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自貿區什麼時候建立
2014年建立的,望採納。
B. 上海自貿區什麼時候宣布建立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面積28.78平方公里
C. 中國自貿區有幾個分別在什麼時候成立
中國自貿區共有12個(截至2017年7月3日)。
2013年9月27日,國務院批復成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5年4月20日,國務院決定擴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范圍。
2015年4月20日,國務院批復成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3個自貿區。
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批復成立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7個自貿區。
D. 上海自貿區哪年成立
2013年成立的
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上海自貿區,9月29日掛牌
E. 上海自貿區最早由誰提出
2003年2月,時任中抄共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陳良宇在當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堅持整體推進上海國際化程度,大力改善上海城市發展軟環境。要加快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管理體制和運作規則,全面提高上海的國際化水平,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創服務全國、融入世界的開放新格局。同年10月,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對進入物流園區的國內貨物實行「進區退稅」、取消對物流園區企業進出口經營權的限制、適度放寬外匯管理,在當時的上海市政府的官方網站上,外高橋保稅區也被列入了唯一的自由貿易區行列,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上海市政府有意向將外高橋保稅區建設成中國大陸境內首個自由貿易區
F. 上海成立自由貿易區的時間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內貿易園區,屬中容國自由貿易區范疇。該試驗區於2013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於9月29日上午10時正式掛牌開張。試驗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相當於上海市面積的1/226,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G. 中國自貿區有幾個分別在什麼時候成立的
共4個
上海自貿區,2013年8月22日經正式批准設立,於9月29日上午10時正式掛牌。2014年12月,上海自貿區由原先的28.78平方公里擴至120.72平方公里。
天津自貿區,2014年12月12日決定設立,2015年4月21日上午10點,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天津自貿區」)正式掛牌。
廣東自貿區,時間同上。
福建自貿區,時間同上。
H. 上海自貿區是什麼在哪裡面積多大設立意義
上海自貿區在哪裡?面積多大 上海自貿區的規劃面積為28平方公里,包括洋山保稅港區、外高橋保稅區(含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及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將實施「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模式。 上海自貿區是什麼 自貿區分為兩種,一種是廣義的自貿區,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通過簽署自貿協定(FT-Agreement),在WTO 最惠國待遇基礎上,相互進一步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服務業市場准入條件,實現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從而形成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大區」 (FT-Area)。 中國近年來積極推動的中日韓自貿區,即是廣義自貿區。 另一種是狹義的自貿區,1973年國際海關理事會簽訂的《京都公約》將其定義如下:「指一國的部分領土,在這部分領土內運入的任何貨物就進口關稅及其他各稅而言,被認為在關境以外,並免於實施慣常的海關監管制度。」 上海自貿區,即是狹義自由貿易園區。�0�2 �0�2�0�2�0�2�0�2�0�2�0�2 簡而言之,就是在上海自貿區簡化監管手續、降低成本,實現「境內關外」。 上海自貿區的特點 和國內各類保稅區不同的是,自由貿易區的最大特色是「境內關外」的特殊海關監管制度,即「一線放開,二線管住」。 所謂「一線」,是指自由貿易區與國境外的通道口,「一線放開」是指境外的貨物可以自由地、不受海關監管地自由進入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內的貨物也可以自由地、不受海關監管地自由運出境外;所謂「二線」,則是指自由貿易區與海關境內的通道口,「二線管住」,是指貨物從自由貿易區進入國內非自由貿易區、或貨物從國內非自由貿易區進入自由貿易區時,海關必須依據本國海關法的規定,徵收相應的稅收。
I. 簡要分析中國成立上海自貿區的時代背景
1,全球貿易競爭。2,中國自身改革需要。3,金融的國際化。
J.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原因和意義
首先,上海自貿區建設實際上是中國主動選擇的一個新的開放試點,其核心是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自貿區建設需要政府將市場行為的主導權歸還給市場主體、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推進稅收改革,因此,自貿區建設將會帶動並推進金融、稅收、貿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同時,這些改革舉措可為全國性的改革提供巨大的示範效應,在這個進程中,改革紅利將會逐步釋放出來,最終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轉型升級。
其次,自貿區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引擎。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大幅回落,對國內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經濟合作顯得更加重要,而加速資源要素的流通也勢在必行。建立自貿區有助於提振外貿,穩定經濟發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從國際角度看,建立自貿區符合當今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歐盟、韓國、墨西哥的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分別為20個、53個、46個、4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同其自由貿易協定夥伴的進出口額占其外貿總額的比重分別為37%、27%、35%、73%。與之相比,我國同自由貿易協定夥伴的貿易額占我國外貿總額的比重為24%,如剔除中國的台港澳地區,則只有11%。因此,加快自貿區建設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
第三,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上海自貿區建設也有著非常重大的積極意義。這是因為自貿區經濟有著巨大的長期發展潛力,轄區內的上市公司(與這些公司有業務關系的轄區外公司)將獲得經營方面實質性的積極影響,對於其業績提升將有明顯的裨益。同時,這些上市公司將會受到場內外資金的重點關注。由此,自貿區概念將成為資本市場的又一條投資主線。
最後,上海自貿區建設獲批僅是開始,預計後續會有更多的自貿區獲批。據了解,國內部分省市也正在努力爭取建立自貿區。比如浙江舟山、廣州南沙等國家級新區就提出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想。