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世博動遷,上南新村地塊什麼時候動遷
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chinese/sbdt/news/sbsd/userobject1ai24864.html
❷ 上海世博會場地.上海預留美國多少平方地塊
世博會組織者已為美國預留了一塊佔地約6000平方米的地塊,這屬於參展方自建場館中規模最大的一類。
參考一下,希望能夠幫你。祝你愉快。(*^__^*)
嘻嘻……
❸ 上海市黃浦區原盧灣69街坊為何不動遷,到底要等到啥時侯才能動遷呢,是不是不動遷了
哈哈!真的很幸運,我有126宗地塊!
!
!
兩個地塊推遲搬遷有很多的詮釋。
資金不到位,
首先,根據盧灣區規劃中,我們畫出應作為新天地配套教育設施。新天地集團前期投入較大,短期資金難以收回,因此不能搬遷,土地
二是土地規劃
規劃的地塊應盡量未定新天地配套教育設施,有一種說法,上海世博局徵用作為停車場,這樣它會導致很多問題。補償政策的變化,等等,這樣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拖
盧灣區最後一個可以固定不動,老住宅區,靠近徐家匯路和復興中路一帶是第一招,但近馬當路,由於地鐵建設,搬遷,這樣的形式仍然是不確定的。
但有消息傳出,126地塊將被重新定位四月到九月......
希望你滿意我的回答!在此表示感謝!
❹ 世博園遺址地塊怎麼處理
【新民網訊】據東方早報 世博會成功舉辦後,世博園地區未來將是怎樣的新面貌?昨天上海市規劃部門公布了《世博會地區結構規劃》(徵求意見稿),明確了世博會地區將成為上海新的標志性市級公共活動中心。從規劃內容來看,國際性與低碳環保成為未來世博會地區的「關鍵詞」。
構築上海最國際化的中心
據介紹,此次世博會地區結構規劃的范圍包括世博會紅線及協調區,用地總面積約6.68平方公里,其中,世博會紅線范圍5.28平方公里是規劃重點,規劃形成包括文化博覽區、城市最佳實踐區、國際社區、會展及其商務區、後灘拓展區及濱江生態休閑景觀帶在內的「五區一帶」。
在用地面積約0.93平方公里的浦西江南造船廠地區,將結合江南造船廠舊址的保護保留,形成與美國華盛頓史密斯國家博物館群、柏林博物館島類似的世界一流博覽文化聚集區。
據介紹,該博物館群除了引進契合世博品牌,傳承世博主題的國家級標志性文化設施外,還將引進世界著名連鎖博物館,如古根海姆博物館、泰特美術館等,邀請世界著名建築師進行設計。
面積約0.63平方公里的浦東世博村,將規劃布局為國際社區。結合世博村建築保留建築功能的轉化,將建設高星級酒店、公寓式酒店、商務酒店及公寓等,形成具有國際文化內涵和多元生活方式的國際社區。
面積約1.94平方公里的浦東一軸四館地區,將成為國際會展及商務聚集區。這一區域在建設時,就已經將賓館、展廳所需的相關基礎設施設置在地下,而世博中心也將是會務中心,未來將建成以大型國際性會議和論壇以及精品主題展為主的國際會展中心。同時,這一區域還將引進商務總部,形成新型主題體驗式商業體。
此外,面積約0.42平方公里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將引進全球頂級創意型企業、工作室入駐,塑造世界水平的文化創意街區。
面積約1.4平方公里的後灘拓展區,則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預留戰略空間。
世博園區總規劃師吳志強表示,上世紀90年代陸家嘴成為了上海的金融中心,2010年以後上海最國際化的中心會在世博園區的位置誕生。
規劃預留有軌電車線路
後灘公園、世博公園及沿江綠地已經構成了濱江生態休閑景觀帶,「一軸四館」採用了地源熱泵、太陽能以及遮陽系統等多種節能技術。將來世博會地區將繼續低碳節能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此次規劃透露,世博會地區將推廣軌道交通為主的公交出行方式。在充分利用4、6、7、8四條軌交線以及12個軌交車站的基礎上,加強地面公交的銜接以及公交樞紐。同時預留了開通新型有軌電車的地面線路,線路從南浦大橋附近的浦明路,沿世博大道向南,直至後灘,長約3公里。
據悉,近期浦東一側的「一軸四館」將實現轉型使用並向公眾開放,並開放濱江綠地。浦西則將引進大型博覽活動。
❺ 為什麼上海世博會結束以後要將中國館四軸以外的全部世博館拆除難道就不能作為旅遊景點保留下來嗎
理由一百年世博慣例留下展館寥寥無幾「就像精彩的奧運會賽事,也沒有辦法永遠比下去」。對於展館在世博會之後要拆除,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吳志強表示,這是慣例。上海世博局副局長朱詠雷曾表示,從世博會159年的歷史經驗來看,保持原樣會給主辦國帶來很大負擔,不僅後期需要資金維護,原有地塊也無法重新開發,所以依照國際展覽局的規則,世博會上的外國自建館屬於臨時場館,一般在會後拆除。上海世博主題演繹顧問、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表示,早期世博會所有的展館都要拆除;不過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世博會也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動力,如何讓展館在世博之後被更好利用,帶動城市的發展成為課題,於是一些標志性建築被留了下來。據查,世博場館留下的建築非常有限——比如埃菲爾鐵塔、西雅圖世博會的太空針、大阪世博會的太陽塔。理由二本就是臨時性建築設計已考慮材料降解「本屆上海世博會,也有特殊的規章,即除了規定中的一軸四館之外,國外、企業的等其他各個展館都是臨時性建築,將來都要拆的。這就是一種規則。」吳建中解釋,建設之前已定為「臨時性」的特性決定了建設過程中注重建築的可拆卸性、材料的可降解性,總體是環保的。比如,日本館的建築材料就很輕盈,「樁可以打得淺一些」。上海世博局副局長朱詠雷也曾表示,不少外國館的建造設計都是按照臨時性標准設計和建造的,在設計前就考慮到拆除後材料的重復使用或直接降解,比如瑞士館的外牆是大豆纖維,展覽結束後只要塗層塗料,兩天內就能降解,無法永久保留。因此建築從臨時性變成永久性,質量安全如何解決也是個大難題。理由三佔用大量土地或帶來災難性影響由於世博展覽需要龐大的面積,百年世博史上,不少展館地址都會選擇在郊區,開完後拆除。有人表示,世博會的土地使用非常不合理和不經濟,特別是本屆世博會,場館佔地5.28平方公里,卻選取在寸土寸金的市區段。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上海世博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就能否保留場館,世博局也曾和國際展覽局商量。但對方表示,如果本次世博會保留大量外國館,將對以後的主辦方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人家可能沒有這么多的土地。他還表示,這些場館的運行維護也需要大量的費用,還涉及到設計的自主知識產權等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實際上場館在世博會期間所舉辦的文化活動等也是一大看點,這是無法在世博會結束後延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