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實業徐國雄

上海實業徐國雄

發布時間:2021-07-10 20:24:18

上海第一生化葯業有限公司的魚精蛋白

唯一生產商
被捲入「魚精蛋白斷貨風波」的上海第一生化葯業,是上葯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從今年開始,第一生化葯業與過去的原料供貨商終止合作,原料供應的短缺直接導致市場上的魚精蛋白供應告急,很多心臟病手術被迫停擺。
徐國雄告訴記者,目前全國有3家企業手握魚精蛋白的生產批文,但另外2家二三年前就已經停止生產這個品種,目前全國只有第一生化一家還在供應。
類似魚精蛋白的低價緊缺葯品並非個案,很多救命葯都面臨魚精蛋白般的窘境。
獨家生產供應告急
魚精蛋白是從魚類新鮮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種鹼性蛋白質的硫酸鹽,用於因注射肝素過量所引起的出血及自發性出血,尤其對於心臟手術中採用了體外循環的患者而言,術後必須使用,且無其他葯品可替代。
從2011年上半年開始,南京、武漢、南通等地魚精蛋白紛紛告急,由於這個急救葯的缺貨,一些心臟手術不得不停做,醫院和患者四處求葯無門。
國家葯監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只有三家公司擁有魚精蛋白的生產批文,分別是「上海第一生化葯業有限公司」、「悅康葯業集團北京凱悅制葯有限公司」以及「多多葯業有限公司」。目前的缺貨狀態下,除了協調這些企業進行生產,對於其他公司提出生產報批要求的,也會緊急辦理,在流程上給予「綠色通道」支持。目前擁有魚精蛋白生產批文的三家企業中,北京悅康葯業集團已在葯監部門的協調下開始生產。
「魚精蛋白的生產周期大概半個月,我們的第二批貨本月16日左右開始生產,月底可以上市供貨。」悅康葯業集團銷售部一位工作人員稱,第一批貨已經全部配發北京地區。
為什麼會出現全國供應短缺?
「要貨太集中了。只有我們一家葯廠還在繼續生產這個葯,但從今年開始我們換了原料供應商,需要有3個月的質量穩定考察期,所以耽誤了供應。」徐國雄告訴記者,過去,第一生化的原料葯采購自青島一家葯廠,但從今年開始,出於安全監管和降低成本的考慮,第一生化葯廠開始自己供應原料。而按照新的葯典標准生產,對原料的標准和生產工藝的要求都更高,又有3個月的考察期,受限原料因素第一生化的魚精蛋白產量銳減。
他告訴記者,2010年第一生化共向市場投放了120萬只魚精蛋白,而今年1到8月份,總共只供應了20萬只,巨大的落差直接導致市場供應告急。
「很多醫院院長打電話來要我們供貨,我們也很著急。」徐國雄告訴記者,雖然魚精蛋白的利潤微小,在盈虧邊緣,但公司不會放棄生產。「這個特殊時期過去後,我們馬上就能恢復每個月8萬到9萬只的供應量,開足馬力生產,基本能滿足全國市場的需求。」
尷尬的廉價老葯
魚精蛋白在心臟手術中是急救用葯,為何全國只有一家葯廠生產?其中是否另有隱情?
「這個葯是老葯了,十幾年的政府定價都沒有變動過,企業都是逐利的,沒利潤肯定就不願意生產。」一位葯業人士坦陳,這個葯絕對用量又不大,對於一個大葯廠來說,葯價不高,利潤太低,而用量又上不去,物流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難以承受。「從市場和醫學的角度,魚精蛋白屬於用量不會大,但又必須准備、緊急情況下確實需要的葯物。」
徐國雄告訴記者,一隻魚精蛋白的出廠價為8.5元,而招標價是11.5元,第一生化生產這個葯物,利潤微薄。「這個葯十幾年前就是這個價格了。」
對於另2家拿到批文的企業,由於葯價太低,這2家企業早在3年前就已經停止生產該葯物。過去3年間,全國市場上的魚精蛋白全部由第一生化供應。
廉價老葯在市場供應短缺甚至直接消失的例子並不鮮見,此前上海通用葯業生產的鹽酸金黴素眼膏也遭遇了葯店缺貨,無處購買的窘境。
悅康集團旗下悅康源通醫葯的副總經理呂久輝表示:「北京市場上的魚精蛋白10月份就能到貨。這樣的斷貨的例子還很多,很多沒有替代品的葯市面上都難以找到,魚精蛋白只是被媒體關注的個案。」
2009年,北京葯品最近一輪招標之時,曾對短缺葯品專門列出清單單獨組織招標。這份「短缺葯品目錄」上,除了血製品等老面孔外,維C銀翹片、去痛片、紅黴素等最普通葯品都紛紛上榜,魚精蛋白和治療亞硝酸鹽中毒的特效葯「亞甲藍」也赫然在列。
上述目錄由北京市各醫院根據2008年臨床使用中收集的數據而制定,這些品種在全國也大多屬於短缺品種。
盡管其中大部分已經列入國家基本葯物目錄,體現了政策的傾斜力度,但實際操作中,這些葯物還是不好賣。
以紅黴素為例,國家基本葯物目錄中,100片規格的紅黴素最高限價為17.4元,甘肅目前的招標價最低為9.5元,安徽為9.1元。此前大連美羅的紅黴素產能佔全國的90%左右,2009年因搬遷索性停產,剩一些中小企業在苦苦為繼。
江蘇、北京等省市對廉價、短缺的葯品都採取了專門的招標通道,但降價的大環境下,部分葯品還是因無利可圖而斷供。
反面的例子則是,以肝素納這個與魚精蛋白配套用葯的品種為例,在2009年曾經也出現供應短缺嚴重斷貨,2010年國家將這個品種的葯價提高了40%左右,立刻有更多的葯廠介入了生產環節。
徐國雄指,企業也在申請適度提高價格,但「這個過程很漫長。」事實上,醫院和葯店也都更樂於出售高價葯物,銷售使用這些換代新產品,整個利益鏈相關環節都能獲得更大利益,患者卻只能被迫為高價葯買單。
2011年3月,發改委葯價處官員曾對本報記者分析「低價斷貨」現象:「企業可以用贏利品種補貼這些廉價品種,達到總量的平衡。」並稱,「部分企業選擇不供貨,但還是有企業供貨的,這是各企業經營策略選擇上的問題。我們曾對2002年至2007年新聞報道過的200多個退市葯品做過第三方調查,幾乎沒有因為成本原因而退市的葯。只有5%是因更新換代確實從市場上消失了,絕大部分還是能買到。」

閱讀全文

與上海實業徐國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交易平台資質 瀏覽:464
聯通理財寶 瀏覽:168
理財錢翻倍 瀏覽:581
濟南雷頓外匯 瀏覽:310
微信理財通買哪個基金好 瀏覽:668
蕭山板塊股票 瀏覽:918
抱抱融資 瀏覽:943
融資投資報告 瀏覽:802
埃及幣0元對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536
畫餅融資 瀏覽:292
情久融資 瀏覽:543
融資租賃的企業公司 瀏覽:723
融資專題會 瀏覽:332
黃金柱怎麼取 瀏覽:271
溫州剛創業如何融資 瀏覽:672
代寫融資計劃書 瀏覽:125
理財用哪個 瀏覽:765
雀巢融資並購 瀏覽:930
華商基金固定收益總監 瀏覽:89
融資計劃書格式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