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截止2014年,中國保險行業總投資是多少億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全年全國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保險業增速達17.5%。保險資金運用2014年實現收益5358.8億元,同比增長46.5%,創歷史新高。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6.3%,綜合收益率9.2%,比上年分別提高了1.3和5.1個百分點,均創5年最好水平。全行業凈資產1.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6.4%。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資金運用余額9.3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39%。其中,銀行存款25310.73億元,佔比27.12%;債券35599.71億元,佔比38.15%;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0325.58億元,佔比11.06%;其他投資22078.41億元,佔比23.67%。
㈡ 中國保險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保險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抵禦風險的重大意義,近年來,我國保險市場不斷發展,保險種類不斷豐富,形勢較為樂觀。
資產不斷累積 收入增幅顯著
我國保險行業實力雄厚,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在2019年世界500強排名中分別位列29名與42名。2014-2019年,我國保險行業資產總額不斷積累,5年間增長了近400億元。2019年,我國保險行業資產總額為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15.08%,整體增長速度較快,保險公司資產規模高速擴張。
未來,我國保險行業將面臨一定的機遇和挑戰。預計我國健康險的收入增速極有可能大幅提高,同時帶動整個保險業業績的增長。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㈢ 2014年,保險行業排名榜
您好!
目前隨著交流的進步,其實大部分的保險公司都是沒有什麼差異的,您可以看看最新的十大保險公司排名及根據(http://tieba..com/p/3851919003)。
當然購買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是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以及具體的保障需求情況考慮的。判斷保險公司的實際情況,是需要根據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服務等方面的綜合情況進行全面判斷的。
這里不知道您的具體情況,建議您還是到保險公司或者保險網路平台進行具體的了解!
㈣ 2014年各家保險公司萬能分紅報告
~中國保險公司2014年度年報今日全部發布完畢,[強]泰康人壽投資收益率6.60%再次奪冠成為唯一一家超過6%的險企太平洋5.1%,平安4.7%,國壽4.4%;[強]償付能力泰康368%,太平洋312%,國壽235%,平安195%!買保險 ,別只看廣告,要看年報! 泰康,值得您信賴![玫瑰] [玫瑰][玫瑰]
㈤ 保險行業分析
近年來,金融行業逐漸成為消費者投訴最多的行業,投訴熱門事件也頻頻登上微博、抖音等熱搜榜,其中,針對保險業的投訴占據較大比例。保險機構強化內控與強化理賠監管制度缺一不可。
2020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12號通報《關於2020年第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通報了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接收的保險消費投訴情況。
《通報》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並轉送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36754件,環比增長8.96%。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16895件,環比增長4.29%,占投訴總量的45.97%;人身保險公司19859件,環比增長13.27%,占投訴總量的54.03%。
保險機構強化內控與強化理賠監管制度缺一不可
由此可見,理賠困難讓普通民眾很難扭轉對保險業的偏見,始終對保險有「不信任感」。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近期在與網友進行互動交流時指出,一方面,保險機構要加強內控,建立健全理賠管理制度,認真改進和完善理賠程序,健全理賠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強化理賠監管制度建設,完善保險產品及管理機制,加大對理賠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和披露力度。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㈥ 2014年中國國務院對保險事業的發展有什麼政策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理念改革:回歸保險本質 保險行業要跳出保險看保險,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保險理念改革方面,要突出三個「重要支柱」。回歸保險本質——分攤風險,減災救災,是未來一段時間保險業的重要工作任務。 保險要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災害救助體系的重要支柱,社會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支柱,農業生產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這可以被認為是保險業的最高准則。 歐盟一些國家的困境表明,政府在社會福利和公共支出上承諾過高,不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和國家財政的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建設多支柱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減輕政府未來的財政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保險機制將災害事故損失在全國,乃至於全世界的范圍內進行分攤,提高中國應對重大災害事故沖擊的能力。 像歐盟和美國這些國家,一般有巨大災害以後,地震、風災、海嘯、颶風,一般保險業分擔的損失是在30%到40%,我們國家還不到3%,這就給我們的中央和地方財政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應該盡快推出巨災保險,通過市場的力量轉嫁風險。 城鎮化的進程該保險業提出了一個新課題,城鎮化建設是下一步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如何有效地將保險也發展與之聯系起來,同步推進,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保險資金可以為城鎮化建設提供長期資金支持,活躍市場經濟,促進城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市場化改革,推進費率改革 在市場化改革方面,尤其要提出了三個方向。首當其沖的是建立起市場化的風險定價機制。中國的壽險費率的收益率2.5%的問題已經存在了有十幾年的時間,它的上限已經低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嚴重抑制了保險需求,不符合市場發展需要,所以下一步將重點研究推進壽險費率政策的改革問題,主要是放開定價利率,管住准備金的評估率。 對此,有券商分析,這項改革將使壽險公司的新業務價值和評估價值有所下降。其中,行業新業務價值或下降3%,四大上市壽險公司評估價值或下降1%-8%。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定價利率市場化是必經之路,長期利好行業發展。 預定利率是指壽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營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說,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給投保人的回報率,主要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和預期投資收益率來設置的。 壽險預定利率與產品定價息息相關,預定利率越低,產品價格相對越貴。低預定利率抬高了壽險產品價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壽險的吸引力。過去,純保障型產品曲高和寡,倒是兼具保障和投資功能的分紅險在壽險中「一險獨大」。但近年來,分紅險亦因「收益過低、存單變保單」等飽受詬病。 除了放開預定利率,建立市場化的資金運營機制,拓寬渠道,提高投資能力,使保險資金在支持國家建設的同時,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以及建立市場化的准入退出機制,通過放寬管制,允許退出,建立其符合市場規律的准入退出機制,實現優勝劣汰,激發市場活力。 商業模式改革:發力互聯網渠道 目前,中國保險公司在管理水平、創新能力、產品服務等方面與國際領先的保險公司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項俊波指出,未來將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眾的保險需求,引導和促進保險行業的商業模式轉型,實現保險經營和保險服務的全面開放。 其中,備受矚目的一條是,要促進保險銷售模式的更加多樣化,從傳統的渠道向藉助互聯網擴展,積極藉助新渠道、新技術,密切關注新技術可能給行業帶來的新機遇。 剛剛推出保險電子商務平台「放心保」,這種互聯網保險可以解決當下保險銷售面臨的『三難』問題(產品理解難、信任難、理賠難)。 在拓展渠道的同時,要進一步促進保險產品的更加多元化,從主要經營非金融風險向經營全面風險邁進,不斷地拓展保險覆蓋面,努力為社會提供全方位、深層次的風險保障服務;促進保險服務更加個性化,從注重銷售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 至於保險經營和保險服務的全面開放,首先要優化保險市場的開放結構,支持引導境外資金以多種形式投資中國保險市場,重點是引進健康保險和養老保險,鼓勵外資保險機構在中西部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拓展對CEPA項目下香港中介公司的准入,以及外資設立代理機構的試點工作,境內保險行業要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促進中介審核。 監管改革:嚴懲銷售誤導 在監管方面,保監會將推進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建設,進一步強化風險資本監管,增強資本對市場主體行為的約束。同時,也會細化保險公司治理和內控監管規則,進一步強化保險公司改進經營管理和風險管控的主體責任。在消費者層面,保監會進一步完善市場檢查和非現場監測的方式,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消費誤導和理賠難等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問題。 2013年,保監會就建立了對銷售誤導行為的認定標准和處罰機制,做了整個壽險業經營的規范來,同時也組織了壽險機構進行了銷售誤導行為的自查自糾。 目前,保險業監管還存在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從消費者保護角度來說,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今後在這方面還會有很大的改革完善空間;再者,行業的服務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中國只有10%居民財產有保障 在發達國家個人居民的保障已經超過70%,而中國只有10%。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必將激發和帶動城市人群相對居民、家庭個人財產保障方面的需求,以及相關方面更多的個人風險保障的需求。 人民幣啟動跨境使用:將助推保險業國際化 國內的保險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還相對滯後,但隨著國家走出去的戰略不斷推進和實體經濟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對配套保險制度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國內保險企業的國際化也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先期不妨向境外保險公司投資入股,以此試水,然後創辦自己的全資保險公司。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將有力助推中國保險業的國際化,包括業務國際化和投融資國際化等。
㈦ 保險中介行業現狀分析
保險中介是指介於保險經營機構之間或保險經營機構與投保人之間,專門從事保險業務咨詢與銷售、風險管理與安排、價值衡量與評估、損失鑒定與理算等中介服務活動,並從中依法獲取傭金或手續費的單位或個人。
保險中介三大主體分析
保險中介人的主體形式多樣,主要包括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估人等。此外,其他一些專業領域的單位或個人也可以從事某些特定的保險中介服務,如保險精算師事務所、事故調查機構和律師等。
保險中介市場規模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保險中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546家,同比增加21
家。其中,保險專業代理機構1764家,保險經紀機構445家,保險公估機構337家。全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注冊資本261.6億元,同比增長16.8%。
2014年,全國保險公司通過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16144.2億元,佔2014年全國總保費收入的79.8%,同比下降0.5%。其中,財產險4721.7億元,人身險11422.5億元。
保費行業與居民收入相關性
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形成的較多投資機會,將更多的收入轉化為投資,進一步推動了保險行業投資的增長。居民消費支出持續增長。2015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保險產業收入規模和居民收入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8,表明二者之間存在正高度相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2014年保險市場有多少從業人員
保險市場從業人員,大約500萬,還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