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位高人能解釋一下,為何別人總說申花「皖花」
還是朱駿那時候缺錢吧,五大股東不給他股份,他缺少股份,就少投資,那叫什麼?滬皖聯合隊?五大股東一個不罵,誰來帶就罵誰。五大股東逼走朱駿,如今這局面,不就是你們要的,呵呵
就跟綠地沒接收前
王大雷賣給山東一樣,他如果不走,申花可能要搬到雲南去,賣了他的話,申花可能留在上海
中國職業聯賽走過了20個年頭。在20年漫長歲月中,只有三支球隊名稱沒有改變過:國安、申花、泰山;只有兩個俱樂部的名稱沒變過,那就是北京國安[微博]和上海申花[微博]。然而,下賽季可能只剩下北京國安獨自支撐了。上海申花已經向中國足協提出申請,要求新賽季主場遷址雲南。根據中國足協的要求,主場改變,注冊地隨之也要改變,也就是說,這支代表了上海灘足球歷史與驕傲的球隊,有可能要易嫁他鄉,甚至連名字中的「申花」都可能被抹去。
申花面臨易幟,曾被視為一出「逼宮鬧劇」,但當它一步步接近現實之時,人們才不得不去認真審視其背後撲朔迷離的來龍去脈,以及錯綜復雜的關系與利益交織的有形與無形的網路。
股權變幻
雖然上海申花俱樂部名稱20年不變,但早在1999年底,他們就已與最早冠名的國企上海申花電器集團不再有關聯。
上海申花俱樂部成立於1993年12月10日,是中國第一家完全脫離體育行政系統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上海申花隊是甲A聯賽和中超聯賽的創始球隊之一。1999年年底,上海申花集團將所有資產撤出,改由上海新世界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上海申能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上海華生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高潮公司等七家大型國企參股組建了新的上海申花股份有限公司。雖然申花集團已撤出,但根據市領導的意思,「申花」之名要保留。上海既稱「滬」又稱「申」,申花的意思就是「上海之花」。
2001年12月19日,由上海廣電有限公司、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上海市黃浦區國有資產總公司三家單位對原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進行重組,成立上海申花SVA文廣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
2007年,上海申花的股權再次出現變更,朱駿[微博]通過上海聯城公司以出資2000萬元的方式獲得申花28.5%的股份,與上海電氣、上海廣電信息、上海廣電集團、上海文廣以及黃浦國資委五大國有企業並成申花六大股東,這也給申花的股權紛爭留下了無窮後患。
申花怪象
按說申花俱樂部的五大國企佔了71.5%的大多數股份,應當背負起主要的責任與義務。但事實上這五大國企是上海市政府的「拉郎配」,他們在俱樂部的實際運營中屍位素餐,既不投入資金,也不參與運營,這就使得朱駿以28.5%的股份成為實際的控制人。
朱駿曾多次通過媒體發聲,自己當初入主申花的時候與五大國企約定,未來3年只要投資夠1.5個億,便可以持有申花75%的股份,成為絕對的大股東。
3年過後,朱駿雖然每年投資過億,但當他要兌現75%股權的約定時,卻陷入了一場沒完沒了的糾紛,上海人形象地管它叫「搗糨糊」。2012年10月,屢次追討股權不成的朱駿向五家國企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再不履行股權轉讓,聯城一方將僅履行28.5%股權的小股東義務。然而五家國企以及背後隱身的政府意志既不願將大股東身份讓位朱駿,也不願大舉出資經營俱樂部,「拖」字訣令這場沒完沒了的股權之爭根本就無法確定明晰的時間表。
在這個過程中,朱駿的主業聯城公司股票大幅縮水,身家直線下降,於是放走了高薪的德羅巴[微博]、阿內爾卡等大牌外援,出售了孫祥[微博]、杜威[微博]、郜林[微博]、毛劍卿[微博]、陳濤[微博]、馮仁亮[微博]等眾多高薪的大牌本土球員,目的都是為了回籠資金。即便如此,申花俱樂部在經營中還是捉襟見肘,不停傳出罷賽、罷訓、欠薪等鬧劇傳聞。
怪咖朱駿
朱駿是縱橫商界與足壇的一位怪咖,作為民企老闆,他既不像宋衛平那樣低調規范,也不像許家印那樣高調直白。他既有對足球的熱愛,又摻雜了對商業的訴求。他經營申花俱樂部也多有不合常理的驚人之舉,個人色彩和隨機色彩相當濃厚。
2007年鹿特丹港口杯,與申花隊較量的英超[微博]勁旅利物浦[微博]直到比賽結束都不知道,對方身披16號的球員真正身份居然是俱樂部老闆。2012年上海國際足球邀請賽,「11號」朱駿又與阿內爾卡聯袂擔當申花前鋒,迎戰阿根廷CN競技隊。2013年上海國際足球邀請賽申花與韓國大田隊的比賽中,朱駿身披18號首發並踢滿全場。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表演,令他更像一個玩票的老闆而不是俱樂部經營者。朱駿興之所至的另一個典型案例,是對高薪引進的阿內爾卡的使用,在短短幾個月內,其身份先後由球員變成助教、隊長再兼任代理主帥現場指揮,開創了世界足壇前所未聞的先例。
在同各方打交道的時候,朱駿的個性太過鮮明突出,不按牌理出牌的情況比比皆是。這在市場經濟中可能不是大問題,但遇到有政府色彩的對象時,就有些相互不對眼。道不同不相與謀,但還要被捆綁在一個桌子上吃桌,這飯吃不好也吃不飽。
申花情結
申花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朱駿明白這一點,他也在充分利用這一點博取最大利益。但這一感情牌到了政府及媒體那裡,又不怎麼買賬。畢竟現在上海這座城市還擁有東亞和申鑫,朱駿的談判資本正在被蠶食。
但申花的底蘊依舊不可小覷。在負六分起步,又經歷了經費嚴重短缺、罷訓罷賽的威脅後,申花依然迸發出了驚人的精神力量順利保級成功。並且面對強力逼宮的同城球隊東亞和申鑫,申花分別雙殺對手,似乎在向外界證明:看誰才是上海足球的代言人。
申花情結的分量,決定了這場個人與政府背景的博弈結局。這是用正常的行政或法律手段都無法完成的任務。目前已經到了朱駿和上海方面攤牌的時間了:要麼去政府化,要麼去申花。朱駿未必是一個合格的足球俱樂部老闆,但他在申花脫離體育行政系統後再次脫離政府色彩的努力,頗有堂·吉訶德式的無奈和悲情。
② 華士鎮的主要名人
華士人文薈萃,南宋至清末,出進士50人,舉人62人。當代著名經濟學家姜君辰,油畫家、美術教育家呂斯百,上海市原作協主席、文學藝術家徐中玉等華士籍專家、教授、學者遍布海內外。華士名醫輩出,有「大江南北延醫者,都於華墅」之說。近代中醫針灸大家承淡安,被尊為中醫針灸鼻祖。華士是經濟強鎮。是蘇南鄉鎮工業的發祥地之一,為江蘇省首批億元鄉。如今,該鎮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實現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歷代有外地名人慕臨華士。唐代杜甫祖父杜審言在華士寫《重九日宴江陰》詩,有「龍沙即此地」句。北宋時大文學家蘇軾結廬白龍山東南麓,名為「東坡田舍」。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兵駐砂山,山脊留下石室15個,後稱「藏軍洞」。元代大畫家倪瓚避亂外出,明洪武七年(1374)隱居砂山南麓。砂山文昌閣曾為明地理學家徐霞客讀書處。明末清初,江陰典史閻應元奉母及妻結廬隱居砂山東南麓海會庵。民國初,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年輕時任澄華小學教員。抗戰期間,原籍華士的上海實業家陳詠仁,出重金購買清道光末年出土的西周稀世珍寶毛公鼎,抗戰勝利後陳氏兄弟將寶鼎捐獻給國民政府,現為台北由華士人黃寶瑜設計建造的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瞎子阿炳)常在無錫到華士的輪船上和華士街頭拉二胡賣藝,在天星茶社獻藝。被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的蔣新松,少年時代曾在華士新農工業社當學徒。
南宋至清末,能查考到進士50人,舉人62人,出了許多敢於直諫、為民請命、才幹出眾、勤政愛民的清官循吏。宋紹興年間,宋太宗趙光義第六世孫趙士鵬定居砂山北石橋。此後,趙氏科第聯綿,並建鼎魁坊。明弘治年間,大河裡貢斌、貢安甫父子同科中舉,一時傳誦四方。明清時期,山南華墅鎮有進士15人。明代吏部員外郎繆煜、廣東按察司副使徐度、福建按察司副使貢修齡,清代翰林院檢討鄧鍾麟、雲南騰越州知州吳楷、翰林院編修徐文泂、吏部驗封司主事徐士佳等皆功勛卓著。明正德元年,御史貢安甫與同邑二人為主,犯顏直諫,上疏彈劾宦官劉瑾,被廷杖削職,史稱「殿前三虎」,「江陰一時三忠」「直聲動天下」。舊民主主義革命元老於右任為華墅文社亦園書廳題聯:「山明水秀人才輩出;毓秀鍾靈科第聯綿。」
宋代以來,華士名醫輩出。南宋至元,砂山北陸文圭隱居不仕,精研醫道,被尊為江陰中醫鼻祖。明萬曆三十年,葉慎南僑居華墅行醫,至民國相襲12世,世稱家傳葉氏醫學名家。明末,姜禮得祖傳之學,更精醫術,名噪大江南北,至民國相襲9世,世稱姜氏家傳醫家。清雍正、乾隆年間,葉德培、姜學山、姜健、王鍾岳、貢一帆、孫御千、戚雲門、戚金泉等為代表的8名醫家,均因醫術精湛名振吳中,被譽為「龍砂八家」,歷盛200餘年,有《龍砂八家醫案》傳世。光緒年間,歷任河南上蔡等3縣知縣的張洵佳(字少泉)精通醫道,歸隱後曾應門生徐世昌薦舉,晉京為慈禧太後治病。
華士歷代文化名人不勝枚舉。元代詩人繆鑒所寫詩俊逸清麗,同時代文人陸文圭評價:「江陰得苔石,始有詩人。」元明清三代有查考的著作超百部。元代陸文圭集編秦漢以來道德文章為《師宣堂文》,被東南諸省學子尊為「一代宗師」。明代經學家顧文熊經20年苦心,纂定《禮記集解》,成為後人讀《禮》之範本。清著名書畫家、金石大師沈鳳,被今人列入「中國歷代篆刻百家」之一。清大河裡貢震,為方誌家、易學專家和著作家,一生著作不下百卷。金石家孔千秋,享有「鐵石才子」、「白衣翰林」之譽。清石橋著作家趙曦明著江陰抗清81天史實的《江上孤忠錄》,傳誦天下。清王堃和其孫王家枚二人被著名歷史學家吳晗收入《江浙藏書家傳略》。清教育家、南菁書院《皇清經解續編》總校復校章際治,中進士後出任翰林院編修兼京師大學堂教習。
民國時期和解放以後,華士更涌現大批名人。有中科院院士承淡安,數學家吳新謀,針灸學家趙爾康,眼科專家姜心曼,內科學家錢悳,橋梁專家孫寶墀、王建瑤,建築學家黃寶瑜、經濟學家姜君辰,油畫家呂斯百,鐵路工程專家孫寶融,水利專家王鶴亭,電信專家黃如祖,地圖學家李海晨等。有15位大學校(院)長或黨委書記,34位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海內外各界名人有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