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雙匯發展2000年-2008年的年報
科目 2008-6-30 增長 2007-12-31 增長 2006-12-31 增長 2005-12-31 增長 2004-12-31 增長 2003-12-31
營業收入 1287402 41.9% 2184458 41.6% 1543135 14.6% 1345993 33.8% 1005605 40.1% 717946
❷ 漯河雙匯的基本情況
雙匯集團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總部位於"中國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企業總資產70多億元,員工4.5萬人,年屠宰生豬1500萬頭,年產肉製品150萬噸,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在2007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序中列166位。
雙匯集團始終堅持圍繞「農」字做文章,圍繞肉類加工上項目,依靠「優質、高效、拼搏、創新、敬業、誠信」的企業精神,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企業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80年代中期企業年銷售收入不足1000萬元,1990年突破1億元,2003年突破100億元,2005年突破200億元,2007年突破300億元,2008年突破350億元。 雙匯集團是跨區域、跨國經營的大型食品集團,在全國12個省市建有現代化的肉類加工基地和配套產業,在31個省市建有200多個銷售分公司和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7000多噸產品通過完善的供應鏈配送到全國各地。雙匯集團在日本、新加坡、韓國、菲律賓等國建立辦事機構,開拓海外市場,每年進出口貿易額1億多美元。
雙匯集團堅持用大工業的思路發展現代肉類工業,先後投資40多億元,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3000多台套,高起點、上規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設工業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製品加工業為主,養殖業、飼料業、屠宰業、肉製品加工業、化工包裝、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業外貿等主業突出、行業配套的產業群。
雙匯集團堅持自主創新,打造創新型企業,雙匯擁有國家級的技術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和博士後工作站,建立有高素質的產品研發隊伍。圍繞消費轉型和產業升級,進行中式產品的改造、西式產品的引進、屠宰行業的精深加工,做出了200多種冷鮮肉、400多種調理製品、600多種肉製品的產品群,滿足消費需求。雙匯「高溫肉製品」、「低溫肉製品」、「鮮凍分割豬肉」是「中國名牌」產品,雙匯集團是國家質檢總局授予的「國家質量管理卓越企業」。
雙匯集團堅持用現代物流業改造傳統的屠宰業,率先把冷鮮肉的「冷鏈生產、冷鏈配送、冷鏈銷售、連鎖經營」模式引入國內,大力推廣冷鮮肉的品牌化經營,實現熱鮮肉、冷凍肉向冷鮮肉轉變,傳統銷售向連鎖經營轉變,改變傳統的「沿街串巷、設攤賣肉」舊模式,結束了中國賣肉沒有品牌的歷史,引導了行業的發展方向,雙匯開創中國肉類品牌。
雙匯集團實施集團化管控模式,按照產業布局和發展需要,建立鮮凍品事業部、肉製品事業部、化工包裝事業部、養殖事業部等,推行目標管理、預算管理、標准化管理、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和企業的信息化。企業先後通過ISO9001、ISO14001、HACCP等體系認證,實施標准化管理、產業化經營、信息化控制。
雙匯集團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每年消化3000萬頭生豬、50萬頭活牛、20多萬噸雞肉、5萬噸雞蛋、5萬噸植物蛋白,通過養殖業年轉化糧食800多萬噸,帶動周邊養殖業、飼料業、屠宰加工業實現產值400多億元,間接為150多萬農民提供了就業。
「十一五」,雙匯集團發展目標是進一步做大、做強、做久雙匯,使雙匯成為中國最大、世界領先的肉類供應商,到「十一五」末屠宰生豬達到2000萬頭,肉製品150萬噸,肉類產量進入世界行業前三強,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為「十二五」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打下基礎。
雙匯集團概要 總 資 產:70多億元 董 事 長:萬 隆 員工人數:4.5萬名 商 標:雙匯——中國馳名商標,在2005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中,品牌價值106.36億元,居肉製品類第一位。 企業精神:優質、高效、拚搏、創新、敬業、誠信 發展戰略:專家治廠、科技興廠 雙匯集團(沿革)大事記 1958年 7月 集團公司前身——漯河市冷倉成立 1969年4月 變更為漯河市肉類聯合加工廠 1984年7月 萬隆當選廠長 1992年2月 第一支「雙匯「牌火腿腸問世 1994年1月 合資成立華懋雙匯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金4438萬美元 1994年8月 以漯河肉聯廠為核心組建並成立雙匯集團 1995年4月 雙匯食品城(現雙匯工業園)一期工程開始建設,總投資2.6億元,共7個項目 1996年9月 雙匯食品城一期工程全部竣工 1997年1月 成立「雙匯集團股份制改造及股票上市辦公室」籌劃股票發行事宜 1997年7月 雙匯集團通過ISO9002質量認證體系 1997年10月 許昌雙匯牧業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9月 「雙匯實業」5000萬A股股票在深交所上網發行 1998年12月 「雙匯實業」5000萬A股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1999年3月 商丘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10月 河南雙匯實業股份公司變更為「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公司」 1999年11月 雙匯食品城二期工程開工,總投資5.6億元 1999年12月 「雙匯」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1999年12月 雙匯集團被列為國務院512家重點企業 1999年12月 漯河雙匯商業連鎖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2月 雙匯工業園二期工程全面竣工投產 2000年12月 雙匯集團經國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企業博士後 科研工作站2001年5月 肉製品車間通過對日出口注冊2000年6月 通過ISO9001認證體系升級和HACCP認證2001年12月 雙匯集團技術中心被評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2002年2月 與日本火腿公司合資成立河南萬東牧業有限公司2002年4月 雙匯發展5000萬股A股增發2002年10月 與杜邦合資成立杜邦雙匯漯河蛋白有限公司2003年2月 與日本吳羽、日本豐田合資成立南通匯羽豐新材料有限公司2003年3月 雙匯工業園三工程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0億元2003年12月雙匯集團通過ISO4001認證2004年9月雙匯低溫肉製品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中國名牌」產品2005年10月雙匯集團屠宰廠通過ISO22000認證2007年6月29日雙匯國有產權重組全面完成,引進戰略投資者美國高盛。
❸ 論文寫的是關於xx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但是2018年的年報還沒有出來,能否用2017年及以前的數據
論文是可以用以前年度數據的,再說17年不算太老,沒有問題的,當然如果有18年數據,感覺更有實效性些。
❹ 分析企業財報的23個步驟
第一步:到巨潮資訊網下載雙匯發展2015-2019年的年報。打開同花順財經找到跟雙匯發展行業相似度較高的前三家公司作類比。
我們說過在找行業前三名公司的時候,需要以總資產科目為主,凈利潤科目為輔。我們看到雙匯發展所處的行業,在總資產方面,排名前三位的是雙匯發展、上海梅林和龍大肉食。
我們來看一下這上海梅林和龍大肉食的公司的詳細情況,主要看一下他們的主營業務是否和雙匯發展一樣。
上海梅林的主營業務和雙匯發展的相似度並不高,我們來看一下總資產科目行業地位第四的華統股份。
我們再來看龍大肉食。
綜合上圖分析:龍大肉食、華統股份與雙匯發展的行業相似度極高,所以我們選擇龍大肉食和華統股份作為參照企業。
那我們就需要下載龍大肉食和華統股份2015-2019年的財報。當然一些關鍵指標在同花順財經網站上可以直接找到,拿來使用。
找到行業前三位公司,我們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打開中商產業研究院網站,搜索雙匯肉製品行業。
通過這個渠道我們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
第十七步:看凈利潤,判斷公司的經營成果及含金量。
凈利潤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
雙匯發展連續5年的凈利潤平均值大於100%,但是2018年和2019年低於100%。總體來看雙匯發展的凈利潤含金量高,但是要留意今後的發展情況。
第十八步:看歸母凈利潤,判斷公司自有資本的獲利能力。
我們將財報裡面的數據也列在這里,驗證了同花順財經這一項數據沒有問題。
首先2019年雙匯發展的歸母凈利潤規模為54.38億,規模較大,說明雙匯發展實力較強;其次2019年的歸母凈利潤比2018年增長了10.7%, 成長速度快。
第十九步: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判斷公司的造血能力。
A=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B=(固定資產折舊+油氣資產折耗+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
雙匯發展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連續5年維持在44億以上,規模較大,說明雙匯發展造血能力強大;另外2018年和2016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四項合計的差額為負數,是因為高額分紅所致。根據2019年的情況,說明雙匯發展的造血能力除了分紅之外可以滿足擴大再生產的需求。
第二十步:看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判斷公司未來的成長能力。
A=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
B=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雙匯發展2015年到2019年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比率基本都在10%-60%之間,2018年和2019年均在10%以上,說明這兩年雙匯發展一直處在穩步擴張中,未來保持競爭優勢的可能性較大。
雙匯發展2015-2019年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收回的現金凈額與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比率除了2017年和2018年之外,基本維持在5%以下。我們需要看一下2017年和2018年的情況。
如下圖所示:
2017年處置或者報廢的固定資產為1.4億,2018年處置或者報廢的固定資產為1.1億,說明雙匯發展在清理陳舊的設備,進行更新換代,沒有異常。
2017年
2018年
另外與2015年22.56億和2016年的8.96億規模的購建固定資產規模相比,2017和2018年這一科目下降比率較大。2019年又有一些上升,說明繼2018年平穩發展之後,2019年雙匯再次加速發展。
第二十一步:看分紅,判斷公司的品質。
如上圖所示:雙匯發展最近這幾年的分紅均維持在60%以上,2019年的分紅較之其他年份有所下降。未來雙匯發展的分紅率一定會下降到70%以下的合理范圍。
第二十二步:看三大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的組合類型,選出最佳類型的公司。
雙匯發展只有2016年為正正負型,剩餘年限均為正負負型,我們知道兩種類型均為優秀公司的組合類型。
第二十三步: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判斷公司的穩定性。
雙匯發展2018年和2015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為負數,我們需要加回現金分紅。
這里需要注意一點:2017年公布的分紅可能是在2018年結算。所以要看具體除權除息日。
2015年加回現金分紅為26.42億;2018年加回現金分紅為33.32億。
第十五步:看費用率,判斷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
費用率=(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
備註:財務費用為負時,出於會計的謹慎性原則不將它計算在內。
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費用率/毛利率
雙匯發展的費用率基本維持在7%-8%,比較低。費用率與毛利率的比率連續5年小於40%,且最近幾年為37%,說明雙匯發展的成本管控能力很強。
再來看一下 龍大肉食和華統股份的情況。
龍大肉食:
費用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
龍大肉食的費用率基本維持在4%-5%之間,費用率很低。
毛利率
費用率/毛利率
費用率與毛利率的比值均在56%以上大於40%,龍大肉食的成本管控能力較差。
華統股份:
費用率
華統股份的費用率基本維持在3%-5%之間,費用率很低。
毛利率
費用率/毛利率
費用率與毛利率的比值均在47%以上大於40%,華統股份的成本管控能力較差。
所以我們得出結論:雙匯發展跟同行相比,成本管控能力更強。
第十六步:看主營利潤,判斷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利潤質量。
主營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
主營利潤率=主營利潤/營業收入
雙匯發展連續5年的主營利潤率維持在11%-13%之間,小於15%。雙匯發展對成本和費用的變化會非常敏感。雙匯發展在未來保持持續穩定盈利的難度比較大。
主營利潤/利潤總額
2015-2019年的主營利潤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均大於80%。說明雙匯發展的利潤質量非常高
❺ 雙匯海外收購成與敗 看並購後盈利如何
雙匯71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是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最新一起。如果成功,這也是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最大一起並購案。如果僅從商業角度看,這是對中美企業間的一樁美事,但操作不慎,也可能成為一樁憾事。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市場,歐睿(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豬肉銷量接近5200萬噸,預計到2017年將增長至5800萬噸以上。對史密斯菲爾德而言,並購必將使其更多豬肉產品打入中國市場。 因此,對於雙匯伸出的橄欖枝,史密斯菲爾德首席執行官拉里·波普就毫不掩飾地說,「對公司全體股東,乃至美國農場主和農業來講,這是一樁出色的交易」。目前出口收入占史密斯菲爾德總營收的20%左右,按照他的預計,在雙匯的推動下,史密斯菲爾德以後的出口收入將出現「爆炸性」增長。 如果已是雙匯國際的子公司,史密斯菲爾德能夠盈利,雙匯自然受益。但雙匯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此。通過與史密斯菲爾德合作,雙匯既獲得了更多的海外供應,也有助於提高雙匯的管理水平,進而為雙匯成為跨國行業巨頭奠定基礎。 但更重要的是,這將有助於提高雙匯的國內外聲譽。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備受詬病,雙匯本身也時常陷入漩渦。藉助於史密斯菲爾德的良好名聲,雙匯將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心。當然,前提是雙匯真正能把食品安全落到實處。 這種對海外知名品牌的收購,其實正是一些中國企業擴大海外知名度、增強國內美譽度的一條重要途徑。聯想收購Thinkpad筆記本電腦雖然也有過虧損,但由此最終實現在國內外的跨躍式擴張;吉利並購沃爾沃,也讓國內外消費者對吉利刮目相看。《華爾街日報》就有文章說,從汽車到網球鞋在內的多個領域,「中國公司在建立自己的本土品牌方面一直困難重重」。但通過海外並購,既節省了品牌培育時間,又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從這個角度看,並考慮到雙匯是中國最大的豬肉生產企業,套句史密斯菲爾德首席執行官波普的話說,這樁並購案對雙匯全體股東,乃至中國消費者和農業來講,應該也是美事一樁。 但並購是否成功,一看並購能否完成,二看並購後盈利如何。 從第二點看,這依然是一個未知數。雖然美國超市的豬肉價格有時低於中國市場,但美國肉總體偏貴依然是一個事實,這對少數富裕的中國人自然不在話下,但如果大規模進口,是否真能賣出去,可能雙匯需要頗費思量。以前中國企業投出去真金白銀、買來後虧損連連的狀況,也並非少見。 這尚是從企業利益考慮,決策層還必須對相關產業影響有所籌謀。一旦大量美國豬肉進入中國市場,怎麼保證國內養豬企業的利益。畢竟,進口是補充,國內生產是根本,如果由此動搖了根本,損傷了國內相關產業的積極性,將會對國內市場帶來極大隱患。 另外,還有外界頗為關心的瘦肉精問題。在美國,添加瘦肉精為合法。以前雙匯為保護自身利益,反對開禁添加瘦肉精的美國肉,但現在它與美國企業利益一致,它會否成為開禁的鼓吹者?如果此樁並購不是促進中國食品安全,而是降低了中國食品安全標准,那真是跟中國人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 當然,所有這些分析,前提還是第一點,即雙匯並購案能否放行。此案已呈交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按照美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對筆者而言的,她曾是該委員會的成員,這個機構受政治操弄痕跡太多。作為佐證,該委員會此前就手起刀落,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多起中國企業的在美並購。 因此,不排除一些美國人會將豬肉當作戰略物資,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對這起並購案實施阻撓。但綜合來看,豬肉畢竟不像軍火和石油那樣敏感,而且,並購對美國擴大對華出口大有裨益,因此放行的可能性更大。
❻ 雙匯發展什麼時間出2016年報
2017年3月23日披露2016年年報。
有用請採納
❼ 想問問大家是怎麼選考研學校的,2017年考研,現在正面臨考研擇校這個難題,希望大家能給點建議!
考研擇校就好比過獨木橋,一個不小心就會失足,所以考生要慎之又慎,讀研之路能否順利,就業大門是否大開就看你如何去選了。下面關於擇校,有以下建議,希望同學不要在糾結,勇敢的選擇學校吧!
1、全國所有的研招機構檔次一般有如下的幾大類:
第一類,就是所謂的名校,例如清華、北大、復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等。名校的概念大家都比較清楚,這里就不再詳說了,近年,名校熱已成為研究生報考的另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考生希望通過考研這條途徑,實現自己的名校追求,同期也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和就業去向選擇的幾率。
第二類,就是國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線的除了以上10個科研院校的學校,即所謂的重點。這些學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師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開,上海的同濟、華師,南京的東南、南航,武漢的華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電,西安的西工大、西電,廣州的中山、華工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類,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屬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學校)。具體信息,大家可以通過相關網站上查找。
2、要理性
對於專業和院校的選擇一定要理性,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近年實際情況確是考生「扎堆」的現象仍然讓業內人士憂心忡忡。
例如,去年報京61所研招單位的考生中,報考「人、北、清、師」這四所傳統名校的約佔了全部人數的1/3,這種現象越來越激化,學生只是有增無減,我們建議考生們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來迎接考研大軍的人數上的競爭壓力。
考生報考的專業和院校層次須與考研實力相符。最好選擇既具有挑戰性又力所能及的專業和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復習情況,報考分數要求高一點、質量好一點的學校。這樣才會使你更加努力地復習。
考生在衡量選擇報考院校時,應該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比較。盡量獲取招生單位真實有效的信息並對其幾項指標進行綜合對比:
一是看招生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是高於還是低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數;第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的錄取比例,了解競爭的激烈程度。此外還要看復習資源。考生應該盡力收集目標單位的復習資源。
確定院校及報考方向時,考生要注意如下問題:
1、收集和分析所要報考院校和專業的情況。包括招生情況,即報考和錄取的人數。每年有部分考生單追求名校、熱專業,不考慮院校錄取的實際比例及競爭情況,盲目跟風,最後由於報考院校及專業不符合個人能力,敗下陣來,甚是可惜。所以,提醒考生盡量准確定位院校和專業,量力而行。
2、歷年推免生所佔的比例:推免生比例過高的學校,由於可供考取的名額過少,無形中提高了考取難度,一般不應選報。
3、歷年招生人數和報考人數的比率:應盡量選擇比率大的學校報考,考取率較高;招生人數:招生人數過少的高校,考取率較低,一般不應選報。
另外,我國教育部批準的開辦研究生院的單位不過100所。其科研實力、校園環境、師資力量、學校聲譽、專業設置等無疑是大家重點關注的對象。在院校定位上,除了網路信息和外界的書面信息以外,校友資源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每年有不少考生在回憶當初確定院校時表示,自己曾借力於曾經的校友,得到了最准鑿的報考院校信息。
3、忌盲目
如果確定自己要報考,那就下定決心爭取勝利吧。不過,考生應參照以下因素:該院校專業的報考情況、未來發展及就業情況、該校研究生培養側重及專業水準、並結合個人綜合實力與經濟能力做出理性的決策。
考生要考慮個人的綜合實力和經濟能力。讀研時的花費不是一筆小數目。同時,如果不具備強有力的經濟後盾,不妨仔細研究一下國家西部計劃、強軍計劃,師資計劃以及熱門城市院校以外的研招院校和科研院所,還有一些新增的碩士點。
選哪一個學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適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還要看自己能夠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礎很好,又能抽出時間來復習,應該考重點學校;反之則是一般的學校。再有報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慮的。一般地說,還是就近報考、學習比較好。總之,一方面要完全清楚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完全了解對方學校。
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夢想與實際相結合——總之,大家要考慮周全、面面俱到,在走好第一步的基礎上,走好第二步、第三步……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相信大家必定會迎來最後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