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小板2020年4月30日對摩恩電氣年度問詢函是利空嗎
不管是不是利空
現在已經是
這只股票現在是均線空頭排列股價處於均線之下的明確下跌趨勢這種趨勢的股票是主力出完貨之後一直沒有新主力進場造成裡面只有做短線的游資和散戶每當板塊異動的時候 游資就進來短炒造成股價有低檔啟動的假象,騙散戶進來然後就開個高套散戶出貨在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底部形態之前,也就是有主力進場完成進貨動作趨勢都不會改變
㈡ 股市上漲問詢,下跌不問詢,這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怎麼理解
如果公司股票出現異常上漲或下跌波動,就會收到監管機構的問詢函。一般情況下,股票出現劇烈上漲受到的關注會遠高於股價大幅下挫,因為股票異常上漲會引導投資者跟風投機,監管擔心的是利好破滅後市場可能會出現應激反應。
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抑制沖動性投資
雖然上市公司收到問詢函不是一件好事,但一家公司股價下跌的真正原因終究與問詢函無關,最終是和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股東或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相掛鉤的。如果上市公司的業績很差,投資者對公司的發展失去信心,股價的下跌將是必然。監管在高漲時發送問詢函,也是給投資者一個信號,提示投資者認真考察公司的業績水平和目前的股價是否相匹配,調整好心理預期,理性進行投資。
綜上所示,公司收到監管問詢函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進行正常回復,不必擔心股價會下跌,問詢函和後續價格的漲跌沒有直接關系。監管層作為證券市場的管理人,希望企業融資和投資者的投資行為都能夠更加平穩健康的發展。監管擔心股票的上漲引發過度投機行為,讓人忘記股市的風險。
個人認為問詢函作為一種提醒手段,要根據市場情況謹慎使用。在牛市市場氛圍積極的情況下能夠起到提醒投資者冷靜的作用,但在熊市市場氛圍冷清的時候更多地應該提振投資者和市場信心,不要一味地打壓上漲熱情,不利於股市的長期發展。
㈢ 關注函和問詢函區別
關注函一般起到提示督促作用,需要上市公司運營本身依法依規,認真回和及時地履行信答息披露義務。比如上市公司股價出現較大波動時,證監會就可以下發關注函,這時上市公司回復波動原因即可。
問詢函簡單理解為不理解需要發問,這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或者運營出現了問題,這時對於提出的問詢必須予以明確回答解釋,往往公司的回復,還要附帶呈報當地證監會,必須繼續保持嚴密監管。
在投資一隻股票時用戶要時刻關註上市公司的動態,因為上市公司的很多舉動都會影響股票價格的走勢。在買入之前還要注意它最近一段時間的走勢,如果股票的價格在高點,這時要謹慎買入。
在投資股票時不能憑運氣,否則很容易虧錢。在投資時需要具備股票方面的知識,否則不要買賣股票。而且在投資股票時要知道自己面臨的風險。投資股票發生虧損的可能性非常高,為了在虧損後不影響個人的正常生活,最好使用個人的閑錢進行投資。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關注函和問詢函區別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㈣ 君實生物盤中股價急速下挫,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君實生物因為某自媒體一篇微信公眾號文章的質疑,而火速收到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從而導致君實生物盤中股價急速下跌。君實生物恐怕也是為數不多被自媒體給做空的上市公司。
在接到問詢函以後,君實生物也是及時進行了回復。君實生物的回復公告超9000字,從主要的四個方面進行了反駁。簡單來說,就是君實生物用各種數據來證明自媒體的文章嚴重失真、扭曲事實。同時君實生物也已經向有關文章的作者,寄出了律師函。從這里也能表明,君實生物對自己很有信心。同時他們也會利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其實自媒體,也不是法外之地。俗話說的好,話不能亂講,飯不能亂吃。我們需要,為我們自己說出的話負責到底。
各位,對於自媒體文章對於君實生物質疑,您有什麼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㈤ 科創板擬上市公司 獲上交所問詢什麼意思
獲上交所問詢,應該算利好消息吧,意思就是你想在科創板掛牌,資料回都提交上去了,上交所答問問你公司什麼情況,符不符合上市要求。也就這樣。類似於你非常喜歡一份工作,簡歷交上去了,獲得一個面試的機會,但是能不能被錄取還不一定呢。
(5)新城控股問詢函股價擴展閱讀:
科創板公司履行信披義務主要是通過披露定期報告來進行的,不管處於何種情況,上市公司都要保證投資者的知情權,不能夠隨意搪塞,在這一點上,不管是什麼類型的上市公司都是如此。
一、定期報告
披露定期報告,意思就是說將公司的發展現狀分階段公之於眾,這不僅是科創板上市公司該做的,而是每一個上市公司都應該做的事情。一般來說,定期報告又分為三種,分別是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和季度報告,這三種報告的披露時間也不一樣,但都與該年度的會計年度有緊密關系。
如果科創板上市公司遇到了什麼突發情況,沒有辦法按時披露定期報告, 就要專門發布一個公告, 來告訴投資者們為什麼公司不能按時披露,有沒有什麼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一般來說這次的突發情況大概需要多久時間才可以解決掉,等等。當然了,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就需要投資者們時時刻刻關注,不要漏掉了什麼關鍵的信息。
二、分階段披露進展情況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不管是進行哪一個項目,都需要依據重大性原則,向投資者和公眾發布定期報告以說明事情的狀況。上面說過,上市公司可以發布問題公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就必須要分階段進行情況披露。
比如說,有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了一個新的項目,這個項目是前途不明的,這對公司、對投資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風險。那麼,為了防止風險波動大對投資者造成不良影響,公司必須定期、分階段將該項目的進展情況告知,包括項目進行的相關風險程度,如果投資者覺得項目風險過大,可以直接退出投資,避免他們出現大的損失。
㈥ 股價連續跌停,巨虧的眾泰連收兩封問詢函
6月29日,眾泰汽車因2019年年報披露的相關事宜引起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管局的關注,當天深交所及浙江證監局向眾泰汽車發出年報問詢函及《監管問詢函》。
對眾泰來說,此次遭遇問詢或許只是另一個更快速下墜過程的開始,可以預見的是,眾泰未來的發展將舉步維艱。目前來看,眾泰汽車面臨業績巨虧、高管辭職、員工「放假」的多重困境,疊加鐵牛集團補償的不確定性,未來業績不容樂觀。
7月1日,*ST眾泰繼續跌停,報1.45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㈦ 為什麼有的上市公司不願意讓自己的股票漲
上市公司股價上漲,不管是買入這家公司的股民還是本身持有該公司的大股東自己的資產都會隨之增值,所以股價上漲是多方面所期待的結果。但在某些情況下上市公司其實並不希望公司股價上漲,下面我就來給大家簡單分析下。
增發之前公司上市後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融資,然而公司上市後發展過程或多或少存在資金缺口的問題,增發是上市公司的最直接最便捷的一種融資方式。目前上市公司的增發方式主要是定向增發,很少存在上市公司使用公開增發股份的方式,定向增發的對象大部分為本身的公司的大股東或者一部分機構投資者。
而增發的價格主要取決於最近階段上市公司的股價,國家管理層規定定增價格一般以前20個交易日為基準,然後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為基礎,增發價格不能低於均價的90%,比如前20個交易日的均價為10元,那增發價格不能低於9元,只能選擇在9-10元之間,如果增發之前股價出現大幅度上漲,公司股價被嚴重高估後,上市公司增發的股份大股東或者一些機構投資者並不願意參與,會造成增發失敗後造成融資的失敗。在增發股份之前上市公司並不願意公司的股價出現上漲,甚至會使用一些手段故意打壓公司股價讓公司股價出現一定的回落後,來盡可能來完成工作的增發融資,下面給大家列舉一個案例:
公司股價
其他因素很多公司看似股價長期被打壓,總是質疑上市公司可能存在故意打壓股價的可能性,其實只要原因並不在上市公司本身,而在於該股的莊家,特別是在莊家吸籌建倉階段,如果建倉並未完成,肯定不願意讓股價短期出現上漲,為了完成建倉吸籌行為故意讓股價不出現明顯的上漲,這類情況一般出現在各個長期在底部震盪階段,或者在長期下跌的階段,但公司的基本面表現較好,還可能存在一些市值較大的上市公司中,市值越大,建倉吸籌階段時間越久,讓很多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好像並不願意公司的股價上漲。
總結:並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喜歡公司股價被惡意炒作,公司股價短期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特別是在增發股份之前,並且公司股價大幅度的上漲之後,對公司後期的融資和被市場大幅度的關注,後期的業務的接觸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㈧ 比亞迪股價一直不漲,是因為比亞迪不賺錢嗎
股價不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比亞迪不賺錢。有人一講到為什麼不賺錢,就會很寬泛的舉一堆原因,沒有定量的分析。首先搞清楚公司是干什麼的。公司的主營業務目前分為四大塊:1)汽車,包括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2)代工,手機部件及組裝業,3)手機電池,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4)軌道交通,跨座式單軌「雲軌」、「雲巴」等。接下來我將按照從收入到毛利,再到費用,最後到利潤總額的順序,將利潤表梳理一遍,並結合其他兩張表,看看究竟是那個環節讓公司不賺錢。
由於公司是把國家對消費者的補貼放在收入中的,故毛利中包含補貼的部分。所以隨著補貼下滑,汽車毛利率也在下滑,到2018年僅19.8%。關鍵是繼續退坡後毛利率能維持嗎?這一點也是值得擔心的,有時間我另外開一篇講。代工業務其實是很賺錢的,420億的收入產生了53億的毛利,業務性質的原因毛利率低一點只有12%-13%,但三費也低啊。代工業務由於絕大部分是裝到比亞迪電子,在港股上市的,所以數據會比較詳細,根據財報比亞迪電子18年收入414億,凈利潤有21-22億,扣非凈利潤18-19億元。對於比亞迪來說,扣除少數股東權益,歸屬的凈利潤為12-13億元。要知道2018年整個比亞迪扣非凈利潤不到6億元,也就說,除代工以外的業務整體是虧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