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菲特投資公式
多年來,投資者一直在尋找一套公式,以圖復制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50年取得的神奇回報,但都徒勞無功。近日,一項新研究成果聲稱發現了巴菲特的投資秘訣。
12月26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稱,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1月份發表一項新研究成果,聲稱找到了這套公式。論文作者都有深厚的學術資歷,他們供職的AQR資產管理公司(AQR Capital Management)管理著多隻對沖基金和其他一些投資產品,資產規模達900億美元。
論文作者分析了巴菲特從1964年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以來的投資成績。他們的公式含有十多個單項,可以歸納為兩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專注於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即波動性低於平均水平、價格相對於賬面價值(市率,一種值指標)的比率不高的股票。除此以外,研究人員還看好利潤增長高於平均速度、相當大一部分利潤當作股息派發出去的股票。
公式的第二部分將會令人錯愕:它要求用「保證金交易」來投資這些股票,也就是借錢買股,買進的數量比不借錢能夠買到的更多。研究人員發現,要達到巴菲特那樣的長期回報,投資組合需要有60%的借入比例,也就是說,借款比例足以讓每100美元的投資組合持有160美元「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
論文作者之一、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AQR公司副總裁安德烈亞·弗拉奇尼(Andrea Frazzini)說,在巴菲特整個職業生涯中,伯克希爾投資組合的平均杠桿率一直與上述水平相當。
採用保證金交易當然可以放大利潤。當行情不妙的時候,它也會增加潛在損失。但上文所述的公式是將保證金交易的大量使用同風險遠低於市場的股票結合,所以綜合來看的話,投資組合的風險仍然可以不高於大市。
無可否認的是,大量使用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始終存在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的風險——如果所持資產跌幅太大,那麼就要存入更多的現金。不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在過去50年裡一直能夠避開這種風險,雖然嚴重依賴於杠桿,其自然年度最差的回報率也就是虧損9.6%,而且其賬面價值的波動性也低於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P 500)。
值得注意的是,公式中明顯缺失一個因素,它沒有解釋巴菲特為什麼大量投資非上市公司。研究人員表示,這沒有必要,因為他所投上市公司的表現好於非上市公司。
巴菲特常常鼓吹他挑選優秀管理人員的能力,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回報「更多地源於選股,而非他對管理層的影響」。
不幸的是,研究人員總結出來的這套投資公式散戶應用起來不一定容易。比如它要求投資一大籃子多樣化的股票。另外,對於一個依靠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來說,堅守這套公式也有可能遇到挑戰。
但是,你或許還是能夠在不借錢的情況下至少部分地運用研究人員總結出的這套公式。比如,如果你的投資組合裡面有現金,你可以把這些現金加到已經配置於股市的那部分中去。這在事實上是自己給自己借錢,也就相當於做保證金交易。巴菲特從他公司的其他部門借錢,當然也就是這種辦法。
2. 巴菲特在美國有value line,中國有沒有類似的股票估值報告
有啊,不過要花錢買的。中金公司有,網上有人賣。
3. 巴菲特用何種方法進行股票估值的
他的演算法和國內的演算法不同~!國內是以股息為前提計算~!
巴菲特是按照股東權益貼算未來現金流計算~!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股東權益=凈利潤+折舊攤銷-資本性支出+營運成本增加
PS:巴菲特之路裡面寫的公式不含有營運成本增加,是 凈利潤+折舊攤銷-資本性支出 不過凈現金按照也就是股東權益按照上面一種演算法更合理
然後貼算無風險利率(也就是國債)中國五年無風險國債是3.61%
股東權益 除以 無風險利率 就可以得出公司的內在價值 不過這不是股票的單股價格
然後 內在價值*市場單股價格/市場總價格 就可以得出每股內在價值(市場總價格要按流通股計算)
記住要在低於每股內在價值25%的時候在購買 就是這樣了。。。
這是《巴菲特之路》裡面寫的 還有要看趨勢投資 也就是計算權益資本收益 和 未來每年現金流增長 看是否高於市場收益水平,假如高就應該投資 等等
當然最主要的一個前提,也是忠告吧。不管是巴菲特還是索羅斯,都一直在說的。你起碼要了解這個行業,你起碼要知道這個行業是怎麼盈利的。如果不了解...抱歉你的投資並不是一次好的投資。
市場是個投票機,更是一個稱量器,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心裡素質,堅信自己的估價是正確的。換個角度想假如股票跌了一半,你還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去購買公司的股票。當然了你要了解,就像我前面說的。
4. 巴菲特指標是什麼這個指標有什麼作用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巴菲特指標的來歷,故事是這樣的巴菲特在《財富》雜志發布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說他對當前股票市場的看法。在這篇文章中呢,他提出了一個判斷股市整體估值也就是股票走向的指標,後來就被人們稱為“巴菲特指標”。
5. 巴菲特如何評估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
評估方法包括以下3項內容:
1、使用最簡單的長期現金流定義。
這個定義就是所有者權益,相當於上市公司財務年報中的「公司收益+折舊等非現金支出-維護持續競爭優勢的資本支出」。
2、使用最簡單的貼現率--一般參照長期國債利率。
3、尋找最簡單的明星企業。
明星企業發展的歷史表明,它們能夠給股東以長期、穩定的獲利回報。明星企業的典型特徵是,具有巨大的無形資產和經濟商譽。
6. 巴菲特是怎樣對上市公司估值的
樓主不妨去下個<告股東書>.1978-2005年中2003年的.看一下就明白了.
其實簡章的說他做股票的買賣除了在擴長時間做公司董事提取現金流之外.他買賣股票完全是對一個公司資產贏利在可見10年內的增值預期.
公司估值方法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相對估值法,如PE PB 你查下.大略的都忘了...這是個相對簡單的入門方法.先從這個入手.你那個自由現鑫流貼現的估值又叫五朵金花.老巴用的就是這個,但現在我國上市公司剛完成股改的情況下,對於一個較不發達的資本市場運作的前提下是行不通的.還有許多最起碼的財務指票都不透明,有待於完善.
要是炒中國票請聽一句話,無庄不股.
7. 財富智囊:一起看看巴菲特是怎麼估值的
閃牛分析:
所謂投資,無非就是用資金去投資一些在我們眼中可以升值的事物,比如房,車,收藏品等等具有升值空間的東西。這就是需要估值了,所以估值,就成了人生比較重要的一課。
不論我們購買什麼東西,其實估值都是我們最先考慮的,你購買的一切可能產生利潤或者可能對你自身資產有影響的東西,都需要估值,估值才是衡量我們對投資認知的一個重要標准。
可是,估值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學會的,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首先要學會如何看市場波動,其次就是如何去估值一個企業。可見估值多重要。簡單來說的話,估值就是你對某個事物的衡量,你衡量它值多少,你能得到多少,如果能吧這塊做的很好的話,你就邁出了投資的第一步了。
比如說,十年前,你在北京看上一套房,你估值他會漲,那麼現在來說,你的資產可能就不是翻一兩倍那麼簡單了。
只要有數字,你就可以去估值,去量化,不過這些東西說起來簡單,但是其實是需要很多的時間跟經驗去積累的,我們在這條路上也不需要走的太急,看著越多越好,這是靠見識經驗取勝的。
但是,估值也是具有實效性的,像房價漲的比較瘋狂的時候,那價格都是按小時來更新的,這叫做生意的增長率,增長率也可以決定估值。
總之,估值並不是一門簡單的課程。
8. 巴菲特都用什麼股價估值模型怎樣使用呢
凈現金流貼現
想理解並使用它必須有一點財務知識作基礎
沒有人能准確地計算出一個企業的真正內在價值(即使是巴菲特),差不多就行了
最近,一直閱讀和思考巴菲特的文字。已經考完會計,第4次讀 《巴菲特給股東的信》的時候和以前的感覺大有不同。以前都停留再理解巴菲特的一些看法的層面,但是到底怎麼計算一個公司的價值,怎麼去具體判斷一個股票是否有巨大的投資價值的問題上我是糊塗的。我最近一直思考的問題就是巴菲特是怎麼計算的。巴菲特採用的是計算企業內在價值的方法,具體採用的是現金流量貼現法。
我認為巴菲特理念關鍵在於保證內在價值的相對准確性,然後通過比較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看是否有足夠的安全空間,來決定是否購買!保證內在價值的准確性需要兩個條件。
1.優秀企業,能夠保證現金流量的穩定和增加,這是計算內在價值的關鍵!
2.能力圈:自己能夠理解的范圍,堅持只做自己理解的企業!只是計算現金流量的關鍵!
順便說下什麼是巴菲特眼中的優秀企業!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它是顧客需要的;2被顧客認為找不到替代品;3不受價格上的限制
我覺得中國滿足這樣條件的茅台算一個!巴菲選中的包括 可口可樂 吉列 富國銀行等。
我們不如這樣反問一下,給你100億和最優秀的管理人員,你能在可樂和酒上面打敗可口可樂和茅台嗎?這一個比較好的證明方法!
巴菲特喜歡的就是用適合的價格購買進優秀管理人員管理的優秀的穩定企業。這里有2個重點,合適的價格和優秀企業,這兩個問題是相互關聯的!巴菲特的所有關於公司的要求都是為了能夠可靠的預計企業未來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如果沒有這一前提,計算出的企業價值將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不是優秀的企業,什麼價格都談不上合適!因為你無法確定企業的未來!巴菲特的一切理念都是為了爭取更為可靠的估值,這也是巴菲特不斷強調能力圈的原因,只有自己能夠理解的業務和企業才能夠計算出准確的現金流量!
巴菲特採用的現金流量貼現法,巴菲特認為這是一種能夠准確估計公司內在價值的方法。但是這是以計算優秀企業為前提的!
這種方法的重點問題有2個,一個就是公司現金流量,一個就是貼現率,貼現率就是無風險利率。巴菲特認為貼現率為美國30年期國債的利率。現在要解決的現金流量的問題,採用的間接法編制的現金流量的數據,一般計算中採用的是 (1)公司凈利潤+(2)折舊費用,折耗費用,攤銷費用和某些其他現金費用.但是巴菲特認為這個華爾街時興的東西並不能真實反映公司的現金流量,這樣也就無法評價公司的價值,巴菲特認為公司的現金流量應該是 (1)公司凈利潤+(2)折舊費用,折耗費用,攤銷費用和某些其他現金費用-(3)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均資本化開支。
第三點的判斷比較重要,這里設計到一個關鍵詞語「能力圈」,巴菲特只堅持做自己了解的企業。為什麼呢?前面已經說過,提高計算內在價值的准確性!只有自己了解的企業,我們才有能力准確的判斷(3)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均資本化開支。這個是基於我們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和分析水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下面舉例來估計巴菲特的計算過程,更多過程有待思考和研究。因為企業關於(3)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均資本化開支。我無法具體判斷,所以用企業的凈利潤代替!就是假設折舊費用和真實的發生費用相等,就是前面的費用(2)和費用(3)相當。巴菲特在1988年投資可口可樂.
以下資料來源於《沃倫巴菲特之路》羅伯特著,有修改
未來現金流量預測:1988年現金流量為8.28億美金,1988年後的10年間,以15%的速度增長(前7年實際為17.8%),正是優秀的企業性質,保證了現金流量的穩定,到第10年,現金流量為33.49億美金。從1988年後的11年起,凈現金流增加為5%.
貼現率:以1988年的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9%為標准。貼現率是個會變動的數據。
估值結果:
1988年可口可樂公司股票內在價值為483.77億美金。
如果假設現金流量以5%的速度持續增長,內在價值依然有207億美金(8.28億美金除以9%-5%),
比1998年巴菲特買入時可口可樂股票市值148億美金還要高很多!這里使用的公式和前面10年後使用的公司相同,為現金流量現值=持有期末現金現值/k-g,k為貼現率,g為增長率,該公式在k小於g時候使用。
下面對k大於g的計算進行說明,也就是增長率為15%的前10年的計算過程。11年後的計算使用上面提到的公式。
預期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估計穩定現金流 9.52 10.95 12.59 14.48 16.65 19.15 22.02 25.33 29.13 33.5
復利現值系數 0.917 0.842 0.772 0.708 0.650 0.596 0.547 0.502 0.46 0.422
年現金流量現值 8.74 9.22 9.72 10.26 10.82 11.42 12.05 12.71 13.41 14.15
現金流量總量為 112.5 億
10年後的現金流量總量為 第11年現金流量為35.17億
35.17/9%-5%=879.30億,為折現到10年底的現值。摺合為現值879.30/0.4224=371.43億
得出內在價值為483.9億,區間為207億到483.9億之間!
復利現值系數可以查表也可以自己計算,本例中 第一年為1/1.09,第2年為1/1.09*1.09以此內推!
9. 舉例說明 巴菲特怎麼定義股票估值
巴菲特如何給企業估值
價值投資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價格與企業價值的背離,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相當大的折扣價格買入股票,在股價上漲後以相當於或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超額利潤,即巴菲特所說的「用40美分購買價值1美元的股票」。
估值是價值投資的前提、基礎和核心。價值投資者在找到具有連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後,為保證獲得利潤,需要對其所要投資的企業進行估值,即准確評估企業股票的內在價值,然
價值投資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價格與企業價值的背離,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相當大的折扣價格買入股票,在股價上漲後以相當於或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超額利潤,即巴菲特所說的「用40美分購買價值1美元的股票」。
估值是價值投資的前提、基礎和核心。價值投資者在找到具有連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後,為保證獲得利潤,需要對其所要投資的企業進行估值,即准確評估企業股票的內在價值,然後跟該企業股票的市場價格進行比較。
在為企業股票進行准確估值的過程中,巴菲特分三步搞定。
第一步 選模型
內在價值的定義很簡單,它是一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的貼現值。——巴菲特
內在價值非常重要,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邏輯手段,是一種有事實——比如資產、收益、股息、明確的前景等——作為根據的價值,完全有別於受到人為操縱和心理因素干擾的市場價格。
現金為王原則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唯一標准不是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而是企業的競爭優勢能否為投資者的將來帶來更多的現金(不能帶來更多現金的競爭優勢也不能給股東創造價值,是沒意義的),所以,內在價值的評估原則就是現金為王。
因此,對巴菲特來講,正確的內在價值評估模型是1942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提出的現金流量貼現模型:今天任何股票、債券或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在資產的整個剩餘使用壽命期間預期能夠產生的、以適當的利率貼現的現金流入和流出。
用公式表示,即V= ,其中,Dt表示在時間T(t=1,2,3,……,n)內與某一特定普通股股票相聯系的預期現金流,即在未來時期以現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為一 定風險程度下現金流的合適的貼現率;V為股票的內在價值。該公式假定所有時期內的貼現率都一樣,且對股票和債券完全相同。
符合投資原則
巴菲特使用伊索寓言中「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比喻,再次強調內在價值評估應該採用現金流量貼現模型。使用這一公式及原則只需要回答3個問題: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確定樹叢里有小鳥?小鳥何時出現?以及有多少小鳥會出現?小鳥在此就是資金(或者說產生的現金)。
如果你能回答出以上3個問題,那麼你將知道這片樹叢的最大價值是多少,以及你現在需要擁有小鳥的最大數量是多少,才能使你現在擁有的小鳥價值(准備付出?)正好相當於樹叢未來可能出現的小鳥的價值(可能收益?)。使用該模型,只要輸入正確的數字,你就可以對資本在宇宙間任何一種可能用途的投資價值進行評估。
第二步 選標准
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流量數值(包含維持企業經營需要再投資的現金流量)其實高估了真實的自由現金流量(即可自由支配的利潤)。
無風險利率是多少?我們認為應以美國長期國債利率為准。——巴菲特
同樣的評估企業內在價值的現金流量貼現模型,巴菲特在使用上與其他人截然不同,即兩個最關鍵的變數————現金流量和貼現率的標准選擇上有根本不同。
所有者收益為標准
巴菲特認為,按照會計准則(GAAP)計算出來的現金流量並不能反映真實的長期自由現金流量,所有者收益才是計算自由現金流量的正確標准,二者的區別在於是否包括了企業為維護長期競爭優勢地位的資本性支出。(是否需要大額的投資來維持競爭優勢,收益的增長或維持是否需要大比例的投資來驅動?是否屬於小投入大產出,還是大產出更大投入?)
所有者收益包括:(a)報告受益,加上(b)折舊費用、折耗費用、攤銷費用和某些其他非現金費用,減去(c)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平均資本性支出。而根據現金流量表計算出的現金流量數值卻沒有減去(c)部分。
所以,巴菲特說,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流量數值其實高估了真實的自由現金流量,他所倡導的所有者收益才是對企業長期自由現金流量的准確衡量。盡管由於年平均資本性支出只能估計,導致所有者收益計算並不精確,但大致的正確估計,遠勝於精確的錯誤計算。
貼現率以長期國債率為准
貼現率是企業內在價值評估中非常重要的參數,其選擇是否恰當將對評估結果和投資判斷產生巨大的影響。巴菲特的選取標準是以美國長期國債利率為准。
巴菲特之所以將無風險利率以美國長期國債利率為准,是因為巴菲特把一切股票投資都放在與債權收益的相互關系之中。如果他所投資的股票無法得到超過債券的潛在收益率,那麼他寧可購買國債。也就是說,美國長期國債利率是巴菲特為進行股票投資所設定的門檻收益率。
第三步 選方法
價值評估,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巴菲特
估值的最大困難和挑戰是企業內在價值取決於企業未來的長期現金流,而未來的現金流又取決於企業未來的業務情況,而未來是不確定的,預測期間越長,越難准確進行預測。因此,內在價值是估計值而非精確值,更多的時候是一個大致的價值區間。為此,巴菲特給出4方法。
堅守能力圈與安全邊際原則
為防止估計未來現金流量出錯,巴菲特認為,有兩個保守卻可靠的辦法:能力圈原則與安全邊際原則。
能力圈原則是指堅決固守於自己能夠了解且可以了解的企業,這意味著這些企業的業務本身通常具有相對簡單且穩定的特點,如果企業很復雜而產業環境又在不斷變化,那就根本沒有必要花費精力去預測其未來的現金流量。
與能力圈原則同等重要的是安全邊際原則,即強調在買入價格上留有安全邊際。例如,經過計算,某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僅僅略高於該股票的市場價格,則就不該對該股票產生興趣。與格雷厄姆一樣,巴菲特認為安全邊際原則是成功投資的基石。
以長期歷史經營記錄為基礎
對未來保守的估計,只能建立在企業穩定的長期歷史經營基礎上。一個企業盈利的歷史記錄是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的最可靠的指示器。巴菲特非常強調企業業務的長期穩定性,他認為,經營盈利能力最好的企業,經常是那些現在的經營方式與5年前甚至10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企業。這些企業總是不斷有機會進一步改善服務、產品線、生產技術等等,最終形成穩定的持續競爭優勢。
以股東權益收益率為最佳指標
巴菲特認為衡量企業價值增值能力的最佳指標是股東權益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的增加,股東權益收益率體現了管理層利用股東投入資本的經營效率。 高水平的權益投資收益率必然會導致公司股東權益的高速度增長,相應地企業內在價值及股價也將穩定增長。集中投資於具有高水平權益投資收益率的偉大企業,正 是巴菲特獲得巨大投資成功的重要秘訣之一。這一點,巴菲特通過1988年《財富》雜志出版的投資人手冊的數據已得到充分證明。
由於每股盈利容易受很多因素影響,甚至管理層的操縱,因此每股盈利經常不能准確地反映出企業價值創造能力。
以大量閱讀財務報告為基本功
巴菲特認為分析企業財務報告是進行企業內在價值評估的基本功。當人們問巴菲特是如何對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進行評價時,巴菲特回答說,大量閱讀!巴菲特閱讀最多的是財務報告,不但要閱讀自己所關注的企業年報,同時也閱讀它的競爭對手的年報。
巴菲特認為,當企業管理層試圖向投資者解釋清楚企業的實際情況時,可以通過財務報告的規定來進行;不幸的是,如果他們想弄虛作假時,同樣可以利用有關財務報表的規定來進行。如果不能辨認出其中的差別,那麼就失去了在資產管理行業中謀生的意義。
10. 巴菲特的計算股票價值的詳細方法
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上有人問巴菲特的計算股票價值的詳細方法,巴菲特讓搭檔查理回答,查理回答說沒有固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