再加上中國人民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有房才能稱之為有家,所以,即使首付要掏空6個錢包,人們也願意,這就使得居民的負債率越來越高,有了樓市這個巨大的吸金池之後,居民對於汽車的消費購買意願當然會隨之下降。
2、汽車帶來的方便感越來越弱
現在在很多大城市,一到早高峰,晚高峰的時候,大批量的汽車可以在高架橋上堵到司機師傅們懷疑人生,尤其是看到旁邊的公交車,在公交車專用通道上暢通無比的時候,更加懷疑自己為什麼腦袋進水要買車了。
現在的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甚至有些二線城市的公共交通設施都很完善了,公交有公交專用車道,還有絕不堵車的,按時按點到站的地鐵,如果想長途旅行的,出門有飛機,有火車,自駕游反而變得不劃算,不方便了。怪不得有司機朋友說:以前買車是為了方便出行,現在感覺還沒很不方便。
3、買車容易養車難
以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來看,買輛車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現在有各種平台都能讓人們輕輕鬆鬆地買到便宜的代步車,但是買了車之後,接踵而來的一切問題,比如汽車的保養費啊,油費啊,保險費啊,過路費啊,稅費等等,大城市還有限號的政策,還要去排隊搖車牌號才能讓愛車上路,去個大型商場停個車,找個車位能找半個小時,對於現在購車主力——80後,90後的年輕人來說,聽起來就覺得很麻煩,消費意願當然就下滑了。
4、出行觀念在發生變化
以前汽車市場佔有率低的時候,買得起汽車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貴的,那個時候的汽車就象徵著人們的身份地位,經過了這幾十年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之後,尋常老百姓之家也能有自己的一輛小車了,再加上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節能減排,環保出行的理念,年輕一代的出行觀念就在發生變化,不再把汽車看得很重,認為汽車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工具而已。
❽ 分析中國和西方的經濟周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四個周期(劉樹成,1996) ,最近一輪周期從1991年開始,歷時10年,1993年以來,經濟周期進入收縮階段,經濟增長率逐年下降,從1993年的13.5%,下降到1999年的7.1%。200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8%,當時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拐點已經出現,新一輪周期就要開始,但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年,中國經濟增長似乎並沒有出現進一步回升的跡象,經濟增長率重新回到了8%以下。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進入收縮期,世界經濟的領頭羊美國經濟接近衰退,日本經濟低迷不振長達10年,中國經濟是緣於自身周期波動的原因,即經濟還沒有徹底走出低谷,還是受國際經濟周期的影響,中國經濟的上升勢頭遭到了來自外部的打壓。這一問題不僅有現實的政策含義,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內涵。
許多研究者對國際經濟周期波動的相關性或同步性進行了研究。
國內研究者對中國經濟周期的著述頗豐,劉樹成(1996)對中國經濟周期波動各階段的特點進行了描述,劉金全、范劍青(2001)分析了經濟周期的非對稱性和經濟變數周期成分之間的關聯性等等,所有這些研究都只針對中國經濟周期波動本身,並未考察國際經濟周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雖然個別學者(劉乃全,1997)也介紹了經濟周期的國際傳遞,但並沒有考察中國經濟周期波動與其他國家經濟周期波動的關系,本文將在介紹國外學者對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周期相關性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周期波動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經濟周期之間的關系。並介紹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經濟周期的相關性,分析中國經濟周期與發達國家之間經濟周期的同步性,給出中國經濟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同步性與發達國家之間同步性存在差異的原因,最後給出結論。
關於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經濟周期的相關性
首先分析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周期對其他發達國家經濟周期的影響。根據Backus, Kehoe 和Kydland(1992)的結果(見表1),可以把美國經濟周期與其他國家經濟周期的相關性分為以下四種情形,一是強相關(兩國GDP的相關系數在0.7以上),包括加拿大和歐洲;第二是較強相關(GDP的相關系數在0.3到0.7之間),包括英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奧地利;第三是弱相關(GDP與美國GDP的相關系數在0.1到0.3之間),包括澳大利亞、瑞典、法國;四是不相關或負相關(GDP相關系數在0.1以下或為負數),如芬蘭為不相關,南非為負相關。
表1: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末美國經濟周期對其他國家經濟周期的影響
相關系數
和美國指標的相關系數
國家 產出 消費
澳大利亞 0.25 0.13
奧地利 0.31 0.07
加拿大 0.77 0.65
芬蘭 0.02 -0.01
法國 0.22 -0.18
德國 0.42 0.39
義大利 0.39 0.25
日本 0.39 0.30
南非 -0.15 -0.23
瑞典 0.27 0.25
英國 0.48 0.43
歐洲 0.70 0.46
資料來源: Backus, Kehoe 和Kydland(1992)
Kontolemis和Samiei(2000)的結果,考察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周期對其他國家影響的一些新特點,表現為美英之間經濟周期的聯系加強,美德、美意之間的聯系則有所減弱。
表2:60年代至90年代末美國經濟周期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相關系數
和美國指標的相關系數
國家 產出 經濟沖擊
英國 0.58 0.19
加拿大 0.74 0.31
法國 0.31 0.13
德國 0.33 0.24
義大利 0.22 0.04
資料來源: Kontolemis和Samiei (2000)
關於中國經濟周期與其他國家經濟周期的相關性
對中國經濟周期波動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包括美國、日本等,我們主要分析中國經濟周期波動與這些國家經濟周期的關系。我們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國際金融統計(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的季度歷史數據,時間跨度為1987年1季度到2000年2季度,中國季度GDP的數據來自施發啟、李強(1999)和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季報。
先看美、日等國經濟周期波動與中國產出波動的相關性。我們採用Hodrick-Prescott (HP) 濾波(設定參數λ=1600)的方法對不變價格水平的美國、日本、中國季度GDP 進行處理,得到HP濾波的趨勢項,不變價格水平的季度GDP扣除掉這個趨勢項後的余額可以看作為經濟的周期項,圖1所示是美國經濟與中國經濟的波動情況。
計算中美和中日周期波動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45和- 0.254,中美經濟周期的聯系為弱相關關系,中日經濟周期的關系為負相關。中美經濟周期既不如美國、加拿大那樣的強相關,也不如美英那樣的較強相關,甚至不如美國和澳大利亞、法國、瑞典之間的相關性。超出多數人們的想像,中日之間經濟周期的走勢是逆道而行的。
還可以利用第二種方法考察中美、中日之間經濟周期波動機制的聯系,考察經濟周期合拍的程度,即分析不同經濟之間轉折點出現的相關性,和中美、中日經濟同處在衰退期或復甦期的程度。把美國、日本、中國的季度GDP數對時間趨勢項T進行回歸,得到GDP對時間趨勢項的殘差,殘差為正定義為1,表明經濟處在上升期(upturn);殘差為負定義為0,表明經濟處在下降期(downturn) 。根據不同國家經濟處在不同時期的頻率可以得到下表:
表3中美、中日之間經濟周期機制的聯系 N00 N01 N10 N11 Cramer-C 系數
美國 6 19 21 8 0.44
日本 14 11 11 18 0.17
註:N i j, i,j=0,1 代表所有樣本中中國處在狀態i, 美國或日本處在狀態j的個數。
美國、日本季度GDP數字都經過季節調整,中國季度GDP利用X-12的方法進行了季節調整。GDP數字在濾波前已取對數。
這里對上升期與下降期的定義是與Kontolemis和Samiei (2000)的定義不同的。
可以看出,雖然中美經濟周期之間在周期轉折點上相關性較強,但這種相關性是一種負向的相關性,即中國經濟周期與美國經濟周期並不具有同衰退、同復甦的合拍性,不能認為美國經濟處在衰退期,必然會把中國經濟拖入衰退期。
關於我國經濟周期波動與發達國家經濟周期弱相關的涵義
對國際經濟周期的相關性,經濟學家試圖給出解釋。有人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之後國際匯率制度從固定匯率制向浮動匯率制的轉變是造成國際經濟周期相關性加強的原因之一,Ahaghil等人發現在美國和OECD國家,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的時期和浮動匯率時期,匯率機制對經濟擾動的傳導機制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供給因素的沖擊對產生國際經濟波動有重要影響,相對於國際供給因素的沖擊而言,各國本國供給方面的沖擊是造成產出波動的決定性因素,尤其是來自勞動力投入方面的沖擊。在分析開放經濟下的產出波動時,應對本國勞動力市場,包括自然失業率的變化給以更多的關注。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在實行匯率、貿易、資本帳戶自由化的西方發達國家,國際經濟周期的聯系並非主要來自國際經濟的沖擊,而是源於本國的供給方面的沖擊。對中國而言,經濟開放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相距甚遠,匯率機制本質上是固定匯率,國際貿易的自由度不高,資本帳戶還在實行管制,中國經濟周期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周期的相關性低是情理中的事,決定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關鍵力量來自中國經濟自身,尤其是因投資者投資動力缺乏帶來的失業率上升是中國經濟周期不能繼續維持回升勢頭的根本原因。投資者投資動力的缺乏,一是由於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保障不力,二是若干投資領域缺乏充分的公平的競爭。政府應盡早從競爭性行業中退出,專心致志地做好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三是經濟制度創新乏力。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強勁增長的源泉在於經濟制度的不斷創新,只有在企業制度、金融制度、市場准入制度等方面進一步創新才能使中國經濟長盛不衰。
結 論
既然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原因來自內部,美國經濟的衰退期到來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周期的大勢將被逆轉,同樣也不能把中國經濟內部問題歸結為國際因素的影響。與之相關聯,一個突出的問題是面對美國經濟的低迷,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要否調整。一種觀點認為,隨著美聯儲2001年以來的11次降息,人民幣利率還存在繼續下調的空間。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形勢對中國的影響不會很大,加之我國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餘地已非常有限,宏觀經濟政策不應採取任何過激或強烈的反應,宜保持"等一等,看一看"的態度。利率要否繼續下調並不僅僅決定於是否有下調的空間,還應看到利率對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號作用,如果央行繼續降息,等於向公眾發布這樣的信號,即貨幣當局對未來經濟增長的前景並不看好,降息對投資、消費的刺激作用遠遠不足以抵消因公眾預期變壞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❾ excel中的載入宏哪個是做HP濾波分析的
要在工具菜單的載入宏中選瀏覽,選中你下載的XLA載入宏文件,勾選後才能載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