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涉及到上海的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
1990年3月28日至4月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姚依林帶隊,對浦東進行專題調研,並迅速形成《關於上海浦東開發幾個問題的匯報提綱》。僅11天後的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即在上海大眾汽車投產儀式上宣布:中國政府決定開發開放浦東。隨後, 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制定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發方針。
❷ 20世紀90年代,上海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是什麼
應該就是成立浦東新區。
❸ 歷史題上海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是什麼
領頭羊的作用。
❹ 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
1.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階段
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我國對外開放理論主要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1978年—1997年)。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是面向國際市場,建立出口產業結構,通過出口勞動密集層型產業的產品取得外匯,並以此支持內地的發展;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水平,不斷增強國內企業的實力和水平;通過建立經濟特區,吸引國外的企業前來投資從而吸收國際資金促進內地的發展。
但是這一階段的開放不只是外向型經濟發展,而是以外向型經濟發展為主。這一階段仍有內向型經濟的影子,內向型經濟理論的理論基礎是阿根廷經濟學家勞爾的「中心一外圍」理論。所謂內向型戰略,就是指以國內生產和保護排斥進口,以內銷代替出口的貿易戰略。這種戰略通過減少進口,保護國內的企業的發展,鼓勵企業的內銷,幫助國內的企業實現工業化。由於我國建國後的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業化體系,全面開放會直接打擊這種體系,所以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這一點可以從我國的關稅看出來,對外開放初期,我國的關稅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但是之後慢慢降低,開放程度越來越高。
這一階段的特點也比較鮮明,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實驗性。因為對外開放實行於文化大革命的之後,人們的思想還有待解放,關於搞市場經濟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還在爭論之中,所以中央採取了經濟特區的辦法,先在少數的城市實行對外開放。通過積累經驗和教訓,來靈活對其他的地區施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這些經濟特區有很大的實驗性,就算是沒有成功影響也比較小,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二.循序漸進。先開放沿海的幾個城市,再逐漸開放內地的各個城市,最後吸引國外資金到中西部進行投資。三.單向性。這一階段主要是以出口導向型經濟,主要是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品為主,而為了保護本國的企業,對於進口做了一定的限制。
2.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1998年至今)
前一階段雖然我國的外匯數額不斷的增長,但是這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製造的產品獲得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這些企業主要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而以農業和製造業為首的第一第二產業的經濟效益要遠小於第三產業,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有60%以上,而我國的第一第二產業所佔的比重仍然很大,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不到40%
。所以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發展開放型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從中國加入WTO開始,中國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國際貿易,中國和世界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過去我們是通過輸出初級產品取得外匯,支持內地企業的發展,這只是利用了勞動力廉價的優勢,而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不強。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鼓勵企業到國外投資,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這樣才可以保持企業的競爭力,使得國內的企業得到長久的發展。這樣的發展從過去的量的發展到了質量效益的發展,從有限領域開放到全方位的開放,可以利用全球化的優勢,使企業真正受益。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一.雙向性。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可以讓國內的企業在競爭的環境中優勝劣汰,促進國內的企業的綜合實力的提高。鼓勵國內的企業在國外投資,讓這些企業利用全世界各個地區的優勢,靈活的進行資源的調配,是公司的成本降低而競爭力提高。二.更加註重效益。過去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增長,為了吸收國外的資金投資,建立了一些公司,但是這些公司並沒有很好的利用內地的資源,浪費了資源。而現在,我們的雙向的投資更加註重效益。同樣出口的企業也從出口初級產品到出口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
❺ 199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為進一步對外開放而作出的戰略舉措是
199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為進一步對外開放而作出的戰略舉措是開發開放上海浦東。上海浦東始終以擴大開放添活力,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個自貿試驗區等一系列「全國第一」,構建起高起點、寬領域、全方位的開放格局。
(5)上海對外開放戰略部署擴展閱讀:
浦東過去的成功,充分折射出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在通往現代化道路上所具有的世界價值。未來浦東的窗口意義,並不完全在於發展有多快,也不在於總量規模有多大,而是要向世界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
回顧浦東開發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愈發體會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愈發體會到黨中央關於開發開放浦東的戰略決策的英明偉大。
❻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為加快上海的發展,國家在對外開放方面採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199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開發浦東,1993年浦東新區管委會成立,川沙縣的建制撤銷,同時將劃歸到南市、黃浦、楊浦的地區及閔行的三林鄉收回,成立了浦東新區。 設立浦東新區,這其實也是一個開放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後來浦東新區迅速的成長為上海經濟新的增長點,並向世界性的金融中心邁進。農村改革指的是就是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是把土地分配到戶
❼ 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要實施對外開放的戰略是什麼
對外開放國內市場,以繁榮我國經濟!
❽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針對上海的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是什麼
浦東開發開放
❾ 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戰略是什麼,,,一句話
目前是,走出去戰略。
以前是,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戰略。
❿ 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及1978年以來上海走向世界,與世界接軌的主要表現
我國的對外開放從設立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到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及內地省會開放城市,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上海,這里有磁懸浮列車的第一段也是唯一一段商用線路,有一級方程式賽車跑道,2010年這里還將舉辦世界博覽會。中國的最高建築也正在這里拔地而起:「世界金融中心」大樓建成後將以492米的高度傲然屹立在東方。上海也是中國最西化、最緊跟世界潮流的城市。超級富豪、富豪、中產階級和時尚年輕人,構成了現代上海的典型風景。
工地上,推土機在夜以繼日地運轉,農民工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盡管國家頒布了保護文物的規定,但是在實際中很少有人去遵守。雖然已經修整了老城區,但是殖民時代的遺跡已經所剩無幾。 「上海在過去的25年中已經完全變了樣。包括內城的老式住宅區也全都被拆掉建新樓了。」 科隆大學人文地理學教授弗勞克·克拉斯說,「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