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上海的實際有戶口的人數是多少,流動總人口是多少
2008年,本市常住人口總量達1888.46萬人,比上年增加30.38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為1371.04萬人;外來常住人口為517.42萬人。2009年已經普查過了
⑵ 上海市人口和流動人口一共大約有多少
上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發布數據,到2014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5.68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29.26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96.42萬人。
⑶ 流入上海市人口最多的省份
當然是安徽省了
⑷ 現在上海的實際有戶口的人數是多少,流動總人口是多少
至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47.5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6.21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7.4萬人,出生率為7.2‰;死亡13萬人,死亡率為5.4‰;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9.6萬人,出生率為6.6‰;死亡12.2萬人,死亡率為8.4‰;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
⑸ 人口凈流入是什麼意思
人口凈流入是指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值,常住人口大於戶籍人口,就說明該城市人口處於凈流入,反之則為凈流出。
通常來說,一個地方的戶籍人口總有一部分流出,即便是北上廣這樣的發達大城市,也有一部分戶籍人口在外地。因此戶籍常住人口的數據會小於戶籍人口數據,而外來常住人口數據會大於人口凈流入的數值。另外,凈流入體現的是歷年的存量,並非單年的變動。
當前人口凈流入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廣州、天津、佛山、蘇州、寧波和杭州,全部來自三個經濟圈,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
(5)上海人口流入擴展閱讀:
上海深圳北京的人口凈流入量位居前三
從凈流入總量來看,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和廣州位居前五,這其中除了東莞之外,其餘均為一線城市。
其中上海的人口凈流入達到了958.84萬人,總量位居全國第一。根據2019年上海市統計公報,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
作為我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上海也是我國常住人口和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根據今年4月智聯招聘和恆大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經濟體量大且增長穩定的上海,人才吸引力指數在2017年由第二名升至第一名,隨後三年也維持在第一的位置。
⑹ 十大人口凈流入城市排名出爐,第一位是哪個城市
十大人口凈流入城市排名出爐,第一位是上海。上海的人口凈流入達到了958.84萬人,總量位居全國第一。
根據2019年上海市統計公報,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
作為我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上海也是我國常住人口和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根據今年4月智聯招聘和恆大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經濟體量大且增長穩定的上海,人才吸引力指數在2017年由第二名升至第一名,隨後三年也維持在第一的位置。
人才流入上海主要因為上海的經濟體量大、薪酬水平高。2019年,上海GDP規模達到3.8萬億元,位列全國城市第一。此外,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2019年,上海流入人才中9.9%流向商業服務,顯著高於其餘9個重點城市。
(6)上海人口流入擴展閱讀
深圳第二、北京第三
深圳以793.17萬的凈流入人口位居第二。2019年深圳市統計公報顯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達1343.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94.78萬人,增長8.8%,占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戶籍人口849.10萬人,增長0.1%,佔比63.2%。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原有的「土著」佔比很低。很多戶籍人口也是這二十多年來才落戶的。另外,深圳的落戶門檻相比京滬要低很多,而且近年來大幅放開,因此深圳的戶籍人口增長較快。在這部分戶籍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也是工作後才落戶深圳的畢業生。目前,深圳仍是一二線城市中最年輕的城市,勞動年齡人口佔比相當高。
北京以756萬人的凈流入總量位居第三。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常住外來人口822.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7.9%;2019年北京常住外來人口745.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4.6%。
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出現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問題,因此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這也使得近幾年北京的常住外來人口有所下降。
⑺ 上海人口開始凈流出了嗎
幾年前好像就已經是了。
上海從2014年地開始嚴厲的整治群租,明確規定,出租居住房屋,每個房間的居住人數不得超過2人(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關系的除外),且居住使用人的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而且每一處房產只能辦理一戶人家的居住證,第二戶租客不能辦理居住證。沒有居住證在上海寸步難行。
上海開始大規模的拆除違章建築,這次拆違的力度前所未有,許多存在了幾十年的違章建築都被拆掉了。而且拆違從地方政府搭建的違章建築開始拆,不管是市區和農村,包括民居、廠房、街面房一律拆掉。同時規定不得出現新的違章建築。好幾個鎮長和街道幹部因為拆違不利被撤職。
那些在郊區經營的小作坊、小工廠和小市場也因為無房可用搬出了上海,連同僱傭的員工也一起離開了上海。
⑻ 北京,上海人口流向開始「逆轉」了,會帶來什麼變化
據說,最近上海房租開始下跌。無論這屬於短暫下跌還是趨勢性下跌,我們都不應忽視的事實是:這兩年上海常住人口的數量幾乎不增加了。2016
年,上海常住人口僅增加了 4.7 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增加 6 萬人,這意味著外來常住人口減少了 1.3
萬人,上海的外來人口連續兩年減少了。不僅是上海如此,北京也有類似情況。2016 年,北京常住人口僅增加 2.4
萬人,外來人口常住佔比也在減少。那麼,從全國范圍來看,人口流向是否真的出現扭轉了呢?如果是逆轉,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人口流向已發生部分逆轉
根據官方數據,2015 年全國流動人口首次出現減少,流動人口數量從 2014 年的 2.52 億降至 2015 年的 2.47 億,減少了約 500 萬人,2016 年進一步減少 200 多萬人,至 2.45 億。
流動人口數量的減少,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戶口遷移至居住地,另一種是戶籍不變,人又回到了戶籍所在地,即返鄉。估計第一種情況較少,第二種情況較多,因為我國的戶籍管理制度比較嚴格,雖然流動人口大部分流向一二線城市,但一二線城市很難落戶口,最終使得大部分老齡外出勞動力不得不選擇葉落歸根。
我們不妨將上海和安徽人口變化的情況進行比較:2000-2010
年,安徽的常住人口為負增長,上海則增長了 40%;2010 年至今,上海人口僅增長了 4.9%,而安徽人口的增速也達到 4%,尤其是 2014
年之後,安徽人口增速大大超過上海。這表明最近三年以來,人口流向已悄然改變,長期以來作為人口凈流入地區的上海,出現了人口凈流出現象。
2001-2016 年上海常住人口的增速變化:
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盛旭供圖
人口老齡化將在兩個層面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一是勞動人口減少,導致人力成本上升;二是由於作為消費主流人群的
25-45
歲年齡段人口也開始下降,而這一年齡段群體也是汽車和住房消費的主力群體,這對消費的增長,尤其是對起到經濟引擎作用的住房和汽車消費的影響非常顯見。有人說,人口老齡化或勞動力數量的下降並不可怕,可以用機器人來取代,但機器人不能取代消費,消費不振導致產能過剩,這也是日本已經持續
20 多年衰退的原因所在。
當然,經濟增速下行是正常的現象,即便是日本、韓國、德國這幾個經濟成功轉型的國家,當人口流動性下降、城市化進程大幅放緩後,GDP
從高增長變為中速增長,增速幾乎打了對折。若是刻意追求 GDP
的增速維持中高速增長,代價將是巨大的,如債務高企、貨幣泛濫和資產泡沫。因此,面對未來,不應抱有太多僥幸心理或幻想,降低杠桿率、逐步消除資產泡沫,否則的話,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就難以避免。
綜上所述,隨著中國人口流動性的下降,以農業人口轉移為特性的城鎮化進程已進入後期(外出農民工接近零增長),但以二線城市人口流入為主要特徵的大城市化進程仍在持續,同時,外出人口的迴流(如部分農民工的告老還鄉)現象還會加速,這使得改革開放以來人口
" 孔雀東南飛 "
的趨勢發生了部分逆轉。人口流向逆轉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正邁向深度老齡化,流動人口減少總體看會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故資產泡沫會隨著經濟下行而逐步破裂。
當然,人口逆流也帶來了結構性投資機會,因為人口流動意味著區域經濟的分化和結構再調整。在二線城市崛起過程中,可以緊隨人口流向和資金流向,把握好產業投資與資產配置再布局的機會。
⑼ 城鎮化是否會讓上海有更多的外來人口湧入
城鎮化的問題不一定給給大上海帶來外來人湧入,因為上海現在人口太多已不太適應居住,而且上海生活成本很高.
⑽ 十大人口凈流入城市排名出爐了
是的。有媒體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相關數據以及部分城市的統計公報,對42個重點城市的人口凈流入情況進行了梳理,當前人口凈流入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廣州、天津、佛山、蘇州、寧波和杭州,全部來自三個經濟圈,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凈流入前五名的城市中,有3個來自珠三角地區,分別是深圳、東莞和廣州。此外,珠江西岸的佛山凈流入人口也超過了350萬人,位居全國第七,可見珠三角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
(10)上海人口流入擴展閱讀
上海的人口凈流入高的原因
上海的人口凈流入達到了958.84萬人,總量位居全國第一。根據2019年上海市統計公報,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
作為我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上海也是我國常住人口和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根據今年4月智聯招聘和恆大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經濟體量大且增長穩定的上海,人才吸引力指數在2017年由第二名升至第一名,隨後三年也維持在第一的位置。
人才流入上海主要因為上海的經濟體量大、薪酬水平高。2019年,上海GDP規模達到3.8萬億元,位列全國城市第一。此外,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2019年,上海流入人才中9.9%流向商業服務,顯著高於其餘9個重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