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際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的主要模型
一般均衡分析法認為,國際收支與所有其他宏觀經濟變數密切相關,相互依存。能夠承認這種彼此影響的方法是建立IS-LM-BP 模型。
在圖1中,橫軸表示實際收入,縱軸表示沒有通貨膨脹預期的名義利率即實際利率。IS曲線代表商品市場(流量)均衡點的軌跡,曲線上任意一點都代表由於一定的收入和利率相結合而達到的商品市場均衡。它由左向右下方傾斜,呈負斜率。這是因為在較高的利率水平上,投資較少,只等於較低水平上的儲蓄。LM曲線代表貨幣市場均衡點的軌跡,曲線上任意一點都意味著一定的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結合而達成的貨幣供給M和貨幣需求L相等。LM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是因為收入上升會增加交易性貨幣需求,從而引起利率上升,導致投機性貨幣需求相應減少。因為交易性貨幣需求與國民收入成正比而投機性貨幣需求與利率成反比。BP曲線代表外匯市場均衡點的軌跡,在曲線上任意一點,外匯市場的供求相等。由於對外匯的供求主要來自進出口,因而BP曲線即代表國際收支均衡。該曲線之所以垂直,一是這里假設國際收支中不存在資本流動,故經常項目差額就是國際收支差額。收入水平越高,經常項目差額越低。二是利率對國際收支沒有直接的影響,較高的利率雖然可以改善經常項目,但它是通過減少收入即收入沿IS曲線移動而不是直接改善經常項目。在BP曲線的右方是國際收支逆差,在BP曲線的左方則是國際收支順差。
②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優缺點有哪些
優點是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大錯,缺點是容易忽略一些極端情況,還是不夠全面。
③ 一般均衡理論的一般均衡分析
投入產出分析,是研究經濟系統各個部分間表現為投入與產出的相互依存關系的經濟數量方法。投入是進行一項活動的消耗。如生產過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統內各部門產品的消耗(中間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產出是指進行一項活動的結果。如生產活動的結果是為本系統各部分生產的產品(物質產品和勞務)。
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1906—1999)是投入產出賬戶的創始人。1936年,列昂剔夫發表了《美國經濟體系中的投入產出的數量關系》一文,接著在1941年又出版了《美國經濟結構1919—1929》一書,1953年,又出版了《美國經濟結構研究》一書。在這些著作中,列昂剔夫提出了投入產出方法。
列昂剔夫的投入產出思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重農學派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著名的《經濟表》。列昂剔夫把他編的第一張投入產出表稱為「美國的經濟表」。數理經濟學派瓦爾拉(Walras,1834—1910)和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一般均衡理論和數學方法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構成了列昂剔夫體系的基礎。列昂剔夫本人認為「投入產出分析是全部相互依存這一古典經濟理論的具體延伸」。
應該實事求是地指出,列昂剔夫創立投入產出分析,以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為依據的前蘇聯計劃平衡(MPS)思想是他的另一個重要思想來源。 作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可計算的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在世界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逐漸發展成為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
世界上第一個CGE模型應是約翰森(Johansen)1960年提出的。在此之後,CGE模型的發展似乎出現了一段時間的中斷,直到70年代都沒有顯著進步。在70年代,有兩個因素引起了人們對CGE模型的興趣。
首先,世界經濟面對著諸如能源價格或國際貨幣系統的突變、實際工資率的迅速提高等較大的沖擊。
第二個促使近20年來CGE模型的應用不斷擴大的因素是其細化處理的能力日益提高。
④ 分析法學派的代表人是誰
早期:邊沁(J·Bentham)、奧斯汀(J·Austin)、凱爾遜(H·Kelsen)
後期:哈特(H·L·A·Hart)、塔曼魯(I·Tammelo)、克魯格(U·Klug)
這裡面我只認識三個,其他的是金老師的文章里說的。
⑤ 萊昂·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都有哪些內容
萊昂·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包括了局部均衡分析,開創了現代經濟均衡分析的先河;他極力倡導運用數學方法研究經濟理論,成為與傑文斯等人齊名的數理學派和數理經濟學的創建者。
⑥ 一般均衡的代表人物是( )。
A、瓦爾拉斯
一般均衡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瓦爾拉斯)
瓦爾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個方程組來表示:商品需求方程、要素需求方程、廠商供給方程和要素供給方程。由於模型假定要素收入等於產品銷售價值,故此四個方程級中必定有一個方程不是獨立的。
---------------
馬歇爾是局部均衡的代表人物.
-----------
一般均衡的目標是經濟效率最優,即經濟福利最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如果某一經濟變動改善了一些人的狀況,同時又不使另一些人蒙受損失,這個變動就增進了社會福利,稱為帕累托改進;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如果不減少一些人的經濟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經濟福利,就標志著社會經濟福利達到了最大化狀態,實現了帕累托最優狀態。
----------------
⑦ 國際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的介紹
將幾種主要的國際收支理論加以綜合,以便從整體上全面說明一國內外均衡的國際收支理論。國際收支一般均衡理論的提出與彈性分析法、貨幣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政策配合說等國際收支理論的各自優劣密切相關。
⑧ 2019年下半年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考試形式,考試題型,考試內容有哪些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考試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專業能力考試
一、主要內容如下:
(1)基礎知識
職業道德基本知識、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知識及行業相關法律常識。
(2)專業知識
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和勞動關系管理。
六大專業知識在理論知識考試和專業能力考試中所佔的比例。 其中,基礎知識考試作為理論知識考試的一部分,採用閉卷考試的方式。
基礎知識分為勞動經濟學、勞動法、現代企業管理、管理心理與組織行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五個章節。五個章節的內容共佔30分,平均每章6分。在四級考試中,基礎知識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為30%。
二、考試題型
1.考試模塊
(1)職業道德、理論考試
①考試內容:理論知識(100分);職業道德(10分)
②題型:選擇題
③題量:125道
④答題方式:題卡作答或上機考試
⑤成績折算方法:理論成績=職業道德成績+理論知識成績×90%
注意:職業道德部分在試卷上沒有標明分值,但是需要作答。
(2)專業能力考試
①考試內容:專業能力(100分)
②題型:簡答題、計算題、綜合題
③答題方式:閉卷紙筆作答或上機考試
④成績折算方法:專業能力成績=專業能力成績×100%
2.評定成績
理論成績、實操成績分別達60分,評定成績為合格,可獲得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職業資格證書。
備註:實操技能(簡單題、計算題和綜合分析題三種題型,共100分。其中,簡答題為2~3題,分值為30~35分;計算題為2題,分值為30~32分:綜合分析題為2題,分值為38~40分)
三、如何進行有效復習
1.以往考生情況分析
(1)統考考試難度大,知識點多(應試為主)。
(2)考生大多是非本專業學生,欠缺理論知識。
(3)不熟悉類似考試,抱著考場臨時發揮的僥幸心態。
(4)考生幾乎都是在職人員,沒有足夠的時間復習。
2.復習方法
(1)至少看三至四遍書
第一遍:粗看,了解教材大概內容,勾出框架,歸納內容大綱。(把書看薄)
第二遍:細看,一字一句地看,注意一些邊邊角角的字眼,看完後做相應的練習。(做筆記)
第三遍:精看,根據歸納的大綱,回憶教材內容,對於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用自己的話表述。(把書看厚)
第四遍:選著看,根據名師講義的重點內容看。(把書看薄)
(2)做題
①每復習完一章內容,做一遍相關的練習題,同樣的題目反復做。
②考前20天開始做歷年真題,至少保證一周一套。
(3)答題技巧
①按照題目的不同要求回答問題。選擇題的得分在於回答問題的准確性,而簡答題的回答則更要求把握答案要點的正確性與全面性,否則就不能得分或得不到滿分。
②在做計算題時,考生不要只追求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還要注意計算過程的合理性與條理性,並且要有相關的理論依據。
③考生回答案例分析題時,要充分閱讀、認真思考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及已知條件,應首先把握試題的關鍵點,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已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已知數據資料和情景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最終提出科學合理的對策、方法、計劃或方案。
④在答題時考生一定要認真仔細。例如選擇題備選項中許多相近相似的項目,其干擾、迷惑作用是很強的,但是依然可以採取比較法、排除法或篩選法,找出正確的答案。
⑨ 什麼是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
早在1874年,法國經濟學家裡昂·瓦爾拉斯就建立了一套被後人稱為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的理論。在經濟學說史上,瓦爾拉斯第一個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數學模型並試圖解決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問題。瓦爾拉斯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構建自己的一般均衡理論體系。首先,他從產品市場著手來考察交換的一般均衡,而後從要素市場的角度來考察包括生產過程的一般均衡,然後再對資本積累進行一般均衡分析,最後他還運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考察了貨幣交換和貨幣窖藏的作用而得出了他的「貨幣和流通理論」,從而把一般均衡理論由實物經濟推廣到貨幣經濟。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後經帕累托、希克斯、謝爾曼、薩繆爾森、阿羅、德布魯以及麥肯齊等經濟學家的改進和發展之後,形成為現代一般均衡理論。
⑩ 國際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的均衡分析法
彌補了前兩種分析方法在考察整個國際收支項目的缺陷,它將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一並考察,認為國際收支的失衡從長期來看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政策的變化是造成一國國際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貨幣分析法的主要貢獻在於強調了貨幣因素對國際收支的影響,缺點是過分強調貨幣的作用(見國際收支貨幣分析法)。政策配合說和內外均衡論可以視為吸收分析法的延伸,它們雖然使吸收分析法更為深入,但同樣存在忽視國際間資本流動的缺陷。總之,這些理論都分別從不同角度、就某一個方面分析國際收支問題,但顯然各有利弊。因此需要一種能夠將上述各種學說加以綜合,全面說明國際收支問題的理論模型。國際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通過建立IS-LM-BP模型來對國際收支的各種理論問題作全面的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