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MI,M2與股市,經濟的關系
M1是狹義貨幣供應量,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這些經濟數據都只是作為宏觀經濟形勢的回參考指標,跟股市答漲跌沒有直接關系,一般M1、M2數據量大意味著宏觀面流動性較好,合理范圍內的流動性有望造成人造牛市,但是股市好壞最主要的不是看絕對數據是多少而是看這個數據市場是怎麼解讀的,從國家經濟形勢來看,去杠桿肯定是未來大的趨勢,所謂去杠杠外在表象也就是收縮這個數據
❷ 什麼是m1與m2, 為什麼與大盤有如圖所示的關系
廣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這是國民經濟課程里有講的。股市沒錢起不來,也就是資金的供應和大盤的漲跌的關系圖
❸ 貨幣M1大於M2說明什麼小於又說明什麼與股市有什麼關系
關系不大,慎來重使用。自
M1,M2各國定義不同,中國定義及數據可以到中國人民銀行查。M1,M2差異在於M2多了一個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在中國貨幣M2恆定大於等於M1。
從貨幣存量M1,M2增速來看。
如果M1增速大於M2,意味著企業的活期存款增速大於定期存款增速,企業和居民交易活躍,微觀主體盈利能力較強,經濟景氣度上升。
如果M1增速小於M2,表明企業和居民選擇將資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銀行,微觀個體盈利能力下降,未來可選擇的投資機會有限,多餘的資金開始從實體經濟中沉澱下來,經濟運行回落。
股市可以認為是一個反映綜合信息的市場。如果看中國股市,我認為這兩個指標作用不大。原因如下:股市是預期市場,貨幣存量統計是滯後指標。中國股市對信息反映能力弱,而M1,M2屬於間接影響變數,影響更弱。
❹ 貨幣m0,m1.m2增速與股市有何關系
首先你復要弄清楚什麼是制M0.M1.M2
籠統的說:
M0=現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貨幣
M1=M0+活期存款,流動性小於M1
M2=M1+定期存款+其他存款,三者流動性最差。但反應貨幣供應量的大小
當M1>M2時,證明有資金向活期轉化,股市往往會變好,反之,股市變差
同樣道理,M0和M1的關系也可以這樣理解
總之,流動性越強,股市就越好,反之越差。
❺ 什麼是M0,M1,M2及之間的變化關系如何影響經濟和股市的走勢
M0:現鈔
M1:狹義貨幣=M0+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M1+准貨幣
對股市的影響比較復雜,通常越多股市漲幅越高。
❻ m1與m2增速剪刀差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剪刀差是指m2和m1的同比增速(增長率)的差額,知道了m2和m1的數值,還得計算出版m2和m1的同比增速,這樣權才能算出每月的剪刀差。
舉例:2009年8月m2的同比增速為28.53%,2009年8月m1的同比增速為27.72%,則剪刀差=28.53%-27.72%=0.81%(即剪刀差為0.81個百分點)
❼ 什麼是m1,m2以及與股市的關系
經濟學家把直接可以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稱為M1,或狹義的貨幣,把包括了其他版貨幣的貨權幣成為M2,或廣義的貨幣。M1中包括現金(紙幣或輔幣)、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或其他支票存款。這些貨幣可以直接作為交換媒介進行各種交易和支付。M2則是在M1之上再加上其他儲蓄存款(如銀行的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余額、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流動中的貨幣量又稱貨幣存量。
M1、M2的數據變化有很多玄機
① 從多年的歷史看,每當M1比M2低時,尤其是二者差距(M1<M2)超過5個點時,股市就會見底,一輪新的牛市將會拉開序幕;
② ②而M1高M2(M1<M2),5個百分點時,牛市行情會結束,熊市會到來
❽ 股市的裡面的錢算M1還是M2還是不算
股市裡的資金不屬於貨幣供應量范疇,充其量是資產投資,所以它不屬於M2~
M1、M2是貨幣供應量的范疇。人們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實踐中,各國對M0、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
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❾ m1-m2今年差最大,為什麼股市沒張
股票漲是因為故事好
❿ 股市和M1、M2的關系
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
一般M1的走勢與股市大盤走勢吻合度較高(大盤圖最好採用版月線圖),此權外當M1高於M2且走勢拉開距離時,小心股市要見頂,相反就是趨勢大底。
你可以作圖對比一下,一看便知,目前的M1與M2距離較近,但從這方面來講,股市風險不大,但還要看PMI走勢和CPI-PPI的值的走勢,綜合判斷大勢。
關注下周的宏觀數據公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