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自貿區批准什麼時候開始傳聞
2013年1月8日中國證券報發布消息稱自貿區年內啟動,這是上海自貿區最早的正式消息
B. 看到新聞,有幾個關鍵詞「上海自貿區」「二次入世」請問「二次入世」意味著什麼謝謝
很顯然,入世以後,外商出於本身利益的考慮,首先會以沿海發達地區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登陸點,而從業務角度看,將會以移動通信、增值服務等高利潤業務作為突破口,市場競爭必然加劇。而基礎電信業務可能會保持一段時間的相對穩定。從技術角度分析,網路建設的競爭焦點會從骨幹光網路轉向接入網建設的競爭;隨著互聯網
C. 楊超越被官方引進落戶上海自貿區,此舉的背後有何含義
上海自貿區作為一個大型的貿易交易的場所,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想要進去工作的一個地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懷揣著夢想,想要通過自貿區的一些經濟政策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這里也是娛樂文化發展的繁榮中心,自貿區的設置,給這些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
D.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原因和意義
首先,上海自貿區建設實際上是中國主動選擇的一個新的開放試點,其核心是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自貿區建設需要政府將市場行為的主導權歸還給市場主體、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推進稅收改革,因此,自貿區建設將會帶動並推進金融、稅收、貿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同時,這些改革舉措可為全國性的改革提供巨大的示範效應,在這個進程中,改革紅利將會逐步釋放出來,最終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
其次,自貿區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引擎。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大幅回落,對國內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經濟合作顯得更加重要,而加速資源要素的流通也勢在必行。建立自貿區有助於提振外貿,穩定經濟發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從國際角度看,建立自貿區符合當今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歐盟、韓國、墨西哥的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分別為20個、53個、46個、4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同其自由貿易協定夥伴的進出口額占其外貿總額的比重分別為37%、27%、35%、73%。與之相比,我國同自由貿易協定夥伴的貿易額占我國外貿總額的比重為24%,如剔除中國的台港澳地區,則只有11%。因此,加快自貿區建設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
第三,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上海自貿區建設也有著非常重大的積極意義。這是因為自貿區經濟有著巨大的長期發展潛力,轄區內的上市公司(與這些公司有業務關系的轄區外公司)將獲得經營方面實質性的積極影響,對於其業績提升將有明顯的裨益。同時,這些上市公司將會受到場內外資金的重點關注。由此,自貿區概念將成為資本市場的又一條投資主線。
最後,上海自貿區建設獲批僅是開始,預計後續會有更多的自貿區獲批。據了解,國內部分省市也正在努力爭取建立自貿區。比如浙江舟山、廣州南沙等國家級新區就提出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想。
E. 上海自貿區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是4個公司舉例就能說明問題
金融期貨匯率咱不說,就說自貿區的貿易
中國的貿易公司可以內從美國進口貨容物,進境放入自貿區,轉口出境賣給日本客戶
好處是不用繳納關稅,又可以避免美國客戶和日本客戶之間有聯系
目前的保稅區對進境的貨物完全處於海關的監管之下,有較多的監管手續。如果真像
政策宣傳的那樣一線放開,貨物自由進入自貿區,自由進出境,那會有無數的商機
F. 中國把自貿區放在上海的理由
交通便捷,往來人群多。
G. 上海之後五個地方可能推出自貿區試點 題材能走多遠
申萬分析,上海自貿區試點短期內主要受益的區域還是集中在自貿區內部,以外高橋地區為核心擴展至洋山港臨港新城與機場保稅區;隨後將輻射至全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區域。伴隨著新的試點區域得到逐步擴大,開放促改革的「制度紅利」有望輻射至全國。 具體來看,目前已有的綜合保稅區是有望最先轉型為自貿區的,市場傳聞,繼上海自貿區獲批後,天津自貿區規劃已上報國務院等待批復。此外,武漢擬建內河自貿區、廣東將申報自貿區的相關傳聞層出不窮。從投資角度看,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的相關龍頭公司將率先表現。當初,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政策出台後,相關公司就有過長達一年以上的炒作,如今新的炒地圖熱再起將會帶動此前的龍頭「地圖股」重新啟動。 三大板塊最享制度紅利 參考之前的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熱點的炒作邏輯,金融、航運、商貿和地產無疑是本次自貿區最受益的四大方面,從股市表現來看,上海本地股多年來很少像深圳那樣出現招商銀行、萬科、騰訊這些大牛股,其很大程度上就在於開放程度不如深圳,企業家的創新和管理能力沒有得到大力發展,而這次上海自貿區試點有利於加快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和競爭土壤的改善。 眼下,受益個股主要集中在與自貿區直接相關的交通運輸、商貿、地產三大領域,炒作邏輯則是:上海自貿區試點短期內主要受益的區域還是集中在自貿區內部,隨著新的試點區域得到逐步擴大,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有望輻射至全國,如深圳保稅區、天津濱海新區、大連保稅區、浙江舟山、山東青島等等,而現有的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有望最先跟進轉型。 首先,交通運輸方面,更高效的貨物管理體系(區內貨物自由流動),參考釜山、香港和新加坡等實行自由貿易的港口,未來國際中轉貨物占上海港的比例將受益於自貿區政策的落實而增加,受益股上港集團;未來進出上海的國際商務客流將進一步增加。比如,機構測算能夠提升上海機場作為國際樞紐的價值(上海機場目前國際中轉貨物佔比不足10%,而新加坡佔比達到70%以上)。 經過多年的調整,交通運輸板塊被嚴重低估,在自貿區概念持續發酵的推動下,交運板塊有望估值修復。目前交通運輸板塊的市盈率僅為13倍,有一定估值修復的需求。投資者可以根據兩條線索去把握投資機會,即航運板塊的超跌反彈和港口板塊的自貿區概念發酵。港口、機場方面可中線關註上海機場、長江投資、中海集運、交運股份、東方航空、上港集團。 商貿方面,上海有望成為全球貿易中轉站,短期區域貿易直接獲益。比如,區域內稅收優勢將使商品價格具備競爭優勢(如香港),有助於拉動區域內商品銷售;在區域商品價格優勢帶動下,來滬消費人數規模有望增加,這將提升區域商業貿易行業的景氣度,徐家匯、中化國際、新世界、友誼股份和上海物貿等都有望從中受益。 地產方面,比較典型的是「兩橋一嘴」(外高橋、浦東金橋和陸家嘴),自貿區建設,讓上海的地價迎來升值機遇。其餘的地產股,比如上實發展、華鑫股份、中華企業、天地源、三湘股份和世茂股份的靜態PE都不到20倍,可重點關注。 由於國務院還會根據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需要,按照從嚴從緊的原則,會再度確定少數具備條件的區域進行類似試驗,如天津自貿區、重慶自貿區等提上日程,這將有利於這些地區的上市公司如天津港、津濱發展、渝開發、重慶港九等個股表現。近期有傳聞稱,廣東也將提出設立南沙新區自貿區方案,規劃包括龍穴島南部、北部和南沙灣三個區域,而這則對白雲機場、沙河股份、深赤灣A、粵高速A等公司來說是個利好消息。(證券市場紅周刊) 上海自貿區題材能走多遠 桂浩明(申萬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 國家這次批准上海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項戰略安排,標志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有著十分深刻的意義。有人將這比作20多年前上海的浦東開發,應該說也是有道理的。資本市場對此作出相應的反應,顯然也是有其合理性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自貿區題材還有很大的進一步挖掘的機會。 從世界各國自貿區的發展來看,其真正走向成熟需要一個階段,由於所施行的政策與以往有較大差異,這也使得自貿區在起步時多少會遇到一定的摩擦,相關公司的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顯然,自貿區建設所提供的機會是長期的,但股市如果只按照短炒思路來對待相關公司的股票,就難免使得這些股票的行情脫離其基本面,為以後的調整埋下了伏筆。 一般來說,上海自貿區的核心地段是在外高橋,而作為上市公司的外高橋(600648)現在還處於停牌狀態,等待相關的重組與業務調整、政策傾斜等方面的消息。作為「最正宗」的自貿區題材股,它復牌後的走勢較為關鍵,會成為該題材走勢的風向標。目前,單純的概念炒作已經沒有多大的空間,接下去的行情要看實質性政策的落實與建設的真正啟動了。
H. 上海自貿區是誰提出的是市長還是總理
上海自貿區是上海市政府提出,自貿區提議中的新規則包括旨在吸版引海外投資的21項激權勵措施,涵蓋了各個行業,其中包括金融服務、大宗商品交易和文化行業等。上海自貿區與現有的融監管措施以及相關法律存在沖突。
比如執行自貿區的新規則,在國外投資者與其國內合作夥伴存在爭議時,政府就會陷入兩難境地。如果爭議最後到了被訴諸法庭的地步,事情就會變得更加糟糕。屆時,政府將會面臨兩難選擇:遵守國內現行法律,還是遵守關於上海自貿區的新法律。」
I. 上海自貿區最早由誰提出
2003年2月,時任中抄共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陳良宇在當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堅持整體推進上海國際化程度,大力改善上海城市發展軟環境。要加快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管理體制和運作規則,全面提高上海的國際化水平,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創服務全國、融入世界的開放新格局。同年10月,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對進入物流園區的國內貨物實行「進區退稅」、取消對物流園區企業進出口經營權的限制、適度放寬外匯管理,在當時的上海市政府的官方網站上,外高橋保稅區也被列入了唯一的自由貿易區行列,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上海市政府有意向將外高橋保稅區建設成中國大陸境內首個自由貿易區
J. 上海自貿區失敗了嗎 _最近新聞都沒講他
上海自貿區不是已經有好幾個地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