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新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上海新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釘釘企典數據來源於企業徵信機構,包含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更多公司電話地址企業郵箱可在釘釘企典進行查詢
• 公司簡介:
上海新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06-04,注冊資本78000.0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人是李煒,公司地址是浦東新區泥城鎮新城路2號24幢C1350室,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310115301484416G,行業是其他未列明零售業,登記機關是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經營業務范圍是高品質半導體矽片研發、生產和銷售,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上海新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310115002336808
• 對外投資: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煒,出資日期是2001-07-25,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31500.00萬,出資比例是4.76%
• 股東:
上海硅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比例98.50%,認繳出資額是76830.000000萬
上海新陽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比例1.50%,認繳出資額是1170.000000萬
• 高管人員:
瞿紅珍在公司任職監事
徐彥芬在公司任職監事
全秀蓮在公司任職監事
邱慈雲在公司任職董事兼總經理
李煒在公司任職董事長
梁雲龍在公司任職董事
② 西安翻譯學院專科怎麼樣聽說很嚴啊,有方正嚴嗎 一樣嚴的話我還是補習好了
西安翻譯學院 謊言與欺騙真相
如果對教育界外的人士提起「西安翻譯學院」時,可能聽到的人將會是一頭霧水。但是如果在教育界內提到這個名字時,很多不知道真相的人形容這個名字「如雷貫耳」,也許會說這個學校,很多聽說過的人都會想到籠罩在它身上的光環——什麼「中國最傑出的民辦高校」,「中國名辦高校的矽谷」,甚至是一些令人發笑的稱呼「什麼東方哈佛」,還有令人驚訝「生源最好的名辦高校」「該校學生被世界大公司年薪40萬聘請」等等。所有一切光環都給西安翻譯學院的對外宣傳套上了美麗的外衣。
這些美麗的外衣或者是自己給自己披上的,或者是花錢請別人給自己披上。
然而真正了解西安翻譯學院的人都清楚的知道,這所民辦學校看似美麗的外衣下卻是一個實在令人惡心的學校。很多真正了解西安翻譯學院的人對這所學校是不屑一顧的,甚至提起這所學校都覺得惡心。有一位西安交大的教授的大白話很有代表性——「西安翻譯學院——一所垃圾學校裡面一個吹牛大王帶著一群吹牛老師和一群麻木的學生。」這代表了很多人對西安翻譯學院的看法。
或許很多人會產生疑問——這似乎與宣傳的不符合,《中國××報》不是經常報道該校優秀之處和該校校長的成就嗎?
我們常被印刷的文字和名聲所欺騙,以至於被欺騙以後仍然不知。西安翻譯學院究竟是怎麼樣的一所學校,它對外宣傳到底有多少真實的成分,是否該去這所學校就讀。看了本文後,相信你會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的。
首先從中國的民辦高等教育談起。80年代,國家為了解決中國高考錄取比例太低,青年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太少的矛盾,允許私人興辦高等教育,但是由於最初民辦高校不能得到社會認可,民辦高等教育便依於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也就是說,民辦高校某種程度實際上是高等自學考試教育的助學機構。但是在90年代國家為了所謂支持民辦高校的發展,便推出了學歷考試制度,期望民辦高等教育能與國家認可掛鉤。
但是,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實際上從孕育到開始再到反展都存在相當大的變形,導致了中國民辦高等教育成為畸形。
首先,中國的各個民辦高校基本上是又個人或少數幾個人建立,其最初目的就是以經濟利益優先,也就是說成立民辦高校實際上是以盈利為目的。以民辦高校的創辦者等少數的決策為主,又以經濟利益優先,這種民辦高等教育實際上在孕育的時候就開始畸形化了,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絕對不能辦好教育。也就是因為以經濟利益優先,而且不屬於國家控制的范圍內,民辦高校的種種行為實在令人惡心,招收學生基本沒有任何要求,招生一個學生可以得600元,到火車站去截斷別的學校的學生,甚至是派一些「間諜」到其他民辦高校「策反」等等。其混亂情況課略見一斑。
其次,民辦高校處於社會底層,不被重視,甚至國家社會根本不承認。其學生畢業根本沒有正規的身份。有些民辦大學甚至可能今年讀明年就可能不見了。
最後,民辦大學的師資力量和質量底下,學生素質底下,教學設施落後。很多民辦高校根本沒有正規的老師,都是些從其他地方請來的兼職帶課的老師,還有更可笑的是曾經有報道一個小學文化的農民給民辦高校的學生上課,甚至有一些其他正規高校的普通學生。民辦高校的學生讀完大學後見過無數老師,卻一個也不認識。當然,民辦大學的生源實在令人不齒。都由於以經濟利益優先,民辦高校的招收的學生幾乎沒有任何要求,只要是人就可以了,其素質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正如一個曾經在民辦高校帶課的老師說:「都是一些淘汰產品,你以為能學什麼嗎?能知道1加1等於2就不錯了。去讀民辦高校就可見有多麼愚蠢。」當然,這話不排除個人情緒化的因素,但是民辦高校學生素質底是不可否認的。另外,與正規大學相比,民辦高校幾乎沒有正常的教學設備。有些高校校園小到只有幾畝地和幾間教室,沒有其它教學設備。
實際上,從中國所有正規大學的大學標准看來,中國民辦高校幾乎不能稱為大學。
說到中國民辦高校,可以用幾句話來形容:「設施落後,師生素質底下,管理混亂,社會承認度底。」
國家從專門為民辦高校建立高等教育文憑考試到2004年取消高等教育文憑考試,實際上就是對民辦高校教育成果的否定。
中國民辦大學之所以不能與國外民辦高校相提並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國外的民辦高校要麼比公辦高校起步早或者與公辦高校同時起步;第二是國外民辦高校所有權是董事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屬於社會的,而不同於中國的高校屬於少數人。
中國民辦教育是落後和混亂的,甚至是不值得探討的。
從這樣看來,即使以普通大學的標准看來,西安翻譯學院同樣是根本不值得稱道的學校,甚至根本不屬於中國高校中的一個。
再看看西安的民辦教育情況。
從總的眼光看來,西安這個城市是落後的。而且與我國發達地區,特別是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的差距不是以年來算,而幾乎是可以說是以代來計算。西安這個城市信息落後,政府職能內部分工不清,辦事效率底下,意識落後等等。「西部大開發」以來,實際上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這實際上是由人的素質、意識和思想所造成的。
由於地處西部落後地區,西安范圍內都很難真正有先進的事務產生。在教育發展這方面與西部差距就更大了。最簡單的例子,上海交通大學在1956年進行調整,把學校絕大部分資源搬遷到了西安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學。在上世紀80年代初,西安交大仍然是遠遠領先與上海交大和全國很多高校的。但是,到現在,上海交大要遠遠領先於西安交大,才是被人們普遍認為是「交通大學」的正宗。這就是與大學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教育發展水平。所以在西安發展民辦教育本來就先天不足。但是西安卻是我國民辦高校最多的地區之一。這種矛盾實在令人費解。實際上,很簡單,因為利益驅使。在某種程度上說,西安很利於發展「教育產業」,注意是「產業」不是「事業」。有三點優勢:一、地方保護主義和官僚腐敗中的因素,使在該地區辦民辦教育很容易得到審批和土地;二、居民素質底與高校錄取比例底,高考落榜生眾多,容易招生,籌集資本;三、生活水平落後,容易找到兼職教師。特別是第一點,你會發現西安民辦高校都是一些本地人辦的。而且與北京民辦高校不同,北京最開始民辦高校都是一些很有資格和水平的老教授辦的,而西安的民辦高校的創辦人很多素質並不高,甚至很多根本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在地方保護主義和腐敗支持的暗箱操作中,可以很容易獲得要建立民辦大學的土地。現在我國到處開始批判「大學城」圈地,實際上,在西安的大學城圈地都已經結束了,農民卻無聲無息的接受了現實。落後地區畢竟落後。西安翻譯學院就是在以前的耕地上建立的。
但實際上,西安的民辦高校是最混亂的。有人曾經用「異常混亂」來形容。「在西安的民辦高校中,什麼人都有,什麼事都可能發生。」與北京曾經有的民辦高校混亂不同的是,北京的民辦高校混亂是看得見的,被媒體廣泛報道,最後淘汰了相當大一部分民辦高校,剩下的只有三分之一。但是西安同樣由於落後,外界甚至西安本地人都看不清西安民辦高校的情況,媒體收錢辦事,官員受賄,在這種狀態下,很多人都被西安的民辦高校蒙騙了。有時甚至被學校的校名給欺騙了。什麼歐亞學院,東方劍橋學院,西京大學,我在讀大學的時候曾經有個同學開玩笑說「北京大學,世界名牌;南京大學,世界名牌;東京大學,世界名牌;西京大學,垃圾名牌。」
西安翻譯學院的光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西安民辦高校中看不見的混亂。
西安翻譯學院的校長,也就是我們將在下文中提到的人物,一個吹牛大王,曾大言不慚地說(當然對他來說是很平常的事):「西安是中國民辦高教的矽谷」。一位教育部高教司的秘書聽了後笑了笑說:「他應該說西安是中國民辦高教的百慕大和索馬里。」
看了上文,可能你從外部情況能夠了解一些西安翻譯的情況。但從下文中,你將會看到西安翻譯學院這所謊言支撐起的民辦高校的真實情況了。
和許多民辦高校一樣,西安翻譯學院從成立到反展階段都是以欺騙起家的。1996年,我還在西安讀大學的時候,一次看到西安翻譯學院從各個大學中招聘「招生代表」,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去看了看,到了以後,該校老師拿出一份招生簡章和一些報表,簡單說了一些招生方法後說:「待遇情況是招到10個學生以內是每個600元,10到20個每個是700元,20到30個每個是800元,30到40個每個是900元,40個以上每個是1000元。」我隨便問了一下「有沒有什麼要求比如分數。」得到的回答是:「沒有,盡量招。」
沒有分數要求,對學生甚至沒有任何要求。在不了解學生背景的情況下就招生學生,這種就是教育產業的明顯特徵。
但是該校的招生簡章上確實是「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什麼高就業率,高通過率,美麗的校園,還有大量的電腦製作的建築效果圖。現在想來,西安翻譯學院從最處就是以欺騙來招生學生的。
但是現在的欺騙手段和欺騙宣傳確實要高明得多。通過大量的行賄和金錢是其披上美麗的外衣。最特別的例子就是《中國青年報》,這份原來曾在中國青年有重要影響的報紙是西安翻譯學院的第一宣傳工具,特別是在每年5月到9月這段時間內,幾乎是每隔幾天就有西安翻譯學院的專版宣傳,注意,這種宣傳是廣告式宣傳,但是版面卻似乎是報道,以便能讓更多的人相信,實際上其中內容根本沒有得到驗證,有時甚至已經是令人惡心了。許多人對《中國青年報》的這種做法非常反感,甚至在網上直言不諱的說「這中間肯定存在個人經濟利益因素的。」然而這種做法的結果是使該報在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人心中的影響力大打折扣。
不僅僅是一家報紙,實際上,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很多新聞單位都為西安翻譯學院鼓吹,有人說新聞媒體大概快把該校捧上天了。一位曾經在西安翻譯學院兼職過的老師曾經說該校「在一定時間內都有些新聞媒體到來,都是大張旗鼓的來,受到校長的隆重歡迎,然後是用酒宴接風,然後轉一圈,然後就走。回去報道就出來了,當然,他們所寫的都是丁詛詒說的,根本沒有調查,裡面還有什麼黑幕我就不知道了。」
當然,也有些有職業道德的記者曾經暗訪過關於西安翻譯學院的一些事,寫出很客觀的報道,但是卻被西安翻譯學院告上法庭。
西安翻譯學院的欺騙手段很高明,但具體實現方法有那些呢?
一、 直接自己給自己加光環。打開西安翻譯學院的網頁,突然發現該校的英文名字是「Xi』an Fanyi University.」「University」——一個民辦學院突然就編程大學了。這種變化似乎是不知不覺的,有時一些不切實際的變化就成為光環了。該校的院長把西安翻譯學院稱為「東方哈佛」,有人用四個字來形容這個比喻——「厚顏無恥」。一個和四流大學差不多的民辦學院怎麼成為「東方哈佛」了,有那點能與哈佛相提並論呢?——大概只有同是民辦,如果這樣的話,中國豈不是一堆哈佛了?實際上,正如我前門說過,哈佛這類國外民辦大學實際上是社會辦,根本不像是西安翻譯學院是一個人的。一位國外的華人朋友曾調侃說把這所學校說是「東方的哈佛就好像一個妓女說自己是當代中國西施一樣。」
西安翻譯學院給自己加的光環還有很多,但是究竟多少光環得到社會的承認呢?具體來說,沒有一個。有些人甚至對這種給自己加美麗外衣的做法感到十分厭惡,就如同一位男生說過的「西安翻譯學院就好像是一個穿著艷妝的妓女在街上拉客,還拿著一張紙宣傳她和那些名人做過以體現其作為妓女的領先地位。」
③ 股票跟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股票好不好,
國家正在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是,
具體到相關操作,還是會落實到個股上。
也就是說,
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股票沒問題,但是還是要選擇優秀的股票的,並且選好買股時機,不然可能會很長一段時間比較煎熬。
2017年10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業內簡稱大基金)總裁
丁文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談話,可以作為參考: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後的這3年中,大基金一直按照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運營,同時堅持國家戰略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的方針指導基金投資,基本實現了對集成電路產業鏈,包括製造、設計、封測、裝備、材料,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全覆蓋。
在具體的實施中,大基金重點投資每個產業鏈環節中的骨幹企業,基本上是行業前三。
以晶圓製造為例,先進工藝製造方面我們重點投資了中芯國際和上海華虹;
存儲器製造方面我們和湖北省武漢市會同紫光集團集中投資了長江存儲科技公司,這也是大基金最大的單筆投資;
特色工藝製造方面我們主要投資了杭州士蘭微電子公司;
化合物半導體製造方面我們主要投資了三安光電,推動其向化合物半導體轉型;在封裝測試領域,我們投資了長電科技、通富微電和華天科技等行業前三名企業;在設計領域,我們投資了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等龍頭骨幹企業;
在裝備領域,我們投資了北方微和中微半導體,並推進北方微與七星電子整合,組成北方華創。從規模上看,北方華創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半導體裝備企業,中微半導體的刻蝕機已在部分大生產線上得到應用。
在材料領域,我們投資了上海硅產業集團,在大矽片領域進行布局;投資了江蘇鑫華,布局電子級多晶硅材料;投資了安集微電子,促進拋光液的發展等。
除此之外,我們投資的另一個方向是,投資布局具有一定特色的企業,如耐威科技在MEMS感測器上擁有特色,國科微電子在國內直播星晶元市場佔有率超過70%,蘇州盛科網路在國內網路交換晶元市場具有領先地位。
總體來看,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我們對國內產業鏈上的骨幹企業和重點特色企業,進行了較全面的布局。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擅自買入,盈虧自負。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祝投資順利!
④ 造芯3年卻連虧3億,如今攜16子登「科」能否走出困境
造芯3年卻連虧3億,如今攜16子登「科」很難走出困境。
和大多數受理企業不同,硅產業集團是第一家以集團公司身份試圖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它於2015年由國盛集團、產業投資基金發起成立,並各自持有該公司30.48%的股份,並列第一大股東。公司專注於硅材料行業的投資。硅產業集團一共控股16家子公司。半導體矽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由上海新升、新傲科技、Okmetic三家控股子公司實際開展。
究其原因,在於半導體矽片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具有研發投入高、研發周期長、研發風險大的特點。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137.92萬元、9096.03萬元、8379.62萬元、1804.66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7.92%、13.11%、8.29%、6.70%,這一數據同行業平均僅在5%左右。本次擬募集的25億元資金中,17.5億元也正是用於前文所述集成電路製造用300mm矽片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二期項目,其餘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⑤ 200分送上,請推薦一家優秀的化肥行業上市公司
轉
世界范圍內看,除了發展中國家的化肥需求還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化肥產業現在已進入需求增長緩慢的成熟期。1992年到1998年間,世界氮肥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2.5%。權威機構對1999年到2005年世界氮肥需求年均增長率的預測僅為2.2%。在化肥需求增長緩慢的情況下,發達國家的化肥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和成長性,紛紛向多元化經營發展,進入有機化工和精細化工等相關化工領域,並已在部分產品上形成規模優勢。
國際化肥企業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為國內企業提供了借鑒,我國化肥企業也應當適時實行產品多元化戰略。但國內化肥企業的科研開發能力普遍落後,進入高附加值化工品生產領域受到制約。從比較優勢上看,國內企業應優先發展化肥深加工和基本有機原料,避免過早地與世界化工先進企業直接競爭,待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資金後再進入投入大、風險高的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只要投資方向正確,並且能夠盡快形成規模,產品多元化戰略將提升企業的成長性,減小產品單一所帶來的經營風險,是化肥企業正確的發展方向之一。(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氮肥類上市公司多元化戰略初見成效
由於國內氮肥產能已經過剩,進一步開拓氮肥市場難度加大,氮肥企業在化肥行業中率先實施了多元化戰略。部分氮肥板塊上市公司已經涉足化工產品的生產,並且形成了一定規模優勢,多元化發展戰略初見成效。
湖北宜化(000422)的多元化戰略以季戊四醇為重點。2003年3月,公司新建的季戊四醇生產線正式投產,從而使公司具備了年產3萬噸季戊四醇的生產能力,占國內季戊四醇產能的50%以上,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目前國內季戊四醇消耗量約有一半依賴進口,市場前景良好。如果產能全部利用,公司季戊四醇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將達到2.5億元。由於最近一段時期市場相對低迷,季戊四醇產品對公司2003年中期利潤貢獻不大。不過一旦季戊四醇市場形勢好轉,將使公司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川化股份(000155)在尿素產品之外全力擴大三聚氰胺產品的產能,先後投入巨資對三聚氰胺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建,成為國內最大的三聚氰胺生產和出口企業,公司三聚氰胺產品規模效應和市場優勢明顯。三聚氰胺產品2002年度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佔到當年總收入的18%;2003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9815萬元,同比增長30%。2003年6月,公司新建的年產1.2萬噸三聚氰胺項目正式交付生產,這為公司下半年業績增長奠定了基礎。
其它氮肥行業上市公司也在產品多元化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如華魯恆升(600426)DMF(甲基甲醯胺)、甲醛和三甲胺等化工產品的銷售額已佔到總銷售額的一半,雲天化(600096)投巨資於出口前景看好的無鹼玻璃纖維生產,滄州大化(600230)投資於國內短缺的TDI(甲苯二異氰酸酯)。
成功實施多元化戰略的企業具備投資價值
基本化工產品生產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是世界化工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能夠抓住機遇搶占市場的企業將提升成長潛力。雖然短期內基本化工產品的利潤率可能較低,但如果形成了規模優勢和穩固的行業地位,基本化工品同樣將成為企業穩定的利潤增長點。通過分析相關市場競爭形勢和企業自身條件,我們認為氮肥類上市公司中的湖北宜化、川化股份和雲天化在實施多元化戰略方面是比較成功的。這幾家公司未來業績將擺脫化肥市場增長緩慢的制約,實現較高的增長速度,具備較大的投資價值。
⑥ 矽片有納米級別嗎
納米是長度量單位,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千米→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版米), 4倍原子權大小,萬分之一頭發粗細。納米技術是是指製造體積不超過數百個納米的物體,其寬度相當於幾十個原子聚集在一起。
矽片尺寸(8英寸、12英寸)上加工納米級的電路,就能容納更多晶體管,做出體積更小更復雜的電路。
把納米技術定位為微加工技術的極限。也就是通過納米精度的「加工」來人工形成納米大小的結構的技術。這種納米級的加工技術,也使半導體微型化即將達到極限。現有技術即便發展下去,從理論上講終將會達到限度。這是因為,如果把電路的線幅變小,將使構成電路的絕緣膜的為得極薄,這樣將破壞絕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