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頭成分分析
這個成分的話一般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可以得到的,但是真正的各成分的比例的話是很難得到的,這就需要對產品的微觀譜圖分析來解決了,這種方法對元素及物質的定位非常快。
❷ 那裡可以分析礦石成分
一般做礦石的成分分析,做這一方面的機構有很多的,找一家英格爾,通過對礦石做成分分析的測試來知道其中的成分。
❸ 礦石成分分析怎麼做
這種礦石成分分析的話一般檢測公司肯定做不了的,還是需要找專業的這種,像我了解的智遠檢測還是好的,一般不會做的產品都是到智遠檢測來做的,他們的技術人員比較專業,都是專家級別的,比較權威呢。
❹ 有沒有人知道礦石成分分析一般都是採用什麼方法幫朋友問的求幫助~
不同的機構做礦石成份分析採用的方法也會不一樣,但是大致都會和科標能源實驗室一樣採用光譜分析,化學分析,差熱分析,元素分析,色譜分析,聯用技術等各種分析方法准確的礦石的成份分析,主成份分析,全成份分析等項目,科標也能出具相應精準的報告。
❺ 礦石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可以檢測出來嗎
礦石一般由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組成。礦石礦物是指礦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屬或非金屬礦物,也稱有用礦物。如鉻礦石中的鉻鐵礦,銅礦石中的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和孔雀石,石棉礦石中的石棉等。脈石礦物是指那些與礦石礦物相伴生的、暫不能利用的礦物,也稱無用礦物。如鉻礦石中的橄欖石、輝石,銅礦石中的石英、絹雲母、綠泥石,石棉礦石中的白雲石和方解石等。脈石礦物主要是非金屬礦物,但也包括一些金屬礦物,如銅礦石中含極少量方鉛礦、閃鋅礦,因無綜合利用價值,也稱脈石礦物。礦石中所含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的份量比,隨不同金屬礦石而異。在同一種礦石中亦隨礦石貧富品級不同而有差別。在許多金屬礦石中,脈石礦物的份量往往遠遠超過礦石礦物的份量。因此,礦石在冶煉之前,須經選礦,棄去大部分無用物質後才能冶煉。
礦石礦物按礦物含量的多寡可分為:
①主要礦物,指在礦石中含量較多、且在某一礦種中起主要作用的礦物。
②次要礦物,指礦石中含量較少、對礦石品位不起決定作用的礦物。
③微量礦物,指礦石中一般含量很少,對礦石不起大作用的礦物。礦石中某些特徵元素礦物,如鎳礦石中微量鉑族元素礦物,雖其含量甚微,但有較高的綜合利用價值,這類微量礦物仍有較大的經濟意義。
在研究礦石的礦物組成時,還應區分礦物的成因(原生的、次生的、變質的)和礦物的工藝特徵(易選冶的、難選冶的)等。
礦石中除主要組分外,還伴生有益組分和有害組分。有益組分是可回收的伴生組分或能改善產品性能的組分。如鐵礦石中伴生有錳、釩、鈷、鈮和稀土金屬元素等。有害組分對礦石質量有很大影響,如鐵礦石中含硫高,會降低金屬抗張強度,使鋼在高溫下變脆;磷多了又會使鋼在冷卻時變脆等。
礦石的概念是相對的,隨著人類對新礦物原料要求的不斷增長和工藝技術條件的不斷改進,目前無用的礦物也可成為礦石礦物。
❻ 懂得幫我看一下,分析一下,謝謝了🙏礦石勘測,成分
就是這個礦石的成分,絕大多數都是二氧化硅,第二多的是三氧化二鋁就跟平常的礦石沒什麼區別,還含有少量的鐵,鉀,鈉的氧化物,但是裡面含金量是零。也就是這種礦石並不含金,不是金礦。猜測這張礦石勘探成分的報告是測試那種礦石是不是金礦,以及含金量有多少。
❼ 礦石一般怎樣分析其中的礦物質成分
測礦石的成分,一般是先判斷出是什麼礦物,然後以分析這種礦物的國標進行化驗。判斷礦物一般根據硬度、密度和外觀。判斷出礦物後,就會知道它會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化驗一般是先熔礦,然後每種主要成分都有對應的分析化驗方法,化驗周期一般是2-7天,很麻煩的。
還有光譜分析,這個快,但是很貴 希望你滿意。
❽ 礦石化學成分特徵
4.3.1礦石化學全分析
對安壩礦段360#脈蝕變千枚岩及蝕變斜長花崗斑岩型礦石進行了分析,結果列於表4.14。蝕變千枚岩型礦石SiO2含量變化較大,為62.07%~74.57%,可能與硅化強度有關,其平均值為67.22%,接近於蝕變斜長花崗斑岩型礦石。蝕變千枚岩型礦石Fe2O3、MgO含量較高,而蝕變斜長花崗斑岩型礦石Al2O3和K2O含量較高,兩者其他成分含量差異不明顯。分析數據中燒失量較大,可能與礦石中硫化物、碳酸鹽以及含砷礦物較多有關。光譜分析結果也表明,安壩礦段305#脈中砷、銻含量較高(表4.15)。
表4.14 360#脈群礦石全分析成果表w(B)/%
表4.15 305#脈群礦石光譜分析結果表
4.3.2礦石微量元素成分
安壩礦段305#脈礦石微量元素化學分析結果(表4.16)表明,各類礦石金品位變化較大,為1.08×10-6~47×10-6。其中蝕變千枚岩型礦石金平均品位為5.10×10-6,略高於蝕變斜長花崗斑岩型礦石(4.71×10-6),而碎裂岩化較強的千枚岩或斜長花崗斑岩礦石金品位最高,平均為18.14×10-6,可見構造破碎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礦化強度。也因為碎裂岩型礦石取樣較多,所以樣品總體品位偏高,達8.38×10-6。除Au以外,礦石中還含一定量的Ti(746×10-6~3 405×10-6),Sb(12×10-6~204×10-6),Cu(8.81×10-6~54.1×10-6),Pb(2.43×10-6~51.4×10-6),Zn(32.2×10-6~116×10-6)等,但不具備綜合利用價值。礦石中As含量較高,為0.11%~2.43%(平均0.87%),這與鏡下觀察到的毒砂含量較高相一致。此外,礦石中C有機含量(表4.17)也偏高,為0.07%~2.22%(平均0.80%)。較高的As和C有機含量對選礦較為不利。
安壩礦段360#脈礦石微量元素特徵(表4.18)與305#脈較為相似,只是其Au,As,C有機含量較305#脈略低。
表4.16 305#脈群礦石多元素分析結果表w(B)/%
對比305#脈地表氧化礦石與深部原生礦石微量元素含量特徵(表4.17)可以發現,原生礦石Au含量(平均為5.99×10-6)高於氧化礦石(平均為2.08×10-6)。而且,深部原生礦石的As,Co,Fe,S,C有機含量高於氧化礦石,尤其是原生礦石C有機平均含量高達1.52%,遠高於氧化礦石(0.09%)。氧化礦石中Au含量高的樣品則Bi,Hg含量高,Ag,As,Cu,Pb,Zn,Fe,S含量低,而原生礦石Au含量高的樣品則As,Hg,Fe,S,C有機含量高,Bi,Co,Ni含量低。Pb,Mo,Sb,Bi,Sn,Ag等元素在兩種礦石中的含量變化不大。微量元素組合的上述差異和不同一方面是由於成礦後的表生變化引起的,同時亦與成礦過程中元素的原生分帶密切相關。
表4.17 安壩礦段305#脈礦石多元素分析結果
表4.18 安壩礦段360#脈群礦石多元素分析結果表
安壩、葛條灣礦段的礦石、圍岩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見表4.19。
表4.19 陽山金礦帶礦石多元素分析結果表w(B)/10-6
4.3.3微量元素相關性分析
為研究該區多元素的相互關系,對礦區岩礦石微量元素含量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列於表4.20,從表4.20中可見,Au與As,Sb,Bi,Hg,W為正相關,其中Au和Sb的相關系數最高,為0.933,其次為Au和As,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829,而Au與Hg的相關系數也達到了0.416,Au與W的相關系數為0.310,而Au與Ag,Cu,Pb,Zn,Mo的相關系數較低,相關性不明顯。以上特徵與王學明等(1999)對文康地區泥盆系中多元素相關分析結果較為相似。
表4.20 陽山金礦帶微量元素相關系數表
在R型聚類譜系圖上(圖4.10),當相關系數大於0.4時,主要有兩組元素,即Au-Sb-As-Hg-(W)-Bi元素組合和Ag-Mo-Zn元素組合。前者屬一套低溫熱液元素組合,與本區低溫成礦流體活動有關(流體包裹體測試也表明本區成礦流體溫度主要集中於150~250℃,齊金忠,2003);而後者由於其疊加強度及富集系數較低,且與Au相關性不明顯,可能與成礦流體活動無關。
圖4.10 陽山金礦微量元素R型聚類分析譜系圖
4.3.4微量元素在垂向上的變化
將樣品按標高進行統計分析後可以看出(表4.21),隨著標高的降低,Au,As,Hg,Sb,W的含量均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Pb,Zn也有類似的變化,而Ag,Cu,Mo等元素的變化趨勢並不明顯,顯示在陽山金礦區礦體頭暈、尾暈元素的變化特徵並不很清晰(李惠等,2000)。由於深部樣品主要來自安壩復背斜南翼的鑽孔,所以Au及相關元素的含量隨標高降低而降低,表明了向南翼深部礦化有減弱的趨勢
表4.21 陽山金礦不同標高礦石微量元素含量統計表w(B)/10-6
❾ 礦石化學成分分析,主要分析哪些元素
礦石化學成分分析分為目標元素但分析與礦石組分元素全分析。前者用於快速品位確定,看是否具有開采價值。後者元素全分析是為了弄清楚礦石類型與伴生元素等情況,為生產工藝的設計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