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西工大機械傳動系統的可靠性與壽命分析技術

西工大機械傳動系統的可靠性與壽命分析技術

發布時間:2021-07-12 03:11:57

『壹』 數控車床可靠性評定方法

故障對加工中心運行的影響程度的嚴重性 ,這就很容易對技術決策產生誤導 ,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本文 提出採用傳統頻次主次圖分析方法與故障比重比方法及危害度分析方法相結合的方法對加工中心故障 信息進行分析 ,解決上述問題 。
通過現場採集加工中心故障信息,採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找出加工中心運行中的各薄弱環節及其對整機的影響程度,進而確定其可靠性改進的主要方向,無疑為一種較為實用的研究方法。
加工中心是現代信息科學與傳統機械技術相結合的典型產品。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加工中心的故障模式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因此根據具體結構、故障模式進行故障分析,找出其薄弱環節和潛在的弱點,並把故障分析的結果反映給設計、製造及使用部門,以便從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等各方面採取對策和措施,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已成為當務之急。故障頻次主次圖是行業制定可靠性改進工作的重要依據,但它的明顯缺陷是沒有考慮各系統可靠性要求的不同,只考慮了故障發生頻次的高低,而不能直觀反映故障對加工中心運行的影響程度的嚴重性。

『貳』 六西格瑪設計培訓的可靠性和維修性設計怎麼理解

六西格瑪設計培訓的可靠性和維修性設計

可靠性作為質量的時間延續特性,已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六西格瑪設計的核心是穩健設計(包括QFD、系統設計、實驗設計、參數設計、容差設計等方法),其宗旨是提高產品抵禦環境變化、製造誤差和磨損老化等各種干擾的能力,減少產品質量波動。而實質上,穩健設計在減少產品質最波動的同時,也肯定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下面介紹面向可靠性的經典設計方法。

可靠性設計的目標是在顧客所要求的壽命期內不出或盡可能少出故障,即滿足顧客關於壽命和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的要求並降低全壽命周期費用(LCC)。這個目標只有從產品研製開始就緊密結合產品研製深入開展可靠性設計和分析工作才有可能達到。可採用的可靠性設汁方法包括可靠性指標論證與確定,可靠性分配與預計,制定和貫徹可靠性設計准則,開展簡化設計、熱設計、降額設計、余度設計、耐環境設計等;可採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FMEA分析以及故障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熱分析、容差分析等。

1、可靠性指標論證與確定

對於電子產品等偶然失效占統治地位的產品,應論證與確定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的指標,對於耗損失效占統治地位的產品,應論證與壽命指標;對於兼有偶然失效和耗損失效的產品應論證與確定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MTBF和壽命兩種指標。產品的壽命不是越長越好,應當根據顧客的需求來確定。在產品的壽命期間,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應盡可能長。

2、可靠性分配與預計

為了保證產品能滿足顧客對可靠性的指標要求,應當在設計早期自頂向下地將基本可靠性和任務可靠性指標分配到各部件和零件,並自下而上地對零部件和整機的基本可靠性和任務可靠性指標進行預計,以便評估在實現可靠性指標方面設計方案的可行性。通過可靠性預計,可以發現可靠性的薄弱環節,對這些薄弱環節應採取設計和工藝的改進措施,以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水平。

3、可靠性設計准則

可靠性設計准則是有助於提高產品可靠性的定性設計要求的歸納總結,應制定並要求設計員貫徹可靠性設計准則,在設計評審時進行可靠性設計准則的符合性檢查。

4、經典可靠性設計方法

簡化設計:產品的結構越簡單,零部件越少,可靠性肯定越高。

冗餘設計:用多於一種途徑來完成一個規定功能的設計方法。

降額設計:限制元器件、零部件的載荷(包括電流、電壓、應力、溫度、功耗等)水平、使其低干額定值的設計方法。

耐環境設計:採用如熱設計、減振、空調、防塵、防沙、防黴菌、避光、防濕、隔噪音等局部改善環境的設計方法。

『叄』 機械可靠性設計是指什麼

機械可靠性設計(Reliability Design)是一種很重要的現代化設計方法。從20世紀50年代起,國外就興起了可靠性技術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通信設備、航空設備、水聲設備有相當數量因發生失效而不能使用。因此,美國便開始研究電子元件和系統的可靠性問題。1957年,美國發表了《軍用電子設備可靠性》的重要報告,被公認為是可靠性的奠基文獻。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可靠性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許多國家相繼成立了可靠性研究機構,對可靠性理論展開了廣泛的研究。

1990年,我國機械電子工業部印發的《加強機電產品設計工作的規定》中明確指出:可靠性、適應性、經濟性三性統籌作為我國機電產品設計的原則,在新產品鑒定時,必須要有可靠性設計資料和實驗報告,否則不能通過鑒定。現今,可靠性的觀點和方法已經成為質量保證、安全性保證、產品責任預防等不可缺少的依據和手段,也是我國工程技術人員掌握現代設計方法所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之一。

可靠性是指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這里的產品可以泛指任何系統、設備和元器件。產品可靠性定義的要素是三個規定:「規定條件」、「規定時間」、「規定功能」。

(1)「規定條件」。

「規定條件」包括使用時的環境條件和工作條件,如溫度、濕度、振動、沖擊、輻射等環境條件,使用時的應力條件,維護方法,儲存時的儲存條件,使用時對操作人員的技術等級要求等。在不同的規定條件下產品的可靠性是不同的。例如,同一型號的汽車在高速公路和在崎嶇山路上行駛,其可靠性的表現就大不一樣。要談論產品的可靠性必須指明規定的條件是什麼。

(2)「規定時間」。

「規定時間」是指產品規定了的任務時間。隨著產品任務時間的增加,產品出現故障的概率將增加,而產品的可靠性將是下降的。因此,談論產品的可靠性離不開規定的任務時間。不同類型的產品對應的時間單位可能不同。例如,火箭發射裝置,其可靠性對應的時間以秒計;海底通信電纜則以年計。此外,時間單位不僅可以是年、月、日、時、分、秒,也可以是工作次數(如繼電器)、循環次數(如發動機)、行駛里程(如車輛)等。要確定產品規定的環境條件和規定的任務時間,必須對產品的任務和壽命進行分析研究。

(3)「規定功能」。

「規定功能」是指產品規定了的必須具備的功能及其技術指標。要求產品功能的多少和技術指標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產品可靠性指標的高低。例如,電風扇的主要功能有轉葉、搖頭、定時,規定功能是三者都要,還是僅需要轉葉,所得出的可靠性指標是大不一樣的。因此,在分析評價產品的可靠性時,必須首先明確要求產品完成的規定功能是什麼,只有規定了清晰的功能及性能界限,才能給出明確的產品故障判據,如圖4-23所示。

圖4-23機電產品典型的失效曲線機械可靠性設計是將概率論、數理統計、失效物理和機械學相互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設計方法。其主要特點是將傳統設計方法中視為單值而實際上具有多值性的設計變數(如載荷、應力、強度、壽命等),看成某種分布規律的隨機變數,用概率統計方法設計出符合機械產品可靠性指標要求的零部件和整機的主要參數及結構尺寸。機械強度可靠性設計過程如圖4-24所示。

圖4-24機械強度可靠性設計過程機械可靠性設計的主要內容有:

①從已知的目標可靠度出發,設計零、部件和整機的有關參數及結構尺寸,這是可靠性設計最基本的內容。

②可靠性預測,根據零、部件和整機(或系統)目前的狀況及失效數據,預測其實際可能達到的可靠度,預報它們在規定的條件下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

③可靠性分配,即根據確定的機器(或系統)的可靠度,分配其組成零部件或子系統的可靠度。這對復雜產品和大型系統來說尤為重要。

可靠性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學科,已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立分支,如可靠性工程(包括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設計及可靠性實驗等)、可靠性數學(以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門數學分支,研究可靠性的定量規律)、可靠性物理(也稱失效機理,研究零、部件的失效物理原因、物理模型,並提出改進措施)和可靠性管理等。可靠性研究正處於方興未艾的發展時期,它起源於電子工業,已滲透到機械工程及其他各學科領域,並逐漸滲透到社會科學領域,如人的可靠性、工作可靠性等。

『肆』 系統可靠性分析,都怎麼做啊,希望大牛說下流程

由系統可靠性數據(或者說失效數據)擬合出威布爾分布(或者已知是威布爾分布並且參數給出),然後簡單說威布爾分布就是描述的失效概率密度。P(T>t)就是說系統運行時間這一隨機變數大於t的概率,也即壽命大於t的概率,是對密度函數的積分,下限t,上限無窮。輸入威布爾分布參數,輸出概率,或者已知概率,輸出時間,看你具體問題了,matlab可以編,minitab也可以。

『伍』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的研究領域

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要求和「十一五」、「十二五」科技計劃,瞄準世界學科發展前沿,根據我國裝備製造業重大需求和機械傳動學科領域主要涉及的科學問題,結合本實驗室的研究特色和優勢,確定未來實驗室的重點研究方向為:機械傳動設計理論與方法、高性能機電傳動系統、車輛動力傳動與控制、傳動系統製造與測控、傳動系統與裝備集成技術。
1、機械傳動設計理論與方法
主要開展機械傳動關鍵基礎件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著重研究動力與運動變換新理論新方法新結構、精密傳動設計理論與方法、傳動件可靠性設計理論與方法、傳動系統動力學和振動雜訊的控制、機械摩擦學與表面工程技術、機械傳動及系統多學科優化設計、微納傳動理論與技術等。
2、高性能機電傳動系統
主要開展機器人、航空、航天、船舶、新能源、國防等工程領域重要裝備機電傳動系統的關鍵科技問題研究,著重研究特殊與極端環境下的高精度、高可靠、長壽命、大轉矩、低能耗、小尺寸、輕量化的高性能機電傳動與智能化控制系統,基於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新型工程復合材料傳動系統,高性能傳動與驅動系統產業化工程技術。
3、車輛動力傳動與控制
主要開展汽車、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工程領域動力傳動系統的關鍵科技問題研究,以高效、節能、環保、自動化和智能化為主題,著重開展車輛動力傳動系統、混合動力傳動系統、電動傳動系統、機電液復合傳動系統及其關鍵部件的設計理論、匹配控制方法、系統效率優化等研究,以及動力傳動系統試驗方法研究、試驗系統的研發等;同時以車輛系統動力學為基礎,運用現代控制理論與方法,重點對汽車主動/半主動懸架控制、動力總成懸置系統的隔振理論與控制、汽車穩定性控制、底盤一體化控制等先進底盤控制系統理論與關鍵技術開展研究。
4、傳動系統製造與測控
主要開展數控機床、艦船、裝甲車輛、風力發電、城市軌道交通、通用機械、大型飛機壓機裝備等傳動系統及裝備的製造、測控、損傷動態監測及故障辨識方面的相關基礎理論與共性關鍵技術研究。著重研究基於電傳動(或零傳動)原理的高速、高精度齒輪加工機床及功能部件、高精度數控多股螺旋彈簧加工機床創新設計製造理論與應用、零編程數控滾齒加工方法及應用、重大復雜構(零)件高效精密砂帶磨削加工理論及應用、數控高效制齒機床的優化設計、製造與維護的成套技術,基於新型嵌入式感測器的智能軸承設計、加工理論及測控技術、面向機械測試的虛擬儀器理論與應用、傳動系統機械量的計測與振動雜訊控制、基於機器視覺的精密測量技術、現代測試技術與儀器開發及應用、強雜訊環境下信號分析與故障特徵提取方法、傳動系統損傷動態監測與故障辨識的理論及系統集成技術等。
5、傳動系統與裝備集成技術
主要開展傳動系統與裝備集成優化設計技術和集成優化運行技術的研究;著重研究機電裝備復雜工況運行中傳動系統的能耗特性、信息特性等運行特性,機電裝備傳動系統、控制系統和工作系統的集成優化設計技術和優化運行技術,由多種機電裝備所構成的多機製造系統的網路化、信息化、綠色化和集成化等優化運行技術。

『陸』 可靠性設計軟體有哪些

可以看看可靠性設計分析系統PosVim。國內開發的。
寶順的產品可靠性設計與分析系統PosVim,以國際先進的模型化設計分析思想為指導,解決產品可靠性工程問題為主旨,嚴格控制和降低產品質量風險為根本出發點的集成化設計分析平台。
PosVim包含設計分析、模擬、試驗、數據應用4大子系統,功能涵蓋:
l 可靠性預計(預測)、
l 可靠性建模、FMEA、
l FTA(故障樹分析)、
l 容差分析(含最壞情況模擬分析,SPICE模型)、
l 降額設計分析(兼容ECSS標准和GJB35)、
l 可靠性分配、
l 維修性預計與分配、
l 測試性建模與分析(兼容多信號模型、模擬)、
l 疲勞壽命分析(具備應力壽命分析、拉伸壽命分析、焊接結構疲勞分析、裂紋增長壽命分析、腐蝕疲勞壽命分析)、
l 失效物理模擬分析(熱、機械、電應力下板、組件的故障分析、壽命分析)、
l 故障診斷與壽命預測分析、
l 保障性模擬、
l 概率風險評價、
l 安全研製保障等級分析、
l 多物理環境建模、
l 加速壽命試驗設計分析、
l 加速退化試驗設計分析、
l 威布爾分析、
l 數據挖掘應用等30多個功能模塊.
具備故障邏輯分析與故障物理分析、統計與模擬驗證分析、通用與專業性(如相控陣雷達等專用模型與方法)設計分析、宏觀與微觀分析等多個層面、多個角度的可靠性設計分析能力,是真正意義上實現產品設計與可靠性設計融為一體、能夠充分體現可靠性設計分析價值的工作平台。
PosVim的功能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工作項目,可滿足大至體系、小至元器件或材料的可靠性設計分析工程需求,能夠快速幫助企業找出設計的薄弱環節(短板),並實現優化設計,提升產品的可靠性水平。
目前開放了試用版申請,可以去官網首頁http://www.baoshunkj.cn,申請試用。

『柒』 可靠度的可靠性工程的發展

萌芽階段: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研製V1火箭中提出了系統可靠性的基本理論,據此V1火箭的可靠度達到75%。在朝鮮戰爭時期,美國60%的機載電子設備運到遠東後不能使用,50%的電子設備在儲存期間就失效。美國海軍有16、7萬台電子設備,每年需更換100萬個電子元件,其中電子管的更換率比其他元件高5倍。1943年美國成立了「電子管研究委員會,專門研究電子管的可靠性問題。1949年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學會成立了可靠性技術組——第一個可靠性專業學術組織誕生了 。
可靠性工程創建階段:20世紀50年代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發現,不可靠的電子設備影響戰爭的進行,而且需要大量的維修費用,每年的維修費是設備采購費用的2倍!軍方和製造公司及學術界都捲入了可靠性的研究工作。1950年12月美國成立了「電子設備可靠性專門委員會」,到1952年3月便提出了有深遠影響的建議 :
可靠性工程全面發展階段:20世紀60年代,隨著航空航天工業的迅速發展,可靠性設計和試驗方法被接受和應用於航空電子系統中,可靠性工程得到迅速發展 。主要表現在:
改善可靠性管理,建立了可靠性研究中心,美國於1965年頒發了《系統與設備的可靠性大綱要求》,可靠性工程活動與傳統的設計、研製和生產相結合,獲得了較好的效益。羅姆航空發展中心組建了可靠性分析中心,從事與電子設備有關的電子與機電、機械件及電子系統的可靠性研究,包括可靠性預計、可靠性分配、可靠性試驗、可靠性物理、可靠性數據採集、分析等 。
制定可靠性試驗標准,發展可靠性試驗方法。主要研究設計了統計試驗方案及抽樣方案,頒發了《失效率抽樣方案和程序》、《可靠性試驗,指數分布》(1967年修改為《可靠性設計鑒定試驗及產品驗收試驗(指數分布)》)、《壽命和可靠性試驗抽樣程序和表格》等 。
發展可靠性預計技術,頒發可靠性預計手冊標准。在收集了大量現場和試驗的失效數據後於1962年頒發了《電子設備可靠性預計手冊》,次年修改後作為飛機、導彈、衛星及電子設備研製各階段可靠性定量預計的標准 。
建立了有效的數據系統。數據採集系統、可靠性數據中心、安全中心、相繼在美國軍隊和科研機構建立,並且於1966年形成了全國數據交換網路 。
重視維修性研究。20世紀50年代中美國每年用於武器系統維修的費用90億美圓,占國防預算的1/4。羅姆航空發展中心在50年代末開始了3年的維修性研究計劃,研究影響維修的因素、發展維修性驗證和預計技術。1966年頒發了《維修性大綱要求》、《維修性鑒定、驗證及評估》、《維修性預計》等標准 。
各國相繼開展全面的可靠性工程研究。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從技術上、組織上採取措施促進了可靠性工程的發展,1962年出版了較完善的教科書《可靠性及質量控制的統計方法》,建立了由總工程師領導的可靠性組織機構和有關的試驗室,研究成果K-S統計檢驗法和馬爾可夫過程為國際公認,採用余度技術、降額技術、提高原材料和專門電路等措施保證產品的可靠性,彌補了電子元器件的不足。他們大量引用了美國的可靠性軍用標准。法國的可靠性工程強調了集中管理,重視元器件的可靠性研究,成立了「電訊委員會」,以協調各部門對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建立中心驗收試驗系統,在電訊委員會監督下由製造商對批生產產品進行可靠性驗收試驗,以節省經費。1962年在國立電訊研究中心建立了可靠性中心,負責收集、綜合、出版可靠性資料,收集、分析、處理及分配可靠性數據,研究可靠性試驗方法 。
可靠性工程深入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美國國防武器系統的壽命周期費用問題突出,人們更深切地認識到可靠性工程是減少壽命費用的重要工具,進一步得到發展,日趨成熟。階段特點是:1建立統一的可靠性管理機構。2成立全國統一的可靠性數據交換網。3改善可靠性設計和試驗方法。更嚴格、更符合實際、更有效的設計和試驗方法被採用。發展了失效物理研究和分析技術,如FMEA發展為FMECA。更加嚴格的降額設計 。
我國可靠性工程發展情況:引進早,引用較扎實,有活力。20世紀60年代初電子部成立了「中國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研究所」,進行了可靠性評估的開拓性工作。1965年在錢學森科學家的建議下7機部成立了可靠性質量管理研究所。航天產品採用嚴格篩選的「七專」元器件。20世紀70年代中因中日海纜需要,電子部開展了高可靠元器件驗證試驗,發展為加速壽命試驗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始,不少大學舉辦了可靠性學習班培訓在職人員,以後開設可靠性課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自1984年起,組織制定、引進、頒發了可靠性和無限小標准,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軍工企業開展了可靠性補課工作,進行產品可靠性增長工作,軍方開展了可靠性評估和分析工作,電子部5所建立了可靠性數據中心 。
可靠性工程展望:改革開放、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延伸為企業與企業的競爭,可靠性工程也相應快速發展,主要表現是:觀念改變。企業領導的觀念由過去的「要我重視可靠性工程」變為現在的「我要十分重視可靠性工程」。可靠性工程被社會廣泛接受,大學把可靠性理論和技術列為許多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可靠性知識將成為人們的基本常識。許多產品明確了可靠性定量指標和重要的廣告詞 。
可靠性工程從軍工企業發展到民用電子信息產業、交通、服務、能源等行業,從專業變成「普業」。在質量管理體系的ISO認證過程中可靠性管理被作為審查的重要內容。有關可靠性的專業技術標准被重新梳理,納入到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之中,成為「說到的必須做到」的管理條文 。
在可靠性技術方面,發展十分迅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起,至2003年10月「神舟」5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任務止,共投資190億元。飛船的運載能力是3人、300千克、7天。可靠性為0.97,安全性為0.997。設計有自主故障判斷、自主功能重組能力,在空間即使被撞擊破裂,艙內壓力仍可保持15分鍾,確保航天員更換航天服的時間。參加研製的院所共110個,有3000多個單位參加了產品製造。總共生產了:一個試樣、4個正樣和5枚運載火箭。「神舟」5號飛船直徑2.5米,其上共有600多台儀器、10萬個元器件、8萬個接點,軟體共有70萬條程序,其中20%用於正常運行使用,其餘都是為出現故障時處置使用的。在發射上升段設計了8種故障模式,運行回收段設計了108種故障模式的處置方案 。

『捌』 如何提高齒輪強度,壽命及可靠性技術

熱處理可以提高齒輪強度與壽命。按照圖紙技術要求加工,齒輪精度合格傳動可靠性可以保證。

『玖』 西工大機電學院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
新聞來源:招生辦公室 發布時間:2010-4-30 13:17:34 點擊數:527

培養目標

機械電子工程是與其他眾多專業、學科有緊密互動作用的重要的綜合技術專業和學科。本專業領域內容豐富而廣泛,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急需人才。機電點子工程是緊密結合工程應用與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跨學科技術,是機械、微電子、信息和控制技術等有機融合,培養掌握機械、電子、控制、信息、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機械電子產品設計、製造自動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獲得機械電子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方面的綜合訓練;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機械、自動化、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設計開發、教學及管理等工作。

課程設置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技術、模擬及數字電子技術、工程制圖、公差與測量技術、微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基礎、工程測試技術、現代控制工程基礎、軟體技術、現代機械設計方法、現代製造工藝基礎、機械製造技術裝備及設計、數控加工技術、空間機電設計理論與方法、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工業電氣控制、液壓與氣動、機床數控原理與應用、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及應用、電機與拖動原理、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電子工程導論、工業機器人、微機電系統及相關技術、光電檢測技術、先進製造系統、工業企業管理等。

深造與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報考機械電子工程、微機電系統及納米技術、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航空宇航製造工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機械、自動化、汽車、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機電產品設計開發、工程管理、高等院校從事科研、設計、生產、技術管理和教學等工作。

學制/學位

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

學院下設航空宇航製造工程系、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微系統工程系、工業工程系和工業設計系5個專業系和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等3個實驗教學中心,並且,擁有一個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和一個國家級「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在人才培養方面,現設有飛行器製造工程(國防重點建設專業、省名牌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含機械電子工程方向,省名牌專業)、工業工程、工業設計(理工、藝術類)、車輛工程5個本科專業。

就像其他朋友回答的,西工大機械是很不錯的,還有從述資料顯示可以看到「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含機械電子工程方向,省名牌專業)」,你考的機械電子工程是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細分出來的!西安理工大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在大三時就會分出3個方向的專業,1、機械電子2、機械設計、3機械製造。
你這個估計情況差不多的!機械是很大的專業,就是細分出來大家學的基礎課程都差不多一樣的!

閱讀全文

與西工大機械傳動系統的可靠性與壽命分析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