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柯橋市蘭亭鎮人口經濟狀況
是紹興市柯橋區蘭亭鎮.經濟已旅遊和紡織為主,在柯橋區的幾個鎮內排名靠後
Ⅱ 談談柯橋近年來的發展
這個題目太大了。
如果要比較完整地說說,應從柯橋經濟發展、柯橋文化、人口集聚情況、柯橋商業、柯橋城市國際化、柯橋旅遊產業、教育醫療文體、城市建設、交通建設、居民生活水平、社會治安等方面去談。以下僅是報紙上抄來的一些東西,還來不及仔細思考。
一、城市化水平。現代服務業成為縣域經濟新引擎。輕紡市場的集群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沃爾瑪超市、大連萬達廣場等先後入駐,柯橋新縣城人氣商氣進一步集聚。最近,柯橋已獲浙江省規劃建設示範城市稱號。這是由《浙江日報》與浙江省城市規劃學會、城鄉規劃協會聯合舉辦。全省共有11縣市(區)獲此稱號。柯橋是2000年紹興縣人民政府遷址柯橋後才迅速發展的,當時柯橋城區面積才12平方公里,現在已建成4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0.8萬增加到33.4萬,城市化水平由29.7%提高到62%,並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省級文明城市。
二、外貿經濟。紹興縣自改革開放以來,以民營企業迅猛發展為契機,在全縣經濟上升到相當規模和實力之後,大膽探索實施民營企業外向型帶動戰略,開拓國際市場,主攻外貿出口,自營出口企業從零星幾家到雨後春筍,自營出口額從十年前的不足1億美元,跨越式增長為現在的五、六十億美元;紡織品外銷率從零起步提高到目前的60%,全縣自營出口三度蟬聯全省之冠。近幾年來,即便受到人民幣升值和通脹的壓力,這一強勁的增長勢頭仍得以保持,2008年實現超63億美元的目標。
三、旅遊發展。憑借長三角「後花園」的地理優勢,紹興縣旅遊業正在呈現厚積薄發之勢,而這股勢頭之源正是紹興縣對旅遊產業的持續投入。總投資5.3億元的市重點旅遊項目大香林二期工程,以「彌勒凈土、修行聖地」為總體目標,中軸線以上部分景點將於年內對外開放;總投資4億元的喬波冰雪世界將於9月28日正式開業,瓜渚湖水上游樂項目、瓜渚湖南岸水上樂園已對外開放;柯橋服裝服飾家紡市場啟用等等,這些重大旅遊休閑運動項目的加快推進,使該縣的旅遊產品從「柯岩游」升級為「柯橋游」。鑒湖大酒店等五星級酒店相繼開業,瓜渚湖北岸公園音樂噴泉激光水幕電影的建成,完善了柯橋「吃、住、行、游、購、娛」旅遊配套服務,提高了柯橋旅遊接待能力。「稽山鑒水金柯橋、綠色時尚輕紡城」的旅遊整體形象漸入人心。
四、會展業經濟。1999年,第一屆「紡博會」在柯橋舉行,輕紡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大型展會。如今,已走過十個年頭的「紡博會」成為了國家級展會,在業內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同時,柯橋會展業也在「紡博會」這一龍頭的帶動下,蒸蒸日上,成為輕紡城商貿服務業中一個新興產業。從農副產品展會、蘭博會、房交會、房博會,到人才交流會、書法名家作品展、創意產業博覽會等等,柯橋的展會是一月比一月精彩,一月比一月有看頭。柯橋的會展業正在成為引領城市提升發展的新龍頭。
Ⅲ 柯橋經濟怎麼樣
柯橋經濟比較發達的,算是紹興乃至浙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亞洲最大的面料集散中心。
Ⅳ 柯橋這地方怎麼樣 經濟 人文 環境 啊 各方面 謝謝
經濟還是很不錯的,畢竟是老牌的全國十強縣了。城市居住環境也不錯,是新建的城市,綠地保存相對較多,而且對縣城兩大湖做了長期的規劃保留;購物環境雖然最近成長較快,藍天區域商業圈已初具規模,但仍有不足,人口集聚不足導致商業氛圍不足;此外除商業外其它配套設施也待完善,如娛樂場所形式單一檔次較低,體育設施欠缺,部分星級酒店名不符實等等;人文方面尚可,有地方特色的精神底蘊,柯橋人又精打細算的傳統,同時略顯保守,有保存的歷史建築,但對歷史建築的保護方式有待更新,使用方式還有待探索
Ⅳ 紹興和柯橋哪一個城市更發達。
現在已經是紹興市柯橋區了。以前是紹興市紹興縣柯橋鎮。經濟發展很快,中國輕紡城、
Ⅵ 浙江柯橋的經濟水平與合肥相比哪個更繁榮
城市肯定是合肥大的,不過經濟發達程度柯橋好一些
Ⅶ 柯橋和舟山哪裡經濟好
其實這兩個地方的經濟差不多,從名利所講,舟山稍為好一點點
Ⅷ 柯橋區經濟排行榜
1、楊汛橋鎮 2、錢清鎮 3、福全鎮 4、柯橋 5、齊賢鎮 6、安昌鎮 7、平水鎮 8、馬鞍鎮 9、夏履鎮 10、柯岩街道 11、華舍街道 12、湖塘街道 13、陶堰鎮14、富盛鎮15、蘭亭鎮16、漓渚鎮17、孫端鎮18、王壇鎮19、稽東鎮
排行榜\柯橋,經濟
1、楊汛橋鎮 2、錢清鎮 3、福全鎮 4、柯橋 5、齊賢鎮 6、安昌鎮 7、平水鎮 8、馬鞍鎮 9、夏履鎮 10、柯岩街道 11、華舍街道 12、湖塘街道 13、陶堰鎮14、富盛鎮15、蘭亭鎮16、漓渚鎮17、孫端鎮18、王壇鎮19、稽東鎮
Ⅸ 紹興縣具體經濟概況
經濟概況
[編輯本段]
一、農 業
全縣完成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
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6.51萬畝,總產量16.3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6%和0.3%,糧經面積比由上年的53:47調整為55:45。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0.07萬畝,比上年下降3.2%。其中:蔬菜播種面積20.10萬畝,比上年下降5.0%;花卉播種面積4.47萬畝,比上年下降3.9%。
林、牧、漁業生產穩步發展。林特基地不斷鞏固擴大,全年新發展林特基地1.22萬畝,現有國家級、省級重點生態公益林22.95萬畝,茶葉產量9223噸。農庄經濟蓬勃發展,全縣已建和在建的休閑農庄37家,其中已建成20家。牧、漁業生產繼續保持穩定,全縣有效控制了禽流感沖擊,全年生豬飼養量56.25萬頭,比上年增長3.2%,肉類總產量3.29萬噸,比上年增長6.9%,家禽飼養量603.38萬羽,比上年減少11.0%,淡水產品產量2.44萬噸,比上年增長4.2%。
科技興農進一步深入。大豆蛋白纖維等一批高科技新品種、新技術進入規模化生產,全縣新增省級農業科技企業4家。生態農業建設全面啟動推廣,創新一批生態農業模式,「稻鴨生態共育標准」成為紹興縣首隻省級地方標准,新增國家綠色食品4隻,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隻,省級無公害農產品12隻。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33.23億元,比上年增長21.3%,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家。
外向型農業持續發展。全年新建外拓基地10.50萬畝,累計達到84.80萬畝,擁有外建加工企業18家,其中2家被當地認定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外設市場及農產品直銷點205個,境外貿易公司7家, 境外農貿市場1家。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清水河道」建設全面展開,全年完成水利總投入2.65億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23.95千公頃,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4.54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67萬噸。
二、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403.48億元,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363.25億元,利潤總額52.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5%、23.8%、0.6%,其中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60.56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127.02億元,利潤總額40.8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9%、23.7%、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布及絲織品35.92億米,比上年增長14.4%;印染布113.51億米,比上年增長17.3%;化學纖維127.77萬噸,比上年增長20.2%。
大紡織業升級勢頭良好,印染後整理技術加速推廣應用。規模以上非紡與大紡織業比重由上年的22.4:77.6調整為28.7:71.3。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得到增強,循環經濟深入推進,省級以上新產品產值率達到7.1%。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項經濟效益指數綜合得分196.34分,萬元產值電耗497.53千瓦時/萬元,比上年下降4.4%,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13.1%。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99家,比上年增加121家,其中產品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193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其中超1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22家,超20億元的企業5家,超60億元的企業1家。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縣上市企業累計達到8家,企業管理創新在全縣面上不斷推廣。
建築業發展迅速。完成建築業增加值76.40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實現利潤9.54億元,比上年增長37.5%,稅金總額11.28億元,比上年增長43.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25萬平方米。年末擁有特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家,一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0家,二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8家。2005年,共創建省級及以上優質工程36項,其中「魯班獎」(含參建)3項、「國優工程」2項、「鋼結構金獎」8項、「白玉蘭獎」5項、「錢江杯獎」10項。
三、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投資總量繼續增加。全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5.52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工業性投資12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城市建設及非工業投資55.44億元。
投資結構明顯優化。非紡與大紡織業的比重由上年的38.2:61.8調整為60.9:39.1,其中大紡織業完成投資46.90億元,比上年下降29.1%,非紡行業完成投資73.18億元,比上年增長78.9%。
投資強度不斷提高。全縣土地投資強度達到149萬元/畝,比上年提高20.6%。
房地產投資保持穩定。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7.88億元,比上年增長0.3%,開發面積328.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9%,新開工面積109.9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75.42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53.1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8.8%。2005年,房地產企業新增二級資質企業1家。
四、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銷售增長加快。全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5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餐飲業4.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商貿設施不斷完善。輕紡城市場改造升級一期、國際貿易區一期基本完成,錢清原料市場改造一期進展順利,富麗華大酒店等一批商貿服務設施投入運行。農村現代流通網加快建設,全縣已開設農村放心店318家,學校放心店86家,在全國率先達到「鎮鎮有連鎖超市、村村有放心店」目標。成功舉辦了2005年中國(紹興)國際紡織品博覽會,實現商品成交總額16.78億元。
商品交易市場穩步發展。年末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74個,實現商品市場成交額471.91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中國輕紡城紡織面料市場成交額276.27億元,比上年增長7.0%;化纖布成交量27.34億米,比上年增長6.8%;錢清輕紡原料市場成交額173.14億元,比上年增長15.0%。
五、對外經濟
全年自營進出口總額達45.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自營出口33.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加工貿易出口額2.83億美元,同比增長33.5%;進口總額11.70億美元,增長11.1%。出口呈現產品、市場、主體、貿易方式四個多元化趨勢,非紡產品出口增長15.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2.1%,出口的國家和地區達173個,出口額列前三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為阿聯酋3.76億美元、美國2.63億美元、伊朗2.29億美元。全年有自營出口業績的企業由上年的726家增加到993家。加工貿易出口比重由上年的6.6%上升到8.4%。
全年新批三資企業83家,增資調整43家,合同利用外資5.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1%,實際利用外資2.3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6.5%。濱海工業區和柯橋經濟開發區合同外資、實際利用外資分別佔全縣80.0%和82.0%。利用外資呈現出跨國合作意識增強、結構調整型、資源集約型項目增多等特點。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15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3%,全年新設境外窗口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