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股市概念

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股市概念

發布時間:2021-07-13 18:27:26

❶ 09年中國股市發生了那些大事

09年中國股市的大事是創業板開板並交易

(1)中國舉辦建國60周年盛大閱兵式和規模空前的全運會;

(2)中國汽車產量突破1300萬輛,成為世界汽車最大生產國;

(3)中國經濟規模超出日本,排名世界第二;

(4)三峽大壩正常蓄水175米,標志著三峽工程基本完工:

(5)創業板成功推出,國家年度經濟增長率超過8.5%,居全球翹楚:

(6)ST股改規范化,披露信息公開公正透明,成為世界股市裡最靚麗的風景線。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

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因而在2011年,中國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列為冠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倒幾年前的原點2228點。

❷ 惠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介紹

在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惠州市人民政府市長所作的報告。

❸ 201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回顧

總述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去年這個時候,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深度衰退,我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業經營困難,有的甚至停產倒閉,失業人員大量增加,農民工大批返鄉,經濟增速陡然下滑。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從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7%;財政收入6.85萬億元,增長11.7%;糧食產量5.31億噸,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6年增產;城鎮新增就業1102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實際增長9.8%和8.5%。
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道路上又邁出堅實的一步。實踐再次證明,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令人振奮。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撫今追昔,偉大祖國的輝煌成就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必將激勵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我們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大規模增加財政支出和實行結構性減稅,保持貨幣信貸快速增長,提高貨幣政策的可持續性,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需求,有效擴大了內需,很快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趨勢。
著力擴大居民消費。我們鼓勵消費的政策領域之寬、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廣前所未有。中央財政投入資金450億元,補貼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和農機具購置。減半徵收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免住房交易相關稅收,支持自住性住房消費。
全年汽車銷售1364萬輛,增長46.2%;商品房銷售9.37億平方米,增長4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6.9%,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促進投資快速增長。我們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帶動社會投資。實施兩年新增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
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9243億元,比上年預算增加5038億元,其中,保障性住房、農村民生工程、社會事業投資佔44%,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佔16%,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佔23%,災後恢復重建佔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1%,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投資快速增長有效彌補了外需下降的缺口,加強了薄弱環節,為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加快推進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重災區已完成投資6545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65.5%。國家的大力支持,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災區群眾的艱苦奮斗,使遭受重大創傷的災區呈現出嶄新面貌。
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個個村莊煥發出蓬勃生機。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無疆大愛,有力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夯實長遠發展基礎
我們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加快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
「三農」工作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7253億元,增長21.8%。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啟動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
繼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使6069萬農民受益,新增510萬沼氣用戶,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38萬公里、農村電網線路26.6萬公里,又有80萬戶農村危房得到改造,9.2萬戶游牧民實現了定居。我們加大扶貧力度,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制定並實施十大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安排200億元技改專項資金支持4441個技改項目。重點行業兼並重組取得新進展。
下大力氣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關停小火電機組2617萬千瓦,淘汰落後的煉鋼產能1691萬噸、煉鐵產能萬噸、水泥產能7416萬噸、焦炭產能1809萬噸。
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央財政用於科技的支出1512億元,增長30%。積極支持自主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清潔能源、第三代移動通信等一批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鐵路投入運營5557公里,高速公路新建通車4719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新建、改擴建民用機場35個;新增發電裝機8970萬千瓦,西氣東輸二線西段工程實現供氣,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加快推進,6183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開工建設。
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扎實推進。安排預算內資金,支持重點節能工程、循環經濟等項目2983個;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廣節能空調500多萬台、高效照明燈具1.5億只。
繼續推進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完成造林88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0.36%。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8萬平方公里。加強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業廢水廢氣廢渣治理。「十一五」前四年累計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4.3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9.66%和13.14%。
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明確提出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和政策措施。氣象預報預警和地震監測工作得到加強,災害防禦能力不斷提升。
區域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制定若干區域發展重大規劃和政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加快開放開發,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東部地區加快結構和自主創新,經濟發展活力增強。區域發展呈現布局改善、結構優化、協調性提高的良好態勢。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我們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大動力,努力消除體制障礙,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推進。增值稅轉型全面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順利推進,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規范運行。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轉型和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扎實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啟動實施。
創業板正式推出,為自主創新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有序開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穩步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15億畝林地確權到戶,佔全國集體林地面積的60%,這是繼土地家庭承包之後我國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重大變革。
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出台一系列穩定外需的政策措施,採取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支持出口企業,完成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900億美元,安排421億美元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鼓勵增加進口。
去年下半年開始進出口降幅明顯收窄,國際市場份額得到鞏固,全年進出口總額2.2萬億美元。扭轉利用外資下降局面,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00億美元。企業「走出去」逆勢上揚,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分別達433億美元和777億美元。
積極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對話協調和經貿金融合作,在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著力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困難情況下,我們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中央財政安排就業專項資金426億元,比上年增長59%。實施困難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或降低部分費率、再就業稅收減免及提供相關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穩定和增加就業。
開展系列就業服務活動,多渠道開辟公益性就業崗位,促進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應征入伍和到企事業單位就業見習。全年組織2100萬城鄉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這些措施促進了就業的基本穩定。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普遍建立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出台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在320個縣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推動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邁出歷史性步伐。
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資金2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6%。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5年增加,去年又人均提高10%。農村五保戶供養水平、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城鄉低保對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
中央財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551億元,比上年增長2倍。新建、改擴建各類保障性住房200萬套,棚戶區改造解決住房130萬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累6927億元,比上年增長44.2%。社會保障體系得到加強。
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國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財政支出1981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全面落實城鄉義務教育政策,中央下達農村義務教育經費666億元,提前一年實現農村中小學生人均公用經費500元和300元的目標。
實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開始實施。國家助學制度不斷完善,資助學生2871萬人,基本保障了困難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而失學。
穩步推進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組織實施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中央財政醫療衛生支出1277億元,比上年增長49.5%。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01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8.3億人。
中央財政安排429億元,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基本葯物制度在3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中央財政支持建設了一批縣級醫院、鄉鎮中心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啟動實施擴大乙肝疫苗接種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項。加強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面對突如其來的甲型HlN1流感疫情,我們依法科學有序地開展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維護了社會正常秩序。
在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世界經濟負增長的背景下,我國取得這樣的成績極為不易。
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誠摯的感謝!向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做好政府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必須堅持運用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兩種手段,在堅持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策高效、組織有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必須堅持處理好短期和長期兩方面關系,注重遠近結合、標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難、解決突出矛盾,又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必須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方針,堅定不移地實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快形成內需外需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必須堅持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統一,圍繞改善民生謀發展,把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和持久動力,著眼維護公平正義,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必須堅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既強調統一思想、顧全大局,又鼓勵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形成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這些經驗對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推進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❹ 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英對照版)word文檔。整理好了可直接列印的那種。

看看是這個吧

❺ 2010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要點的八個方面

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1.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一是保持適度的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2010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05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繼續代發地方債2000億元並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二是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促進擴大內需和經濟結構調整。
三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有保有壓,把錢花在刀刃上。繼續向「三農」、民生、社會事業等領域傾斜,支持節能環保、自主創新和欠發達地區的建設。
四是切實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增強內外部約束力,有效防範和化解潛在財政風險。同時,要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和非稅收入管理,嚴厲打擊偷騙稅行為,做到應收盡收。
2..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充裕。2010年廣義貨幣M2增長目標為17%左右,新增人民幣貸款7.5萬億元左右。這兩個指標雖然都低於去年實際執行結果,但仍然是一個適度寬松的政策目標,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同時也有利於管理好通脹預期、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是優化信貸結構。落實有保有控的信貸政策,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有效緩解農戶和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強化貸後管理,確保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
三是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擴大股權和債券融資規模,更好地滿足多樣化投融資需求。
四是加強風險管理,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強化對跨境資本流動的有效監控,防範各類金融風險。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繼續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
一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用好技改專項資金,引導企業開發新產品和節能降耗。
二是促進企業兼並重組。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推動優勢企業兼並困難企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三是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引導企業以品牌、標准、服務和效益為重點,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強化社會責任。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和誠信體系建設,努力把我國產品質量提高到新水平。
2. 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抓緊修訂中小企業劃分標准,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信息服務網路和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進一步減少、簡化行政審批,堅決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費。
二是繼續落實財政對中小企業支持政策。中央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安排106億元。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行所得稅優惠政策。中央財政預算內技術改造專項投資要覆蓋中小企業,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三是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業信貸考核體系。鼓勵建立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中小企業貸款稅前全額撥備損失准備金。發展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落實好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徵營業稅、准備金提取和代償損失在稅前扣除的政策。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3. 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
一要以工業、交通、建築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實推進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會節能的良好風尚。2010年要新增8000萬噸標准煤的節能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燃煤機組必須同步建成並運行煙氣脫硫設施。
二要加強環境保護。積極推進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及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500萬立方米、垃圾日處理能力6萬噸。
三要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支持循環經濟技術研發、示範推廣和能力建設。抓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工作。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廢物回收利用、余熱余壓發電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
四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增加森林碳匯,新增造林面積不低於8880萬畝。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進展。
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強國必先強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國家。要抓緊啟動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著重抓好五個方面:
一是推進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勇於創新,鼓勵試驗,對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制度等進行系統改革。堅持育人為本,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探索適應不同類型教育和人才成長的學校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提高辦學和人才培養水平。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中西部地區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盡快使所有學校的校舍、設備和師資達到規定標准。為農村中小學班級配備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讓廣大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加強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的支持。
三是繼續加強職業教育。以就業為目標,整合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四是推進高等學校管理體制和招生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高等學校適應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專業和課程設置,推動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學術發展緊密結合,激勵教師專注於教育,努力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創建若干一流大學,培養傑出人才。中央財政要加大對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支持。
五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從多方面採取措施,吸引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鼓勵他們終身從教。重點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培訓,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貧困地區從教。加強師德教育,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系著民族素質和國家未來。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國家不可能強盛。這個道理我們要永遠銘記。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1.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兼顧效率與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要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財政、稅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調節作用。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二要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嚴格規范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監管辦法。
三要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打擊取締非法收入,規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2.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
一是繼續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財政擬安排保障性住房專項補助資金632億元,比上年增加81億元。
二是繼續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費。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加快普通商品房項目審批和建設進度。規范發展二手房市場,倡導住房租賃消費。盤活住房租賃市場。
三是抑制投機性購房。加大差別化信貸、稅收政策執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預售制度。
四是大力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辦法,抑制土地價格過快上漲。加大對圈地不建、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❻ 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 「傳導效應」 是指什麼

指的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對國內居民消費所產生的影響

在原文中是屬於對在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什麼要控制在3%左右的解釋

❼ 2010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要點的主要任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國際收支狀況有明顯的改善。
這里要著重說明,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主要是強調好字當頭,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上來。
提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綜合考慮了2009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傳導效應、國內貨幣信貸增長的滯後影響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並為資源環境稅費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間。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三網」融合、物聯網、森林碳匯、「五緩四減三補貼」就業扶持政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五項重點工作、中非務實合作八項新舉措。

❽ 201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總結

各位代表!
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認真落實中央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優先支持邊疆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快完成邊境一線地區危舊房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要優先在邊境縣、民族地區貧困縣試點。加大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力度。繼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重視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和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切實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公共服務、就業和管理工作,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同時,加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教育。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讓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充分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僑務政策。維護海外僑胞、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支持他們傳承中華文化,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和促進和平統一大業。
過去一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成就。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圓滿完成國慶首都閱兵、重點地區維穩等重大任務,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的一年,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眼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的原則,加強軍隊全面建設。以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大力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加強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建設。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提高軍隊正規化水平。
積極穩妥地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增強執勤、處置突發事件、反恐、維穩能力。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各級政府要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支持香港鞏固並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發展優勢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支持澳門發展旅遊休閑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要認真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推進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珠海橫琴島開發,深化粵港澳合作,密切內地與港澳的經濟聯系。
偉大祖國永遠是香港、澳門的堅強後盾。
只要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各界人士同心協力,包容共濟,共同維護繁榮穩定發展的大局,香港、澳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過去的一年,兩岸關系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取得重要進展,呈現和平發展良好勢頭。兩岸交流合作不斷深入,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經濟關系正常化邁出重要步伐,經濟合作制度化建設逐步推進。兩岸關系持續改善和發展,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繼續堅持發展兩岸關系、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不斷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密切兩岸經貿金融交往,深化產業合作,支持在大陸的台資企業發展,維護台胞合法權益。
鼓勵有條件的大陸企業赴台投資。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通過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促進互利共贏,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加強兩岸民眾和社會各界交流,共同分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進一步凝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共識。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增強兩岸政治互信。我們堅信,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協力,祖國完全統一的宏偉大業一定能夠實現!
過去的一年,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績。我國積極參加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國際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多邊會議上發揮了獨特的建設性作用。我們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與各大國、周邊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對話合作穩步推進。大力加強人文等領域外交。有效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權益。
新中國外交走過了60年光輝歷程,在國際舞台上留下了閃光足跡。我們將繼續發揚光榮傳統,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以20國集團金融峰會等重大多邊活動為主要平台,積極參與國際體系變革進程,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統籌協調好雙邊外交與多邊外交、國別區域外交與各領域外交工作,推動我國與各大國、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全面深入發展。
緊緊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上海合作組織召開峰會等契機,積極推進區域合作。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合作等方面的對外工作,在妥善解決熱點問題和全球性問題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政府和人民願與國際社會攜手努力,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貢獻!

❾ 09年中國股市總結

一、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實施總額四萬億元的兩年投資計劃,其中中央政府擬新增1.18萬億元」。並有效實施「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保八目標順利實現。此政策利好催生了股市今年前七個月的單邊上揚走勢,滬市股指於7月23日實現自去年最低點1664點的翻倍目標,深市股指則於6月18日實現自去年5577點的翻倍目標.

二、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密集出台。從2009年1月中旬開始,國務院常務會議相繼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汽車、鋼鐵、紡織、裝備製造、船舶、電子信息、輕工、石化、有色金屬、物流等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並密集出台。此利好政策將長期助推中國股市未來發展。

三、作為國家擴內需、保增長政策的重要內容,家電、汽車下鄉拉動農村購買力,促進農村消費市場大規模啟動,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增長。此利好政策將長期助推中國股市未來發展。

四、11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與12月上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工夫,真正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會議明確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寬松」依舊,「調結構、促消費」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此利好奠定了2010年股市將長足進步的基礎。

五、滬市於 7月23日、深市於6月18日成功實現自去年最低點1664點和5577點的翻倍目標。滬市創出年內高點3478點,深市創出年內高點14096點。滬市全年漲幅為72.53%,深市全年漲幅為104.92%,兩市漲幅差32.39%。(先以12月25日收盤點位計)

六、創業板經十年醞釀和充分准備,於10月23日正式開市,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集體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106%。第二批八家上市公司於12月24日集體上市,平均漲幅為45%。截至12月25日,創業板36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103倍,總市值為1574.49億元,總流通市值為292.07億元,分別為主板市場的1/137和1/471。

七、1、2009年以來,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活動十分活躍,數據顯示,157家上市公司在年內推出或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置入上市公司的資產價值達到3330億元。2、暫停了9個月之久的新股IPO緊鑼密鼓的展開,加上增發和配股再融資,2009年中國證券市場融資規模有望突破45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證券、中國中冶,中國重工相繼破發,趕著末班車上市的中國北車因其發行市盈率已高達49倍,破發風險較大。

八、12月中央一系列樓市新政密集出台,其中12月14日,國務院發布「國四條」,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12月17日,財政部、國土部等5部委發出通知,要求實施「首次繳納比例不得低於全部土地出讓價款的50%」的規定,政策「重拳」目標明確,與之對應的股市中房地產板塊連遭重挫,股市因此低調收官。

九、1、歷經5年司法程序,「中國證券界死刑第一人」楊彥明,於12月8日上午被執行死刑;2、證監會首次就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對個人開出過億元的罰單,獲此罰單者為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汪建中,事由:汪建中利用北京首放及其個人在證券投資咨詢業的影響,借向社會公眾推薦股票之機,通過「先行買入證券、後向公眾推薦、再賣出證券」的手法操縱市場,非法獲利1.25億元,被處等額罰款,並對其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同時北京首放被撤銷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

十、某類股評現象泛化,拷問著管理層與財經媒體監管和導向是否合規。作為中國股市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和發展一個健康的股評界,需要管理層、財經媒體、股評家和廣大投資者共同努力,以促進股評對廣大投資者的正確指導,進而提高廣大投資者的理性投資,並推動中國股市加快向成熟市場發展的步伐

❿ 龍崗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概述

——在龍崗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龍崗區人民政府區長 張 備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產業梯度轉移的雙重沖擊,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緊緊依靠全區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積極落實「三保」工作,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經濟發展企穩回暖
1、綜合經濟實力持續提升。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9.8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21.8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3億元,增長16.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0.1億元,增長19.1%;工商稅收292.2億元,增長18.5%,各項指標增速均位居全市前茅;出口253.9億美元,下降6.6%,降幅在全市六區中最小。
2、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預計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上升2.8個百分點。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216.8億元,增長10.7%,增速比工業總產值快3.1個百分點。區內企業共成功申請國家863項目和重點產業化項目5項。全區專利授權7461件,居全市第一,增長25%。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呈現加速發展、集聚發展的態勢,首家五星級酒店正式掛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均遠超GDP和工業增加值增速。
3、科學發展取得實效。預計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99.5%,提高22.2個百分點;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增長10.6%;萬元GDP水耗、電耗分別下降15.1%和11.4%。完成COD削減量2.86萬噸。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7.79億元,增長13.6%。新增注冊企業6827家,終止和外遷工業企業188家。幫助18家來料加工企業不停產轉型為進料加工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值比重下降2個百分點以上。 (二)城市建設快速推進
1、規劃工作上新水平。開展龍城廣場中軸線詳細設計和行動計劃的編制工作, 制定城市更新中長期總體規劃,完成48項重大項目前期規劃。法定圖則覆蓋率達93%。開展社區規劃師試點。組織召開龍崗、惠陽、鳳崗、大亞灣和坪山新區五地區域合作專家論壇。
2、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全區56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30.4億元,超過年度投資計劃16.2%。大運中心5個場館主體結構封頂,大運公園開工建設。地鐵3號線車輛段電通、軌通、接車等三大重點工程全部完成。深惠路改造坪地段已鋪設瀝青,今年春節前可部分通車;大鵬半島水源工程、水官高速和龍翔大道改擴建工程已開工,北通道、南通道、沙荷路、紅棉路、碧新路等部分路段已完工;建成7座變電站,全省首批兩座汽車充電站在我區建成。
3、城市面貌有了較大改善。大運場館周邊8條主幹道綠化升級改造已完成。全面啟動深惠路綜合整治,龍崗街道示範段已竣工。完成林相改造629公頃,創建1個市生態街道、9個市綠色社區。13個舊改項目90%的拆遷補償協議已簽訂。開展以消防安全治理為重點的城中村綜合整治,253個項目已進場施工。
4、環境治理強力推進。完成8座污水處理廠的征地拆遷任務,敷設截污干管163.6公里,遠超歷年總和(84.4公里);開展龍崗河綜合治理,嚇陂交接斷面綜合污染指數下降21.9%。查處環境違法案件519宗,罰款916萬元。積極推進國家級生態區創建,173項創建工作已完成進度任務。275處高危邊坡整治完成221處,其餘的已進場施工。 (三)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1、安全生產監管力度繼續加大。始終堅持「要事第一」的原則,深入開展「掃雷」、「打鐵」、城中村綜合整治等10多項行動,在全市率先推出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大力推行「安全託管」模式,啟動安全生產底圖建設。強化責任倒查和警示問責,追究15宗事故21名業主的刑事責任。全區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和重傷人數分別下降17.96%和40.12%;龍崗街道高分通過火災隱患重點地區「摘帽」驗收,得到省政府的通報表揚。
2、信訪維穩形勢平穩可控。深化「大綜管」建設,開展打擊欠薪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人民調解工作,著力打造全省綜治先行先試樣板地區,信訪案件和群體性事件分別下降25.1%和43.8%。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接報警情和刑事警情分別下降12.59%和21.69%,順利摘掉全省社會治安重點整治地區帽子。
3、查違工作進一步加強。堅持「四個一律」,出台查違問責「八條原則」,拆除違建3057棟、建築面積53.6萬平方米。強力開展衛星遙感土地執法檢查工作,順利通過國家土地督查。認真執行《關於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違法建築的處理決定》,受理違法建築申報9.46萬棟。
4、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繼續開展「清無」行動,查處無證無照經營戶4686戶,疏導3474戶。建成4個熟食品集中加工區,升級改造集貿市場28個。葯品、食品安全抽樣合格率分別達到98.09%和94%,中小學生安全用葯教育普及率達100%。大力整治非法營運,查扣違章車輛3.3萬台,刑事拘留20人。 (四)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1、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具體包括:41個原村小改造項目全部完工,新增公辦學位6900個;葵涌和平湖人民醫院業務用房改造基本完成,布吉人民醫院醫技樓改造工程概算已編制;20家社康中心用房的購置取得實質進展;常住人口醫保實現全覆蓋;打通10條斷頭路,財政補貼公交2.56億元,公交覆蓋率達75%;組織就業培訓2.4萬人次,開展以勞務工為對象的文化活動4429場;大運新城安置小區自住區交付使用,出租區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新生、寶荷南安置小區已完工;設立了100個社區安全文化角,各街道、各社區均建立了專職或義務消防隊(站),新增消防警力、專(兼)職消防員1000多人;在11個領域引進社工服務;完成物業管理進社區項目382個,覆蓋率達98.4%,惠及257.51萬人。
2、文教衛體等事業取得新進展。建成16個勞務工和街道圖書分館,開展全民健身與大運同行系列活動。順利通過基礎教育實績考核。義務教育實現「雙免」,惠及學生10.4萬人。區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主體結構封頂,婦幼保健院二期已完成工程總量的25%,中醫院已開工。甲型H1N1流感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與管理,「兩無」街道和社區(無政策外多孩出生街道、無政策外出生社區)覆蓋率分別達到69%和70%,為2萬多戶家庭購買獨生子女意外傷害保險。舉辦「優才2009」系列招聘活動,引進高端人才415人。《龍崗區志》全省首家通過市級復審。
3、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全面實施創業帶就業「金翅膀」計劃,開發公益性崗位1256個,促進戶籍居民實現就業和再就業3069人,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1.59%。啟動廉租房貨幣補貼,推進22個原村民統建項目,6個主體結構已封頂,4個正在施工。深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探索敬老院「公辦民營」運作模式。 (五)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
改革區街財政體制,街道全面實行綜合部門預算。深化職教體制改革,成立區職業訓練中心,統籌負責管理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實行「一級辦學、一級管理」的現代城市教育管理體制。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全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成立醫院管理中心,街道醫院統一收歸區里管理。成立重大項目建設辦公室和拆遷事務中心,著力破解前期准備難和拆遷難兩大瓶頸。成立優才人力資源派遣公司,全面規范全區臨聘人員管理。引入市場機制,繼續推進社會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 (六)政府職能轉變明顯加快
1、無縫隙政府建設有序推進。全面開展落實年和服務年各項活動。大力開展無縫隙政府建設,優化工作流程,減少工作縫隙,在6個領域進行試點;推行「效能倍增」計劃和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審批時間壓縮一半;設立區長公共服務質量獎,在6家單位開展了卓越績效模式運用試點,取得良好實效。
2、行政執行力不斷提高。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307件。啟動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強化政府目標管理,部門責任「白皮書」實施范圍進一步擴大。根據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分解的148項重點工作較好完成。強化行政問責,查處行政過錯案件17宗25人,追究責任單位4個。
3、配合成立坪山新區。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決策,全力支持坪山新區設立。圓滿完成機構、人員、資產、項目的移交,明確行政執法責任。嚴格執行涉及坪山、坑梓街道的年度財政預算、投資計劃,區里額外補助兩個街道1300萬元。
4、政府服務更加到位。實施價值觀管理,進一步強化政府部門的服務理念,開展明察暗訪,整頓機關作風,政府服務效能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應對金融危機上,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出台了保增長30條措施和服務企業的方案,將扶持產業發展資金預算擴大至5億元,採取多項措施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定期召開各類經濟分析會,與企業、行業協會座談,加強對經濟運行的監控和引導。以88812345、民生熱線、民心橋等為載體,著力解決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
5、行政成本進一步降低。嚴控行政支出,車輛購置運行費、會議費、公務接待費分別減少5.5%、17.4%和13.3%,一般性行政經費實現零增長。完成政府采購8.3億元,節約資金7117萬元。加強審計,核減政府投資工程造價2.6億元。規范財政結余資金管理,回收資金1.05億元。完成5個街道街屬企業改制工作,對社區股份合作公司財務實行統一記賬管理。
去年,我區人民武裝、僑務、台務、民族宗教、機關後勤、檔案、機要保密等部門,以及駐龍崗的海關、金融、檢驗檢疫、國安、供電、郵政、電信、煙草、鹽務、地質、新聞等單位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和支持,凝聚著全區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員,向全區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龍崗建設和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外貿依存度過高,三產佔GDP比重低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社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面臨困境。二是受產業梯度轉移和國際金融危機雙重影響,龍崗已經進入經濟轉型的陣痛期,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三是社會治安形勢嚴峻,上訪、群體性事件居高不下,安全生產嚴峻形勢還未得到根本改觀。四是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與特區內的差距還很大,教育、衛生、文體、交通等欠賬多,離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還很遠。五是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極限。六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還不夠高,執行力還不夠強,一些部門之間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的現象依然存在。對這些問題,我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力推進解決,絕不辜負人民群眾的期望!

閱讀全文

與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股市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浦科技股票 瀏覽:204
四川唯鴻股票 瀏覽:987
富諾股票 瀏覽:897
泰安小額貸款哪個正規 瀏覽:441
融資金額增加說明什麼 瀏覽:889
150萬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25
盛世投資股票 瀏覽:283
客戶理財心理 瀏覽:788
投資個融資 瀏覽:235
完成c輪融資的p2p 瀏覽:303
睿融資 瀏覽:136
韓元1000對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留學生的外匯 瀏覽:923
施羅德外匯 瀏覽:704
每日幣讀交易所 瀏覽:203
非法融資和民間融資 瀏覽:328
浙貸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59
創投企業新三板投資 瀏覽:5
天治趨勢基金如何 瀏覽:264
海南鑫晟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