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CPI數據對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呢
CPI是一個滯後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
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並不像發達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
對匯率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美元的影響不太明確。通常情況在一個健康的經濟擴張中,提高美元的利率能使美元更具吸引力。如果利率的上升主要來自通貨膨脹的上升,它將損害美元。
更高的通貨膨脹率損害了外國人持有的美元投資的價值,因此CPI的持續上升對美元有負面影響。貨幣交易者對其他細微差別也十分敏感。例如,外匯市場的交易者認為美聯儲已經迅速行動並靈活控制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美元可能將保持它的價值甚至升值。
1、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CPI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2、國民經濟核算。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GDP平減指數,對GDP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3、契約指數化調整。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於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等。其調整之時機通常於通貨膨脹發生之後,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4、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5、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
6、CPI對股市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
(1)美國cpi分析報告擴展閱讀:
CPI的統計方法
各省(區、市)調查總隊要在當地抽選調查市縣和價格調查點。目前我國調查地區樣本總數共有550多個市縣,采價點樣本近3萬個,近4000名受過專業培訓的價格採集員從事價格收集工作。
第一步,調查市縣自主選定價格調查點。
這些市縣要確定價格調查的商店、農貿市場和服務網點(統計術語稱之為調查點),調查點的確定方法如下:首先,將所有調查網點分別以零售額和經營規模為標志,從高到低排隊;然後,依據所需調查點數量進行等距抽樣,並結合大小兼顧及分布合理的原則抽選。
第二步,價格採集。
各省(區、市)都有固定的價格調查人員和臨時調查員按統一規定進行價格收集工作。調查點確定以後,各市、縣價格調查人員就要按照規定時間對選定的商店、市場和服務網點的商品或服務價格,採用「三定」原則進行收集調查登記,「三定」原則即定點、定時、定人直接采價。
定點,就是到已選定的調查點,即固定的調查商店和農貿市場,以保障價格資料來源的穩定性和可比性。
定時,即在固定的日子和時間來采價,這是保證基期價格和報告期價格在時間上具有可比性,因為採集價格的時間不同,商品的價格也存在差異。
這一點鮮活商品體現的最為明顯,比如鮮菜,通常是上午剛上市時價格高一些,晚上收市時價格則低一些。因此,在進行價格調查時,不但每個月的調查次數和日期應保持一致,每次調查的時間也應相對固定。
定人,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由固定調查人員去調查,這是為了避免因調查人員的頻繁變動而引起的人為價格調查誤差,保持價格資料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比性。同時各地也常常利用價格採集點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作為輔助性調查工具。
實際采價時還有以下一些原則:同一規格品的價格必須同質可比,即產品性質基本相同可以進行比較;如果商品的掛牌價格與實際成交價格不一致,應調查採集實際成交價格;
對於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價格變動比較頻繁的商品(如鮮菜、鮮果等鮮活食品),至少每5天調查一次價格;一般性商品每月調查採集2-3次價格。
第三步,數據上報。調查市縣每月將調查的價格資料通過網路上報給省(區、市)調查總隊,經過審核後由調查總隊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數據上報到國家統計局。
② 美國核心CPI與CPI那個指標更能客觀的反應經濟狀況
數據很多時候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PPI 失業金 凈資本流入 就業報告都能反應經濟狀況 多關注幾個進行分析 就會有結果
③ CPI和PCE的區別是什麼
CPI和PCE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是美聯儲常用的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2、重要性不同
歷史上CPI受到的關注度更高,也是國際上討論通脹的通用指標,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勞動統計局發布CPI的時間要早於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發布PCE的時間,一般來說CPI對於市場的影響也更大。
不過,隨著美聯儲於2000年將PCE納為其判斷通脹的主要指標,市場也越來越重視PCE。如果PCE與CPI的指向不一致,將很有可能對資本市場的走勢產生影響。
3、針對性不同
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測量了當消費者購買貨物和勞務時,排除了食品和能源後的通貨膨脹率。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一樣,它反映了物價在生活消費品和服務方面的變化。
PCE與CPI有一些不同,是它只是針對測量個體消費的貨物和服務,食品和能源佔了PCE的大概25%,但他們每月都會變化很大,而且會扭曲整體的概況。排除了這些不穩定因素的PCE被認為是描述潛在通貨膨脹趨勢的較好的指標。
④ CPI是什麼CPI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旨在反應一定時期內居民所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的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通俗的講,CPI就是市場上的貨物價格增長百分比。一般市場經濟國家認為CPI增長率在2%~3%屬於可接受范圍內,當然還要看其他數據。CPI過高始終不是好事,高速經濟增長率會拉高CPI,但物價指數增長速度快過人民平均收入的增長速度就一定不是好事,而一般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很難超越3-4%。
中國
構成和各部分比重 2011年最新調整為 : 1 食品31 CPI上漲
.79% 2 煙酒及用品3.49% 3 居住17.22% 4 交通通訊9.95% 5 醫療保健個人用品9.64% 6 衣著8.52% 7 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5.64% 8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13.75% 一、從2011年1月起,我國CPI開始計算以2010年為對比基期的價格指數序列。這是自2001年計算CPI定基價格指數以來,第二次進行基期例行更換,首輪基期為2000年,第二輪基期為2005年。調整基期,是為了更容易比較。因為對比基期越久,價格規格品質變化就越大,可比性就會下降。選擇逢0逢5年度作為計算CPI的對比基期,目的是為了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保持相同周期,便於數據分析與使用。 二、根據2010年全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調查數據以及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按照制度規定對CPI權數構成進行了相應調整。其中居住提高4.22個百分點,食品降低2.21個百分點,煙酒降低0.51個百分點,衣著降低0.49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降低0.36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降低0.36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降低0.05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降低0.25個百分點。 三、根據各選中調查市縣2010年最新商業業態、農貿市場以及服務消費單位狀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增加了1.3萬個調查網點。採集全國CPI價格的調查網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以及農貿市場與服務消費單位等)達到6.3萬個。 四、各選中調查市縣根據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對部分代表規格品及時進行了更新。 指數上漲 中國社科院於2011年12月7日發布2012年《經濟藍皮書》預測。 藍皮書指出,2011年,我國CPI上漲率持續高位運行,2011年前三個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平均上漲5.6%,隨著翹尾因素的逐步減弱,CPI漲幅在第四季度有所回落。10月份,CPI從9月的6.1%下降到5.5%。根據全年的情況,藍皮書預測,2011年的CPI漲幅全年可能達到5.5%左右。2012年物價總水平增長呈回落態勢,預計2012年CPI上漲4.6%。 修正 沒有月度的修正。年度的變化會在2月份,隨1月GDP數據公布時做下介紹。修正能上溯到5年前。 重要性 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目的,是了解全國各地價格變動的基本情況,分析研究價格變動對社會經濟和居民生活的影響,滿足各級政府制定政策和計劃、進行宏觀調控的需要,以及為國民經濟核算提供參考和依據 與就業形勢報告(非農)結合在一起,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就成了金融市場上被仔細研究的另一個熱門的經濟指標。它獲得關注的原因顯而易見:通貨膨脹影響著每一個人,它決定著消費者花費多少來購買商品和服務,左右著商業經營的成本,極大地破壞著個人或企業的投資,影響著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而且,對通貨膨脹的展望有助於設立勞動合同和制定政府的財政政策。 消費者物價指數到底是什麼?它測量的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包括200多種各式各樣的商品和服務零售價格的平均變化值。這200多種商品和服務被分為8個主要的類別。在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時,每一個類別都有一個能顯示其重要性的權數。這些權數是通過向成千上萬的家庭和個人調查他們購買的產品和服務而確定的。權數每兩年修正一次,以使它們與人們改變了的偏好相符。 2012年CPI新統計方法 為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切實保障CPI計算的科學性和准確性,我們對CPI調查方案進行了例行調整,涉及對比基期、權數構成、調查網點和代表規格品的調整。 一、從2011年1月起,我國CPI開始計算以2010年為對比基期的價格指數序列。這是自2001年計算CPI定基價格指數以來,第二次進行基期例行更換,首輪基期為2000年,第二輪基期為2005年。調整基期,是為了更容易比較。因為對比基期越久,價格規格品變化就越大,可比性就會下降。選擇逢0逢5年度作為計算CPI的對比基期,目的是為了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保持相同周期,便於數據分析與使用。 二、根據2010年全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調查數據以及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按照制度規定對CPI權數構成進行了相應調整。其中居住提高4.22個百分點,食品降低2.21個百分點,煙酒降低0.51個百分點,衣著降低0.49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降低0.36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降低0.36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降低0.05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降低0.25個百分點。 三、根據各選中調查市縣2010年最新商業業態、農貿市場以及服務消費單位狀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增加了1.3萬個調查網點。採集全國CPI價格的調查網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以及農貿市場與服務消費單位等)達到6.3萬個。 四、各選中調查市縣根據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對部分代表規格品及時進行了更新。
美國
構成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在美國構成該指標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類,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飲品、住宅、衣著、教育和通訊、交通、醫葯健康、娛樂、其他商品及服務,市場敏感度非常高。在美國,居民消費指數由勞工統計局每月公布,發布時間: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時30分;在報告當月的第二周或第三周發布。有兩種不同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是工人和職員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W。二是城市消費者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U。 CPI是一個滯後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不過,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並不像發達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 對匯率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美元的影響不太明確。通常情況在一個健康的經濟擴張中,提高美元的利率能使美元更具吸引力。如果利率的上升主要來自通貨膨脹的上升,它將損害美元。更高的通貨膨脹率損害了外國人持有的美元投資的價值,因此CPI的持續上升對美元有負面影響。 貨幣交易者對其他細微差別也十分敏感。例如,外匯市場的交易者認為美聯儲已經迅速行動並靈活控制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美元可能將保持它的價值甚至升值。
編輯本段計算公式
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採用的是固定權數按加權算術平均指數公式計算,即K拔=ΣKW/ΣW,固定權數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為各種銷售量的個體指數。 CPI表示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 (以1995年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125-100)=25。 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 T=(Pt—P(t-1))/ P(t-1), 式子中T為t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t和P(t-1)分別表示t時期(代表報告期)和t-1時期(代表基期)的價格水平。 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 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麼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編輯本段核心CPI
所謂核心CPI,是指將受氣候和季節因素影響較大的產品價格剔除之後的居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目前,我國對核心CPI尚未明確界定,美國是將燃料和食品價格剔除後的居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核心CPI。這種方法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戈登(Robert J.Gordon)於1975年提出的,其背景是美國在1974年-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影響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通貨膨脹,而當時消費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受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當時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發生的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上漲,主要是受供給因素的影響,受需求拉動的影響較小,因此提出了從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化來衡量價格水平變化的方法。從1978年起,美國勞工統計局開始公布從消費價格指數和生產價格指數(P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的上漲率。但是,就是在美國經濟學界,關於是否應該從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來判斷價格水平,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爭論,反對者大有人在。
編輯本段2012中國數據
2012年中國CPI指數 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5% 2012年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份宏觀經濟數據。2012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5%。其中,城市上漲4.5%,農村上漲4.6%;食品價格上漲10.5%,非食品價格上漲1.8%;消費品價格上漲5.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2%。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1.5%。其中,城市上漲1.5%,農村上漲1.5%;食品價格上漲4.2%,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1.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8%。[1] 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2% 2012年3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2%。其中,城市上漲3.2%,農村上漲3.2%;食品價格上漲6.2%,非食品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3.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1-2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9%。
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農村下降0.1%;食品價格下降0.3%,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下降0.1%,服務項目價格下降0.2%。 3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6%。 2012年4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6%。其中,城市上漲3.6%,農村上漲3.6%;食品價格上漲7.5%,非食品價格上漲1.8%;消費品價格上漲4.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8%。 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1%;食品價格上漲0.2%,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0.3%,服務項目價格持平。 [2] 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3.4% 2012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4%。其中,城市上漲3.4%,農村上漲3.3%;食品價格上漲7.0%,非食品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4.1%,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7%。1-4月份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7%。 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1%。其中,城市持平(漲跌幅度為0),農村下降0.2%;食品價格下降0.9%,非食品價格上漲0.3%;消費品價格下降0.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5%
⑤ 發展中地區cpi指數應為多少
1.經濟增長率(i)。 2020年前的經濟增長率應如何確定?首先,縱向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成長,1978-2000年平均增長率達9.52%(《就我國經濟增長率的幾點思考》,劉國光,2002)。其次,橫向看,根據各國的發展經驗,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之後,國民經濟將迎來一個持續的快速增長期。日本1966年人均GDP沖破1,000美元大關,到1984年就超過了1萬美元,中間只用了18年。與之相仿,香港、新加坡、台灣和韓國越過這兩大台階中間都只用了16年(1971年和1987年)、18年(1971年和1989年)、16年(1976年和1992年)和17年(1978年和1995年)。在此期間,「四小龍」的增長速度都在8%以上。再次,根據黨的十六大部署,2020年我國GDP將比2000年「翻兩番」,即年均增長7.2%。 基於我國經濟增長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並比照其他東亞國家的經驗,筆者認為,將未來17年的經濟增長率設定為7-8%是比較合理的。 2.通貨膨脹率(f)。 衡量貨幣的通貨膨脹率,一般用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表示。根據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數據,1982-1997年間,我國年均CPI是8.65%(《中國地區通貨膨脹研究》,王明艦,1999)。此後逐漸降低,2001-2002年甚至降到了-0.6%。經濟學界一般認為:通貨膨脹率不宜為負值,也不宜過高;當其位於1- 5%的區間時,屬於「溫和的」通脹,對經濟增長有利。按照貨幣經濟學原理,貨幣匯率受通貨膨脹影響: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若人民幣的通貨膨脹率高於美元,則人民幣將相對貶值;反之亦然。1990-2002年,美國的平均CPI為2.6%(《世界發展報告2004》,世界銀行)。為了確保人民幣兌美元不再貶值並保持上漲空間,應將其通脹率控制在與美元相仿的區間,即2-3%。 3.人民幣匯率升值率(d)。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幣以貶值為總體趨勢,兌美元匯率由1981年的1.53:1一路降到1995年的8.28:1,總共貶值5.41倍。目前,人民幣匯率大大低於其實際購買力。《世界發展報告2004》指出,按PPP法(即購買力平價法)計算,2002年我國GDP應為56,250億美元,人均4,390美元,購買力平價匯率為1.773RMB:1$,與現行匯率有4.67倍的偏差。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近公布的《人類發展報告2004》也表明:2002年中國GDP(PPP法)為58,609億美元,人均4,580美元。也就是說,聯合國認為,人民幣與美元的合理匯率應該為1.788RMB:1$,比現行匯率高4.63倍,與世界銀行看法雷同。 其實,發展中國家貨幣匯率低於其實際購買力是一個普遍規律。《世界發展報告2004》的數據還顯示:印度盧比的現行匯率比其購買力平價匯率低5.35倍,越南盾、菲律賓比索、印尼盾、俄羅斯盧布分別低5.21倍、4.2倍、4.21倍和3.65倍。 隨著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發展中國家匯率與購買力之間的偏差將逐漸縮小並趨於消失。例如,1945年日本投降後,日元與美元的匯率為360:1,這大大低於日元當時的實際購買力。隨著該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日元自1971年起持續升值,到1995年升到80日元兌1美元,升值幅度達4.5倍。 此外,眾所周知,由於人民幣匯率偏低,致使我國外匯儲備超高速增長,人民幣正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 到2020年,我國人均GDP與美國之間肯定還有差距,屆時匯率偏差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但無疑會大大縮小。我們假定這期間人民幣升值3倍,由於8.28元兌1美元上升為2.76元兌1美元,年平均升值6.7%,取其區間即為6-7%。 4.GDP統計口徑的調整系數(g)。 我國的GDP核算方法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有許多方面尚不完善,比如第三產業遺漏較多(這也是我國GDP中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今年,國家開展大規模的「經濟普查」,即為了「保障經濟數據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全國經濟普查條例》),減少以往統計中的遺漏和偏差。 另外,近幾年來,我國各省市自治區GDP之和已經大於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GDP數值。2003年,31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台)發布的GDP匯總數為134,853.1億元,比國家統計局的數值高15.56%;2004年,各省市自治區公布的GDP總和達163,097億元,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為136,515億元,兩者相差近20%。這是個十分不正常的現象,未來兩者必然要一致起來。在此過程中,預計國家統計局的數值將會向各省市自治區GDP之和靠近。保守估計,因統計口徑變化,未來17年我國GDP將調增0-20%。 根據以上分析,對GDP增長率、人民幣通貨膨脹率、匯率升值率及統計口徑調整系數確定了一組取值區間,即:GDP增長率為每年7-8%,通貨膨脹率為每年2-3%,匯率升值率為每年6-7%,統計口徑調整系數為0-20%。分別取低位、中位和高位值,即可預測2020年我國的GDP規模。 低位預測。四個變數分別取7%、2%、6%和0,則2020年GDP是16.79萬億美元,與當時的美國相仿;人均11,741美元,相當於目前台灣或韓國水平。 中位預測。四個變數分別取7.5%、2.5%、6.5%和10%,則2020年GDP為23.69萬億美元,人均16,566美元。 高位預測。四個變數分別取8%、3%、7%和20%,則2020年GDP將達32.81萬億美元,約當屆時美國的兩倍;人均22,944美元,與目前香港或新加坡相彷彿。 下面是未來17年我國的GDP預測值(單位:萬億美元): 年份低位預測中位預測高位預測20031.411.411.4120041.631.661.7020051.891.972.0420062.182.322.4620072.532.742.9620082.923.233.5620093.383.824.2820103.914.515.1520114.525.326.2020125.236.287.4620136.067.418.9820147.008.7510.820158.1010.3313.020169.3812.215.64201710.8514.418.83201812.5517.022.65201914.5220.0727.26202016.7923.6932.81多數人可能認為這一結果令人難以置信。其實,只要稍加了解就會發現,一個經濟體在幾十年內增長幾十乃至上百倍的現象並不罕見:日本1950年GDP為278億美元,1996年達到44,730億美元,增長了160倍;台灣1960年GDP不足25億美元,1999年達到2,686億美元,增長了107倍;韓國1970年GDP只有80億美元,1996年達到5,206億美元,增長了65倍。德國、香港、新加坡等都存在類似發展歷程。 2003年3月,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在首屆中國競爭力論壇上指出,如果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到2020年,中國GDP將佔全世界的22%。華裔經濟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鄒至庄2003年12月在復旦大學發表演講時認為,在人的素質、市場經濟制度和後發展優勢等「三大動力」的推動下,只要能保持6%的年增長率,到2020年,中國的GDP就將超越美國。 當然,「任何諸如此類的預測都存在種種缺陷,最明顯的缺陷是機械地依靠統計數字作預測」(《大棋局》,布熱津斯基)。上述預測僅僅表明:在未來17年裡,我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並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是有可能的。當然,這種美好的憧憬不會自動到來。只有舉國上下齊心協力,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大業,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才能最終實現近兩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的目標: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⑥ 美國CPI數據什麼時候公布
美國CPI:每月第三個星期公布,大致日期:每月20-25日,公布部門:勞工部。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的重要宏觀經濟指標,也是宏觀經濟分析與決策以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CPI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的出台與力度,如央行是否調息、是否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等。同時,CPI的高低也間接影響資本市場(如股票市場、期貨市場、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變化。
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目的,是了解全國各地價格變動的基本情況,分析研究價格變動對社會經濟和居民生活的影響,滿足各級政府制定政策和計劃、進行宏觀調控的需要,以及為國民經濟核算提供參考和依據。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就業形勢報告(非農)結合在一起,就成了金融市場上被仔細研究的另一個熱門的經濟指標,因為通貨膨脹影響著每一個人,它決定著消費者花費多少來購買商品和服務,左右著商業經營的成本,極大地破壞著個人或企業的投資,影響著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而且,對通貨膨脹的展望有助於設立勞動合同和制定政府的財政政策。
⑦ 現在美國大力推行美元貶值政策,可他們的CPI才0.5%, 而我國現在超過5% 。 為什麼美元貶值,卻無通貨膨脹
這是因為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還把美元當做自己的儲備貨幣,會為了維持自己國內的經濟穩定而買入美元。
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國實行擴張型政策,超發貨幣,那麼這國將面臨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的危險,如果要維護自己的匯率穩定,這國央行就會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從而貨幣供給下降,貨幣政策失效。如果該國央行任由貨幣貶值,那麼該國出口會上升,通貨膨脹率也會上升。
但是美國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果美國超發貨幣,而超發的貨幣被用來購買其他國家的商品,多出來的美元就流入到其他國家,這時其他國家的央行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坐視不理,那麼由於外匯市場上美元供給增多,本幣會升值,這將使本國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凈出口減少。另外一種選擇,也就是現在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選擇,就是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買入美元,賣出本幣以防止本幣過快升值對國內經濟造成的沖擊,於是這一國的貨幣超發了,通貨膨脹率上升。
而美國呢,就只是發了點不要成本的貨幣,就得到了別國的商品,同時還輸出了通貨膨脹。不過如果這一國對美國的貿易額很大的話,當這國價格上漲時,美國也可能因為進口物品價格上漲而出現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