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市分級診療政策

上海市分級診療政策

發布時間:2021-07-13 13:24:52

① 什麼是分級診療

所謂分級診療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實現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醫葯衛生事業長遠健康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15〕7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精神,指導各地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我國經濟社會和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實際,遵循醫學科學規律,按照以人為本、群眾自願、統籌城鄉、創新機制的原則,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完善服務網路、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形成科學合理就醫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切實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
(二)目標任務。
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基本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明顯提升,就醫秩序更加合理規范。
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基層首診。堅持群眾自願、政策引導,鼓勵並逐步規范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對於超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和服務能力的疾病,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患者提供轉診服務。
——雙向轉診。堅持科學就醫、方便群眾、提高效率,完善雙向轉診程序,建立健全轉診指導目錄,重點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渠道,逐步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
——急慢分治。明確和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急慢病診療服務功能,完善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為患者提供科學、適宜、連續性的診療服務。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級以上醫院就診。
——上下聯動。引導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的分工協作機制,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為重點,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縱向流動。

附件
分級診療試點工作考核評價標准
到2017年,分級診療試點工作應當達到以下標准:
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率≥9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65%;
二、試點地區30萬以上人口的縣至少擁有一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和一所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三、每萬名城市居民擁有2名以上全科醫生,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1名以上全科醫生,城市全科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30%;

四、居民2周患病首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比例≥70%;
五、遠程醫療服務覆蓋試點地區50%以上的縣(市、區);
六、整合現有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完善分級診療信息管理功能,基本覆蓋全部二、三級醫院和8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七、由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醫療機構轉診的人數年增長率在10%以上;
八、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與二、三級醫院建立穩定的技術幫扶和分工協作關系;
九、試點地區城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診療和管理率達到40%以上;
十、提供中醫葯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占同類機構之比分別達到100%、100%、85%、7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同類機構診療總量比例≥30%。

② 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實施後如何報銷住院費用

(一)報銷范圍:參保人員在個人選擇的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或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和A類醫院發生的住院費用;
(二)報銷比例:一個自然年度內首次住院起付標准為1300元,以後每次650元。支付比例分三個檔,以三級醫院為例,起伏標准:3萬元,在職85%,退休91%,3萬-4萬在職90%,退休94%,4萬以上,在職95%,退休97%。普通住院90天為一個結算周期。精神病住院360天為一個結算周期,起伏標准減半。一個自然年度內統籌基金支付最高7萬元。住院大額最高支付10萬元,住院大額的支付比例一律為70%;
(三)就醫管理:如單位足額交費,個人只需交納部分住院預付金,即可辦理住院手續。發生的醫療費用要符合醫療保險三大目錄庫的范圍;
(四)報銷流程:出院時醫院與個人結算清自費和自負部分金額,統籌基金報銷金額由醫院與區醫保中心結算。

上海市的醫院分級是按什麼規則來分的

醫院等級劃分標准,是我國根據醫院規模、科研方向、人才技術力量、醫療硬體設備等對醫院資質評定指標

醫院分級標准全國統一,不分醫院背景、所有性質等。按照《醫院分級管理標准》,醫院經過評審,確定為三級,每級再劃分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級醫院增設特等級別,因此醫院共分三級十等。

醫院質量,包括診斷質量、治療質量、護理質量、工作質量、綜合質量等等幾方面的要求與指標。我國現行的醫院分等標准,主要是以各級甲等醫院為標桿制訂的。

(3)上海市分級診療政策擴展閱讀:

構成醫院應具有以下的基本條件:

1、醫院應有正式的病房和一定數量的病床設施。以實施住院診療為主,一般設有相應的門診部;

2、應有基本的醫療設備,設立葯劑、檢驗、放射、手術及消毒供應等醫技診療部門;

3、應有能力對住院病人提供合格與合理的診療、護理和基本生活服務;

4、應有相應的、系統的人員編配;

5、應有相應的工作制度與規章制度;

6、應有相應的醫院文化。

④ 各地如何推行分級診療

2017年將成為分級診療推進的關鍵時間節點。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率≥9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65%。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總之,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總的原則是以人為本,要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將便民惠民、實現社會效益作為第一準則,通過政策引導讓群眾自願到基層首診。

⑤ 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相關配套政策有哪些

以強基層為重點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綜合能力,整合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分級診療保障機制:完善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機制,建立基層簽約服務制度,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健全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構建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

⑥ 分級診療將迎來什麼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主題下的智慧醫療發展正在提速。分級診療最終目的就是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把首診留在基層,降低群眾的醫療成本。分級診療應該是一種結果,切不可把分級診療當做制度本身,它是各級醫療機構的資源能力匹配其定位、各級醫療機構都能各司其職之後的一種狀態和結果。

為了響應政策,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智慧醫療落地。而2017年將成為分級診療推進的關鍵時間節點。

⑦ 分級診療制度的具體制度

據介紹,上海市是全國率先開展家庭醫生制度改革的地區,目前全市17個區(縣)的24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近4000名家庭醫生為936萬名常住市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占常住人口的48%,占戶籍人口的55%。鑒於此,本市在明年新一輪的醫改舉措中,社區衛生服務被置於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核心,市民簽約家庭醫生後,不僅身體健康將得到定期評估,轉診上級醫院還會得到預約優先等傾斜政策,醫保費用的使用管理也將逐步交由家庭醫生負責。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表示,將積極引導居民簽約,優先滿足本市60歲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病市民與家庭醫生簽約,重點推行「1+1+1」的簽約醫療機構組合。市民簽約後,針對目前慢性病患者只能最多開具2周葯物的現狀將有改觀,家庭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一次開具4周及以上「長處方」,並可延續上級醫院用葯醫囑,在家庭醫生處獲得基本葯物以外的葯品。而在醫保費用的使用上,上海市2015年還將探索建立以簽約居民為切入點的醫保費用管理機制,由醫保部門賦予家庭醫生管理簽約市民醫保費用的責任,使家庭醫生逐步成為醫保費用管理的代理人。
市民除患病診療之外,對亞健康的預防干預也將成為家庭醫生的重點。以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家庭醫生會定期對簽約市民進行健康評估,開展健康教育,分析健康問題,並提出個性化的干預方案。
浙江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2016年初,浙江省衛生計生委發布消息稱,今年浙江將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制定出台《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讓群眾能放心地越來越多地選擇在家門口就醫,實現城市三甲醫院門診就診比例下降,縣域就診率明顯上升。
據介紹,新政策將統籌構建分級診療平台、完善分級診療標准、進一步落實醫保支付差別化政策等重點措施,積極推動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縣級醫院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聯合體或醫療集團內部的分工協作機制,促進上下聯合、合理分診、有序轉診。
人民日報發表:以分級診療解決「看病難」

⑧ 開展分級診療試點是怎麼回事

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2017年,85%以上的地市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目前,我國已有4個直轄市和266個城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副司長姚建紅特別指出,所謂分級診療不是讓老百姓都到基層去看病,而是要分不同的情況對待。分級診療,仍是未來醫改過程中的第一要務。「到2020年,我們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力爭使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到全人群,這樣能夠把老百姓的健康問題主要由基層來解決。」

⑨ 為促進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新農合應出台哪些方面政策

所謂:分級醫療,就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各有所長,逐步實現專業化。將大中型醫院承擔的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形成「健康進家庭、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新格局。、大醫院由此可「減負」,沒有簡單病例的重復,可將主要精力放在疑難危重疾病方面,有利於醫學水平的進步。基層醫療機構可獲得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於基層醫療機構水平的提高,從而更好的為人們的健康服務,步入良性循環。
具體措施如下:
加快縣、鄉、村三級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網路改革,要做到機構設置合理、服務功能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群眾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享受到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建立健全社區衛生中心、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合理分工的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理順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路,鼓勵大醫院與區縣醫院協作聯合。
採取有效措施,鼓勵大醫院專家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加大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生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這是分級醫療制度的重中之重。老百姓小病、大病都願到大醫院來,說到底是對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不信任,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尤其重要。具體措施,可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將大醫院專家請進來,結成衛生幫扶對象,並長期化。並將基層衛生人員送到大醫院進修、培訓,進行短期強化。
加大二、三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價格差距,通過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費減免等政策,引導病人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這是分級醫療制度的保障。通過行政手段強制老百姓到基層醫療機構看病肯定行不通,可通過價格杠桿,合理引導,確保這一制度的實施。
根據疾病分級,屬於養老慢性病的病人,不得擠占醫院床位。為此,要大力發展老年護理醫療機構和社會養老機構,擴大護理床位和養老床位,改變目前養老擠占醫療資源的現象,釋放醫療資源,部分上可緩解醫院床位緊張度,減輕病人住院難。

閱讀全文

與上海市分級診療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業理財主體 瀏覽:678
地浦科技股票 瀏覽:204
四川唯鴻股票 瀏覽:987
富諾股票 瀏覽:897
泰安小額貸款哪個正規 瀏覽:441
融資金額增加說明什麼 瀏覽:889
150萬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25
盛世投資股票 瀏覽:283
客戶理財心理 瀏覽:788
投資個融資 瀏覽:235
完成c輪融資的p2p 瀏覽:303
睿融資 瀏覽:136
韓元1000對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留學生的外匯 瀏覽:923
施羅德外匯 瀏覽:704
每日幣讀交易所 瀏覽:203
非法融資和民間融資 瀏覽:328
浙貸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59
創投企業新三板投資 瀏覽:5
天治趨勢基金如何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